宰相劉羅鍋在官場風生水起的秘密

作者:月島主

《宰相劉羅鍋》這部劇上了年紀的朋友應該都看過,當然島主是後來看的重播哈哈~主要講述李保田老師飾演的劉羅鍋劉墉與萬年和珅專業戶王剛老師飾演的和珅鬥智斗勇的故事,痛擊官場腐敗社會不公現象,細節方面做的很足,有點借古諷今的意思。

真實歷史上的劉墉,和影視劇中的劉羅鍋還是有許多不同之處。

首先劉墉就不是個羅鍋,羅鍋是指彎腰駝背的意思,真正的劉墉根正苗紅一表人才,身高據傳達到了1米9,是個小巨人。而且劉墉是乾隆十六年的榜眼,科舉出身的人,講究一個「身、言、書、判」,不僅要有文采,形象氣質也得過關,自然不會是羅鍋。

之所以有這個外號流傳出來,那還要怪嘉慶皇帝開了個玩笑,嘉慶朝時劉墉也八十來歲了,而且這高個到了晚年是很容易駝背,因為他們這一輩子都要低著頭說話嘛。劉墉估計那時候腿腳腰板都不利索了,嘉慶帝笑話了他一句劉坨子,導致劉羅鍋這個外號就伴隨他至今。

再者劉墉也不是宰相,相位作為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的存在,自從明太祖朱元璋廢了之後再沒立過,設置了內閣輔政制。雍正時期設立軍機處,軍機大臣的地位相當於宰相了。而清朝的劉墉首先作為漢人,頂破天也只能做到從一品,而且他最高官至體仁閣大學士,也沒進過軍機處,客氣點說能算得上副宰相。我們常說乾隆朝三大中堂和珅,劉墉,紀曉嵐,正兒八經能稱作中堂的,那還是咱和中堂。

劉墉的故事在《清史稿》的記載只有寥寥數筆,不過好在有各種關於他的奇聞異錄作為補充,咱們從頭說起。

劉墉之所以能夠縱橫官場飛黃騰達成為一代名臣,首先要感謝的就是他爹劉統勛。雖然兒子的宰相是假的,但老子劉統勛是真正的官至宰相,史上第一位進入軍機處的漢人,死後謚號文正的乾隆朝絕對肱骨之臣。

謚號文正是個什麼概念?謚之極美,無以復加,這是士大夫階層一生的夢想。得到了這個稱號,人生就完滿了,所有努力和奮鬥也都有了意義。一般都是眾人敬仰的人物才有資格獲得,比如范仲淹,司馬光,曾國藩就都是文正公。

說個有意思的事,明朝時有個大學士李東陽,已經病入膏肓奄奄一息了,突然傳來了朝廷將要賜其謚號文正的消息,當即迴光返照,從病榻之上一躍而起,叩頭謝恩,可見文正這個謚號在文人士大夫階層的地位。講了這麼多,都是為了表現劉墉的老爹劉統勛是個多麼牛的人物。

作為名門之後的劉墉,面前有一座大山似的父親,想必父親也是劉墉最為崇敬的人。跟隨偶像的腳步,向偶像看齊,劉墉自幼就十分好強,兩耳不聞窗外事,一心只讀聖賢書,展現異於同齡人的成熟。

就說劉墉10歲那年,和他的教書先生外出踏青。當時春色盎然,一路上儘是花紅柳綠生機勃勃之景。先生詩興大發,見一牧童放牛,隨口吟道:「輕輕柳條抽牛背。」劉墉則對曰:「彎彎荊棘戳狗牙。」先生老大不高興,覺得一幅美景都被劉墉破壞了。又見一荷花塘,立馬又吟出一句:「荷葉魚兒傘。」來緩解情緒,結果劉墉再出歪對:「棉花虱子窩。」

這下先生和劉墉就較上勁了,先生遙見遠方一少女憑欄遠眺,想著出一個複雜點的對子為難一下劉墉,先生道:「轉朱閣依綺戶,玉人臨玉樓,放眼望南北。」想不到劉墉略加思索,立刻對出了下聯:「穿陋巷過窮街,乞丐走乞路,伸手討東西。」

