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行與生活座談會文字版  定弘法師主講  (第一七六集)

2012/7/21  香港佛陀教育協會  檔名:52-213-0176  尊敬的諸位法師、諸位大德同修,大家請坐。我們繼續來舉行「修行與生活座談會」。首先,我們研討現場同修提出的問題。  問:學佛七年,基本做到了長時薰修,但卻無法做到一門深入,沒辦法只聽老法師一個人的,包括如您一樣的弟子講經。自己反思,學佛進步緩慢,正是因為夾雜,而夾雜的原因是信心不夠,感覺對佛法、對老法師心中還有疑,懷疑障礙進步,令我痛苦。舉例說,聽了老法師在台灣一0七集和在新加坡一八八集的講經,總有些感覺矛盾而不能接受的地方,如鯁在喉,障礙了我的信念。請法師開示,如何建立堅固不移的信心?這是第一個問題。  答:您也是為我們現身說法。「一門深入,長時薰修」,確實是修學成敗的關鍵,如果能夠堅持一門深入,你的成就一定會很大。你也體會到,障礙自己一門深入的就是懷疑,懷疑障礙精進,這個精就是專精,就是講一門深入。為什麼會有懷疑?一般來講,這是我們的善根不足,這跟前世修行有關。《無量壽經》也講,「已曾供養諸如來,則能歡喜信此事」。尤其是凈土法門,最關鍵的是信,而這個法門又是難信之法,如果不是過去生中修行、供養諸佛累積的深厚善根,這一生確實很難信入。我們現在如果善根還不足,就是信心還並不是很懇切,不能夠排除一切的疑慮,那怎麼辦?沒有別的辦法,就只好深入經教,要嚴格的要求自己守規矩、守戒。  這個戒是講老師的教誡,跟一個老師學,守老師的教誡。師父上人他跟李炳南老居士學習,老居士給他提的三個要求:第一,你以前學的我都不承認,從現在開始從頭學起;第二,你只能聽我一個人的,其他任何善知識、大德,都不允許聽;第三,我沒有允許的書籍不準看,包括現在講的光碟、視頻這些,統統不允許接觸,你只能聽我一個人。這三個條件要求他嚴守五年,這就是古人講的師承,五年學戒,這五年學戒當中你就能把善根補足。我們師父上人非常難得,他不是只守五年,他守了十年,十年跟一個老師學,所以有今天的大成就。為什麼?他的根扎得很穩,也給我們做示現,現在末法時期,眾生普遍的善根不足,就是根不夠深,必須要長時間薰修,把善根補足。所以,雖然老師要求他只守五年,他自己延長到十年。我自己跟師父上人學習,到今年是整整二十年,自始至終就是跟一個老師學。我的善根比起師父上人善根,又欠缺很多,表現在哪?就是懷疑心很重,這個懷疑是對老師教誡有很多的問題、很多疑問,不能夠老實來接受,這就是善根不足。所以我跟師父的時間,比師父跟李炳老的時間又增加一倍,二十年。到現在可以說基本沒有太多疑惑,但是完全沒有還說不上,粗的沒有了,細的還會有。所以現在還要繼續跟老師學,我估計可能得學上三十年,這善根才叫補足。  這沒辦法,我們身處末法時期,真叫業障深重。業障的表現在哪裡?心是浮動的,安住不下來,定不下來,包括學習佛法,就跟學世間法一樣,今天聽聽這個講,明天聽聽那個講,心永遠定不下來,聽到最後,常識很豐富,沒有定慧。所以,這個道理我明白了,我就立定腳跟,跟著師父上人走,其他的大德、善知識他們再好,我也不再改變。我這一生來,就是跟著師父上人這一位善知識學,沒學成不出山。什麼時候學成,我相信師父老人家會給我指示,你可以出去弘法利生去了,那時候才叫學成。師父沒讓我出去,絕對不出去,不敢自己另立山頭,永遠在師父座下來做學生。也要給現代人表這樣一個法,如果不是這樣一門深入、長時薰修,如果沒有師承,成就是不可能。  當自己走過來這二十年的路,現在對於凈土法門才逐漸逐漸的有體會,對往生西方逐漸逐漸有把握,對於凈土的教理也能逐漸逐漸講得清楚一些,講出來讓人家也能夠聽得明白,這都是跟師父上人二十年長時薰修才可能會有的。我這一生就堅定不移的專修專弘凈土法門,因為什麼?年歲也不小,今年四十了,按過去李炳南老居士的說法,這人生已經入了秋天。那不是二十歲之前是春天嗎?二十歲到四十歲是人生的夏天,我今年四十,開始步入秋天,如果還要改其他法門,那絕對不能成就。所以,我自己給自己下一個規矩,只講《無量壽經》,其他經絕對不講,這一生就是講完《無量壽經》一遍再講一遍,一遍一遍的長時薰修。我把我自己的這個想法也跟師父老人家報告,我說我假如還有四十年壽命,假如能活到八十歲的話,一年平均講一遍《無量壽經》,我四十年能講四十遍,這樣好不好?師父笑著說,你要這樣下來,你就是無量壽佛了!這是對我的個鼓勵。一門深入,長時薰修,真的你就會有大成就。即使原來善根很淺薄,都能夠把它補足,而且你會變得善根深厚,而能有很大的弘法利生的建樹。  問:下面一個問題說,念佛一聲,滅罪恆沙,可是有時念佛不能攝心,總有妄念,漫無邊際的,感覺不到消除業障的效果。怎麼辦?  答:念佛一聲,罪滅河沙,這一聲是以至誠心念的,沒有一點妄念,這個念佛才能夠滅罪河沙。如果是散心念佛,念得漫不經心,不專註,妄念紛飛,這個念佛沒什麼效果。所以念佛一定要專註,要用至誠心,至誠心就是不懷疑、不夾雜、不間斷,你這樣念才能相應,你才能滅罪。