喪權辱國的《天津條約》與《北京條約》

喪權辱國的《天津條約》與《北京條約》
| [<<] [>>]


  1857年10月,英、法全權專使額爾金和葛羅分別以「亞羅號事件」和「馬神甫事件」為借口,各奉本國政府訓令先後率遠征艦隊到達香港。12月,英法已作好了充分的戰爭準備,齊集珠江口,戰爭一觸即發。28日,英法聯軍炮擊廣州,登陸攻城。兩廣總督葉名琛死守清政府「息兵為要」的方針,不事戰守,29日,英法聯軍一舉佔領了廣州省城。   (一)《天津條約》的簽訂及其主要內容  佔領廣州省城並不是他們的真正目的,和北京直接打交道,迫使清政府就範才是他們的真正意圖。2月16日,四國公使照會清政府,提出外國公使進駐北京,增開新口岸;外國人可以自由出入內地遊歷、傳教;制定新的稅則;賠償軍費;保護教徒等要求,還威脅說,清政府若3月底之前不派欽差大臣赴上海談判,聯軍將舉兵北上,擴大戰爭。不久,四國使臣便先後離開廣州,前往上海。   咸豐帝獲悉照會後,對事態的嚴重性認識不足,認為「此次夷人稱兵犯順,佔據廣州省城,現又來滬投遞照會,並言欲赴天津,顯系虛聲恫嚇。」(《籌辦夷務始末》咸豐朝)。3月,他諭令兩江總督何桂清分別照會四國,要求英、法、美代表馳回廣州,與新任兩廣總督黃宗漢商辦;俄使則到黑龍江與黑龍江將軍奕山交涉。   英、法、美、俄使者對清政府的處置極為不滿,於4月率艦隊陸續來到大沽口外,要求清政府指派全權大臣進行談判。清政府先是派倉場侍郎崇綸負責交涉,被英法認為官位太低而拒絕。清政府又改派直隸總督譚廷襄負責談判,由於這時聯軍尚未集結完畢,所以,他們又借口譚並非全權大臣而拖延。直到5月中旬聯軍集結完畢,他們才接受譚廷襄為和談代表。一開始,侵略者就蠻橫地要求6天內答覆其要求,否則即訴諸武力。事實證明,他們和談是假,藉以爭取時間,加緊戰爭準備是真。   在這期間,俄、美使者充當了卑鄙的角色。他們一方面配合英、法作戰爭準備,一方面對清政府極盡欺騙、麻痹之能事。如美使列威廉就訓令其談判代表,一旦聯軍戰爭準備就緒,就用一種最和藹親切的方式,把一切談判中止;另一方面向英、法兩國出賣中國情報,鼓動英、法對華戰爭。如俄國公使普提雅廷寫信給額爾全和葛羅,煽動說:「同中國政府打交道,沒有堅定和恫嚇,不可能達到滿意的結果」(中國科學院近代史研究新編:《沙俄侵華史》第2卷)。同時又以「調停人」的身份出現在清政府面前,誘逼清政府於6月13日、18日分別同俄國、美國簽訂了中俄《天津條約》、中美《天津條約》。中俄《天津條約》使俄國不費一槍一彈攫取了沿海通商、內地傳教、領事裁判權和片面最惠國待遇等一系列特權;並且還特別規定,兩國派員查勘「以前未經訂明邊界」,「務將邊界清理補充進此次和約之內」,為沙俄進一步侵佔中國領土埋下了伏筆。中美《天津條約》同樣也攫取了許多特權。   英法兩國艦隊在5月20日作好了戰爭準備後,就悍然駛入白河,炮轟大沽炮台。由於咸豐帝有令在先「不得先行開炮」,直到英、法開炮轟擊,大沽口南北炮台的守台官兵才奮起抵禦。儘管廣大愛國官兵進行了英勇抵抗,但大沽炮台最終陷落。26日,英法聯軍溯白河西上,侵入天津城郊,隨即要求清政府另派頭品大員迅速前來共議,否則將直趨津、京。清政府急忙另派大學士桂良、吏部尚書花沙納為欽差大臣趕往天津議和。   來到天津的桂良、花沙納,看到英、法「槍炮迅利」,「若抵都門,禍恐難測」。想到「國家內匪未凈,外患再起,徵調既難,軍餉不易」(《籌辦夷務始末》咸豐朝)的困境,面對英、法的武力威脅,26日、27日,分別與侵略者簽訂了中英《天津條約》、中法《天津條約》。主要內容是:①公使常駐北京;②增開牛庄(今營口)、登州(今煙台)、台灣(後定為台南)、淡水、潮州(後改汕頭)、瓊州、漢口、九江、南京、鎮江為通商口岸;③英、法等國人可往內地遊歷、通商、自由傳教;④外國商船可在長江各口岸往來;⑤修改稅則,減輕商船噸稅;⑥對英賠款銀400萬兩,對法賠款銀200萬兩。11月,桂良等根據《天津條約》的要求,在上海同英、法、美三國分別簽訂了作為《天津條約》附約的《通商章程善後條約》。條約規定:①鴉片貿易合法化;②中國海關由英國人「幫辦稅務」;③海關對進出口貨物照時價值百抽五徵稅;④洋貨運銷內地,只納按價值2.5%的子口稅外,免徵一切內地稅。   《天津條約》及其附約,基本上包括了侵略者戰前「修約」要求的主要內容。「公使常駐北京」實現了侵略者早在第一次鴉片戰爭之前就夢寐以求的願望;口岸的增開,意味著中國的沿海、沿江經濟富庶區域,從此為侵略者敞開了大門。而其附約則在中國對外貿易的管理、稅則稅率上,製造了影響深遠的、惡劣的法律依據。