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你受歡迎的八大人際定律

每個人都想成為一個受歡迎的人,可是怎樣的人才能受歡迎呢?

環球時報的微博發布了一條「讓你受歡迎的八大人際定律」,微博一出就引來瘋狂轉發,其中涉及的「首因效應」、「風雨定律」,都是一些心理學上的經典人際定律。據該微博稱,解讀這些人際定律,自然可以更受歡迎,也更容易獲得成功。

(照亮前路的人真的是朋友?)

其實,是否能因此獲得成功且不論,如果能夠變得受人歡迎,最起碼也可以讓一個人的社交和心情都更加愉悅,也更容易保持良好的心理健康狀況。這不論是對於事業剛起步的年輕人,業績蒸蒸日上的中年人,還是步入休閑養老生活的老年人來說,都是同等重要的事情。就讓我們隨心理學家一起,來認識一下這幾個「人際定律」吧。

首因效應:45秒就能定終身

根據環球日報微博所示,心理學研究發現,初次會面時只要45秒鐘就會產生第一印象,而這會在後續交往中佔據主導地位。所以初次見面一定要給人留下好印象,這樣人際交往也就成功了一半。

南京腦科醫院醫學心理科專家歐紅霞告訴記者,首因效應其實是社會心理學中「印象形成」的內容,正如這條微博所言,第一印象一旦形成,對雙方之後的信息組織、理解都會有很強的定向作用,因此,留下一個好印象對於成功的人際交往來說,確實非常重要。

「不過,首因效應也要看你和對方的關係親密程度。一般來說,在不熟悉的人之間,首因效應非常重要;但在熟悉、親密的人之間,就要提到另一個效應——近因效應了。」

歐紅霞說,近因效應和首因效應恰好相反,它說的是「最近一次信息的獲得,對印象形成產生更重要的影響。」

舉個例子,對於不怎麼聯繫的人來說,第一印象會非常重要,但對於很熟悉的朋友來說,最近一次交流是否愉快,對於你們的關係的影響更強烈。如果說首因效應是「先聲奪人」,那麼近因效應講究的就是「持續加分」。

「因此,對於初次交往的對象,我們當然更容易被首因效應所影響,但它並不是絕對的。如果是老朋友,那麼每一次『近因』的影響會更加重要。」

成敗定律:「蠢萌」的人受歡迎

在8大定律中,「成敗定律」或許讓人們很有感觸。據它所說,「沒有成就的人會因為平庸而得不到關注,但有了成就後,朋友也會照樣離去。因此低調才是真智慧。」

關於這一點,鼓樓醫院心理科專家楊海龍說,就得從人際吸引的影響因素說起。

所謂「人際吸引」,其實也就是人與人之間情感親密狀態,分成親和、喜歡和愛情幾個程度。會影響到人際吸引程度的因素很多,包括熟悉程度、相似性、互補、外貌、才能、人格品質,都會影響到它。而成敗定律其實說的就是「才能」對於人際吸引的影響。

「在人際吸引概念中,才能一般都是增加個體吸引力的因素。但是如果這種才能對別人構成社會比較的壓力,讓其他人感受到了自己的無能和失敗,這種『才能』就不會再增加吸引力了。有時候,我們在獲得成功後,原本親密的朋友會產生疏遠,也與此有一定聯繫。」楊海龍說。

當然,我們不需要因為擔憂才能的影響而故意壓抑自我,但「低調說」之所以為不少人推崇,也是因為這個原理。

另外,「賣個破綻」也是一個方法。楊海龍告訴記者,「有研究顯示,有才能的人如果犯一些『小錯誤』,非但無損於他們的魅力,反而會增加他們的吸引力。在生活中你也會發現,有些成功人士本來高高在上,結果犯了點『二』,做了一兩件『蠢萌』的事情,反而人氣大增,激起大眾對他們的好感度。」但這樣的前提仍是人與人之間的真誠交往,如果僅僅把此作為一種博人好感的手段,那麼也不利於良好人際關係的建立。

寬容定律:越親密暴露越徹底

在8個人際關係定律中,最引人共鳴的就屬「寬容定律」了。該條定律說,「對陌生人太寬容,對親密的人太苛刻,這是我們常犯的錯誤」。許多網友也感慨,自己確實如此,「對外人和顏悅色,對於關愛自己的家人、朋友反而牙尖嘴利、言語衝突,這或許是因為我們在熟悉的人面前更容易暴露自我本性吧?」

