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瓜種植方法 | 黃瓜種植技術
蔬菜名稱:黃瓜
別名:胡瓜,青瓜
科屬:葫蘆科,黃瓜屬 黃瓜,也稱胡瓜、青瓜,屬葫蘆科植物。廣泛分布於中國各地,並且為主要的溫室產品之一。黃瓜是由西漢時期張騫出使西域帶回中原的,稱為胡瓜,五胡十六國時後趙皇帝石勒忌諱「胡」字,漢臣襄國郡守樊坦將其改為「黃瓜」。黃瓜的莖上覆有毛,富含汁液,葉片的外觀有3-5枚裂片,覆有絨毛。
生長習性 溫度 黃瓜喜溫暖,不耐寒冷。生育適溫為10~32℃。一般白天25~32℃,夜間15~18℃生長最好;最適宜地溫為20~25℃,最低為15℃左右。最適宜的晝夜溫差10~15℃。黃瓜高溫35℃光合作用不良,45℃出現高溫障礙,低溫-2~0℃凍死,如果低溫煉苗可承受3℃的低溫。
光照 華南型品種對短日照較為敏感,而華北型品種對日照的長短要求不嚴格,已成為日照中性植物,其光飽和點為5.5萬勒克斯,光補償點為1500勒克斯,多數品種在 8~11小時的短日照條件下,生長良好。
水分 黃瓜產量高,需水量大。適宜土壤濕度為60~90%,幼苗期水分不宜過多,土壤濕度60~70%,結果期必須供給充足的水分,土壤濕度80~90%。黃瓜適宜的空氣相對濕度為60~90%,空氣相對濕度過大很容易發病,造成減產。
土壤 黃瓜喜濕而不耐澇、喜肥而不耐肥,宜選擇富含有機質的肥沃土壤。一般喜歡pH 5.5~7.2之間的土壤,但以pH值為6.5最好。
種植方法
苗床管理 春夏季黃瓜穴盤輕基質育苗苗齡短,一般1葉1心,15~17天即可移栽,基質中的營養基本能滿足黃瓜苗生長需要,一般不需補肥。春夏季雨水多,易發生猝倒病,可用綠亨一號或多菌靈等常用殺菌劑防治。 防災抗災 黃瓜夏季育苗正值高溫多雨季節,既要防止高溫 缺水,又要防止暴雨毀苗。播後遇晴天烈日要堅持每天補水1次,並搭好支架覆蓋遮陽網,遮陽網上午9點蓋,下午5點揭(這樣做的好處是雌花分化的比較多,低溫短日照利於雌花分化)。大雨前在支架上蓋膜。定植前煉苗,定植後澆足活棵水,必要時造墒移栽。
基地選擇 栽培黃瓜的基地,宜選擇土壤PH值6.5到7.5,地勢稍低,但排水、灌水方便,土壤深厚肥沃,且至少2年未種過瓜類蔬菜的地塊。如果是水旱輪作,應在10月翻土開溝整地,種一季冬季作物,來年春季再種植黃瓜。
整地做畦 整地按每畦1.2米,畦溝寬0.3米,,溝深0.2米的要求進行操作,並做到溝底平整流暢,雨停溝內不積水。
蓋地膜 4月10日前移栽或直播,宜選用白色聚乙烯膜;4月10日後移栽或直播,宜選用黑色聚乙烯膜。蓋膜前,應將土壤澆透水或待下一場雨,將土壤淋透水後再蓋膜。
如果覆蓋白色地膜,應在土面噴施一次乙草胺等芽前除草劑後再蓋膜,以防雜草叢生;如果使用黑色地膜,不必噴施芽前除草劑,因為黑色地膜具有防除雜草的功能。
覆蓋地膜應將四周用土壓緊。
