啟蒙思想之旅:那些照亮現代文明的光

十一假期來臨,酷哥和您開啟一場說走就走的旅行。這是一次追尋歐洲啟蒙思想家的精神之旅:願那些照亮現代文明的光,沐浴到更多渴求真知的心靈。

早期敘述中,啟蒙運動被視為現代文明的源頭。隨著極權國家的出現,人們發現,啟蒙運動留下的思想資源中,也能找到恐怖與專制的種子,因而,啟蒙運動也被一些人斥責為理性烏托邦的溫床。

但不論具體評價如何,所有人都會承認,200多年前,啟蒙哲人的思辨與交鋒,是世界歷史上一道絕美的風景。時至今日,有限的認知仍不足以讓我們確定啟蒙運動在歷史長河中的定位,但這並不妨礙我們跟隨哲人的足跡,展開一場啟蒙思想之旅。

第一站:英格蘭

英格蘭啟蒙運動可以追溯至培根。在1620年發表的《偉大的復興》中,培根論述知識的價值,提倡科學實驗,在英國乃至歐洲產生深遠影響。不久,以牛頓、波義耳和哈維為代表的一大批科學家陸續出現,帶來一場科學革命,尤其是牛頓1687年發表的《自然哲學的數學原理》,將科學革命推上頂峰,極大鼓舞了知識分子對人類理性的信心。

倫敦威斯敏斯特大教堂,牛頓安葬於此

政治學領域,英格蘭出現兩位成就斐然的大思想家。霍布斯在《利維坦》中首次提出社會契約論,他認為,國家建立之前,人處在一種自然狀態,每個人為了生存與其他人展開殘酷競爭,人心沒有善惡,社會沒有正義,暴力與死亡隨時突降。為擺脫這種狀態,人們訂立契約,放棄自然權利,組成國家,將暴力集中,而免於「一切人對一切人的戰爭」。

霍布斯進一步論述,為防止退回自然狀態,國家應享有絕對權威,不容任何質疑,哪怕主權者壓迫民眾,民眾也該甘心承受,因為再殘酷也好過自然狀態。

在相信君權神授的時代,霍布斯的觀點驚世駭俗,他一方面剝去君權的神聖外衣,另一方面卻又為專制辯護,一下子惹惱幾乎所有人,處處不受待見。儘管其理論對英國現實政治沒有產生實際效果,但在歐洲大陸卻受到廣泛研究,尤其對自然權利的論述,和幾何證明一般嚴謹而精緻的推理論證方式,影響了後來的啟蒙哲人。

查茨沃茲莊園,霍布斯曾在此擔任家庭教師

霍布斯之後,洛克是影響更大的哲人。洛克反對霍布斯的觀點,認為自然狀態是一種和平、互愛、完備的狀態,有自然法於其中起著支配作用。但自然狀態有個缺陷,缺少一個共同權威來裁斷糾紛與爭論,因此,人們訂立社會契約,組成國家。

洛克強調,訂立契約,所有人都要放棄一部分自然權利,但生命和財產權由自己享有。國家的本質在於接受人民授權,保障人們的自然權利不受侵犯。對政府權力應該監督與制衡,政府是人民所委託的代理人,當代理人背叛人民時,革命不但是一種權利,也是一種義務。這些理論對美國憲法及《獨立宣言》都有極大影響。

洛克也是自由主義的始祖。他在《政府論》中說:「人類天生都是自由、平等和獨立的,如不得本人同意,不能把任何人置於這種狀態之外,使受制於另一個人的政治權力。」簡單幾句話,透徹、全面而又精鍊,其實已經概括了啟蒙思想的核心,把人和人的權利放在一切政治權力之上,而且也成為爾後西方政治文明無法繞過的根本點。

作為英國近代以來影響力最大的思想家,洛克的成就不止於政治學領域,對經驗主義哲學的發展同樣做出很大貢獻。1690年出版的《論人類的認識》,奠定了經驗主義哲學認識論的基礎,深深影響了休謨和康德等後來的哲學家。

高萊沃小鎮,洛克安葬於此

第二站:法國

法國啟蒙運動深受英格蘭影響,尤其是牛頓。百科全書派領袖狄德羅承認:「若無英國人,理性和哲學在法國還處在最可鄙的蒙童狀態。」法國思想家把牛頓的部分思想上升到意識形態,作為批判當時法國社會唯一有效的羅馬教權威、政治上的專制主義和哲學形而上學的武器。

