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從十一屆三中全會到十四屆三中全會

任仲平,是人民日報重要評論的諧音縮寫。1993年12月22日,人民日報在一版發表了《從十一屆三中全會到十四屆三中全會》,是人民日報第一次以「人民日報重要評論」的諧音「任仲平「為名刊發評論。

從十一屆三中全會到十四屆三中全會

任仲平

今天,是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閉幕15周年。不久前,我們黨剛剛召開十四屆三中全會,就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問題作出了重大決定。從前一個三中全會到後一個三中全會,彈指一揮間,960萬平方公里的神州大地發生了巨大的歷史變化,撫今追昔,令人浮想聯翩,心潮澎湃!

  回想15年前,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大幕甫落,多年的禁錮被衝破,壓抑的活力重新奮發,人們的思想獲得大解放。舉國上下頓感我們的祖國大有希望,我們的民族大有希望!那歡悅之情、激動之心,至今仍歷歷在目。儘管當時我們對未來的發展充滿憧憬,但是仍然沒有料到前進的腳步會如此之快,取得的成就會如此之大。國家財富巨額增長,國民收入大幅增加,城鄉居民儲蓄猛增50多倍;城市現代化高樓林立,農村農民住宅連連翻新;彩電、冰箱、洗衣機等高檔消費品進入普通居民家庭。「翻身不忘毛澤東,致富感謝鄧小平。」這副對聯最恰切地反映了億萬人民群眾的心聲。可以說,這15年是建國以來國家經濟實力增長最快、人民得到實惠最多、社會主義制度顯示的吸引力和凝聚力最強的15年,是我們的黨和人民在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道路上進行艱難而成功的探索,逐步認識和掌握現代化建設規律的15年,是在不斷的實踐中積累基本經驗、創造基本理論、形成基本路線的15年,是在國際形勢風雲變幻中經受了一次又一次嚴峻考驗,勝利前進的15年,是值得在中華民族的振興史上大書特書的15年!

(一)

  十一屆三中全會確立了黨的解放思想、實事求是的思想路線,實現了三個重大的轉變:從以階級鬥爭為綱轉變到以發展生產力為中心,從封閉轉變到開放,從固守陳規轉變到各方面的改革。這三個轉變的重大決策,掀開了人民共和國歷史嶄新的篇章。以此為偉大的開端,5年撥亂反正,10年全面改革,中國進入了以改革、開放、發展和思想解放為鮮明特色的新的歷史時期。

  改革首先從農村突破,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的推行和鄉鎮企業的異軍突起,大大解放了農村生產力,加快了農村經濟市場化的進程。城市企業改革經過擴權讓利、利潤包干、利改稅、經營承包責任制等一系列的探索,開始進入了產權制度改革和與其相適應的以實行公司製為主要形式的建立現代企業制度的全新階段。單一的公有制結構已經變成以公有製為主體、多種經濟成份共同發展的新格局。價格改革的推進,多渠道流通網路的建立,商品市場和生產要素市場開始發育,使經濟運行機制發生重大變化,市場對經濟活動的調節作用大大增強。傳統的計劃經濟體制,正向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過渡。經濟體制改革又帶動了科技體制、教育體制和政治體制的改革。

  對外開放由沿海向沿邊、沿江和內陸縱深地區大步推進,從第一、第二產業向第三產業拓展,形成全方位開放的新格局。特區建設取得舉世矚目的成功。對外開放所引進的資金、技術、人才和先進的經營方式、管理經驗,以及及時掌握髮展信息,加強對外經濟交流和合作,加快國內市場和國際市場的銜接,有力地促進了我國的現代化建設。

  據國家統計局最近預計,今年全年我國國內生產總值將突破3萬億元,按可比價格計算,比1978年的3588億元增長近3倍,平均每年增長9%。糧食、棉花、煤炭、水泥總產量居世界第一,鋼產量居世界第四,電視機按人口計算的佔有量超過世界平均水平。中國經濟的繁榮,與國際經濟停滯蕭條的局面形成了鮮明的對照。全世界都驚呼東亞睡獅已經醒來,中國成了帶動國際經濟增長的新的世界熱點。