播種育苗 早春1-3月播種,夏秋植6-8月。春播採用浸種催芽後育苗或地膜覆蓋直播, 夏秋 季浸種直播或干種直播均可。
浸種催芽在黃瓜播種中普遍應用,用50-55 ℃溫開水燙種消毒10分鐘,不斷攪拌以防燙傷。然後用約30℃溫水浸4 -6小時,搓洗乾淨,澇起瀝干,在28-30℃的恆溫箱或溫暖處保濕催芽,20小時開始發芽。早春小拱棚保溫育苗,用育苗杯或苗床育苗,苗齡15-20天(2片真葉)時定植,于晴天傍晚進行,要注意保護根系,起苗前淋透水,起苗時按照順序,做到帶土定植,以防傷根。
肥水管理 秋冬季節在施足底肥的基礎上,一般不追肥。澆水是在澆足緩苗水的情況下,等根瓜坐後再澆水,一般7天~10天澆一水。深冬季節根據長勢追施餅肥或豆面,在棚內放缸發酵後隨水沖施,10天~15天澆一次水。澆水時看苗情,看土壤缺水情況,還要先看天氣預報,應在寒流過後晴天上午進行澆小水。早春季節為2月下旬~4月中旬,是拿產量的關鍵時期,要及時追肥,每666.7平方米追磷酸二銨或三元複合肥15公斤~20公斤,或腐熟人糞尿800公斤隨水沖施,5 天~7天澆一水。晚春季節從4月下旬~6月底,在加強肥水管理的同時注意降溫,促進提高回頭瓜的產量。
定植移栽
合理密植 每塊土栽2行,每穴栽1株,株距一般為25到30厘米。
定植時間 早春在大棚內或小拱棚覆蓋生產,可於3月20日前後選擇冷尾暖頭的晴天移栽。
方法 先打定植孔,直徑和深度均比營養缽大1厘米以上,移栽時,選擇大小均勻一致的秧苗,應輕拿輕放,確保根系完整,有利於縮短緩苗期,提高成活率。
澆穩根水 穩根水的配置方法:每50千克水加250克尿素、枯草芽孢桿菌60克、海藻生根劑60毫升。充分拌勻後施用,每株澆水250克。澆水後用土將定植孔封閉。
採收 春季黃瓜從定植至初收約55天,夏秋季35天。開花10天左右可採收。即皮色從暗綠變為鮮綠有光澤,花瓣不脫落時採收為佳。頭瓜要早收,以免影響後續瓜的生長,甚至妨礙植株生長,形成畸形瓜和植株早衰,從而影響產量。
黃瓜種植方法土壤選擇和整地 選擇酸鹼度在6.0-7.5之間,富含有機質、排灌良好、保水保肥的偏粘性砂壤土,忌與瓜類作物連作,前茬最好為水稻田。整地採用深溝高畦,畦寬1.8米-2.0米(連溝),畦高30厘米,南北走向,雙行植,株距30厘米。
肥水管理與培土 施足基肥是穩產高產的關鍵之一。黃瓜對基肥反應良好,整地時深耕增施腐熟有機肥,畝施2000公斤-3000公斤,毛肥50公斤,過磷酸鈣30公斤作基肥。植株2-3片真葉時,開始追肥。黃瓜根的吸收力弱,對高濃度肥料反應敏感,追肥以"勤施、薄施"為原則,每隔6-8天追肥1次,畝施尿素5公斤-6公斤。 卷鬚出現時結合中耕除草培土培肥,採收第一批瓜後再培土培肥1次,畝施花生麩15公斤-20公斤,複合肥30公斤,鉀肥10公斤。
夏秋季由於氣溫高,生長發育迅速,衰老也快,加之降雨量大,肥水流失多,除了施足基肥外,要早追肥。1-2片真葉期和採收第一批瓜後各培土培肥1次,要重視磷鉀肥,以避免陡長、早衰。