因為罪本性是空,是你妄心裡面造作出來的,真心裡面沒有罪業。如果你以至誠心念佛,你用真心念,真心念佛,真的一念就能夠把妄心念掉,罪業也就全滅了。所以有首偈子講,「罪從心起將心懺,心若滅時罪亦亡。心亡罪滅兩俱空,是則名為真懺悔」。懺悔罪業怎麼懺?你把妄心放下,這就全懺掉,就沒有罪業了。念頭一轉,不再用妄心,你用真心,那就是罪全滅、業全消。  所以,我們懺悔最關鍵的,不要去想那個罪業,知道自己過去做錯了就行了,以後再不犯,現在要努力念佛。不念佛的時候你還是在造罪業,你想不造罪業,那只有念佛,身口意全歸在阿彌陀佛上。這是大勢至菩薩講的,「都攝六根,凈念相繼」,這才是真正懺悔。所以,對凈土的教理要明瞭、要透徹,你才能夠在念佛上生決定心、生至誠心,這句佛號才有力量。蕅益大師講,「以深信願,持佛名號」,為什麼念佛還有妄念?信願不深,信裡頭又夾雜懷疑,願意往生是願,但是還有很多牽掛放不下,這種念佛不相應。要有深信願,一般人只能靠深入經教,特別是《無量壽經》。  你能夠學《無量壽經》,聽《無量壽經》,有兩方面的利益,一方面,自己道理明白了,你自然就有信願,信願就能是深;第二,有佛菩薩、有阿彌陀佛加持,有十方諸佛護念。因為阿彌陀佛有願,你看十八願裡講的,「我作佛時,十方眾生,聞我名號」,聞我名號就是聽經,把《無量壽經》聽明白,因為《無量壽經》就是講名號功德,就是講極樂世界依正莊嚴,這都屬於聞名。聞名了,又怎麼樣?「至心信樂,所有善根,心心迴向,願生我國」,你這個信願才到至誠,這是有阿彌陀佛加持你,你能聞名必定生信願。因為,如果你信願不生起來,你聞了名,信願不生起來的話,阿彌陀佛他不取正覺;阿彌陀佛已經成佛,說明你聞名就一定有信願,有信願就決定往生。用這個邏輯,我們就知道,你聞名就決定往生,聽經聞法就有這樣殊勝的功德。師父上人為什麼十二次講《無量壽經》?就是讓我們聞名。你能聞名,能夠聽經聞法聽懂了,你就決定往生。這是師父老人家對我們無限的恩德。  但是問題在於,我們聽經能不能聽懂?是不是我從早到晚都聽經就能聽懂,我投入時間投入很多就能聽懂?未必,看你是用什麼心去聽。要用什麼心聽?要用誠敬心聽,印光大師講,「一分誠敬得一分利益,十分誠敬得十分利益」,你得到利益多少,看你誠敬心。這個誠敬心,現在人很難,不是說我對佛菩薩有誠敬就行了,我對師父有誠敬心就行了,而是你要對所有的人、所有的事、所有的物都要有誠敬心,那才是真有誠敬心。我對佛菩薩、對師父有誠敬心,對其他人沒有誠敬心,那就不是真的誠敬。因為真的是不變的,你那誠敬心會變,因人而異,那怎麼叫真的?假的!你用二心,不是用一心,你對佛菩薩是一套,對師父是一套,對其他人又是一套,那不是假心嗎?不是真心。佛菩薩知道,善知識知道,你用的心不真不誠,知道你這樣,即使是再努力、再精進,你投入時間再多,無法成就,用心錯了,沒聽懂。  真正聽懂,從現在開始,我對所有人、所有事、所有物,我一味誠敬,哪怕是在路上遇到一個乞丐,我對他都是誠敬,哪怕遇到蟑螂、老鼠這些小畜生也是誠敬,毋不敬。這是普賢菩薩十大願王裡的「禮敬諸佛」。這樣,你聽經聽幾句你就能明白了,師父講課聽一堂課就夠了。六祖惠能大師過去跟五祖學法,也就是聽他一堂課,聽他講《金剛經》沒講完,講到「應無所住而生其心」,頓然大徹大悟。為什麼?他誠敬心到十足的地步,所以他能開悟,他能成佛。用這種心念阿彌陀佛,一念、十念就能見佛。這就是大勢至菩薩講的,「憶佛念佛,現前當來必定見佛」。他就能見佛,現前就見佛,當來往生的時候也一樣肯定見佛。  問:下面一個問題。聽了您的「怎樣取得往生的把握」,非常歡喜,也第一次對往生有了些信心。可又想到,您皈依多年,甚至萬緣放下,追隨老法師出家修行,即使這樣,也才取得往生的把握;我這樣業障深重的凡夫,豈不是希望太渺茫?  答:這個不見得,你對自己也要有信心。對往生有把握,完全是你信願具足就有把握。這個信心,你看蕅益大師講六信,第一個信自己,信自信他、信因信果、信事信理,第一個是講信自己,然後才講信他,信佛。你自己要是對自己都不相信,那成了往生的大障礙。所以,首先你要建立自己對自己的信心。怎麼建立?要聽經聞法。聽經聞法,剛才講到用誠敬心來聽,你心愈誠愈敬,你進步就愈快。我的誠敬心比較差,是有那麼幾分,但是非常不足,所以要這麼長的時間,才可能有一點點的成就。你要是現在誠敬心真正生起來,你根本不用二十年,假如你的誠敬心比我高一倍,你用的時間比我短,縮短一半,你可能用十年就行了;假如你的誠敬心是我的四倍,你就用五年就行了;你的誠敬心如果是我的二十倍,你一年就行了,這不難!  聽經聞法,就可以把我們的信心提起來,信心就是善根,善根深厚的人他就有信心。你看六祖惠能大師見到五祖,他沒聽過經,到了黃梅拜見五祖忍和尚。拜見,五祖問他,你從哪來,來干什麼?六祖當時是個二十四歲的小年輕人,沒有文化,以砍柴為生的樵夫,很貧窮,沒有地位,但是他很有自信。他說我是從南方來,廣東人,我從廣東來,我來學作佛的。他想來作佛,你看這信心,他不認為,我自己是業障深重的凡夫,我就不能成佛,他沒這個想法。他來見了五祖就說,我是想要來作佛的。五祖還試探他,你這個南蠻子,因為唐朝廣東都屬於夷蠻之地,沒有什麼文化,落後地區。