【人文素養】現代都市愛情故事 —《沉香屑 第一爐香》賞析

《沉香屑 第一爐香》(1943)是張愛玲的成名作。作品發表以後,張愛玲一舉成名,成為上海灘上一顆最耀眼的文學明星。

三十年代正是張恨水言情小說風靡上海之際。張恨水1930年在上海發表著名言情小說《啼笑因緣》,由此成為上海市民社會的文學偶像。據說,張恨水在上海寫作高峰的時候,同時為六家報紙寫小說,上至黨國官員,社會名流,下至風塵妓女,沒有不閱讀張恨水的。張愛玲當時正讀小學和中學,她酷愛鴛鴦蝴蝶派小說,崇拜張恨水,當時甚至寫了三角戀愛小說,以手抄本的方式在同學中間傳閱,還曾經創作了《摩登紅樓夢》。因此,通俗言情小說對張愛玲小說產生極大的影響,《沉香屑》也明顯打上了言情小說的烙印。

開頭和結尾的敘述方式,是非常典型的通俗文學語言,營造一種古典的閱讀氛圍:請您尋出家傳的霉綠斑斕的銅香爐,點上一爐沉香屑,聽我說一支戰前香港的故事,你這一爐香點完了,我的故事也該完了。

結尾是這樣的:這一段香港故事,就在這兒結束……薇龍的一爐香,也就快完了。

雖然作品具有通俗言情小說的套路,但在言情小說的外衣下,包藏著對現代人生的悲劇性理解。女主人公葛薇龍的愛情悲劇,是現代都市慾望壓力之下的愛情毀滅。在慾望膨脹的現代都市中,慾望具有無可抗拒的力量。她把一個女性僅有的那種美好的愛情,一層一層地撥去,最後把她也變成了慾望的一部分。這種慾望可以分為兩種,物質慾望與身體慾望。在這種雙重慾望的壓力之下,葛薇龍走向自我沉淪。

一開始作品寫葛薇龍求梁太太資助,這裡就展示了金錢的巨大力量,她用自己的精神屈辱換得了梁太太的幫助。剛住進來的頭一個晚上,看到衣櫥里為她準備的各種高級服裝,簡直是欣喜若狂,一件一件的試,然後是酒會、聚會,男歡女愛等。後來,葛薇龍走進慾望、性感的香港上流社會,逐漸無力自拔。梁太太把她當作一個釣餌,用她吸引男人,滿足自己的慾望,她也默認了。僅僅三個月,她就感到自己無法離開這樣的生活了,同時她也對理想愛情開始絕望。

「三個月的工夫,她對於這裡的生活已經上了癮了。她要離開這兒,只能找一個闊人,嫁了他。一個有錢的,同時又合意的丈夫,幾乎是不可能的事。」「她對愛認了輸」。

之後是物質慾望、身體慾望與純潔愛情之間的紛爭。她不想做姑媽那樣的物質主義者,嫁給一個有錢人。她拒絕了引誘她的富人司徒協,但她卻無法拒絕年輕的浪子喬琪,進入身體慾望與理想愛情的矛盾之中。

喬琪是富家子弟,他父親也是巨富,養了20個老婆,但是喬琪卻沒錢,因為他母親失寵,他父親也不喜歡他。他瀟洒幽默,風流倜儻,無所事事,拈花惹草,有點另類的味道。葛薇龍雖然知道喬琪是這樣一個人,但是她仍然喜歡她。她自信可以依靠自己愛情的力量,使喬琪浪子回頭。她想在這種紙醉金迷是世界中,開拓出一個美好而浪漫的愛情田園。

當她向喬琪表達愛情的時候,喬琪拒絕了,給她的是慾望的滿足。他說:「我不能答應你愛,只能答應你快樂。」作品描寫,「這和葛薇龍原來的期望相差太遠了,她彷彿一連向後猛跌了十丈遠,人有些暈。」葛薇龍的痛苦在於她的愛情的失落,但是,她又的確無法拒絕喬琪的快樂,無法抗拒自身內部野蠻的熱情,她只能清醒地看著自己走向慾望的陷阱。「她明明知道喬琪不過是一個極普通的浪子,沒有什麼可怕的,可怕是他引起的她那不可理喻的蠻暴的熱情。」於是就有晚上約會,即使喬琪和侍女鬼混,她也無法抗拒喬琪。

