窮人好賭,富人怕事!走極端的理財觀,會讓你付出代價!

導讀:

做事兒不能走極端,理財觀也一樣。

1

有趣的現象

前兩天,筆者寫了一篇文章叫《巴菲特思維實驗:給你100萬美元,你願意在腦袋上開一槍嗎?》。

這個思維實驗是問自己,6個彈孔的左輪手槍里只有一顆子彈,讓你對著自己的腦袋開槍,給100萬美元,你幹嗎?

文章得到了很多評論。

我一點也沒有驚訝的是,選擇開槍的人有很多。

從回複比例上來看,可以說願意賭的人佔了大多數。

鍵盤俠也好,真敢開槍也好,這起碼反應了一個現實,當前的中國,有很多人信奉的是「富貴險中求」。

當然,想去找巴菲特要錢的人先歇歇吧。

這僅僅是一個思維實驗而已,巴菲特當然不會出錢幹這種事情。他只是提出了這樣一種假設,在這樣的假設下,巴老說自己是絕不會開槍的。

但是,這裡似乎可以得出一項結論,即「窮人好賭」。

看到這個命題,很多人會罵。

且慢!所謂「窮人好賭」,不是所有窮人都好賭,請勿對號入座。這是說窮人中好賭的比例更高,而且動輒壓上重注。

為什麼這麼說?

還是那句話,因為窮,所以更想儘快翻身,最好是一夜之間。而不靠賭,怎麼可能一夜改變人生?

不過,就算賠率再高,運氣再好,你每次都全押,也早晚有輸光的一天。而

想贏夠錢就金盆洗手,天下間哪有那麼容易的事情。

迷上了賭博,基本就別想好好的下桌。

2

背後的原因

理財的角度,賭性大,就意味著承受更高的風險。

有人去賭e租寶,追求20%的年收益。有人去賭MMM,希望每個月資產翻一倍。有人去賭ICO,夢想著一小時10倍的收益。有些人想賭命,憑空獲得100萬美元。

有些人真的獲得了這些收益。結果旁邊人看到了收益,也蜂擁而入。

就算是最開始獲得收益的那些人,又有幾個最後真正下了桌?賭錢的虧光本,賭命的輸掉命。

你最後看到並且記住的,就只是一萬個賭徒中最後下了桌的那一個。

富人是怎樣面對這個問題的?

能夠成為富人,並且一直維持著自己的財富,絕不會是一個賭徒。

他們只做那些風險在自己承受範圍之內的事情。換句話說,「富人怕事」。

薛蠻子參與了ICO項目。8月17日,薛蠻子發微博稱,自己已經投資了18個ICO項目。

但是,你相不相信,他投資ICO項目的錢,絕不會超過他總資產的10%?甚至,可能連5%都沒有?

而窮人呢?動輒壓上所有家底,希望一夜10倍。

其實,富人不是真正的「怕事」。他們會將自己的錢分成數份,評估風險進行投資,保證自己的整個資產組合,不會暴露在太大的風險之下。

也許你看到了這些人也在投資ICO,投資P2P,投資一些高風險項目,但是,他們的總體風險是可控的。

這,就是「安全理財觀」。

3

如果發生在家庭中呢?

做投資,一定要評估風險。

不單單要評估這份資產的風險,還要看這份風險放在整個組合中,最終的風險你是否能夠承受。

姑且假定你因為投資知識不夠,陷入了一個號稱3個月10倍的騙局。

但是,你只投資了總資產的5%。最後人家捲款跑了,你的總損失也只有5%。

可是,你隔壁的老王或者是賭性發作,或者是被沖昏了頭腦,把所有資金都投了進去。結果呢?結果就是妻離子散。

這樣的結局,未必比巴菲特在你腦袋上來一槍的結果好多少。

不過,偏偏就是這種人最多。

而且,每次有這樣的賭局,總是這批人先陷進去。可憐之人必有可恨之處。你能說,他們沒有責任嗎?

走極端的理財觀,一定會讓你付出代價。

把別人的成功歸納為「他不過就是比我敢賭」「他不過就是賭成功了一次」,這會讓你忽視了別人在決策的那一刻,其實是評估了風險的。

好賭,怕事,這都代表了人的主觀風險偏好。

投資中,如果你的主觀風險偏好和客觀風險承受能力相吻合,那是再好不過。這兩者如果不匹配,請壓抑自己的主觀風險偏好。

如何評估自己的主觀風險偏好和客觀風險承受能力?

前者,你想想巴菲特實驗,想想自己究竟能夠承受多大的風險。

後者,受年齡、收入水平、收入穩定性、家庭負擔等多方面因素影響。

正確了解自己,不做超出能力的事情,秉承「安全理財觀」,這是尋求幸福人生的基礎之一。


推薦閱讀:

極端?溫和?
輕易遺忘是極端民族主義滋生的土壤
發展佛教有助於解決極端化
心態行為位於兩個極端的命造
對宗教極端主義的有力一擊——2018三八節最激動人心的照片

TAG:理財 | 窮人 | 富人 | 付出 | 極端 | 代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