春黃瓜苗期要控制水分。開花結果期需水量最多,晴天一般一天淋水1次,旱情3-5天灌水1次。雨天時要做好防澇工作。 搭架引蔓與整枝 一般卷鬚出現時插竹搭架引蔓,搭"人字架"。引蔓在卷鬚出現後開始,每隔3-4天引蔓一次,使植株分布均勻,于晴天傍晚進行。黃瓜是否整枝依品種而定,主蔓結果的一般不用整枝;主側蔓結果或側蔓結果的,要摘頂整枝,一般8節以下側蔓全部剪除,9節以上側枝留3節後摘頂,主蔓約30節摘頂。
大棚黃瓜落蔓要領 黃瓜落蔓能使葉片均勻分布,保持合理採光位置,維持最佳葉片係數,提高光合效率,從而可以使生長勢加強,結瓜期延長。不過,落蔓要掌握正確的方法,才能保證溫室大棚黃瓜優質高產。其要領是:
1.在植株生長點接近棚頂,植株底部無葉莖蔓離地面30厘米以上的時候及時落蔓,落蔓宜選擇晴暖午後進行,這樣不易損傷莖蔓。切記不要在含水量高的早晨、上午或澆水後落蔓,以免損傷莖蔓,影響植株正常生長。
2.落蔓前7天最好不要澆水,這樣有利於降低莖蔓組織的含水量,增強柔韌性,還可以減少病源。
3.先去除病、老葉,帶至棚外燒毀,避免落蔓後靠近地面的果實、葉片因潮濕的環境發病。
4.將纏繞在莖蔓上的吊繩松下,順勢把莖蔓落於地面,切忌硬拉硬拽,莖蔓要有秩序地向同一方向逐步盤繞於栽培壟的兩側。盤繞莖蔓時,要順莖蔓的彎向把莖蔓打彎,不要硬打彎或反方向打彎,避免扭裂或反方向折斷莖蔓。開始落蔓的時候,莖蔓較細,間隔時間短,繞圈小,莖蔓長粗後,落蔓時間間隔稍長,繞圈大,可一次性落莖蔓長的1/3~1/4。
5.保持有葉莖蔓距壟面13厘米左右,每株保持功能葉在20片以上。6、採收 春季黃瓜從定植至初收約55天,夏秋季35天。開花10天左右可採收。即皮色從暗綠變為鮮綠有光澤,花瓣不脫落時採收為佳。頭瓜要早收,以免影響後續瓜的生長,甚至妨礙植株生長,形成畸形瓜和植株早衰,從而影響產量。
盆栽種植方法土壤選擇 選擇酸鹼度在6.0-7.5之間,富含有機質、排灌良好、保水保肥的偏粘性砂壤土或園藝用土。
播種育苗 早春1-3月播種,夏秋植6-8月。春播採用浸種催芽後育苗或地膜覆蓋直播,夏秋 季浸種直播或干種直播均可。浸種催芽在黃瓜播種中普遍應用,用50-55℃溫開水燙種消毒10分鐘,不斷攪拌以防燙傷。然後用約30℃溫水浸4 -6小時,搓洗乾淨,澇起瀝干,在28-30℃的恆溫箱或溫暖處保濕催芽,20小時開始發芽。早春小拱棚保溫育苗,用育苗杯或苗床育苗,苗齡15-20天(2片真葉)時定植,于晴天傍晚進行,要注意保護根系,起苗前淋透水,起苗時按順序,做到帶土定植,以防傷根。
搭架引蔓與整枝 一般卷鬚出現時插竹搭架引蔓,搭"人字架"。引蔓在卷鬚出現後開始,每隔3-4天引蔓一次,使植株分布均勻,于晴天傍晚進行。黃瓜是否整枝依品種而定,主蔓結果的一般不用整枝;主側蔓結果或側蔓結果的,要摘頂整枝,一般8節以下側蔓全部剪除,9節以上側枝留3節後摘頂,主蔓約30節摘頂。
秋黃瓜栽培技術