最後,在身體慾望獲得滿足的時候,先前被壓抑的物質慾望回歸。葛薇龍要用自己的身體賺錢,用身體追求物質慾望,於是徹底沉淪在香港燈紅酒綠的慾望化生活當中。

五四以來文學中的主流愛情,是聖潔的愛情,它是個性主義式的兩情相悅,這種愛情具有理性化和純情化的特點。理性化,具有反封建的個性主義精神;純情化,是愛情純潔度高。但是,葛薇龍和喬琪的愛情,是慾望化愛情,是身體慾望與物質慾望的混合,大概也是高度現代文明中的主流愛情。

對這種慾望愛情,張愛玲並沒有進行簡單的「善」與「惡」的道德判斷,而是展示一種現代人生狀態:「現代人的虛偽之中有真實,浮華之中有樸素」。無論是葛薇龍,還是喬琪,都有虛偽中的真實,浮華中的樸素。

作品中,葛薇龍與喬琪的愛情婚姻,是風雨飄搖的,極不穩固的。喬琪是在外界干擾的情況下,和葛薇龍結婚的。在沒有結婚的時候,就考慮到離婚的事情。這種愛情反映了現代人生的一種真實境遇。一方面,人渴望真情,極力想挽留住這樣的美好真情,另一方面,由於人自身慾望和外部慾望的巨大壓力,又無能為力,人無法對抗這種壓力,只能眼看著讓自己沉淪以致毀滅。

這也深刻體現了張愛玲作品的整體風格——蒼涼的悲劇意味,正如張愛玲的那句話:人生是一襲華美的袍,爬滿了虱子。

【藝術視窗】

大師自畫像(十四)

藝術家為自己所繪的肖像作品,稱為自畫像。西方繪畫傳統中的自畫像,於文藝復興時代為人矚目。藝術家在不同時期的自畫像都是一把打開其精神世界大門的鑰匙,使我們無需依靠文字,仍可了解到那時的生活信息、時代信息。

塞尚(Paul Cézanne,1839—1906)法國後期印象派大師,被稱為「現代藝術之父」。代表作有《聖·維克多山》。

高更(Paul Gauguin,1848—1903)法國後期印象派大師。代表作有《我們從哪裡來?我們是誰?我們往哪裡去?》。

梵高(Vincent Willem van Gogh,1853-1890)荷蘭畫家,後期印象派大師。代表作有《向日葵》。

【史林漫談】

扎克起義

公元1358年,法國北部地區爆發了大規模的農民反抗封建主的起義。因當時的貴族們把農民蔑稱為「傻扎克」(Jacques Bonhommc,鄉下佬之意)而被稱為扎克起義。

公元1348年,法國人民一面忍受著「黑死病」的肆虐,一面忍受著英法百年戰爭的生靈塗炭。面對天災人禍,法國的領主們很少想著如何保護自己的屬民,卻繼續徵收高額的稅收。農民處境嚴重惡化,被迫鋌而走險。

公元1358年5月,生活在巴黎北部地區的幾個農民忍無可忍,打死了幾名行兇的法國士兵,起義之火點燃。他們選出有軍事經驗的吉約姆·卡爾(Guillaume Cale)為首領,打出 「消滅一切貴族,一個不留!」的口號。起義發展到高峰之時,分散在各處的起義軍共達十萬多人。

貴族們怕了,於是積聚力量,推選法王約翰二世的女婿、西班牙北部那瓦爾國王「惡人」查理為首,率領軍隊前去鎮壓。同年6月,「惡人」查理詭稱要和起義軍「和談」。吉約姆·卡爾不知深淺,隻身赴約。背信棄義的「惡人」查理,立即將他逮捕。由於失去軍事指揮,起義軍一片混亂,先後被殺害者達二萬多人。吉約姆·卡爾遭受酷刑,貴族們把燒紅的鐵環當作王冠戴在他頭上,經過百般凌辱和折磨,最後壯烈犧牲。

扎克起義是中世紀法國歷史上規模最大的一次起義,它沉重地打擊了法國的封建勢力。法國的農奴制則在14世紀以後,基本上被廢除了。

推薦閱讀:

舊題蘇武詩 / 別詩四首·其一原文、翻譯及賞析_古詩_古詩文網
李嘉城命理賞析!富貴自天來
解答古詩詞賞析題不忘「四看」
六爻策劃解化卦例賞析
詩歌賞析

TAG:愛情 | 人文 | 故事 | 現代 | 素養 | 愛情故事 | 沉香 | 賞析 | 都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