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注】曹林:報紙根本沒必要迎合年輕人

《中國報業》雜誌與您探討傳媒業的現狀與未來

導 讀  報紙的內容刻意迎合年輕人,既不能把年輕人爭取回來,又會在迷失方向的改版中失去自己的老讀者。

  由於新媒體的衝擊加上生存環境的惡化,報紙已經越來越艱難。很多報紙使出渾身解數去爭取讀者,尤其是年輕讀者。在版面上迎合年輕人的審美,改文風和語態,標題用網言網語和當紅流行語,撤掉年輕人不愛看的版面,新聞選題和線索向網路靠攏,用快餐新聞去取悅年輕人。

  報紙應該有自己的定力,根本沒有必要迎合年輕人。報紙改得再符合年輕人的口味,也不會增加銷量。因為年輕人早已不看報紙了——不是因為報紙辦得不好,而是因為他們的媒介消費方式變了,整天盯著手機,習慣依賴移動互聯網獲得新聞信息。

  想通過把報紙辦得好看一些爭奪年輕人的眼球,是錯誤的策略。年輕人在網上,在手機移動端,在社交平台,報紙只能通過融合創新,把自己生產的新聞產品延伸到新平台新渠道,在新的媒介平台上獲得重生。報紙千萬不能在自以為是的「變化」中迷失發展方向。很多報紙都不願承認一個現實,就是自己的讀者已經越來越老化。意識不到這個現實問題,報紙的內容刻意迎合年輕人,既不能把年輕人爭取回來,又在迷失方向的改版中失去自己的老讀者。

  我知道一家老牌都市報,老讀者們最喜愛的版面是其文化副刊。多年來,老人們就喜歡在茶餘飯後打開副刊看那些文壇趣事、風土人情、文化地理,享受生活的慢節奏。有些文章雖長,卻值得慢品。可從網路調查看,這種文化副刊版閱讀率奇低,遠遠排在新聞版和娛樂版的後面,因此這家報紙準備砍掉文化副刊版。這不是個案,文化副刊和雜文隨筆版曾風行晚報都市報,也深受老讀者們喜歡,可如今很多都被砍掉了。

  沒什麼比這樣做更蠢了,網上看你新聞的人從不買你的報紙,卻由他們的點擊量決定報紙版面的存廢——這置那些買你報紙的老讀者於何地?

  既然明白報紙發行量萎縮,問題並不是報紙內容出了問題,那就不要折騰自己的內容了,而應該在渠道和傳播上下功夫。在保住既有老讀者的同時,到移動互聯網上去培育新用戶。

  報紙會不會死?作為個體,一些報紙會死,甚至撐不過這個「冬天」,但作為一種形態,報紙肯定不會死,起碼在10年內死不了。當然,要集體經歷一個發行量大萎縮的陣痛期。起碼在未來10年內,還沒有一種媒介能替代人們對新聞紙這種最可靠媒介的依賴,新聞總要印在什麼東西上才讓人覺得可靠,如鮑曼所言,「一切堅固的東西都煙消雲散了——變動的社會中,總得有一些確定的東西保持不變吧」。未來,雖然多數人都不再通過報紙獲取信息,但報紙仍將是生產和承載新聞的「關鍵少數」。

  前段時間我在一所大學做講座,在交流環節中,一個學生站起來就說:「曹老師,我早就不看你們的報紙了。」我並沒有驚訝和難過,常能聽到這種「早不看報紙」的唱衰聲。我想,下面她該把報紙說得一無是處了。沒想到她接下來一番話狠狠地感動了我,她說:「但我愛看你們的報道,在手機上瀏覽新聞時看到標題或文章中『中國青年報-中青在線』這幾個字,會感到很可靠。」如今新聞不斷反轉,評論一驚一乍,印著「中國青年報」這個符號的新聞產品讓人感到踏實,可以放心接受。這幾個字在我看來代表著權威、公信、客觀,代表著可以信賴,因為這張報紙後面是60多年可信任的歷史和一群值得信賴的專業新聞人。

  報紙從沒有像今天這樣遇到如此大的衝擊、如此大的生存危機,但我深知,輿論場也沒有像今天這樣如此需要傳統媒體人提供更多更優質的原創報道。「人人都有麥克風」的眾聲喧嘩的時代,更凸顯著獨到評論的思想意義;「10萬+」的「聲音爆炸」讓判斷遠遠跑在事實前面的時候,深掘事實的調查報道更顯寶貴。這些,正是報紙的傳統優勢。看報紙的人不像過去那麼多了,但人們沒有什麼時候比今天這樣更依賴新聞。報紙應該保持自己內容生產的自信,不要被網路和所謂的「年輕人」牽著鼻子走。

  紙媒人要在心理上適應這個變化,適應報紙的功能已經發生根本變化,作為「紙」已經從大眾媒介變成小眾,而作為「媒」,仍是內容生產的主力。一邊保持傳統的內容生產力,一邊拓展新的傳播渠道,不要指望用「紙」留住年輕人了。


來源:青年記者

推薦閱讀:

對付報紙,他們是這麼乾的
把爸媽騙得團團轉的震驚標題黨,竟是從美國來的…
資料:中國著名報紙副刊簡介
看上去很美的書和報紙 | 奇事奇物網:奇事 奇物 奇人 奇觀 小遊戲 圖片 視頻 笑話
家庭除濕除潮妙招:衣櫃除潮可用報紙

TAG:年輕人 | 年輕 | 報紙 | 關注 | 必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