他說,你這個獦僚(罵人的話,獦僚,我們現在說的南蠻子),居然還要想來作佛?惠能大師說,人有分南北,佛性何分南北?你看看,他就能直下承當。他不認為我自己是又貧窮又下賤的人,我就不能、沒有資格作佛,沒有這個想法。人人平等、眾生平等,眾生皆有佛性,所以眾生皆能作佛,他就敢承當。  你敢不敢承當?我業障深重,那我就不能作佛,你就不敢承當。業障深重,再重的業障也沒有把你的佛性障掉,你的佛性還是圓圓滿滿,你要念阿彌陀佛求生凈土,帶業往生,再重的業都能帶。印光大師舉個比喻,說阿彌陀佛的願力好比是個大熔爐,鍊鋼鐵的大熔爐,幾千度的高溫燒著,我們的業,業力再重,就好像半空中飄下的雪花,還沒有飄到這個大熔爐裡面,已經沒有了,就化掉了。所以,我們的業再重,比起阿彌陀佛的願力來講,那是根本沒辦法比的,再重的業,都能帶業往生。為什麼?因為你那個業是妄心生的,妄心的力量,怎麼能敵過真心的力量!妄依真起,它離不開真心,真心是妄心的本體,真心一現前,妄心就煙消雲散。只要你有深信心,發真實的願求生凈土,就能蒙阿彌陀佛接引往生西方,你一定能夠往生,沒有絲毫疑慮。那個疑慮本身是個妄念,正是這種妄念障礙你的真心,它才是往生最重的業障。你一旦放下、一旦明白過來,你對阿彌陀佛的大願就全盤接受,直下承當。阿彌陀佛發的願就是為我發的,他就是要來接引我往生西方極樂世界的,我現在發起這個願要求生凈土,阿彌陀佛一定會來。因為,如果他不來,他不取正覺,他發了願他一定兌現,所以我往生的時候他一定來。  你如果覺得聽「怎樣取得往生的把握」很得受用,我勸你多聽幾遍,多聽幾遍信心就補足了;信心足了,你的願力就能加強;願力強,你各種的習氣毛病煩惱自然就能控制,你念佛的功夫就能大大提升。這就是夏蓮老過去講的,理明則信深,願切則行專。道理明白了你的信就深,信心深了願就切,願切了行就專,你念佛就專,你功夫就能提升。  問:下面一個問題。老法師倡議萬人念佛,我在網上報了名,原想給自己一個約束、督促,可是一段時間來堅持得不好。請問這樣做,因果是怎樣的?  答:你自己堅持不好,這是你自己沒有遵守你自己的諾言。有沒有因果?當然會有因果。那我怎麼辦?不要想我現在會有什麼因果,你現在要想,我要努力去做到,我要認真念佛,我要將我自己的功德,真誠的為全球苦難眾生迴向。你這樣去想、這樣去做,這就是懺悔。要精進、要努力。我們這一生遇到念佛法門,這一生得度的因緣真是千載難逢,不是千載難逢,百千萬劫難遭遇,要好好把握,不可錯失良機。  問:下面一個問題。弟子勸一個學習困難的中學生每天讀《心經》,因為覺得他不大可能讀《無量壽經》。請問,勸人讀《心經》如法嗎?  答:當然也是可以,這如法,《心經》也是佛經,《心經》很短,這個都沒問題。如果他能夠接受《無量壽經》,勸他讀《無量壽經》更好,要看他自己。假如他覺得這個《無量壽經》太長,讀起來很不方便,那你教他讀四十八願,第六品,這也可以。這都是善巧接引。  問:下面一個問題。我想去東林寺打佛七,但聽別人說,去東林寺打佛七,不能往生極樂世界。  答:這我沒聽說過。打佛七,只要你自己真干,不管在哪裡,你念得如法,你「以深信願,持佛名號」,就決定能往生極樂世界,關鍵是看自己。剛才講的以深信願,深信願要真正對《無量壽經》透徹明瞭,你才能有,所以要多聽經。尤其是初學者,我建議把多一點的時間放在聽經聞法上,念佛有定課就很好。如果不明白道理,就是這樣一味念佛號,不會相應,你肯定會有妄念,你肯定會有懷疑,你肯定會有牽掛,你會放不下。為什麼放不下?沒看破。為什麼沒看破?沒明白道理。所以,要在經教上下功夫。  如果自己家裡有條件,可以自己念佛七天,也不一定叫打佛七,不必用佛七的儀軌,自己在家裡就可以學。怎麼學?學劉素雲老師,一天聽十個小時經,念六個小時佛,十六小時。吃飯、做家務,自己在家裡不說話,只聽經,最好你是一個人在家最方便,或者家裡人都護持你,你自己在家裡就可以干。止語念佛,以聽經為主,念佛、拜佛,自己規定功課,從早到晚,你在家做七天,那個效果非常好。因為我自己就試驗過,我們自己的佛七,家裡打佛七很簡單,就是聽經、念佛、讀經,整個身心就泡在極樂世界裡頭,泡在佛號當中。那你對經所講的道理,你會一下子領悟很多,因為你在這當中念佛,你能夠止語,你能夠謝絕外緣,心就清凈,對於經教就能夠深入的體會。  問:下面一個問題,她有兩個問題。我在今年五月二十八日至七月十五日,在湖南打了四十九天的佛七,我感覺非常殊勝,還想繼續參加。但我有個九歲的女兒,在東莞一所學國學的學校讀書,先生說我不管女兒只顧自己,說我自私。但我覺得,現在災難不知什麼時候來臨,要抓緊念佛,在寺廟念佛我的心更清凈。請您開示,我該如何處理?  答:你能不能在寺院念佛,那是看家裡人能不能夠同意。家裡人都護持,這是好事,但是如果家裡人有反對意見,你因為畢竟還沒有出家,你就應該考慮家裡人的意見,不要讓家人生煩惱,就是要敦倫盡分。真正念佛,是把心收回來,我心住在佛號上,不受外界干擾,這就是念佛,在哪裡念都一樣。你去打佛七之後,你覺得很殊勝,你可以把這種方法拿回家裡來自己練習,自己在家裡就可以打佛七。