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該如何看待婚前守貞?
38歲的單身女碩士塗世友創建了國內首個貞操網站——「雅品貞操網」,大力提倡婚前守貞,並曬出了自己的處女鑒定報告,一時間引起了社會的廣泛關注和熱議。一邊是傳統觀念對於貞潔的執著堅持,另一邊卻是臨近情人節,各個大學附近旅館火爆的現狀。提倡婚前守貞到底是道德的進步,還是婦女解放的倒退? 為什麼中國人這麼看重貞操?那是因為中國人長久以來形成的「處女膜=貞操=好姑娘」的既定觀念,但事實上這個觀念是經不起推敲的,一個女人有著完整的處女膜就一定貞潔嗎?答案恐怕是不一定的;即使一個女人十分貞潔,也有可能是個脾氣敗壞的人,而某些看上去不貞潔的女性形象,如李香君、杜十娘、玉墨之輩卻是實實在在的好姑娘。 愛情和婚姻本就與貞操無關,愛情是一種意願,而婚姻則是一種能力,產生愛一個人的意願不難,而經營好一份長久婚姻的能力不易。難道處女比非處女更加溫柔體貼、善解人意?還是處女更會持家理財、孝老扶幼?貞操只是一種個人的選擇,不管是堅持婚前守貞,還是情到深處為愛情而獻身,都不該受到歧視,因為這是個人選擇的權利。 中國人的貞操觀念也並非古已有之。任姒遇神龍而孕炎帝,附寶見閃電而有軒轅氏,上古時期的帝王基本都是其母有感於靈異而孕育的,所謂有感於靈異只不過是後來的史學家們為帝王的身世蓋上的「遮羞布」,上古時期野合之風盛行,知其母不知其父的現象比比皆是,當時的社會尚未形成貞操觀;發展到父系社會初期時,為了保證血統和繼承財產的需要,人們往往會把妻、妾所生的第一個孩子殺掉,即「殺首子」;先秦時期,雖《禮記》有「夫死不嫁」之文,但從《詩經》看來,當時的青年男女婚前依然沒有受到什麼束縛;漢唐時期,貞操觀念雖然不斷的強化發展,但普遍的社會強制力並不強,直至宋代,在程朱理學的大力倡導下,「存天理滅人慾」「餓死事小失節事大」開始成為了普遍的社會心理。至此,中國傳統的貞操觀念成為了社會準則。 在現代社會,嚴守男女之大防、從一而終的傳統觀念顯然已經很難維持下去,任何一個接受過現代教育的人都明白婚姻自由的道理,每一個人都有追求幸福的權利,但這並不意味著我們提倡徹底放縱的「性」。貞操觀念歸根到底是一種性觀念,傳統的貞操觀將女性物化,把女性變成了附屬品,顯然是我們不可取的;然而過度開放,甚至放縱的性觀念,對女性身心也是有百害而無一利。因此,行對於禁慾式的性觀念,適度開放的性觀念反而更適合中國現實的需要。古代女子一般性成熟比現代人晚,而結婚卻比現代人早,現代社會的男女往往傾向於晚婚,從生理成熟到結婚會有10年甚至更長的時間,因此婚前性行為在年輕人當中已經逐漸的成為了一種社會趨勢,。 對於很多中國人來講,推行北歐式的開放性觀念可能很難接受,但是現實卻是北歐的青少年雖然性行為開始的早,性夥伴較多,但是他們的少女懷孕率、性傳播疾病感染率卻是世界最低的,而觀念一向很傳統的國內近年來少女懷孕率、流產率卻節節高升。 性並非洪水猛獸,真正該譴責的是無愛的性和性交易,我們該提倡的是在尊重別人選擇的權利和個人身心健康前提下的,愛與性行為的統一。性不是女人的陪嫁,處女膜也不是維繫男人愛情、婚姻穩定的保險。那些站在道德制高點,或明或暗的教育人們「有婚前性行為的就是壞女孩」式的教育宣傳方式其實是對別人權利的一種侵犯。 女人不是商品,處女膜也不是包裝,婚姻不是交易買賣。正如魯迅先生所說,貞操問題也沒有那麼重要。
推薦閱讀:
※每當無能為力的時候,我們就愛說順其自然
※因為它,我們今年多活了一個月!
※新觀察:我們其實最願意為貪官設想
※90後的我們都懂得了什麼
※【轉載】我們敗給了時間.距離.現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