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上感應篇圖解 3
〖 原文 〗
知善不為。
〖 釋義 〗明明看見善事就在眼前,卻是不敢勇敢地去做。
〖 說明 〗古人說:「取小所以就大,積一所以成億。」所以做善事貴在日積月累地儲積。知道是善事,就馬上去做,而且還要很認真努力地去做。人若是每天改掉一個過失,則可以消除一項的罪業;若是能夠日行一善,則可以增加一點福報的基礎。紫虛元君說:「道生於安靜,德生於謙退,福生於勤儉,命生於和暢。禍患是從多欲中生出來的,過失是從輕慢中生出來的。所以要戒眼,眼不要去看他人的過失;要戒口,口不要談論他人的短處;要戒心,心不要放縱貪嗔的念頭;要戒身,身不要隨著邪惡的伴侶。性命就好象在風中燃燒的蠟燭,隨時都可能被風吹滅啊!所以要常常想到,死了之後,神識往哪裡去呢?這個身體只是暫時寄托在這個塵世間,千萬別去造那罪業中的罪業啊!要知道善惡都存在於心中,而且絲毫都不會有錯誤的;人若是能夠巧於機詐計謀,那麼天就更是能夠巧於報應了啊!」由此觀之,人若是能在一天之中,或是聽到一句善言,看見一件善行,做了一件善事,那麼這一天才沒有虛度空過啊!如果有人明明知道善事就在眼前,而卻不肯去做,這種人不知道他是什麼樣的心肝腸肺,簡直就是自暴自棄,自甘墮落,浪費生命,而自絕於天下,實在是太愚笨了啊!
〖 原文 〗
自罪引他。
〖 釋義 〗自己犯了罪,不肯承認,反而牽引他人,希望脫卸自己犯罪的責任。
〖 說明 〗
罪是自己犯下的,等到東窗事發,就牽引嫁禍別人,這就是俗話說的拖人下水啊!他的動機,不是希望掩飾疏漏自己的罪行,就是想報仇嫁禍他的仇人。卻不知道,自己的過失終究是掩不住的,而誣賴別人也終究是誣賴不成啊!只是徒然地增加了自己的罪孽而已;縱然是僥倖逃過法律的制裁,仍然難免會遭到天誅啊!按照佛經說:「一切世間的眾生,都是生死相續;在臨命終時,暖觸尚未舍除以前,一生所做的善惡事情,一時之間,都會浮現出來。」大概臨終所現的境界,也就是我們平日心地的境界啊!所以地藏菩薩的罪珠,就是我們的心珠;閻王殿前的業鏡,就是我們的心鏡啊!而我們現在做了一件不善的事,就會在我們心中留下印象,往來縈繞著磨不掉,所以怎麼可以妄自地牽引誣賴他人呢?
〖 原文 〗
壅塞方術。
〖 釋義 〗故意阻撓醫、星相或是一技一藝等類的方術,使他們不能夠用所學的方術,來養家糊口,濟助世人。
〖 說明 〗醫卜星相以及一技一藝,都可以算是方術;功夫淺的,可以借著方術來養家活口;功夫高的人,則可以用來濟世濟人。若是故意地壅塞阻撓這類的方術,使他們不能夠行使,這就是我們的心量不夠廣大,而國內就會有許多饑寒失業的人了!至於邪師、庸醫,會傷害到教化,會誤人的性命,以及燒丹鍊汞這類的方術,就不可以援用這個例子,而應當加以禁止。一般讀書人的家中,必須要清嚴門戶,凡是三姑六婆都應該戒絕往來;縱然是有往來,也應當要重視她們的人品是否端正,這也是端正根本防微杜漸的方法。
〖 原文 〗
訕謗聖賢。
〖 釋義 〗對於古聖先賢,不能夠恭敬地崇奉,競敢任意地毀謗。
〖 說明 〗有兩種人喜歡戲侮毀謗聖賢,一種是因為自己的愚痴,不知道聖賢偉大的教化,對世間有深遠的影響,這種人就像躲在瓮裡面從瓮口看天,卻埋怨天空為什麼那麼小。另外一種是世智辯聰的人,仗著自己的聰明辯才,煽動蠱惑他人毀謗聖賢,這種人就象是在水中捉月亮一樣,徒勞無功;而聖賢是不會因為他們的煽動蠱惑別人毀謗,而受到任何影響。
儒、釋、道三教都是正法,同為千萬年來一切有靈性的有情生命的眼目,也是真理的準繩。為什麼那麼地愚痴,去毀謗聖賢,造下來生墮入地獄的惡因呢?至於經典、書籍和字紙,乃是聖賢的精神所寄託,作踐經典、書籍和字紙的人,與訕謗聖賢的罪過相同啊!