打佛七的同時也兼照顧家裡人,家裡人他也會感恩、也會護持你。災難有沒有這是一回事,你用災難的這種逼迫緊急的心態,來鞭策自己念佛,這是可以,這是很好,就像印光大師講的,把死字掛在額頭上,這對自己道業是有很大的促進。但是你不要去擔心,怕自己,如果我念佛還沒念到成就,功夫沒成,災難來了,我豈不就是完了?你這個念頭也是妄念,這個妄念就是疑,疑就破壞信。災難來不來,對我都不影響,我就好好念阿彌陀佛。災難如果真的來了,我真的要走,阿彌陀佛會來接引我,我要抱定十足的信心,等待阿彌陀佛到來。阿彌陀佛還沒到來之前,我要努力的斷惡修善、持戒念佛,為眾生做好樣子,帶有緣的眾生一起往生西方,這是我們在世間的一個任務、一個使命。至於阿彌陀佛什麼時候來,這個我們不需要管,不需要去思慮,到時候就會來,你的心是安的,不急不躁。念佛,你能夠用清凈心念,黃念祖老居士用的詞叫「平平妥妥」的念。平平妥妥的念,平是平安的平,妥是穩妥的妥,心裡沒有雜念,也沒有顧慮,也不急,也不懈怠,就這樣老老實實的念。  問:下面第二個問題。我於二0一0年七月,知道先生找小姐之事,到現在我們一直分居,雖他現在已改邪歸正,但我還是無法原諒。由於聽了老法師講經時說,離婚會下地獄,也不敢離婚,我想今後就過分居生活,不知如法否?  答:不如法。為什麼?因為你沒有原諒他,你這個心就不夠慈悲。他犯了錯誤,現在改邪歸正,你就應該原諒,你就應該包容,過去的事情就過去了,不要再計較。現在這個五濁惡世,外面的誘惑力量這麼大,人能不犯錯誤嗎?不可能的。「人非聖賢,孰能無過?過而能改,善莫大焉!」他能改過自新,這就是最大的善,就應該寬恕他,而且應該讚嘆、應該感恩。你要用這樣的一種心對待你的先生,你才能夠讓他感覺到你對他的慈悲、真愛,他才能夠跟你一起修學佛法,你才能度化他。要放下我執,你不放下我執,你就度不了眾生。所以說,學習佛菩薩的大慈大悲,現在正是個好機會,你可以度化他。他犯了錯誤,已經改邪歸正,這就是懺悔,你再也不提此事,好像沒有發生過一樣,對他依舊這麼樣的關懷、溫暖,給他以溫暖,他肯定會感恩你,肯定會敬佩你,肯定會跟你學。你不能原諒他,就錯失了一個度化他的機會,很可能就逼著他離開,他再也不能回頭,可能他這一生學佛的緣就斷掉,你說這是慈悲嗎?所以你念佛,別說去打一個佛七,給你打一百個七念佛都不相應,你不是用佛心,你沒有用慈悲心,你還跟先生有對立,有對立,這就念佛不相應。  阿彌陀佛的心是大慈大悲,哪怕是下地獄的眾生,阿彌陀佛一樣來救,絕對不會計較,你過去造了這麼重的罪,就該下地獄,他沒這麼想,他還是來救。你只要願意回來極樂世界老家,我就來接引你。你能不能用這個心對你的先生?你只要願意回家,我就一樣對你好,這就是佛心。你用阿彌陀佛的心對他,那你想,你這個不念阿彌陀佛都在念佛,你的心上真有佛,「一念相應一念佛,念念相應念念佛」。學佛不是搞形式,要注重心地,不能有自私自利,不能跟任何人有對立、有衝突、有矛盾,以大慈悲心對待一切眾生。  問:我們再看下面同修的問題。我是一名正在學習經教的居士,現正在一個經教班裡復小座。聽師父上人及定弘法師反覆開示,要一門深入,長時薰修。我與《弟子規》有緣分,所以在反覆復講《弟子規》。但對一門深入有些疑問,有人說一門深入是每天聽一部經,講一部經,別的一律不看;還有人說主攻一部經,其餘還要聽《科註》,要學《十善業道經》。我不知如何是好,想請教法師。另外還想請教,雖然佛法是法法相融,《弟子規》也是佛經,但因我是初學,分別執著很重,不知儒家經典的學習與佛經如何圓融?  答:一門深入,它確實是一種活潑的、不是死呆板的方法。學經教,剛開始學,就要只學一部經、只聽一部經,別的經都不接觸。因為什麼?你的接受能力是有限的,怕聽得太多,會錯亂你自己現在所學的這部經。等到你對這部經已經很熟悉,聽了很多遍,你可以聽聽其他的經典,把其他經典相關的、相應的部分取來,來補充、來充實你現在所學的這部經,叫博採眾長,還是專攻一部,這個也不妨礙。但是這是等於第二個層次,你已經很熟悉。再提升的話,確實你就可以廣學多聞都不要緊,廣學多聞這是第三個層次,還是幫助你專攻這一部。  像《華嚴經》善財童子五十三參,善財童子在文殊菩薩那裡,學的是什麼法門?念佛法門,求生凈土,因為文殊菩薩他的願就是求生凈土。然後他出去參學,參訪五十三位大善知識,自始至終都不離開念佛法門。一開始遇到吉祥雲比丘,就教他念佛法,二十一種念佛法。吉祥雲比丘是修般舟三昧念佛的,他在別峰經行。這個表法什麼?別峰是講特別法門,經行就是繞佛,凈土是特別法門,他在那裡繞多久?九旬,九十天,般舟三昧。到最後一位善知識普賢菩薩,更明顯了,教導他十大願王導歸極樂,自始至終都是念佛法門。你看,他學了很多很多,都是充實自己這個法門。這個不是初學,他已經是在他這一部經上通了,他可以廣學多聞。所以,要看自己的層次,總要循規蹈矩,要好好紮根。你學這部經,一定要在這部經上要通,一經通才一切經通,真正通了,你再旁學別的來驗證你是不是真通。所以,看你自己,你如果是沒有把握,你就專聽一部經、專講一部經,講到一定程度,你可以慢慢放開。  