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四節氣形成歷史

TAG:節氣

二十四節氣形成歷史

二十四節氣是中國古代曆法方面的偉大成就。每個節氣分別相應於太陽在黃道上每運動15°所到達的一定位置。二十四節氣又分為12個節氣和12個中氣,一一相間。反映了太陽的周年視運動,所以在公曆中它們的日期是相對固定的,上半年的節氣在6日,中氣在21日,下半年的節氣在8日,中氣在23日,二者前後不差1~2日。

二十四節氣的命名反應了季節、氣候現象、氣候變化三種。

反應季節的是立春、春分、立夏、夏至、立秋、秋分、立冬、冬至,又稱八位;

反應氣候現象的是驚蟄、清明、小滿、芒種;

反應氣候變化的有雨水、穀雨、小暑、大暑、處暑、白露、寒露、霜降、小雪、大雪、小寒、大寒。 (推薦閱讀:二十四節氣名稱的意義)

二十四節氣形成歷史:

中國古代利用土圭實測日晷,將每年日影最長定為「日至」(又稱日長至、長至、冬至),日影最短為「日短至」(又稱短至、夏至)。在春秋兩季各有一天的晝夜時間長短相等,便定為「春分」和「秋分」。

在商朝時只有四個節氣,到了周朝時發展到了八個,到秦漢年間,二十四節氣已完全確立。(推薦閱讀:「二十四節氣」綜合性學習活動及答案)

公元前104年,由鄧平等制定的《太初曆》,正式把二十四節氣訂於曆法,明確了二十四節氣的天文位置。

二十四節氣名稱首見於《淮南子·天文訓》,《史記·太史公自序》的「論六家要旨」中也有提到陰陽、四時、八位、十二度、二十四節氣等概念。漢武帝時,落下閎將節氣編入《太初曆》之中,並規定無中氣之月,定為上月的閏月。

附口訣:春雨驚春清谷天,夏滿芒夏暑相連,秋處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每月兩節不變更,最多相差一兩天,上半年來六廿一,下半年是八廿三 推薦閱讀:什麼是二十四節氣與節氣歌

推薦閱讀:

459年前的今天,白手起家、殺盡東北的清朝第一帝努爾哈赤出生
充滿逆襲的時代——漢朝初年的民女皇后們
朱元璋為何寧願選年幼的朱允炆也不選朱棣?
《神探狄仁傑》的演員表是什麼?
殲滅日軍最多的抗日名將孫立人為何被蔣介石軟禁33年?

TAG:歷史 | 節氣 | 形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