〖 原文 〗
侵凌道德。
〖 釋義 〗遇到有道有德的人,不尊敬他,不親近他,反而侵犯他,欺凌他。
〖 說明 〗
世間有道德的人,例如讀書明理的儒者,刻苦修行的僧人或道士,他們的言語,可以作為世人的法則;他們的的行為,可以作為世人的楷模。這些有道德的人,所以出類拔萃超群出眾,乃是因為天地正氣之所鍾啊!我們敬愛他們都來不及了,怎麼可以侵犯欺凌他們呢?
國清禪師講經說法度化眾生,但是有某位官員,向來就不相信佛法,就把禪師綁起來,打了二十大板;這位官員晚上就夢到死去的父親很生氣,而且哭泣地向他說:「你竟敢侮辱禪師,閻羅王為了這件事,也打了我二十下鐵鞭,連你的官位也被削除了啊!」
〖 原文 〗
射飛逐走。
〖 釋義 〗射殺飛禽,逐捕走獸。
〖 說明 〗射,不只是用弓箭射而已,凡是用火槍、鳥銃、葯弩、彈弓、粘竿、扣素、網縵,都算是射啊!或是為了賣錢,或是為了貪圖口腹之慾,就在四處布下了殺機陷阱,使得飛禽喪命,有的頭被折斷了,有的胸被貫穿了,不知道有多麼地痛苦啊!我們應當要加倍地發慈心來救護它們。吃它們肉的人,為何忍心要跟它們結上這個往後必會報復的怨仇,而一定要用它們來充當我們可以調整減少的菜肴啊!而捕殺禽獸為業的人,何苦要造下這種無窮的怨業,來賺這種有限的利潤?
人若是能夠修養真性,善護生靈,這樣才夠資格稱「人為萬物之靈」,不然就跟動物又有什麼差別呢?而且人若沒有依照正法修行,那就出不了六道,仍然在六道中輪迴!今生做畜生的,他的前生或許是人;而今生得到人身的,他的前生或許是畜生。因此貪嗔貪殺,互相地吞食,在這生與死的路頭上,最是可怕;而一旦入了陰間,則今天在追捕走獸的人,又怎麼知道不會被他們所殺害的走獸追逐呢?
〖 原文 〗
發蟄驚棲。
〖 釋義 〗發掘蟄伏在土裡的蟲子,驚擾棲息在樹上的鳥。
〖 說明 〗天冷的時候,蟲都蟄伏在土裡面,若是把蟲掘出來,它們一定就會凍僵死掉。而現在居然有無辜焚燒山林草木的人,竟敢以此作為玩樂遊戲,逞快意於一時,卻傷害到萬億的生靈,至於村民小孩因為無知而做這種行為,尤其應當要好好地勸導;若是有人將熱水倒在地上,或是在地上焚紙箔祭祀祖先,這些都應該要隨時地勸導,以保全地面下的蟄蟲不受傷害,這樣的存心實在是太慈悲了啊!《仙經》上也說:「凡是能夠隨時隨地行方便,救護眾生性命的人,必定會得到福德長壽的果報。」
〖 原文 〗
填穴覆巢。
〖 釋義 〗
填塞蟲蟻居住的洞穴,翻倒禽鳥棲息的鳥巢。
〖 說明 〗穴,是一切細小的含靈聚集居住的場所。在人看來,只是一個洞穴而已;從它們看來,則是它們賴以安居的家啊!跟人居住的家沒有兩樣,怎麼可以把洞穴填起來塞住呢?這樣就會斷了它們的生門,絕了它們的出路,甚至會覆滅它們的宗族啊!人類怎麼可以忍心這樣地做呢?
