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古八大姓在百家姓中的淵源與演變

上古八大姓在百家姓中的淵源與演變

  在當今世界華人的萬餘個姓氏中,有八個被認定為上古八大姓。今天,一些仍在沿用,有一些則衍生出許多其他的姓氏。究竟有多少姓氏出自上古八大姓?雖然目前尚沒有權威的研究結果,大多數人也不清楚自己與上古八大姓有多深的淵源,但有一點可以肯定:華夏民族的姓氏大都出自八大姓。而上古八大姓有一個共同點,那就是:都是女字部首。

  姓,源於母系社會,同一個姓表示同一個母系的血緣關係。因此,上古八大姓,都從「女」旁,表示這是一些不同的老祖母傳下的氏族人群。同時這些姓氏在經過漫長的世襲與演變過程中而變化,尤其是在周朝周天子姬發分封諸侯國後,許多貴族為紀念封地而改姓,就因此演變成了今天的姓氏,可以說,中國目前的大多數姓氏都是由此八姓演化而來的。《百家姓》是一本關於中文姓氏的書,成書於北宋初。原收集姓氏411個,後增補到504個,其中單姓444個,複姓60個。 可以說百家姓上面的姓氏都是由八大姓演變而來,最初的姓氏就是八大姓。那麼,這八大姓又都有哪些呢?

一種認為是姜、姬、姚、嬴、姒、妘、妊、媯。

另一說法是:姜、姬、姚、嬴、姒、妘、姞、媯。但不管哪種說法,上古這八大姓都有很深的歷史與文化淵源。

  

  輝煌的歷史與高貴的血統

  在上古八大姓中,姬、姞同源,都是起源於黃帝軒轅氏,距今有近5000年的歷史。華人都自稱「黃帝子孫」或「炎黃子孫」,但與姬姓族人相比,是有區別的。中華民族繁衍與發展的過程中,黃帝是漢族人的共同始祖,但黃帝的子孫很多,在漫長的封建社會裡,他們分封在各地,多以地名為姓氏,而姬姓為黃帝的嫡孫。在中國的宗法制度中,民眾很注重長子嫡孫,也就是嫡系子孫,黃帝的嫡系後裔長期保持著「姬」姓,而其他非嫡系子孫,則不姓「姬」了。

  根據《說文》記載,起初,黃帝居住在姬水,因而姓「姬」。對於姬姓的產生還有一種說法,據說周族人以熊為圖騰,其始祖母「履大人之跡」,踩了熊的腳印而生后稷,所以周人姓「姬」,因為姬字的「臣」旁原像「熊跡」之形。不管是哪種說法,黃帝與姬姓在過去的幾千年間,一直在改變著華夏民族。

  與姬一樣,上古這八大姓都有輝煌的歷史與高貴的血統,嬴姓起源於少昊金天氏,姜姓源於炎帝神農氏,媯、姚同屬帝舜一脈,姒姓起源於大禹,妘則源於帝嚳高辛氏。有所不同的是,上古這八大姓中,姒、媯、姞等姓被此後衍生的氏所替代,隨其姓者越來越少。其根本原因在於:隨著人類的發展,母系在氏族中的地位逐漸被父系所替代。

  許慎《說文解字》卷二四「女部」中稱:「姓,人所生也。古之神聖,母感天而生子,故稱天子。從女、生,生亦聲」。《繹史》引用《三墳》說:「男女媾精,以女生為姓」。顯然,「姓」的最早含意與女姓生子有關,所以,上古的八大姓都帶「女」字旁,姬、姒、媯、姜、贏,皆是如此。

 

  華夏「姓」、「氏」由何而來?

  千百年來,無論華人走到哪裡,都將輝煌燦爛的華夏文明灑播到哪裡。姓氏,給世界的炎黃子孫們打上了深深的烙印,那麼,家族是怎樣產生的,而「姓」、「氏」到底又是怎麼一回事呢?

  在中國,姓氏的源頭是先民們對圖騰的崇拜。在先民們看來,每個氏族都與某種植物或動物有血緣關係,於是便以此作為本氏族的名稱。因為不知生育奧秘,先民們便把氏族繁衍歸之於圖騰的意志和行為,認為氏族中的女姓只要與圖騰發生神秘接觸,就可以感生,從而受孕。

  相傳,禹的母親因吞食了薏苡,受孕生禹,於是夏族便以薏苡為圖騰,並姓「姒」;商族的先祖契是因為其母吞食了燕子的子而生,所以商人以玄鳥燕子為圖騰,並姓「子」。

  由於當時的子女「知其母,不知其父」,所以姓是代表有共同母系血緣關係的氏族符號,即一個氏族名下的成員都出自一個母系祖先。上古八大姓,都從「女」旁,表示這是一些不同的老祖母傳下的氏族人群,其目的就是「明血緣」、「別婚姻」。

  先秦時期,「姓」與「氏」是兩個不同的概念,不能混為一談。

  「姓」在最早時是母氏社會部落的代號,一個部族是就是一個「姓」。但由於人口的繁衍,原來的部落又分出若干新的部落,這些部落為了互相區別以表自己的特異性,便為自己的子部落單獨起一個本部落共用的代號,這便有了「氏」。