《弟子規》雖然是儒典,但是它跟佛法確實是圓融無礙。我記得我剛剛第一次講《弟子規》,我就從佛法的角度來講。因為蔡禮旭老師講了四十集的「幸福人生講座」,講得非常好,他主要是從儒家的角度講。那我們學佛弟子,如何把《弟子規》跟學佛相結合?所以我就做個補充,從佛法的角度講《弟子規》,就把《弟子規》用來做為我們學佛的戒律、行門的個綱領來學習。其實《弟子規》真的跟佛法是圓融的,《弟子規》跟《華嚴經》,理都是相通的,《華嚴經》是佛法認為最高的根本法輪,經中之王,《弟子規》跟它也是相應。所以,我講《弟子規》就用《華嚴》「十門開啟」講,大小不二,淺深相即。《弟子規》淺,《華嚴》很深,淺深相即,淺深不二,《華嚴》深奧的理,還得在《弟子規》上落實。《弟子規》一舉一動,好像很淺,「緩揭簾,勿有聲,寬轉彎,勿觸棱」,這是很小的動作,裡頭都有《華嚴》的道理。所以,把這個圓融起來,你學得就很有興趣,你不會小看《弟子規》。我記得我在廬江實際禪寺,講《弟子規》第一句「父母呼,應勿緩」,就講了十一個半小時,就這一句話。我說,這整個佛法就在這一句話當中,這是孝道,佛法自始至終就是孝道,到你圓滿成佛了,就是孝道的圓滿。從哪學起?從父母呼、應勿緩學起,雖然是小孩子學,一直學到你成佛,還是這句話。怎麼講?你看觀世音菩薩,等覺菩薩,他也在學父母呼、應勿緩,他看誰是父母?一切眾生是父母。所以眾生有求,有求他就有應,千處祈求千處應,應以什麼身得度,他就現什麼身而為說法,這不就是父母呼、應勿緩嗎?觀世音菩薩還在學這個,到成佛,成佛還是父母呼、應勿緩,眾生有求,他就有應。這不就是《華嚴》奧藏嗎?都在裡頭。所以,這個理開解得愈深愈好,你開解得愈深,讓學習的人愈重視,知道句句話原來都是很不簡單,然後你要認真去落實。  問:下面一個問題。我是一名來自東北的居士,想請教定弘法師,師父上人經常講,有許多歷史上的高僧大德,都是佛菩薩再來,為我們做種種示現。這些高僧大德,他們示現苦難的時候,他們的心真的感覺到苦嗎,他們和我們凡夫一樣有喜怒哀樂嗎?  答:我跟你講,也有,也沒有。他們心苦嗎,他示現有苦,實際上苦不苦?實際上也沒苦。為什麼沒苦?佛菩薩再來的人,他知道這個示現就是夢,就是做戲,做給大家看。但是演戲也要演得很逼真,所以,這個苦他演得很逼真,真的是苦。實際上,他不會對這個苦有任何的執著,也不會分別,甚至不起心不動念。不起心不動念,他不就沒感覺了,怎麼會感覺到有苦?就好比一個人作夢,我們每個人都作過夢,可能都作過惡夢吧?假如現在作惡夢,你在惡夢裡面受苦難,有人要殺你、要折磨你,對你施以酷刑,你是不是很苦?對,在夢中是很苦,可是夢醒了那苦就沒有了,完全是夢。問題是,我們作夢的時候,不知道自己是作夢,可是佛菩薩他有本事,他知道自己現在是作著夢。他自己是不作夢了,是跟著眾生一起作夢,眾生的夢境裡頭他就顯現了。作夢的時候,他知道那是個夢,他不會執著。所以,夢裡無論多苦,他都不在乎,他知道,這些完全是虛幻的。大作夢中佛事,建立水月道場,他弘法利生,代眾生苦,那全是在夢中。所以,他在夢裡像凡夫一樣有喜怒哀樂,確實有,但是他不迷,這是跟眾生不同的地方。眾生迷,他以為真有,以為眼前境界是真的,所以他就有執著,有執著那就是真的有苦。  從這裡我們去體會,佛菩薩怎麼用心,要保持自己覺而不迷。所以,常常要提起觀照,觀什麼?「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眼前境界,是我們妄心念念生滅、相續產生的幻相,不是實有的,幻有。佛經裡比喻,好像是海市蜃樓一樣,在沙漠裡面,有時候就看到海市蜃樓,或者大海裡面,也會看到。那是現出那個相,有沒有?你真看到,不能說沒有,可是看到了,知道那是假的,不是真的。我們這個人生、我們這個世界,就是這樣的幻相,海市蜃樓,所以,什麼都可以放下。  問:下面一個問題。我的哥哥在前年因故去世,是車禍,我的母親放不下兒子,每天想念,念佛也念不進去,我不知怎樣勸她才能讓她放下萬緣、一心念佛。請法師慈悲開示。  答:要帶她多聽經,她情執很重,那就要勸她多聽經。你可以從師父老人家講《凈土大經解》裡面,或者《凈土大經科註》裡頭,選一些片段,特別講到空性的道理,譬如說經文「觀法如化,三昧常寂」,講這一句,讓她反覆聽,讓她真正改變觀念,認識到,眼前境界全是夢,不是真的。這個兒子有沒有?兒子相有性空,事有理無,夢幻泡影當中有,實際上什麼都沒有。讓她了解這個真相,她就能放下情執。放下情執,她念佛一下就能提升。《無量壽經》裡有不少這樣的經文,譬如說,在第三十品「菩薩修持」、第三十一品「真實功德」,都有講到菩薩境界,你都可以讓她聽聽。還有講到極樂世界的依正莊嚴,讓她生起嚮往,這樣,把她的情執轉移到對西方極樂世界的嚮往,這也是一種化解的方法。  問:下面一個問題。我們潘陽佛友發心印贈王公鳳儀善人《六步教育》,供養給發心養育聖賢子女的未來父母,現稿件整理增註已結束,恭請定弘法師指正,使書不會誤引後生。懇請定弘師百忙中抽時間指正為盼。另,因學會金石組製章水平非同一般,我處無此能人,網站又無所需,懇請金石組可否代為製作兩方,內容是「以苦為師」與「苦中無我」,以上所請,望協助為盼。  