巢,是一切大小的鳥類依止在裡面哺乳生產的地方,並且還可以躲避霜雪寒冷的侵襲,被網捕捉被彈射到的危險。若是被人弄翻了鳥巢,就跟人類被毀了屋宅燒了房子的情況沒有兩樣,豈不是置它們於死地嗎?
杭州有位婦人,喜好殺生,尤其是討厭螞蟻弄髒了飯菜,因此常常把螞蟻燒死,只要找到了螞蟻洞穴,不是把洞塞住,就是用滾湯澆進洞里,殺死了無數的螞蟻。後來,她生了一個孩子,還在餵奶的階段,有一天,這孩子竟然被一大群螞蟻咬得全身都腫起來,最後肉爛而死。
〖 原文 〗
傷胎破卵。
〖 釋義 〗傷害了動物的胞胎,破壞了它們的蛋,都是殺生的行為。
〖 說明 〗動物禽鳥雖然還沒有出生,但是胞胎和蛋裡面都有生命,就象人類懷孕一樣。所以,傷了它們的胎,破壞它們的卵,就等於是在殺生啊!佛說:「人若是兇惡殘暴,不相信因果報應的道理,敢去捕捉剛出生的幼小禽鳥,和吃它們的蛋,使飛禽鳥類失去了它們的孩子,因而悲傷地啼叫,甚至傷心到眼中出血,這種人會得到沒有兒子的報應啊!」
在梁朝的時候,有一個人用雞蛋白和水來洗頭髮,為的是要使自己的頭髮烏黑亮麗,因此而打破了很多的雞蛋。他臨死的時候,聽到了在他的頭髮中,有幾千隻小雞在啾啾叫的聲音。
〖 原文 〗
願人有失。
〖 釋義 〗常常願人失敗而幸災樂禍。
〖 說明 〗
別人有了失敗,實在是很不幸的事情,不為他感到哀傷憐憫,卻反而願他失敗最好,這就是所謂的幸災樂禍啊!這種人既然是以為災禍是可幸可樂的,所以災禍怎麼會不跟著他而來呢?那麼失敗不會是別人,反而是落在自己了。人雖然是再笨,也不應當這樣做啊!
《涅槃經》說:「修行人,應當要以智慧力,平等地運用六法,來克制自心;必須要使自己的心,在運用的時候,能夠一切平等。」儒、釋、道三教之心都是教人要平等,所以我們應當要存此心量來克己治心,千萬不要因為自己念念的私心,而造下了種種罪惡啊!
〖 原文 〗
毀人成功。
〖 釋義 〗毀壞別人成功,使他功敗垂成。。
〖 說明 〗毀,有兩種意思,一種是毀壞,一種是毀譖。想要立功的人,無論是要立大功,或是立小功,莫不是竭盡所能地力圖成功,而我卻是一定要去阻撓他,破壞他,使他失敗。這種心術,真是如同蛇蠍一樣地狠毒啊!
宋朝的真西山先生說:「我們若是聽到有人做了一件善事,應當要稱讚他、附和他所做的善事;若是聽到有人做了惡事,必定要儘力地為他掩蓋這件惡事啊!使別人能夠成功,也不至於有失自己的德行。」古人是這樣地存心。況且是已經成功的人,竟然還敢去毀壞他的成功啊!
宋朝宣奇英,為人陰險,他的鄰居房子快建好的時候,宣奇英因為妒忌鄰居的新房子快要落成,就乘著黑夜,把鄰居房子的柱腳給弄斷了;這時候,忽然大梁掉下來,宣齊英當場就被壓死。
〖 原文 〗
危人自安。
〖 釋義 〗使人承當危險,只求自己安穩。
〖 說明 〗千經萬論,只是論一個「心」字,現在我與別人同處在禍亂之中,竟然想要使別人承當危險,而我卻居於安穩,這種居心,實在已經喪失了本有的良知啊!見人之危,君子尚且會想辦法,去解救他人的危難,怎麼能夠使別人危險,而自己安穩呢?這是刻薄寡恩的小人所做的行為,那麼他所得到的,就是最大的災禍啊!