1、整地、施肥與品種選擇。黃瓜喜溫怕濕怕連作,一般應選擇3年以上未種過瓜類作物的田塊。同時要選擇地勢較高,離不源較近,排灌方便,土壤疏鬆、肥沃的壤土為好。
2、精心整地。瓜田選好後要耕翻曬垡,土壤要碎,上下要均勻一致,熟上層要達4—5寸為宜。廂面要平,草要拾凈。一般直播或移栽前3—5天,做成廂寬80cm,溝寬50cm,溝深30cm左右。
3、施足基肥。黃瓜需肥量較大,結合整地,每畝施腐熟土雜肥30—40擔,進口三元素複合肥35—40公斤,菜餅40公斤,尿素10—15公斤,土雜肥應施在移栽或直播的瓜穴內。餅、尿素三元肥結合耕地均勻地施在土壤內,化肥不能直接接觸種子和幼苗,防止燒種燒苗。 4、品種選擇。當前重點選擇津春4、5號,津優1、2號等津研系列品種。
培育壯苗 1、配備營養土。應大力提倡育苗移栽,因為直播易造成暴雨衝擊,高溫瓜苗徒長,易受到病蟲為害,導致缺苗斷壠。一般在育苗前1—2個月利用梅雨季節和夏季高溫,實行高溫堆肥,營養土要求養份全、肥沃、疏鬆且無病蟲害的土雜肥。每方土雜肥加進口三元素複合肥3—5斤,草木灰10斤,腐熟菜餅6—7斤,拌勻堆捂,上面用舊塑料皮蓋嚴,高溫時土堆子裡面溫度可達60—70℃,可殺死一些病菌,做缽前再將營養土拌和一次,使土肥充分融合,杜絕用老牆土做營養土,防止燒苗。
2、浸種催芽。一般用55℃溫水浸種10分種或用50%多菌靈1500倍浸種一小時,然後用清水洗凈再催芽,該方法重點是殺死種子上的病菌,夏季催芽比較好催,浸泡時間因溫度而定,溫度在30-35℃浸種1天半左右,不足30℃浸種1天半。浸種前應洗凈種子表面粘液,種子浸好後晾至微干待播。
3、精做苗床。苗床要選擇離大田近、沒有種過瓜、靠近水源、便於管理的田塊為宜。苗床要整平,土塊要碎,上下要均勻一致,這樣便於疏鬆透氣,利於水份下滲和上升,增加苗床抗旱能力,然後精心做缽。在做缽前,苗床應做到130-140cm寬,溝寬50cm便於操作。苗床廂子要平,廂子做好後用50%多菌靈800倍液進行消毒殺菌,同時要注意防治地下害蟲。
4、育苗。一般採用10×10cm的塑料套缽為宜,然後做缽。播種前澆透水,再每缽輕插1-2粒種子,要小心向下插。種子播好後,上面蓋土,一般蓋到看不見種子為宜,然後視營養缽水份狀況再確定是否澆水,若蓋種土上面土吃潮了,就不要再澆水;若是乾的再用噴壺澆水。種子播好後,在苗床上搭架蓋上農膜,草簾或遮陽網,防止暴雨沖苗或高溫燒苗。
5、苗床管理。當瓜苗出齊後,要適當地控水控肥,防治瓜苗徒長,同時逐步揭去遮陰物煉苗,遇暴雨或特別高溫時要及時覆蓋,煉苗時要煉至葉片老健,基部粗壯根系發達為好,移栽前一周要控制水分,否則瓜苗生長嫩綠,栽入大田後,緩苗期拉長。苗期要注意防治好病蟲害,主要有猝倒病(倒苗)、立枯病等,用苗菌敵、雷多米爾和50%多菌靈防治;瓜蠅子和瓜野螟用樂果加高效氯氰菊酯防治;紅蜘蛛用克蟎特等防治。