  當然,有的小部落沒用這樣做,仍然沿用老部落的姓。有的部落一邊沿用舊姓,一邊有自己的「氏」。這些小部落後來又分出更多的小部落,它們又為自己確定氏,這樣,氏便越來越多,甚至遠遠超過原來姓的規模。

  「氏」是古代貴族標誌宗族系統的稱號,夏商周以前,「氏」是貴賤的標識,貴者有氏,賤者有名無氏。「姓」則是用來區別婚姻,於是便有了有同姓異姓庶姓之別。「氏」同「姓」不同者,婚姻可通;「姓」同「氏」不同者,婚姻不可通。

  隨著「氏」越來越多,彌補了早期「姓」的稀少,漸漸地,到了東周時期,便開始合二為一。到了戰國,稱「氏」的反而比稱「姓」的多,於是「氏」取代了原來狹義的「姓」,成為新的「姓」。到了西漢,姓氏正式合二為一。

  姓氏的統一,使每個家族有了固定的標誌,這便有了一脈相傳的家族,血統源流的線索也開始清晰。

  今天,世界華人所稱的姓氏與家族,便是在西漢之後形成的。各姓氏的源流也極為龐雜,有以有國名、地名為姓氏的,也有以官爵、謚號為姓的,還有以賜姓、改姓,以崇拜物為姓的。有一姓多源的,也有幾姓同源的,在有歷史變遷的過程中,形成了獨具特色的中華姓氏文化。

  

  八大姓漸成冷姓淡出歷史

  不管上古這八大姓血統如何高貴,在今天看來,這八大姓都沒能像他們的血統那樣讓人熟知,一些姓氏早已成為冷姓,幾乎被人所遺忘,而另一些,只能成為了歷史。

  不管在大陸還是在台灣,姬姓都沒能列入百家姓前一百位,姬姓雖然宗親人數不多,但只要提到周朝,後人總能想起這個家族曾經的輝煌。

  相傳黃帝有25個兒子,其中有14個得到了12個姓,姬姓就是其中之一,而且是黃帝的嫡系子孫,世代相襲。直到3000多年前的周文王(姬昌)父子,仍然繼承著祖傳的姬姓,建立了中國最長的王朝——周朝,奠定了家庭及宗族之間倫常關係以及封建制度。

  姬昌父子建立大周朝之後,將自己的很多同姓親族分到天下各地為諸侯,這些國家的王族後來大多改以其所在國的國名為姓。而當周朝結束之後,周朝王族後代亦改姓周而不再以姬為姓。這樣一來,曾經的大姓在歷經分封之後,宗親開始減少。

  除了周朝的分封之外,唐時為避皇帝諱的改姓,也分散了姬姓的族群。據《名賢氏族言行類稿》記載,在唐朝開元年間(公元713年至741年),因「姬」與「基」同音,「姬姓」改為「周姓」(唐明皇即唐玄宗,姓李,名隆基。「姬」與「基」同音)。這一來,姬氏家族的力量越來越弱。

  作為黃帝嫡系子孫的姬氏族人,在中華民族的發展過程中及創造文明的事業上貢獻很大。周文王姬昌、周武王姬發、周公姬旦以及召公姬奭等便是其中的佼佼者。尤其是周公姬旦制定的《周禮》,對締造中華文明、為中華民族的發展強大做出了巨大的貢獻。

  周王室分封的諸侯國有魯、晉、鄭、衛、燕、虞、虢、吳、隨、巴等,如果把姬姓當做周王宗諸侯國姓氏的起源,中華百家大姓中有70多個姓直接或間接來源於姬姓,出自姬姓的宗親,更是無法統計。

  在全球的華人中,沒有人知道自己與上古八大姓有多深的淵源,數千年來的蒼桑與演變,留給後人的更多是傳說,今天,出自上古的八大姓在百家姓中是幾乎被民眾所遺忘,但沒有人敢說自己與他們無關,因為整個華夏民族大都由她們發展而來:「姞姓氏族」的後裔分支為吉、雍、燕、鄂、密須(密、須)、闞、嚴、光、羊、楊、孔、尹、蔡、魯、允、斷、敦、逼、郅、雖等姓氏,夏、夏侯、鮑、曾、卜、婁、巢、鄧、竇、戈、杭、嵇、計、歐、賞、莘、蔚、禹、越等皆源於姒姓,而被史書稱之為「祝融八姓」有己、董、彭、禿、妘、曹、斟、羋,則源自顓頊帝的妘姓。

  民族有民族之根,文化有文化之源,千百年來,世界各地的炎黃子孫,每年都要重複一個活動——「尋根」,這些活動儘管形式雷同,內容相仿,但人們的熱情不減。

  這是一種超越時空的文化現象,這種根意識僅存在於炎黃子孫的血液中,這種基因也只有炎黃子才有。儘管每個人都不明白自己的根最終能追到哪兒,但有一點可以肯定,今天的炎黃子孫都從母系發展而來,都與上古八大姓有深刻的淵源。


推薦閱讀:

【書法藝術】百家姓隸書書法欣賞
劉炳森隸書《百家姓》下
楷書《百家姓》,真美!
書法《百家姓》欣賞
2016年的百家姓重新洗牌,最新中國姓氏排行榜

TAG:演變 | 百家姓 | 淵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