宋朝的李緒,負責掌管永安的軍務。那時候,有股勢力龐大的盜匪,剛剛開始作亂;李緒擔心自己會遭到災禍,就使用詭計,推薦他的好友范鍘,代理自己掌管永安軍。於是范鍘到任後,李緒就離開永安的住所。後來,范鍘的全家都被盜匪給殺了。這事過了沒多久,李緒就被調到臨安,在赴臨安的路上,遇到了強盜,他的全家也都被強盜殺死了。
〖 原文 〗
減人自益。
〖 釋義 〗克減別人的利益,只圖自己的利益。
〖 說明 〗天下惟有利益他人的人,才能夠利益自己。如果是無益於人,而僅是有益於己,尚且不是真正的利益,何況是減損了他人的利益,而自己卻取得了較多的利益啊!這種人就是所謂的「只顧自己的財富,不顧他人的貧窮」啊!
於鐵樵先生說:「現在的人,對於錢財田地房產等的事情,往往就是這樣地減人自益,他們怎麼會知道,這樣做只是在向人借債而不寫借據啊!雖然他們的錢財日益地增加,可是他們生命的大限,卻因此而愈來愈近了。這樣看來,哪裡有所謂的利益啊!」
凡是官吏剝削百姓,富人榨取窮人的利息,想要中飽私囊以自肥,到頭來沒有不是自己受到損害啊!
〖 原文 〗
以惡易好。
〖 釋義 〗貨物交易的時候,竟然把壞的東西,暗自換了好的東西。
〖 說明 〗例如拿鐵來換金;用石頭來換美玉;以布來換綢緞等這類事情,在達觀人眼裡看來,是不值得一笑的,但是這種人的心態和動機,則是接近偷竊啊!四祖說:「外面的境界本來講,是沒有好醜的分別;而好醜的分別,是從心中生起的啊!心若不是硬要去分別的話,妄想執著也就無從生起了啊!」
宋朝的蘇東坡,曾經珍藏過一塊美玉,有一位叫章持的官員,到蘇東坡家中拜訪,請求觀賞這塊美玉,章持就乘著觀賞美玉的機會,竟然偷偷地用一塊燕石換掉了美玉。蘇東坡當時沒有發覺,等到抵達黃州的時候,才發現美玉早被章持換掉了,然而蘇東坡卻只是一笑置之。這件事情過沒多久,章持就被朝廷貶官,流放到台州而死。不知道這塊美玉又歸何人所有了?
〖 原文 〗
以私廢公。
〖 釋義 〗以自己的私心,而廢棄了公理。
〖 說明 〗以個人的喜怒恩怨,而廢棄了公道的是非曲直。如果在上位的領導人以私廢公,就會邪正不辨, 那麼朋友鄉黨之間,就會有黨同伐異排斥異己的嫌疑了。一個人若是以私廢公,更進而愛憎不當,那麼就會連累了自己的家人——父子至親骨肉,也都會變成冤家了。人情蒙蔽的害處,莫甚於此啊!無論是賢愚貴賤,每個人都有這種毛病,只是輕重不同罷了。知道這個毛病的害處,就應當明白道理,以消除自己偏執的性情;平下心來,以化除自己心中的城府;能夠這樣做,便是有大學問,有大手段的人啊!
