樓市11個重大利空信號來襲!深度梳理抑制資產泡沫全景圖
來源:信託圈
1、銀監會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獨家獲悉,中國銀監會辦公廳於7月下發《關於全面開展銀行業「兩個加強、兩個遏制」回頭看工作的通知》,要求全面開展金融機構自查與監管檢查。《通知》顯示,銀監會要求重點排查違規經營和違法犯罪高發的存款、信貸、票據、同業、理財和代銷等業務領域。涉及金融機構除銀行外,還包括金融資產管理公司、信託公司、金融租賃公司、貨幣經紀公司等。
在信貸業務方面,《通知》還要求檢查「是否存在個人住房貸款首付款來自P2P平台等」。今年上半年上海鏈家事件發生之後,購房首付貸業務被高度關注。隨著監管層表態,多家P2P平台停止了「首付貸」業務。
此前的7月27日,銀行理財新規徵求意見稿已經下發至各銀行,次日,銀監會回應稱,目前處於內部研究論證和徵求意見階段。理財新規被稱為史上最嚴,目的之一就是降低金融業槓桿、抑制資產泡沫。
2、證監會
財新網報道稱,多地證監局近日向轄區內證券公司、基金公司及期貨公司下發通知,要求開展私募資管業務自查整改,重點針對「保本」類和結構化資管計劃產品,這是財新記者獨家獲悉的,可看作是監管層落實新「八條底線」的後續督導工作。
監管部門通知要求,機構應對7月18日之前存續的資管計劃逐一自查,明確整改安排,具體包括資管計劃名稱中含有「保本」字樣、直接或者間接對優 先份額認購者提供保本保收益安排、槓桿倍數超標、結構化資管計劃嵌套投資其他結構化金融產品劣後級份額、結構化資管計劃的總資產占凈資產的比例超過 140%、委託不符合條件的第三方機構提供投資建議等情況的產品。同時,要及時制定和修改資管業務內部控制制度和風險管理制度。
此前的,7月25日,證監會官員在保薦機構專題培訓會議上明確指出,不允許房地產企業通過再融資對流動資金進行補充,募集資金只能用於房地產建設而不能用於拿地和償還銀行貸款。
3、保監會
7月26日下午,保監會發布了《關於進一步加強保險公司股權信息披露有關事項的通知》的文件。在今年上半年全國誕生的「地王」中,搶地的不僅有房地產大亨,更多的身影是平安、安邦、信達這些金融大鱷。保監會的新政正是對這種現象的正面反饋,是短期房地產利空。
4、財政部
7月23日,財政部部長樓繼偉表示,目前房地產稅制改革尚未推出正式方案,但下一步將「義無反顧」推進改革。雖然市場上很多人表示房地產稅將「遙遙無期」,但這已表明了監管層的決心。
「和上海同業溝通來看,很多行長都覺得房地產相關融資要小心了,從土地融資到按揭貸款,槓桿太高,都在考慮存量項目如何安全退出。」某股份行上海某支行行長向《21世紀經濟報道》表示。
在此背後,各地方政府從多方面釋放收緊信號。
1、合肥:名下無房也可能被拒貸
8月9日,多家開發商和研究機構向澎湃新聞證實,合肥各銀行當天放出貸款新細則,對多種情況下的購房情形實行拒貸。包括合肥市區無房,有2次及以上貸款記錄,1次或1次以上未結清,停止貸款。這意味著,即便名下無房,也可能被銀行拒貸。
據合肥當地媒體報道,這一限貸新政已經得到了銀行業內人士確認:各行都已經執行。
2、北京市長再次表態控制房價
在單價「10萬元+」的房子持續湧現之時,被視為北京樓市「晴雨表」的通州區房價也是「蹭蹭蹭」地上竄,特別是市政府落戶通州、行政副中心建設、京津冀一體化等一系列利好消息的出現,更是引爆通州樓市,由此,通州區成為北京唯一一個郊區大量項目出現4萬元/平方米以上的區域。
對於通州房價,北京市委副書記、市長王安順日前再次強調,堅決控制地價、房價。這是王安順繼今年年初稱通州房價「控制得不理想」後,對於通州房價的再次表態。
3、網傳蘇州「新十五條」要出台