咱們可以分析一下劉墉這幾句下聯,看似插科打諢,實際上每一句都與窮苦百姓有關,比起詩與遠方,劉墉更在意眼前的苟且,小小年紀的他便已心懷天下,有濟世救民的大志向。

及至劉墉參加殿試之際,本來以他的才能,是完全可以高中狀元,金榜題名的。事實也是如此,考官們對劉墉的文章讚不絕口,狀元人選初定就是他了。不過成也老爹,敗也老爹,正是因為他老爹劉統勛是當朝重臣,乾隆帝一琢磨,劉統勛已經位極人臣了,再給他兒子一個狀元,影響不好,於是想出了一個劉墉這個名字太平庸的荒唐理由,讓劉墉遺憾地與狀元失之交臂。

禍不單行,乾隆十六年剛踏入仕途的劉墉,沒過四年就因劉統勛辦理軍務失宜被連坐下獄。得到寬釋之後的劉墉也被外放為地方官。

雖然遠離了中央,但在地方任官恰巧是更適合劉墉的道路。劉墉可以不受拘束的大展拳腳,他不畏權貴,為民請命,辦起事來雷厲風行,一掃不正之風,造福一方百姓。是清官的代表,時人稱宋朝有包青天,我們有劉青天。

劉墉清正廉明的好名聲終於傳回了乾隆帝耳朵里,乾隆帝也感嘆虎父無犬子,充分給予了劉墉發揮才華的空間,讓其先後前往安徽、江蘇、陝西、湖南等地赴任。並對其寄予厚望,每次劉墉前去地方赴任,乾隆帝都要御賜他親筆簽名的詩作一篇,以茲鼓勵。劉墉也不負眾望,政績頗佳。

以此看來劉墉的宦海生涯多在地方,所以大家津津樂道的劉羅鍋與和珅驚心動魄的忠奸斗,實際上是沒有那麼誇張的。劉墉1719年生,和珅1750年生,劉墉足足長了和珅31歲,和珅春風得意之際,劉墉已經在走下坡路了。

兩人倒還真有一次正面交鋒,那是在乾隆四十六年(1781年),劉墉奉旨偕同和珅審理山東巡撫舞弊案,當時山東巡撫國泰謊報災情邀功自賞,劉墉多次私訪,掌握了國泰的罪證,而和珅卻有意放國泰一馬。劉墉這次查案遇到了前所未有的阻力,雖然劉墉最終頂住壓力,治了國泰的罪,但他對於和珅的能力與手段也是驚駭不已。

這之後劉墉調回京城,見晚年的乾隆帝猜忌心漸重,而和珅專寵,在朝廷內剷除異己,大權獨攬。劉墉深知自己一人之力終究難以與之抗衡,他選擇了不與和珅同流合污,避其鋒芒,獨善其身。

所以明面上劉墉與和珅是沒有任何衝突的,反之兩人相處得還挺融洽。晚年的劉墉一改之前的剛正不阿,變得圓滑世故,醉心於書法,在政治上再無建樹,當年乾隆帝稱劉墉為平庸,倒在其晚年還真應驗了。唉,誰又能懂劉墉的苦衷呢?

終乾隆一朝,劉墉再沒有得到過在地方時期的美名,反倒屢屢犯錯誤,被降了數次官。只有在乾隆六十年,乾隆帝禪位嘉慶帝時,乾隆老爺子捨不得交出玉璽,面對如此大事,內心深處依然剛直的劉墉主動過去給乾隆帝做了半天的思想工作,讓禪位儀式能順利進行。

大夥是不是以為鼎鼎大名的劉羅鍋就這樣鬱鬱而終了?當然不會。雖然劉墉和和珅沒有斗過,但最後了結和珅的,還是劉墉。那是在乾隆帝駕崩的嘉慶四年,嘉慶帝把清算和珅的重任交給曾經的劉青天劉墉,儘管劉墉已是年逾八旬的老者,這下突然精神了,這麼多年韜光養晦明哲保身,等的就是這一刻。看劉墉那架勢,堪稱「老夫聊發少年狂,左牽黃,右擎蒼,錦帽貂裘,千騎卷平岡。」麻利地就把和珅給辦了。

這事過後,在嘉慶九年,85歲的劉墉壽終正寢,島主想,劉墉一定是笑著離開的。

推薦閱讀:

《宰相劉羅鍋》有什麼好玩的梗?

TAG:官場 | 秘密 | 宰相劉羅鍋 | 宰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