從前洛陽縣令孔翊,在衙門的廳前放一個火盆,凡是有關說請託的文件,一律投入火盆燒掉,連看都不看。他說:「縣令與百姓最近了,官場上難免會有許多請託,若是照辦的話,則百姓就會受害;若是不照辦的話,就不免會得罪人;惟有請託的信函到我手上,我不拆開,立即將它投入火盆燒掉,在我來講,我不知道請託的是什麼事;而在請託的人來說,也不至於得罪他們啊!因為公理的曲直是非,都有一定的標準,審判案件也有法令的依據,怎麼可以以私廢公呢?」後來他的兒子十九歲就考中了進士。
〖 原文 〗
竊人之能。
〖 釋義 〗竊取他人的技能,據為己有。
〖 說明 〗例如竊取他人的文章,以為是自己的文章;竊取別人的謀劃,以為是自己的謀劃;竊取別人的功勞,以為是自己的功勞;竊取師傅的教誨,以為是自己的見解,這些都是自欺欺人的行為,必定會遭到譴責。
周朝的時候,梁山發生山崩,晉國的國君就召見大夫伯宗,了解山崩的情形。大夫在前往覲見國君的路途中,遇一車夫,說起山崩之事,伯宗問車夫,「那要如何解決呢?」車夫說:「很簡單,只要晉君親自率領文武百官,到梁山去哭泣拜祭,那麼河水就會流動了。」伯宗就用車夫的建議,向晉君報告,晉君採納照辦之後,河水果然就開始流動了。晉君就問伯宗:「你是怎麼知道這個方法的?」伯宗回答:「是我自己想出來的啊!」孔子聽到之後就說:「伯宗這個人,快要絕後了啊!因為他竊取了別人的善行,以為是自己的善行啊!」後來伯宗果然遇害身亡,他卿大夫的官位,也就斷絕了。
〖 原文 〗
蔽人之善。
〖 釋義 〗隱蔽他人的善行,不使別人知道。
〖 說明 〗
佛經說:「善這個字,最能夠成就世人一切的行願了。」所以人若是有一句的善言,一件的善行,就應當要表揚才對;而且還要惟恐表揚的不夠,不能夠使他的善言善行發揚光大;這樣做,不但可以成就他本人的美譽,而且可以激發別人的善念啊!也可以使得大家彼此地傳播勸導,那麼行善的人就會愈來愈多了,這實在是一件樂事,為什麼要去隱藏遮蔽它呢?所以隱蔽別人善行的人,他的心中必定是毫無好善之心,恐怕還有嫉妒的念頭呢!所以才會不願意彰顯別人行善的美德,恐怕這樣會突顯自己的罪惡,這種人就是天下不祥之人啊!
晉朝的歷史學者陳壽,在作《三國志》的時候,就和丁梁州說: 「你若是肯借我一千斛的米,我就為你作一篇很好的傳記。」丁梁州沒有答應陳壽的請求,因此陳壽就不替他作傳。等到陳壽的《三國志》完成之後,大家都譏評諷刺陳壽存心不公,寫得有問題,後來陳壽競遇害而死。
〖 原文 〗
形人之丑。
〖 釋義 〗人們的醜事醜行,也就是所謂的「言之辱而不可聞於人者。」而有人竟敢去形容別人的醜事,暴露他人的醜行,這樣做不但會傷害到自己的厚道,連自己所積的陰德,也都會隨著消失啊!
〖 說明 〗《盤山語錄》說:「修行人最忌諱的,就是說人家的是非好醜,乃至於一切世間的事情;不是與自己有關的事情,不但口不可以說,連心都不可以去想。只要是口說心想,便是蒙蔽了自己的本性。一個人若是專練心地功夫,不斷地搜查自己的過失,哪裡還有閑工夫去管別人屋子裡的事情;就算是粉身碎骨,也不要使自己的心動啊!要把自己的心收拾得乾乾淨淨,時時刻刻都要認真地去體會探究自己本性起源的地方。」由此觀之,人應當要以自治為急務,念念惟恐自己的身心有了過失,哪裡還有空閑的時間去管別人呢?
從前有位名叫席匡的人,遇到一位算命奇準的相士,說他某年就會死,席匡聽了之後,十分地憂愁。後來席匡偶然遇到有人在談論別人男女間的醜聞,就對那位談論的人表示很生氣的樣子。談論的人因而感到慚愧,就停止不說了,這件醜事因此就被隱藏遮蔽起來。到了那一年,席匡不但沒有死,也沒有生病,或遇到什麼災難;後來做官,升到了台輔。
〖 原文 〗
訐人之私。
〖 釋義 〗揭發他人的隱私,而且還到處傳播。
〖 說明 〗人非聖賢,哪一個人沒有隱私呢?我們本來就不應該去探聽別人的隱私啊!若是在無人之處,看到別人的隱私,就到處傳播,公之於世,使得他見不得人,在社會上沒有容身之處,這種的居心,最為陰險狠毒,而必定會招致天怒人怨。人們往往為了一句話而傷了天地間的和氣,為了一件事,卻釀成了終身的大禍。所以我們為人處世,不可以用激烈的言詞,和戲謔的語言,這樣會使人怨恨我們,怨恨到骨髓里。俗話說:「打人莫打膝,道人莫道實。」就是這個意思啊!