8月8日,蘇州一個地產業內群流出一份蘇州調控文件,這份調控政策內容除了涉及土地購買門檻、預售管理、房價管理等,對於戶籍居民與非戶籍居民信貸明顯收緊,金融監管力度也加強。可謂全鏈條、全覆蓋、立體式的調控新規。
其中最引人注目的當屬針對非戶籍居民購房。文件明確提出:非戶籍居民申請第二套住房,需提供2年內累計1年納稅記錄或社保證明,首次購房首付20%,已有1套及以上,停止貸款。這也意味著,蘇州或將成為首個重啟限購的二線城市,雖然針對的對象僅為非戶籍居民的二套房。
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諮詢相關部門獲悉,蘇州最近可能會公布調控細則。
4、南京傳出政府正在出台一攬子計劃
7月底,南京傳出政府正在出台一攬子計劃,或許對房貸有影響。當時業內人士預測,在房價不斷上漲的壓力下,南京或許在8月將進一步加大樓市調控力度,首當其衝的就是信貸政策的調整,房貸利率折扣取消、首付比例上升有比較大概率發生。
此前的4月25日,南京出台住宅限價政策;6月3日,南京又推出土地「限價」政策,若在拍賣時超過最高限價將終止出讓。不過,這兩個調控措施似乎並未起到什麼作用。7月8日,8幅住宅用地有4幅因超過最高限價遭遇「熔斷」流拍,還有3幅因無法認定最先舉牌者而終止出讓。可以看出,土地「限價」政策並未對南京土地市場起到降溫作用。
因此,南京地價熔斷機制被叫停、轉而出台更為有效的信貸措施可能性也極大。
5、廈門房價比肩深上北
7月份廈門新建住宅均價為27260元/平方米,僅次於深圳、上海、北京。不僅如此,從環比漲幅上來看,廈門7月房價環比上漲4.05%,漲幅也居全國第四。7月15日廈門市國土資源與房產管理局出台了關於樓市的7條收緊政策,其中信貸政策就有兩條。但因為同樣是老面孔,變化幅度不是很大,不能從根本上解決供求緊張的關係,沒有實質作用。
因此可以說,本輪調控政策信號意義大於實際意義。它改變的是市場各方對於後市的預期、對房價上漲的預期。
6、深圳四年最大房價跌幅
8月1日,深圳市規劃和國土資源委員會公布了一組數據:7月,深圳市新建商品住房成交價格為56720元/平方米,環比下跌8.15%,為2012年以來環比最高跌幅。這是2016年深圳房價第二次出現環比下調。
在此之前,7月13日,深圳包括中行、工行、建行、郵儲銀行等在內的7家銀行陸續收到通知,房貸利率都將調回9折,並於14日開始執行。要知道,深圳上述幾家銀行之前的貸款利率此前均為8.8折,上月突然調整到9折,已經許多人對深圳樓市的未來感到到擔憂。結合7月深圳房價下跌8.51%,銀行已經開始通過提高利率折扣,而收縮投向房地產的信貸規模。
此外,新華社發聲的信號也值得留意。
8月9日晚間,新華社發出文章——《樓市降溫政策頻出對房地產市場影響幾何?》。
上述文章指出:記者調查發現,在貨幣流動性較為充裕的情況下,各類變通做法在不斷增加。銀行理財產品是銀行資金進入房地產市場的重要渠道。在房企拿地過程中,目前甚至還出現一些資金方式「創新」。一位近期在上海頻頻參與拿地的開發商告訴記者,現在一線城市拿地,基本只需準備10%的土地款,剩下的資金可以以夾層融資的方式獲取。
對此,新華社文章強調,只有對上述這些「創新」「變通」渠道進行更加嚴格的監管,才能真正影響到房地產商的資金鏈,新政策才能真正發揮作用,進而擠出土地市場的局部泡沫。
想了解更多財經相關信息,請關注我們的微信訂閱號環球老虎財經【laohucaijing01】,每日為您解讀財經實時熱點。
推薦閱讀:
※人到中年,滄海桑田(深度好文)
※深度觀察 | 校園暴力犯罪案件透視
※全球最大規模IPO來襲:深度解剖超級獨角獸小米集團發展史
※成熟的人,三句話少說,三件事多做(深度好文)
※深度好文!為什麼說嫌貧愛富乃天經地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