鴉片貿易的合法化,使這種毒害中國人民精神和肉體的白色惡魔披上了合法的外衣,可以暢通無阻地行銷中國。海關由英人「幫辦稅務」的規定,為英國控制中國的國門提供了便利。以此為契機,英國開始在海關管理上擴張其勢力,霸佔中國海關管理權長達近一個世紀。進出口貨物值百抽五的規定,使進入近代社會的中國喪失了保護對外貿易的主權。馬克思怒斥《天津條約》「從頭到尾都是欺詐」(馬克思:《馬克思致恩格斯(1858年10月8日)》,《馬克思恩格格斯書信集》)   (二)《北京條約》的簽訂及其主要內容   《天津條約》簽訂後,英法侵略軍於1858年7月陸續南撤,暫時解除了對清政府畿輔重地嚴重的軍事威脅。但是,這個新的屈辱條約並沒有給統治者帶來和平與安寧。   以咸豐帝為首的清朝統治者,害怕過多地給予外國特權不利於自己的統治。特別對《天津條約》中公使駐京、長江通商、洋人在內地傳教等條款更忌諱,害怕侵略者與正在蓬勃發展的人民革命力量結合起來造成更大的「內憂外患」。因此,咸豐帝在1858年10月到11月,多次指示在上海同額爾金、葛羅等談判通商章程的桂良等人,乘談判之機修改《天津條約》,甚至不惜以免除關稅來換取取消公使駐京、內地遊歷、內江通商等條款,並設法避免英、法到北京換約。但英、法方面不容變易《天津條約》各項條款,甚至英、法國內對《天津條約》攫取的中國特權仍不滿足。英國政府報紙公開宣稱:「條約中有關商務的條款不能令人滿意。」(轉引《近代中國史稿》編寫組編:《近代中國史稿》),於是,1859年6月25日,英、法兩國借到北京換約的道路選擇問題,重新挑起了戰爭。   1860年8月,攻陷了天津,北京門戶洞開。9月,咸豐帝倉惶逃往熱河,命他的六弟恭親王奕留京求和,督辦和局。10月13日,英法聯軍佔領安定門,控制了北京,對北京大肆洗劫焚掠了世界名園—圓明園。進而提出了新的侵華條款,並且聲稱,如不接受,將以對圓明園的方式焚毀北京城內宮殿。奕無奈,乞請俄國公使伊格納季耶夫從中斡旋。俄使在提出以解決中俄邊界作為他調解的先決條件得到滿足後,反過來「奉勸」奕,中國「必須立刻同意聯軍的一切要求」(中國近代史編寫組:《中國近代史》)。奕在英、法武力逼迫和俄國恫嚇挾制下,10月24日、25日分別與額爾金、葛羅交換了《天津條約》批准書,並簽訂了中英、中法《北京條約》,第二次鴉片戰爭結束。   《北京條約》除承認《天津條約》完全有效外,又增加了以下幾項主要內容:①增開天津為商埠;②准許英、法招募華工出國;③割讓九龍司,「歸英屬香港界內」;④退還以前沒收的天主堂資產。充當翻譯的法國神甫,在葛羅指使下,又在條約中文本中偷偷地加入「任法國傳教士在各省租買田地,建造自便」的條文;⑤賠償英、法兵費800萬兩,恤金英國50萬兩,法國20萬兩。通過中英、中法《北京條約》,英國完成了對我國香港的第二步佔領,而法國則為其傳教士深入內地傳教、租地建屋取得了護身符。   沙俄怕英、法阻撓和干涉它與清政府簽訂新約,以北京氣候嚴寒,白河口幾天內就要封凍為由,勸說英、法侵略者早日退出北京。在英法聯軍退出北京後,沙俄遂於11月14日迫使清政府訂立了《中俄北京條約》。該條約除承認《璦琿條約》外,還規定:①烏蘇里江以東地區40餘萬平方公里的中國領土割讓給俄國,只有中國人居住及所佔漁獵的地方,仍准中國人照常漁獵;②中俄西部未定邊界,以後應順山嶺的走向、大河的流向及現實中國常駐哨所等處,及1728年新立沙賓達巴哈之界碑末處起,往西直至齋桑湖,自此往西南順天山之伊塞克湖,南至浩罕邊界為界;③俄國得在庫倫(今蒙古國烏蘭巴托)、張家口、喀什噶爾等地免稅貿易,設立領事並享有領事裁判權,並取得了片面的最惠國待遇。   美國雖與清政府沒有簽訂新約,但是中英、中法、中俄《北京條約》新規定的各項殖民特權,美國都可依照「利益均沾」的條款得以分享,所以同樣十分滿意。   總之,通過《天津條約》、《北京條約》的簽訂,給中國人民帶來了更深的災難,套上了更沉重的枷鎖。外國資本主義侵略更為廣泛深入,中國主權進一步喪失。如果說第一次鴉片戰爭後簽訂的一系列不平等條約是中國半殖民地化的開始,那麼,《天津條約》、《北京條約》則使這種社會性質更進一步深化了。

推薦閱讀:

北京城裡這兩大招牌肉餅,滿滿的衚衕味兒!(下集)
恆昌財富北京恆昌利通投資管理有限公司有沒有哪位朋友了解?工作氣氛怎麼樣,在風險控制上有什麼問題,謝謝
胡潤發布2011年富豪榜 中國富豪最愛住北京(圖)
香港「雙英對決」令北京左右為難
北京警方啟動最高等級防控 王府井大街加強安保

TAG:北京 | 天津 | 條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