法國啟蒙運動第一人非伏爾泰莫屬。青年伏爾泰因寫書諷刺天主教權威和專制政府,受到迫害,只好去英國避難,期間研究洛克的哲學、牛頓的自然科學理論,考察英國政治制度,3年後回到法國,閉門謝客,花4年時間完成了著名的《哲學通信》。伏爾泰主張人享有各種自然權利,其中最重要的是自由,表現在人身及財產自由、出版及言論自由、宗教及信仰自由、商業及資本自由。從三個方面來實現自由權利:首先是政治制度保障,適合法國的最佳制度是開明君主專制,最有利於自由的實現。其次是法律保障,「好的法律」有助於人在社會中享有自由權利,「實定法」則有助於將權利落到實處。再次是思想保障,伏爾泰深知應當對大眾進行啟蒙開化,才能實現自由。但他有時也搖蕩不定,認為下層人們不配享有自由。

菲爾奈小鎮,伏爾泰晚年在此居住

孟德斯鳩是另一位重要的啟蒙哲人,出身貴族,年輕時擔任過公職,一生其餘時間都在進行研究。殷實的家庭背景讓他不必為生計發愁,使他有機會花20年時間,完成了傳世經典《論法的精神》。

《論法的精神》繼承了亞里士多德的古典政體學說,並在此基礎上發展出孟德斯鳩定律、自由與專制理論、三權分立學說,甚至預言了聯邦制的可能。本書洋洋洒洒百萬字,涉獵大量風土人情、政治文化與法律制度,對後世學者有很大的參考意義。

拉布雷德城堡,孟德斯鳩家族世襲之地

談法國啟蒙運動,離不開盧梭。盧梭在啟蒙思想史的地位大起大落,有人將他看做自由主義的代表,有人將他看做專制主義的代表,還有人將他看做集權式民主的代表。一個人能容下這麼多衝突的標籤,是一件耐人尋味的事。

對盧梭的爭議,很大程度是盧梭「強迫自由」的說法導致。盧梭區分了兩種自由,一種是自然狀態下的天賦自由,一種是社會狀態下的自由。人類在自然狀態下享有天賦自由,但人不可能一直處於自然狀態,必須組成社會,這就需要訂立契約。訂立契約並不意味著人放棄天賦自由,只是將自由轉化為社會形態的存在。

問題是,盧梭還有下文:契約訂立後,個體組成共同體,形成共同意志,公意是人民主權的體現和表述。「公意」天然內含公正、自然和理性,關涉到大家的共同利益,處理日常事務時,儘管不能得到全體人民的同意,但它體現了公正和公共利益,少數人必須服從,如若拒不服從,共同體有權力迫使他服從。按盧梭的說法,這叫強迫他獲得自由。

盧梭反對霍布斯。有趣的是,無論是對自然狀態的設定,還是幾何推理般的論證,兩人都非常相似。表面上,一個支持民主,一個支持專制,但按照各自的邏輯演進,卻最終指向共同的終點--個人自由的喪失和奴役。

法國巴黎的先賢祠,盧梭被安葬於此

第三站:蘇格蘭

我們常常忽視蘇格蘭。從思想史來看,蘇格蘭啟蒙運動的地位,介乎英格蘭經驗主義和大陸理性主義之間。蘇格蘭哲人的活動時間略晚於法國。法國思想者活動在巴黎的貴族沙龍,在蘇格蘭,主要是愛丁堡的大學、精英俱樂部和小酒館。

蘇格蘭啟蒙核心是一群博學的教士,哈奇森是其代表。他們相信自由、開放的文化與堅實穩定的道德和宗教可以並存,甚至要建立在道德和宗教的基礎之上。這種觀點奠定了蘇格蘭啟蒙重視傳統的基本基調。

愛丁堡大學,蘇格蘭啟蒙文人王國就在這裡

蘇格蘭哲人中,最為我們熟知的是亞當·斯密和大衛·休謨。早期的斯密還不是我們現在所了解的經濟學家,其主要身份是道德哲學家。當時他所面臨的難題是,如何在蘇格蘭啟蒙運動兩大流派間取捨——哈奇森代表的溫和派,卡姆斯和休謨代表的強硬派。前者相信人性本善,教育具有啟發和解放的力量,能夠影響人性;後者對人類的意圖和動機持冷眼旁觀、懷疑或不信任態度。