答:這個不是問題,是這麼一個啟請。  問:下面一個問題。弟子今年二十九歲,就職於一家製葯公司的質量保證部門,由於工作需要,接受了許多崗位培訓,不得不學習和吸收專業知識和技能。平時工作較忙,也經常加班,因此花費比較多的時間在工作上。修行是修清凈心,學習不斷放下,弟子現在的生活狀態是不是與修行的目的背道而馳?弟子不知道該如何處理工作與修行的關係,請定弘法師開示。  答:修行與工作並不矛盾,你看我們這個座談會,就叫「修行與生活」。其實修行就是生活,生活就是修行,千萬不要把修行跟生活兩個分開、對立,這就錯了。所以,你的修行就在哪修?你日常學習、工作、處事待人接物當中修行,用清凈心、用真誠心、用平等心、用覺悟心、用慈悲心,對待一切人一切事一切物,這就是修行。一開始,因為自己有毛病、有習氣、有煩惱,可能在境界上用不起這個心,還是原來的自私自利、名聞利養、煩惱起用,那每天就要有個反省懺悔的時間。你看,儒家曾子他也是一生修行懺悔法門,他是「吾日三省吾身」,每天檢點反省。如果沒有檢點反省,這就不是修行,整個都在迷惑顛倒裡頭,從來沒有回頭。所以,一天下來,自己想一想,最好自己寫寫日記,我這一天下來,哪些做法、哪些說法、哪些想法跟經教不相應,跟佛菩薩教誨不相應。就要把這些不相應的、錯誤的行為改正過來,這就是修行,修正錯誤的行為,這叫修行。對人要是沒有真誠心,這要反省、要懺悔;或者心不清凈,有自私自利,這就要反省、要懺悔;對人不慈悲,這也要懺悔。  我們平常有空多聽經有好處,多聽經是幫助你、提醒你反省懺悔,但是,如果你聽經不去反省懺悔,那聽經沒用,那會聽成個獃子,聽得木木忳忳的。真的,有些同修不能說他不精進,一天到晚塞著耳機在聽,從早到晚都沒停,可是你看他為人處世,一點不像個修行人,跟人格格不入,讓眾生都生煩惱。所以,這個就是聽呆了,沒有去落實,就是沒有活學活用。一定要去落實,寧願我少聽一點,我要在落實上面多用心,把我的精神多用在我如何落實經教、我如何跟人相處,讓眾生生歡喜心。我每一件事、我起心動念是怎麼樣,我去反省,用這種功夫來補充自己行門的缺陷。相信你只要真修真干,你會很快發現,真的,這個修行跟生活兩不誤。要注重實質,不要流於形式。  問:下面一個問題。弟子母親現在天天看您的《無量壽經》粵語光碟,得益很大,感謝法師。弟子有如下問題,第一,弟子母親念佛從不迴向,她說她在某寺廟聽同修告訴她,念阿彌陀佛本身就已含了迴向,所以不用另外迴向。這種做法如法嗎?  答:這是古德曾經有說過,念阿彌陀佛是不迴向法門,就不用迴向。為什麼不用迴向?因為阿彌陀佛這個佛號裡頭,已經包含著迴向,迴向什麼?迴向求生凈土,所以,念阿彌陀佛的目標就是往生極樂世界。你真正有這種信願,念阿彌陀佛可以不用迴向,句句佛號都含有信願,都含有求生凈土的願,所以句句佛號都是迴向,那你就不用另外做迴向,這是可以的。當然迴向也可以,除了求生凈土這個迴向以外,也希望所有眾生離苦得樂,包括自己的有緣眾生,包括地球這些苦難的眾生,離苦得樂,往生凈土。尤其是現在,我們看到地球災難多,我們特別做這樣的迴向,也是很好的,這是慈悲。  問:下面一個問題。根據《觀經》,觀音菩薩頂上有尊立佛,但很多西方三聖像,觀音頂上是坐佛,這樣的西方三聖像如法嗎?  答:這也不能說不如法,只能它不是如《觀經》裡面所說的法。其實,觀世音菩薩現的相無量無邊,你喜歡什麼相,他就現什麼相。你喜歡他現這個頂上有立佛的相,他就給現立佛的相;你喜歡他頂上是坐佛的相,他就給你現頂上是坐佛的相。應以什麼身得度,他就現什麼身,現個坐佛也沒有錯,不能說現了坐佛就不是觀世音菩薩,不能這樣說,這是應各種眾生的喜好。但是畫佛菩薩的像也是要有規矩,不能亂畫,不能我喜歡怎樣畫就怎樣畫,也不可以這樣。為什麼?因為佛菩薩的像也有表法的意思。那就要去好好讀一讀《造像量度經》,它裡頭專門講到三十二相,都是表法,要把這三十二相畫出來,如果沒畫出來,那就不如法,要把它法畫出來。當然,如果能夠按《觀經》,每一處畫的都有經典依據,這是更好。  問:我們再看下面一個問題。阿彌陀佛接引成熟的眾生,這個眾生剛被接引的一瞬間,是馬上變成阿彌陀佛形相嗎?  答:這個未必,主要是看這個眾生他是不是能夠入品。入品之後,他能夠花開見佛,花一開,他所現的相,就是阿彌陀佛同樣的身相。到了西方極樂世界以後,這個相就跟阿彌陀佛一樣,沒去極樂世界之前當然還不行,他這是靠阿彌陀佛加持。當然你說這一瞬間,本身這是沒有什麼時間的限制,因為時間本身是假的。當下這個眾生一念回心,他已經看到自己跟阿彌陀佛上了蓮花,一剎那之間就在極樂世界,到了就跟阿彌陀佛身相平等,極樂世界是身無差別相。這個時間,都是每位眾生各人感受不一樣,它不是定法,它是不相應行法,這是你的一個虛幻的、抽象的概念,不是真實的。主要是眾生自己的那個信願的心,如果他的信心不足,雖然很願意求生,也念佛不間斷,他只能到極樂世界的邊地疑城。在邊地疑城裡面,他的身相就不是跟阿彌陀佛身相一樣,他的受用也不是跟極樂世界眾菩薩一樣。譬如說,他的「舍宅在地」,他的宮殿不能飛行。極樂世界每位菩薩的宮殿都可以飛行,你願意到哪裡,它跟著你飛的,好自在。