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慶平,中國藝術大師徐悲鴻之子

徐慶平編輯詞條

徐慶平,中國藝術大師徐悲鴻之子。全國政協委員、中國書畫家聯誼會副會長、中國人民大學徐悲鴻藝術學院院長。基本信息姓名徐慶平職業政協委員,院長國籍中國民族漢出生日期1946年目錄簡介回憶父親藝術成就編輯本段簡介

徐慶平是我國藝術大師徐悲鴻的兒子,他從小受到父親藝術的熏陶,1985年就獲巴黎大學美術史博士學位。現任中國人民大學藝術學院院長。編輯本段回憶父親

「父親在世時常和我講重慶的生活。」徐慶平說,抗戰時期,父親在江北盤溪石家花園前後居住了8年之久。「昨天經過大轟炸紀念遺址時,我又回想起他給我講的那個年代的那些故事。」徐慶平回憶道,「那時候條件很艱苦,父親用的是煤油燈,喝的是用明礬過濾的江水,他每天要過江到松林坡的中央大學上課。」徐悲鴻剛到重慶時,看到的即是一行行挑水的漢子,他們吃力的步履和被水桶壓彎的扁擔,使他深刻地感受到那份生活的艱辛,和生活在這塊土地上的重慶人世代相傳的抗爭精神。徐慶平透露,正是被這種精神所感染,在中央美院的教室里,兩名學生鋪開畫紙,徐悲鴻沒有打任何草稿,提起畫筆完成了著名的《巴人汲水》。「父親對重慶感情非常深,我名字中的『慶』,指的就是重慶。」在徐慶平的印象中,父親在生活上對自己近乎苛刻,一生不穿綢衣。夏天總是一件藍布長衫,冬天則是一領深色棉袍;皮鞋都是在東單地攤上買的舊鞋;家裡吃的是大米與小米混蒸的「二米飯」。

徐慶平說,父親一輩子的錢就用在兩個地方:幫助窮學生和買字畫。徐悲鴻收藏從古至今的名家字畫1200多件,徐慶平回憶,只要看到好作品,父親就會激動地大喊一聲,快步跑到跟前,「本來作品沒那麼貴的,被父親一喊,價碼立即就上來了。」那時,北京城只要有好的作品,總是先被徐悲鴻「搶」走了。去世前一周,徐悲鴻還買了我國近代傑出畫家任伯年的4幅作品,他認為它們「無懈可擊」。徐慶平說,父親去世後,所有收藏全部捐獻給了國家,「那時,我和母親住在家裡放煤炭的小屋子裡。」徐悲鴻在徐慶平4歲的時候開始教他寫字,「當時父親到琉璃廠去給我和妹妹各買了一本《張猛龍碑集聯》,並在字帖的扉頁上寫下『拔山蓋勢之氣,長河大海為辭』的字句。」4歲的徐慶平就開始每天寫兩頁九宮格。徐悲鴻很忙,但每天都會抽出時間來批改兒子的作業。寫得好的字下面,他會用紅色的毛筆畫3個圈圈;寫得不好的,徐慶平就要重新寫。「後來我當了老師,才明白父親是要從小培養我的審美習慣,他非常重視小孩的審美教育。」徐慶平稱,父親給他選的《張猛龍碑集聯》,就是要從一開始就給他最有氣魄的東西,培養他堅定的意志,「我覺得這對今天的孩子也特別有用。」編輯本段藝術成就

徐慶平先生也畫馬,但他筆下的馬,既有「徐悲鴻馬」的神韻,又有所創新。徐悲鴻畫馬,不僅只為一般觀賞,而大多是藉以抒發鬱結難言之悲憤和愛國憂世的心情。徐慶平先生說,父親畫的馬多數是憂鬱的,我筆下的馬常是快活的。也許從齊白石先生為徐慶平刻章的時候起,就預示著他將會成為一位優秀的畫家,現在徐慶平是著名美術史學家、畫家、美術教育家,擔任中國人民大學徐悲鴻藝術學院院長、徐悲鴻紀念館副館長和書畫家聯誼會副會長,多年來一直致力於藝術創作、研究和教學,積極倡導全社會和全民族的美育教育。徐慶平先生以其父「極高明而道中庸」的教誨為治學要求,稟承父親的藝術理念,既珍視中國文化傳統的精華,又吸取西方繪畫在色彩關係和造型結構等方面的長處,使它與中國筆墨自然融合為一體。徐慶平先生的作品深沉洗鍊,具有真和美的震撼力量。祖國的壯美河山常使他激動,他說自己常「為感動和激情而創作」。草原上的晚霞,長城的雄姿,優美的太湖晚景,快樂奔騰的馬兒……都是他表現美的「源頭活水」。徐慶平先生說,父親曾經送給他四個字:「誠實自信」,他秉承父親的遺風,以平生所學,潛心於中國的美術教育,並重視和加強與西方文化的交流與合作,傳承和展示中國美的文化。他翻譯了《西方藝術史》,編撰了《現代繪畫辭典》、《世界十大博物館》、《徐慶平畫集》等著作,曾應邀多次赴加拿大、新加坡、馬來西亞等國舉行個人畫展,作品被歐美亞多國收藏家和收藏機構收藏。他說,一個國家培養出幾位名畫家不難,但提高全民族的藝術素質卻是不容易的。在一些發達國家,人們把參觀博物館和美術館作為生活中的一部分。我們可以想見,如果在城市中心豎一座羅丹的雕塑,會給人多少美的感覺和力量啊。就像寫字不單是寫字,從中會體驗到一種力量,塑像也不單是塑像,它表現著美還有背後那美的故事。正像徐悲鴻先生說過的:「藝術雖是小技,但可以立至德,造大奇,為人類申訴。」的確。
推薦閱讀:

徐悲鴻:什麼對畫馬情有獨鍾?
徐悲鴻作品如何辨偽 專訪徐悲鴻之子徐慶平
徐悲鴻油畫作品欣賞[2]
徐悲鴻丨中國現代美術教育的奠基者
竹簡畫徐悲鴻《奔馬圖》

TAG:中國 | 藝術 | 中國藝術 | 大師 | 徐悲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