最終,斯密選擇了折中,他承認人是激情的造物,但激情並非必然導致惡的結果。他不否認人的動機往往以謀求自身利益為出發點,但人性中還有一套可以用來認識道德原則、做出道德判斷的情感,這種情感使行為接受德性的指引,使我們結成社會、實現道德生活。這就是「同情」。

斯密進一步指出,同情所能維持的僅僅是小範圍的道德秩序,更大範圍必須依賴商業或市場來維繫,真正繁榮的社會必是商業社會。這是斯密從《道德情操論》到《國富論》一脈相承的整體邏輯。

格拉斯哥大學,斯密曾長期任教於此

重商並非斯密的個人觀點,而是蘇格蘭哲人共識。劉仲敬指出,斯密「商業社會」概念的核心與其說是經濟或社會,不如說是法律和正義,他強調的是規則的長期穩定性和可預期性,或者說,僅有法治是不夠的,法統是必須的,休謨稱之為「正義的不變韌性」,以古今不易的共通感情為基礎。立法的彈性和多變,是長期穩定性和可預期性的主要威脅。

第四站:德國

無論是英格蘭啟蒙的17世紀末,還是法國啟蒙、蘇格蘭啟蒙的18世紀中期,都幾乎聽不到德國的聲音。但在啟蒙運動接近尾聲的1783年,柏林一家刊物刊登文章「什麼是啟蒙」,引發德國知識界長達幾十年的討論,也讓我們看到了康德的經典論述:「啟蒙就是人類擺脫自我招致的不成熟。要敢於認識 !有勇氣運用你自己的理智!」

這段名言被反覆引用,但話中實際隱藏著許多關鍵之問:人類為何自己招致一種不成熟的狀態?現在的我們有比啟蒙前的人類「不愚昧」一點了嗎?敢於運用理智的我們,有比啟蒙前人類更成熟一點嗎?

德國科尼斯堡大學,康德曾在這裡工作和學習

在德國思想家正在為啟蒙的含義爭辯時,法國大革命發生了。初期,包括康德在內的絕大多數德國思想家對大革命抱著肯定與同情的態度。但隨著革命中恐怖因素的增加,及拿破崙的上台與擴張,絕大多數德國思想家開始轉變,認為法國啟蒙就是革命的根源,是學者們把人民的感情引向不滿。啟蒙必須對過去已經激起、現在繼續激起人們反叛精神的疾病承擔責任。在德國思想家眼中,法國的革命是墮落的革命,那是虛假啟蒙的後果,追求美德的革命比為了犯罪的革命危險無數倍。

德國思想家對啟蒙運動本身的反思,成為啟蒙運動重要的一部分。在18世紀末的德國,康德說他所在的不是「一個啟蒙了的時代」,而是「一個正在啟蒙的時代」,我們的時代又何嘗不是?啟蒙運動距今已200多年,但當今仍將是一個在「繼續啟蒙中反思啟蒙」,在「反思啟蒙中繼續啟蒙」的時代。可以這樣說,啟蒙永無止境,並無終點--這是200年前的啟蒙運動,賦予我們的最大價值。

酷哥註:推薦關於啟蒙運動的最權威作品,沒有之一。耶魯大學教授彼得·蓋伊七年心血,運用極其豐富的史料,呈現啟蒙運動全貌,伏爾泰、狄德羅、孟德斯鳩等全部哲人悉活其上,「為我們認識啟蒙運動提供了迄今為止最可靠的橋樑」(余英時)。著名翻譯家劉北成譯,充分再現蓋伊生花妙筆!

推薦閱讀:

幼兒要不要學圍棋?關於數學啟蒙,它比你想像得還厲害
哈哈哈哈哈哈,可怕的性啟蒙
一個東莞「鞋二代」的回歸:曾是台灣前十魔術師|台灣魔術師|劉謙啟蒙導師|東莞
外語能當母語一樣學嗎? 過早啟蒙會阻礙母語的發展嗎?
知書丨被淡忘的啟蒙者

TAG:思想 | 文明 | 現代 | 啟蒙 | 現代文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