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荀子·非相》原文與譯文(六十三)

 [原文]  5.18 有小人之辯者,有士君子之辯者,有聖人之辯者。不先慮,不早謀,發之而當,成文而類(1),居錯、遷徙(2),應變不窮,是聖人之辯者也;先慮之,早謀之,斯須之言而足聽,文而致實(3)。博而黨正(4),是士君子之辯者也。聽其言則辭辯而無統,用其身則多詐而無功;上不足以順明王,下不足以和齊百姓;然而口舌之於噡唯則節(5),足以為奇偉、偃卻之屬(6);夫是之謂奸人之雄。聖王起,所以先誅也,然後盜賊次之。盜賊得變,此不得變也。  [注釋]  (1)成:通「盛」。文:即 5.13「不恤其文」之「文」。類:見 1.14 注(1)。(2)居錯:通「舉措」,舉起與安置,即採取措施。此指措辭。遷徙:變動。(3)致:同「緻」,細密。(4)黨:通「讜」,正直(的話)。(5)於:《集解》作「均」,據宋浙本改。噡:同「譫」、「詹」,多言。唯:唯諾,少言。節:有節制,適度。(6)偃卻:同「偃蹇」,高聳,引申為出眾。  [譯文]  有小人式的辯說,有士君子式的辯說,有聖人式的辯說。不預先考慮,不早作謀劃,一發言就很得當,既富有文采,又合乎禮法,措辭和改換話題,都能隨機應變而不會窮於應答,這是聖人式的辯說。預先考慮好,及早謀劃好,片刻的發言也值得一聽,既有文采又細密實在,既淵博又公正,這是士君子式的辯說。聽他說話則言辭動聽而沒有系統,任用他做事則詭詐多端而沒有功效;上不能順從英明的帝王,下不能使老百姓和諧一致;但是他講話很有分寸,或夸夸其談,或唯唯諾諾,調節得宜;這類人足以靠口才而自誇自傲,可稱為壞人中的奸雄。聖明的帝王一上台,這種人是首先要殺掉的,然後把盜賊放在他們的後面進行懲處。因為盜賊還能夠轉變,而這種人是不可能悔過自新的。


推薦閱讀:

《了凡四訓》原文及譯文
蘭亭集序原文譯文介紹 王羲之文言文名句賞析
劉運好:東晉經學發展論 | 《中原文化研究》2017年第3期
詩經·國風·齊風·還(原文)(題解)(注釋)(譯文)(賞析)
群經之首、設教之書——《易經》原文及譯文(上)

TAG:譯文 | 原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