在疑城裡頭,宮殿是在地上,動不了,不能隨你的意高大、縮小或者飛行,不可以,就跟我們現在講的天人差不多。你的受用也不錯,像忉利天人,但是你見不到佛,不能聽法,就你會很苦悶,你有很好的物質享受,但是精神生活很苦悶,這邊地疑城。所以,極樂世界就看到,不同種類的眾生往生到那裡不一樣,我們講待遇不一樣,這不是阿彌陀佛有分別,是眾生自己信願不足造成的。  問:下面一個問題。末學學習經教較多,白天遇到些境界,還能依老法師教誨做出相應判斷,但有時夢中提不起佛號。而我的一個同修,據他本人說,夢中佛號不斷,但我們觀察白天他有時遇事卻不如法。我不理解,請教定弘法師。  答:這是有可能的,就是每個人情況不一樣。有的人學經教比較多,所以他正知正見比較多,在遇事的時候,他能夠容易提起正知正見。但是他的念佛功夫不行,煩惱現行,他有時候就控制不住,在夢中那就更控制不住。這是他解門下功夫多,行門不夠得力,雖有正知正見,功夫不足。另外一種,他是解門不夠,正知正見不夠,但是他行門很好,念阿彌陀佛他念得很勤,遇到事情他都能提起阿彌陀佛。所以種類都不一樣,各人的根性也不同。那關鍵,我們看自己到底是什麼情況,如果是解門用的功夫多,行門缺少,那就要行上要多用功,要平衡,解行並重,不能偏在一方;如果是行門很用功,解得少,那就要多聽經,要補自己的不足。  問:下面一個問題。弟子除了色,別的都能放下,唯獨這個關過不去。心裡又因追求完美,對身體已經不純潔的女朋友就會產生瞋心,記恨她的身體給過別人,邪淫過,於是弟子也去邪淫。後來真誠心改過懺悔,持戒兩年,近日弟子又邪淫了。自心非常懊惱,真的想自暴自棄,因為覺得自己已沒有福再找到好女孩,弟子也害怕會墮入地獄。法師,如果弟子從今天開始改過修善,我還有救嗎?  答:有救,絕對有救。你要有自信心,要相信,這個煩惱習氣本來是沒有的。馬鳴菩薩講,「本覺本有,不覺本無」,你的自性是純凈無染,不會有任何污染。那個不覺的,就是這些罪業、這些習氣煩惱,本來沒有。本來沒有的都可以放下,本來有的自性你可以恢復。這是個最根本的信心,要相信。然後,你就要立定決心,下定決心斷煩惱,知道煩惱是能夠斷的,你現在就要去斷。斷煩惱,特別是對這種深重的煩惱,這種煩惱是無始劫來養成的習氣,是輪迴之根本,確實很難斷。我們在末法時期,靠自力斷煩惱很難,自己確實很難,習氣很重,沒有定慧功夫,那怎麼辦?要靠他力,你要仰仗佛力,靠佛力就肯定能斷。我剛才不是跟大家講嗎,印光大師說,我們自己的業力就像一片雪,佛力就像大熔爐,這力量是沒有辦法比較的,片雪入於熔爐,早就沒有,消盡了。我們這個業再重,靠佛力都能斷除。怎麼能靠上佛力?要自己真正生起至誠心,虔誠求加持、求懺悔,這個真誠就能感動佛菩薩。最怕是不真誠,自欺欺人,這就沒辦法感得佛菩薩加持,你不是誠心誠意求佛菩薩,佛菩薩也不來。你要真想斷煩惱,佛菩薩一定來幫助,不僅佛菩薩幫助你,護法神、護戒神、天地鬼神,一起都來幫助你,因為他們都知道,你起心動念他們很清楚,他們就在你周圍等待你覺悟、等待你回頭,只要你回頭,他們一起來幫助你。最關鍵是你自己肯回頭。  肯回頭,我教你個好方法,多念南無觀世音菩薩。這是《法華經.觀音普門品》裡特別講到,如果有人多於淫慾,淫慾熾盛,多念南無觀世音菩薩,即得離欲,可以離欲,甚至能夠斷欲。這是觀世音菩薩的願力,有他來幫助你,你沒有問題,決定能辦得到,而且是輕而易舉。你念觀世音菩薩名號,每天念三千聲,念三千聲大概念一個小時,你可以邊念邊拜。拜佛,可以專拜南無觀世音菩薩,祈求觀世音菩薩加持你,讓你能夠放下淫慾的念頭,真能離欲。觀世音菩薩是有求必應,但是你要真的求他,你不是真的求,那就不可能應,真的求一定應。你可以試試看,你求觀世音菩薩加持你,從今以後斷除邪淫,立志學佛做個好人、做個真佛弟子,這一生念佛求生凈土,那個感應是不可思議的。我勸你,也不要再想找什麼好女孩的問題,不要找了,你想找,現在社會你找也未必找到。放下這個念頭,徹底跟這個淫慾斷除關係,放下自己的淫慾,把自己一生都交給佛菩薩,你會活得非常自在、非常快樂。這個快樂,絕對不是世間欲樂可以比較的,你得到的是法味,古德講「世味哪有法味濃」,你法喜充滿,常生歡喜心。  除了念觀世音菩薩,平常你可以多看看《安士全書.慾海回狂》,這裡面特別教你不凈觀、白骨觀,讓你起這個觀念,確實身體很不乾凈,臭穢,無可樂者,沒什麼值得我們去愛戀。女孩子再美,都是那個骷髏上麵包點肉、包點皮,僅此而已,沒什麼可愛的,要放下這種愛欲,這個也是很有幫助。最好是什麼?全身心投入到學習佛法當中。你說,除了色以外別的都能放下,那把色也放下,你就一切放下了,你一切放下,我告訴你,決定往生!所以,你現在如果能夠發心一心念佛,一心聽經教,學佛,把你的注意力全都集中在經教上,那些邪念自然不起來,「如太陽當空,魍魎潛消」,這個邪念沒有它的落腳處。  問:下面一個問題。如果把當義工的工作當成正修,「一門深入,長時薰修」做到極致,並且確實落實六和敬、《弟子規》等等,而將讀經念佛等當作助修,請問是否可以往生西方極樂世界,可否算是八萬四千法門中的一種?  