  在經濟持續、高速增長的同時,「第二次革命」使中國發生的又一巨大變化,是新的思想解放的興起和不斷深化,廣大幹部群眾的精神面貌煥然一新。5年撥亂反正使全黨和全國人民從「兩個凡是」的精神束縛中解放出來。10年全面改革又促使我們重新思考什麼是社會主義、怎樣建設社會主義,使全黨和全國人民的思想進一步從傳統觀念中那些不合乎中國實際、不合乎時代進步需要、不合乎經濟社會發展客觀規律的框框中解放出來。如今,鄧小平同志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理論和黨的「一個中心、兩個基本點」的基本路線得到億萬人民群眾的衷心擁護,為越來越多的幹部和群眾所掌握。解放思想、實事求是、奮發向上、開拓創新、民主團結、求真務實等精神成了全民族思想的主流。

(二)

  15年來我國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突飛猛進的基本經驗,集中到一點就是:改革開放是解放生產力、發展生產力的必由之路,是決定中國命運的一招,不堅持社會主義,不改革開放,不發展經濟,不改善人民生活,只能是死路一條。具體地說,15年來的改革開放,有下面幾條經驗值得我們進一步總結。

  1.在改革開放中要始終堅持解放思想、實事求是的原則。解放思想、實事求是,是鄧小平同志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的精髓。改革開放是社會主義的嶄新事業,我們是在解放思想、實事求是的原則指導下,堅決打破舊觀念的束縛,堅持從我國的國情出發,從時代發展和世界科技、經濟的進步出發,不斷探索新路的。解放思想沒有止境,改革道路要不斷開拓,要使改革的每一個步驟,都給大多數老百姓帶來切實的利益。對不同的看法,不搞爭論,允許試,允許看,讓實踐來作結論。朝著共同富裕的目標努力,大膽鼓勵一部分地區、一部分人通過誠實勞動和合法經營先富起來,然後引導他們幫助後富。在對外開放中始終保持清醒頭腦,分清利弊,興利除弊,積極擴大全方位對外開放的格局。總之,按照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按照三個「有利於」的檢驗是非標準,不斷解放思想,轉變觀念,總結經驗,把改革開放步步推進。

  2.在改革開放中堅持唯物辯證法,正確認識和處理改革進程中的各種關係和矛盾。其中比較突出的有:改革與發展的關係,我們既要認識發展必須依靠改革,在一定時期自覺地讓國民經濟發展為改革創造較為寬鬆的經濟環境和良好條件;又要認識發展是硬道理,自覺地使改革有利於發展、促進發展,爭取一個比較滿意的經濟發展速度,形成改革與發展互促、互動的良性循環。 (⑴⑷)

  又如:改革與穩定的關係,我們既要認識堅持四項基本原則,發展安定團結的政治局面是改革的重要保證,又要認識搞好改革和發展才能從根本上有利於穩定,不能把穩定變成停滯不前。要警惕右,但主要是防止「左」,以穩定保證改革,以改革促進穩定。再如:大膽闖與穩步走的關係,改革一定要大膽地試、大膽地闖,要有一股勁、一股氣,同時又要謹慎,步子要穩妥,注意隨時總結經驗,對的就堅持,不對的趕快改,新問題出來抓緊解決。

  3.越是改革開放,越要堅持兩個文明建設一起抓,做到兩手抓,兩手硬。我們根本的立足點是要把我們自己的事情辦好,主要是把國民經濟搞上去,把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搞上去,使人民的物質和文化生活不斷得到改善。搞好經濟建設,是做好一切工作的基礎,所以在任何時候都必須牢牢堅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精神文明建設對物質文明建設有巨大的促進作用,絲毫不能放鬆。精神文明建設這一手要硬起來,必須適應新形勢、新情況、新特點,以改革的精神去探索新思路、新辦法,這樣才能切合實際,抓出實效。