對此,中大醫院心理精神科主任袁勇貴解釋,我們有時候會把自己私人性的方面展示給他人看,這被稱為自我暴露。暴露的內容包括簡單的情趣愛好、對人或事物的看法和態度、自我概念和個人人際關係、隱私體驗和想法等。而一般來說,關係越親密,人們的自我暴露就越廣泛、深刻。「當然,還有一種例外情況,就是如果我們對彼此完全沒有任何關係,那麼也可能達到完全的自我暴露,比如很多人在網上反而什麼都敢說,其實就是如此。」

對於陌生人,我們往往會把自我掩飾得很好,但對於熟悉的人,我們就可能暴露出一些深層的情緒、態度,甚至直接發泄自己的負面情緒。

另一方面,無論關係多親密,每個人都有絕對不願意暴露的領域,可很多時候就因為關係足夠親密,對方會希望我們能完全坦誠以待,結果觸及這些領域後就可能招致強烈的排斥情緒。

另外,我們對陌生人的期待值不會太高,所以往往很「寬容」;而對於家人,我們的期待就高多了,一旦無法被滿足,我們也很容易產生失望甚至憤怒的情緒。這些複雜的情緒和心理,最終就帶來了這種獨特的「對陌生人寬容,對家人嚴苛」的現象。

剩下的5個定律

除了上面這3個定律,還有5個定律,它們和人際關係之間的聯繫或許沒那麼密切,不過讓我們也來看看吧。

風雨定律:感情經得起風雨,卻經不起平淡;友情經得起平淡,卻經不起風雨。

方圓定律:經常拒絕別人,會給人留下稜角太分明的印象,可當個「好好先生」又讓人覺得虛偽。所以應該在尊重的前提下,真誠表達,適當拒絕,部分接受。

評價定律:別因為過分在乎別人的評價而封閉自己,不如想想你又是如何評價對方的。

餡餅定律:當天上掉下餡餅時候,誘惑的背後可能藏著威脅,所以不要「只見餡餅、不見陷阱」。

眼淚定律:在傷口落淚和撒鹽,效果一樣。但與其哭訴,不如讓自己振作下來,吸取教訓。

人際關係中的「黃金法則」

袁勇貴告訴記者,其實在心理學中有一條人際法則,被稱為「黃金法則」,如果希望有良好的人際關係,以及有更健康的心理狀態,不妨學習一下這條法則。

根據這條「黃金法則」所說,一個人首先應該像「你希望別人如何對待你」那樣去對待別人。通俗來說,你希望別人怎樣對待你,你就得先學會怎樣對待別人。

「這並不是空口說說。要知道,良好人際關係也有自己的原則,比如相互性原則和交互性原則。」袁勇貴說,沒有人會無緣無故地接納他人,喜歡是有前提的,而相互性就是重要的前提;同時,人際交往也是一種社會交換的過程,每個人都會期待這種交往對自己是有價值的,在過程中得大於失,或者最起碼「得」別太少於「失」。

因此,當你希望別人如何對待你時,首先必須學會這樣去對待別人。

有趣的是,很多人並沒有做到「黃金法則」,反而會將其倒過來解讀,變成「我怎麼對待你,你就必須怎麼對待我」。這個「反黃金法則」在心理學上被認為是一種「不合理信念」,雖然可以理解,但如果死抱著不放,反而容易誘發一些情緒障礙甚至心理問題哦。

另外,良好的人際關係還講究自我價值保護原則和平等原則。前者是說,在人際交往中,對於肯定自我價值的人,我們就願意與之親近,並給予對方肯定和支持;反過來的人,我們則會疏離甚至厭惡。後者則是說,雖然每個人的社會角色地位、影響力都是不對等的,但只有平等待人,讓對方感覺到安全、放鬆與尊嚴,才是建立良好人際關係的最佳選擇。


推薦閱讀:

垃圾車定律
傳播學有哪些著名的理論?
佛說男女定律
男人與女人的黃金定律
三角定律

TAG:定律 | 大人 | 歡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