〖 原文 〗
耗人貨財。
〖 釋義 〗
消耗別人的貨財,從中謀取利益。
〖 說明 〗這是指那些奸惡的小人,誘騙人家的子弟,或蠱惑愚痴的人去嫖妓、賭博、打官司、煉丹等等事情,而自己則可以從中取得利益。因此,不肖的子弟,被這些奸惡的小人所愚弄,就不顧祖先創業的艱難,而消耗浪費家中的產業;等到家業敗光的時候,也就家破人亡了。我們探討追究其原因,到底是誰的錯啊!他能逃過惡報嗎?
江蘇無錫有位姓錢的人,串結同黨十多人,專門去引誘富家子弟擲骰子賭博。錢某所用的骰子,事先動過了手腳,所以賭博多能贏錢。後來遇一位少年在他家賭博,贏了幾十萬;忽然這幾顆骰子飛出盆外不見了,錢某則跌仆在地上,口鼻出血而死。就在那個時候,有位道士正在壇前做法迎請神將,關聖帝君降下指示說:「方才我在某處剷除兇惡,並將骰子三隻,放在他家的大樑上面。」道士立即就去錢某家拜訪,看到大家都呆在那裡,十分詫異,就叫他們拿梯子爬到大樑上面,找到了三隻骰子,詳細地把關帝君的聖諭說了。這些設局詐賭的賭棍,聽了道士的話,都大吃一驚。沒多久,一個個都相繼地得了瘟疫病死了。
〖 原文 〗
離人骨肉。
〖 釋義 〗使別人的骨肉至親分離或是不和。
〖 說明 〗這個「離」有兩種意思,一種是追迫債務,以及官吏衙役的勒索,逼得人家賣兒賣女;一種是挑撥離間,使得人家父子不和,兄弟爭鬥,這都是離人骨肉,喪盡天良的行為。因為他們不知道,骨肉之間是親生血緣的關係,自然就存在著天倫的親情。所以仁人君子看到人家的骨肉,因為貧困難以生存下去的時候,都會用錢財來幫助他們度過難關,使他們獲得安全不致分離;骨肉不和的,就為他們勸導,化解他們彼此間的誤會,使他們能夠融洽地和睦相處,這也是修行的重要途徑。
宗傳在夜裡聽見隔壁鄰婦抱著孩子哭了一夜,第二天早上,宗傳就問這位婦人: 「為什麼你昨晚哭了一整夜?」婦人回答:「我丈夫犯了罪關在牢里,我準備賣掉自己,把丈夫贖回來啊!」宗傳聽後十分感動,就拿出錢來幫助婦人,使得他們夫妻兒女可以和從前一樣地團聚在一起。當時宗傳一直沒有兒子,那一年,居然就有了兒子,到現在,宗傳的子孫還相當興旺呢!
〖 原文 〗
侵人所愛。
〖 釋義 〗侵奪別人所喜愛的東西。
〖 說明 〗別人所喜愛的東西,例如田地、房屋、書籍、古玩、器皿、衣服、首飾等,想盡辦法侵奪過來據為己有,這種的行為,就跟強盜的行徑差不多了啊!於鐵樵先生說:「東西的本身並沒有所謂的美醜,若是為了喜愛,就會被人視為珍寶一樣的珍貴。別人若是侵奪了我所喜愛的東西,我心裡的感受又是如何呢?」魯子晉說:「這個時候,若作我所喜愛的東西被別人侵奪來想,就不怕心中的貪念不熄滅了啊!」
從前,張該有一幢很壯觀的大房子,因為手頭緊缺錢用,就把這幢房子以一千緡的價錢暫時抵押給張俊;張俊非常愛張該的這幢房子,就想辦法把張該的房子侵佔過來據為己有,於是就用很厚的禮金給當時介紹抵押這幢房子的牙儈,並偽造了一份房屋買賣成交的契約。後來張該更為窘困,就來求張俊終止抵押關係,而改為買斷,這樣就可以再多拿一筆錢來周轉。這時候張俊拿出假賣房契給張該看,張該一看,啞口無言,知道契約已被張俊動了手腳,就流著淚向天誓願說:「願你的子孫也象我一樣地悲慘啊!」後來張俊的子孫都失音變成了啞巴,病重而死。哎!田地房屋乃是身外之物,為了想要侵奪過來,據為己有,就用自己最親愛的子孫,去償還這筆孽債,這是何等愚蠢的行為,喜歡侵奪別人所愛東西的人,應該要引以為戒啊!