  4.搞好改革的關鍵在於領導改革的各級司令部的建設,要有一個好的班子。各級黨政組織的領導成員特別是主要成員,要牢牢掌握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理論和黨的基本路線,有真知、有勇氣、有魄力,能把握全局、預見未來,時時掌握改革的主動權。要勤於學習、善於學習,理論聯繫實際,不斷加深對社會主義市場經濟規律的認識,正確協調和處理改革和發展進程中各種利益關係的變動。要廉潔奉公,勤政為民,時時刻刻同人民群眾保持密切聯繫,尊重群眾的創造精神和創造能力,團結帶領群眾前進。要模範地執行民主集中制的原則,善於集思廣益,團結一班人形成堅強有力的領導集體。總之,司令部認識統一,團結協調,決策有方,組織有方,指揮有方,那麼,隊伍的戰鬥力就強了,改革開放就會無往而不勝。

(三)

  我們黨的第二代領導核心鄧小平同志以馬克思主義的革命膽略、求實態度和創新精神,提出計劃和市場都是發展生產力的手段,不是區分社會主義和資本主義的標誌。社會主義和市場經濟不存在根本矛盾。這就打破了長期以來束縛人們思想的理論禁區,開闢了社會主義發展的新天地。以江澤民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在黨的十四大報告中把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確定為我國經濟體制改革的目標模式,而且在黨的十四屆三中全會上高舉鄧小平同志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的偉大旗幟,發揚了十一屆三中全會解放思想、實事求是、銳意改革的精神,做出了《中共中央關於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若干問題的決定》,勾畫了我們90年代改革和發展的基本框架。這表明黨的第三代領導集體把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開創的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大業進行到底的堅強決心和意志。

  鄧小平同志指出:「恐怕再有三十年的時間,我們才會在各方面形成一整套更加成熟、更加定型的制度。在這個制度下的方針、政策,也將更加定型化。」黨的十四屆三中全會通過的《決定》,就是承前啟後、繼往開來的行動綱領,是朝著新經濟體制以及這個體制下的方針政策定型化的方向又邁出了關鍵性的一步。

  以黨的十四屆三中全會《決定》為標誌,我國的改革開放開始向一個新的高度攀升。在這歷史的新起點上,我們要保持和發揚過去15年來勇於探索、勇於開拓、勇於創新的精神,朝著本世紀末的第二步戰略目標和下世紀中葉第三步戰略目標,堅定不移把改革開放推向前進。

  我們即將迎來的新的一年,是貫徹十四屆三中全會《決定》的第一年,改革的力度比較大,改革的難度也比較大。明年改革的成效如何,十分關鍵。各級黨組織和政府要結合本地區、本部門實際情況,精心組織,精心實施,保證首戰必勝。

  我們面臨的改革,既有整體推進,又要實施重點突破。要培育市場體系,要加強和改善宏觀調控,要推進現代企業制度的建立,又要促進社會保障制度的改革及分配製度的改革。金融、財稅、外貿、投資等一系列配套改革將陸續出台。在這樣複雜艱巨的全面改革當中,務必要高度關心群眾利益,做好改革的宣傳、解釋、教育工作,協調好利益格局的變動,使群眾不斷增強對改革的承受力,不斷激發對改革的積極性。

  社會主義市場經濟也是法制經濟。在改革過程中,必須大力加強法制建設,加快經濟立法進程。要借鑒和吸取國外有關市場經濟的法律中有益的成份,並注意與國際慣例相銜接。要加強法制教育,從嚴執法。要把我們以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製為目標的改革規範化、法制化,把改革的經驗用法律形式固定下來,為堅持黨的基本路線一百年不動搖提供堅實的法律保證。

  過去的15年,我國的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所取得的成就是偉大的,值得引以自豪的。但是今後的任務更偉大、更艱巨,前景更輝煌。鄧小平同志語重心長地說:「從現在起到下世紀中葉,將是很要緊的時期,我們要埋頭苦幹。我們肩膀上的擔子重,責任大啊!」全黨同志和全國人民要更緊密地團結在以江澤民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周圍,沿著鄧小平同志指明的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道路埋頭苦幹,加快改革,加快發展。再過30年,我們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新體制將形成一整套更加成熟、更加定型的制度、方針、政策;然後再過30年,我們將達到第三步戰略目標,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到那時,中華民族將以更加繁榮、更加富強、更加文明的雄姿屹立於世界的東方!

(1993.12.22)


推薦閱讀:

三中全會看金融 全面深化改革
易綱詳解三中全會金融改革路徑
三中全會後:中國改革如何持續推進?(11月13日節目文稿)

TAG:三中全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