答:往生與否,全由信願之有無,你當義工如果能夠做到信願具足,那是能夠往生,這個沒有問題。你說把這個做義工的工作做到極致,這了不起,這就是菩薩。什麼叫做到極致?完全沒有自己,一心為護持正法、為廣度眾生,你這是真實的菩提心,這個菩提心一發,你就跟阿彌陀佛相應,能夠感通。你看《無量壽經》講往生凈土,它的條件第一是發菩提心,第二是一向專念,發菩提心比一向專念更重要。一向專念是輔助你的菩提心不退失,念念阿彌陀佛,都幫助你長養菩提心,不退菩提心,那你肯定往生極樂世界。  做義工這是好事,但是最重要的,我們平常要常常檢點反省。第一,我有沒有菩提心?我為什麼來做義工,我是為自己還是為眾生?為自己就沒有菩提心,為眾生就是真正的菩提心。所以,做這些好事不求名聞利養果報,世間名利不求,果報也不求。不是我現在做義工,我將來就會有福報,這個念頭都放下,全不為自己。你這個心發起來之後,我告訴你,你不會有煩惱。如果你做義工,做著做著會生煩惱,我告訴你,你不是因為做義工生煩惱;你自己煩惱習氣現行,是你沒有真正發菩提心,你那自私自利作祟,所以你會有煩惱,你會跟人起對立衝突。所以,那個就不是功德,就變成福德,將來就會有福氣,福後面有氣。因為你做的時候就帶氣做的,那就是你以後有福也有氣,所以福氣會很大,福大了氣也大,人天有漏福報。沒有功德,功德是清凈心,所以自己要檢點。萬一我義工做的會生煩惱,怎麼辦?那就退回來,先放一放、停一停,肯定是自己有問題,不能抱怨別人,不能說這是他引起我生煩惱。你看你把矛頭指向他人就錯了,「行有不得,反求諸己」,是自己有問題。把這個工作放一放,好好回家聽聽經、拜拜佛,反省、懺悔,才發現原來還是自己毛病習氣沒有拔除。懺悔之後,可以再出來做。所以,這當義工也是做為一種修行,檢驗自己的功夫。  但是,做義工主要是以修福為主,修福和修慧要等持,不能說偏重修福,把修慧給放下了。修慧是什麼?聽經聞法,這是增長智慧。做義工必須要多聽經,如果不聽經,做著做著,就會用自己的知見去做。自己的知見是煩惱,佛講,「慎勿信汝意,汝意不可信」,叫你不要相信自己的意思,自己的意思不可以相信。為什麼?是我執我見,用我執我見做,那就會生起煩惱,甚至造作罪業,以為自己幫助眾生,實際上是害了眾生還不曉得。所以,不聽經聞法、沒有正知正見怎麼行?所以,做義工的工作,最好是聽經聞法,行有餘力,再出來做。如果自己聽經聞法時間不夠,那就不必急著出來做。如果做著生煩惱,那最好不做,要回家以聽經聞法為主,要去落實。  問:下面一個問題。如果在當義工的工作當中,看到信眾或其他義工未依規定或破戒,可是他們自己並不自知,例如講話霸味等,請問該如何處理才如理如法,並符合六和敬?  答:他們如果不知道,就要提醒他,用真誠心,「怡吾色,柔吾聲」,給他們提醒,我相信他們能接受。不能夠粗暴,不能夠上來就批評、就罵,這就不能接受。  問:下面一個問題。因職責上的要求,必須經常提醒或指出人家的錯處,很容易讓自己的傲慢心增長,而不自覺。請問該如何觀照自己?另外,原本就很喜歡挑人家毛病,該如何做到恰如其分,而不是自己的習氣使然?  答:那自己要觀心,看我跟人家講話是什麼個心、什麼個態度。不能有傲慢,要用真誠,要像對待自己父母一樣、對待自己兒女一樣的愛心,希望他能夠改過,而不是去挑他的毛病,這個念頭很重要,自己要檢點。  問:下面,在工作中和其他義工意見不一致,他們的決定已經引起信眾的抱怨,請問該如何處理才能達到見和同解?我的方法是,把信眾的抱怨說明後就離開現場,請問這樣對嗎?  答:如果是信眾抱怨,要去解釋,要耐心。做義工就是要維護秩序、維護規矩,你能夠用忍辱、用謙卑、用恭敬,能夠感化信眾。信眾都是學佛的人,比較有良心,你只要對他能夠恭敬、謙卑,他們能受感化,千萬不要對立。  問:為了要落實六和敬,面對別人的指責時,不論自己是對還是錯,都採取道歉的方式,而不去解釋,對方可能會認為他都是對的,那不就造成更深一層的誤會,而後引起更多的摩擦嗎?  答:那看他對方能不能接受我的批評意見,他如果不肯接受,那我們就恭敬、謙卑,可以跟他道歉,沒有關係。給他也種個善根,給他落個印象,知道以後他會回頭。  再有兩個問題,耽誤一點時間。  問:自知修行功夫很淺,但其他同修提出問題要求回答,如不回應似乎不對。可否將自己所知,真誠全盤托出,而不去想自己可能修行太差,可能誤導人家?  答:這是可以的,只要你用真誠心,這是好事情,這是法布施。  問:因聽經時,偶爾心中會有佛念湧出,且身體會輕微的擺動,請問如何應對此事?如於念佛號時身體也自然搖動,請問該如何應對?  答:不要起這些念頭,自己聽經就認真聽經,念佛就專註念佛就好。你還關注到身體擺動,這已經打閒岔,已經就是妄念,趕緊收回來。今天時間到了,我們剛好問題全部回答完。謝謝大家。
推薦閱讀:

9歲女孩阻止孕婦插隊被暴打:打人後,你憑什麼威脅受害者?
米家使用方法是什麼?
從蜂巢里搖出來的蜂蜜一定是真的么?
生活雜談(21)

TAG:生活 | 修行 | 文字 | 法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