6、直播苗的幼苗管理。直播大田可在廂子做好後,直接打宕澆水播種,然後將堆捂好的營養土撒入瓜宕子里,有的農戶將肥料作基肥施下以後就不在施肥,瓜路子和宕子又不上土雜肥老親做親,這樣影響瓜苗素質。同時要搞好間苗定苗工作,其他管理同苗床管理,要澆好提苗肥2次左右,一般用人糞尿加尿素澆施。
適時移栽 當幼苗長到二葉一心至三葉時進行移栽,移栽時應選擇傍晚或陰天,一般一廂栽二行,株距5-6寸,每畝3500-4000株或3000株左右。栽後澆好定根水定根肥,一般每畝用稀人尿糞20-30擔加尿素10斤左右澆施。移栽時田溝保持有水,增加田間濕度,移栽後第二天早晨還要復水一次,有條件的可搭架遮陽,栽後3-5天揭去遮擋物,這樣便於全苗和減少緩苗期。
大田管理 1、及時中耕鬆土。緩苗期過後應及時中耕鬆土,俗話說:鋤頭底下有水,鋤田能切斷土壤表層的毛細孔,減少蒸發,同時消滅草害。只要能下鋤的瓜田,一場大雨過後都要耕鋤一次。耕鋤時由淺到深。
2、整枝吊蔓。黃瓜在高溫條件下生長迅速,有的品種如津研、津雜系列黃瓜,下部分枝較多,津春、津優下部分枝少,對分枝多的品種要及時打掉側枝,掐掉卷鬚。4葉期在瓜外側搭高2米左右的「人」字架,並綁蔓上架,中上部有分枝習性的品種,待瓜蔓長到3-4尺,可在上面留2-3個側枝,每個側枝留一瓜,留瓜前4-5葉摘心。分枝習性的不強的品種,主要帶瓜應在10節以下,不管什麼品種不能留贅根子瓜,在中上部帶瓜。瓜長、瓜直、瓜均勻一致,大肚子瓜、彎瓜少,注意大肚子瓜與肥水也有一定關係,大肚子瓜要及時摘除。
3、水肥管理。合理澆水,秋黃瓜前期和中期在我縣均處於高溫乾旱季節,需水量較大,但並非水越多越好。水份過多易引起病害,因此重視苗情抗旱,原則上不澆救命水,一般瓜苗在中午有搭葉現象,表土乾燥,預報近期無雨經二天早晨就應澆水,杜絕中午和下午澆水。在座瓜盛期水份要充足,這樣利於瓜伸長膨大,乾旱使大肚子瓜增多,但不能大水漫灌,要用小泵澆水溝灌為好。同時病害嚴重,若遇瓜苗有病,一定要先治病,隔2-3天再澆水,澆水後1-2天再治病一次;若遇到多雨年份,要深溝瀝水,尤其是低洼圩區。
4、科學施肥。栽後7天左右施一次提苗肥,最好每畝用人畜糞10-15擔,加尿素4-5斤,兌水潑澆,搭好豐半產架子,如果是直播的,根據苗情在二葉、四葉、六葉的情況下,要各澆一次苗肥,生長旺盛的少施或不施。當幼瓜在5寸左右時,一定不能脫水脫肥,一般結合澆水抗旱每畝施進口三元複合肥15-20斤。座瓜盛期再施三元肥25-30斤。為提高後期產量,採摘2次追肥1次,確保黃瓜對肥料的需求。
5、合理應用微肥激素。當大量座瓜以後,水肥充足的要求產量高的,可經常噴施氨基酸複合微肥或多元素複合微肥,惠滿豐、磷酸二氫鉀等,這樣既能提高產量,又能提高品質,降低病害發生程度。
推薦閱讀:
※黃瓜籽粉補鈣靠譜嗎?(圖)
※60道黃瓜的做法大全
※吃黃瓜有什麼好處?
※黃瓜籽的功效有健脾開胃,清心益腎,清熱利水解毒等的功效
※涼拌黃瓜,照著這個調味料來拌,味道一級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