〖 原文 〗
助人為非。
〖 釋義 〗幫助他人為非作歹,共同去做壞事。
〖 說明 〗幫助人為非作歹,以及成就別人的惡事,不能夠引導他人向善,都算是助人為非。佛說:「演說正法,教化眾生,叫做法布施。法布施能夠令眾生聽聞到佛法,因為這種因緣,可以得到無量的善報。」《功過格》上說:「教人去做壞事,別人若是因此而做了一件壞事,自己就有一個過;而且所做的壞事大,還得要隨著壞事的大小來論過失呢!而積累了這種的惡因,就會得到無量的惡報。勸人向善做好事,則別人做的善事,都等於是自己做的善事,那麼自己的善行,就能夠日益地精純;而幫助別人作壞事,則別人所做的壞事,也都等於自己所做的了,那麼自己的惡行,就會與日俱增了!將來自己善惡的歸結,也就有了天壤之別;而禍福的報應,就會判若雲泥了!所以大家應該要知道,懂得有所選擇。
楊開是丹陽縣令,個性非常暴躁蠻橫;楊詢是他的幕僚,喜歡揣摩人家的意思,希望得到別人的歡心,因此明知楊開作錯了,也不敢去忤逆他。有一次楊開下令用杖責打衙門裡辦事不利的官員,以及牢里的犯人,一共打了四十幾個人,其中有兩位被打死了,楊詢還從旁稱讚說:「打死了,很好啊!」晚上,楊詢就夢到神明呵斥他說: 「你幫助楊開作惡,應該與楊開同罪!」不久之後,楊詢就得惡疾而死!
〖 原文 〗
逞志作威,辱人求勝。
〖 釋義 〗任意地自作威勢欺凌別人,侮辱他人以求得自己的勝利。
〖 說明 〗君子為人正直,律己甚嚴,而且待人寬厚和藹可親,別人自然就會對他感到敬畏、愛戴和佩服;若是一個人動不動就逞威風欺負人,就算能夠使人害怕懾服,別人也是不會心服口服,而且不會懷念他的德澤,這種喜歡耍威風的人,怎麼能夠居人之上呢?羞恥之心,每個人都有,誰肯甘心情願地接受別人的侮辱呢?竟然有人用侮辱別人的方法,以求得自己的勝利,要知道天道好還的道理,侮辱了別人,到頭來等於侮辱了自己啊!
楊開是丹陽縣令,個性非常暴躁蠻橫;楊詢是他的幕僚,喜歡揣摩人家的意思,希望得到別人的歡心,因此明知楊開作錯了,也不敢去忤逆他。有一次楊開下令用杖責打衙門裡辦事不利的官員,以及牢里的犯人,一共打了四十幾個人,其中有兩位被打死了,楊詢還從旁稱讚說:「打死了,很好啊!」晚上,楊詢就夢到神明呵斥他說: 「你幫助楊開作惡,應該與楊開同罪!」不久之後,楊詢就得惡疾而死!
〖 原文 〗
敗人苗稼。
〖 釋義 〗毀壞別人所種植的秧苗稻穀。
〖 說明 〗百姓依靠稻穀糧食來養活身命,況且農夫的春耕夏耘種植稻穀,實在是非常地辛苦;而且完糧納稅養家活口,也都是靠著稻穀的收成。所以怎麼可以阻礙水利,使得田地乾旱;潰決堤防,使得莊稼淹沒;放縱牲畜去踐踏田地、吃掉稻穀,使得天地所生養的稻穀,不能夠收成,農夫的辛苦,徒勞而無功,這種人實在是太殘忍了!然而不僅是如此,若是在上位的人,不重視農耕的時機,不講究水利的灌溉,而影響了農民的收成,這也是屬於敗人苗稼的行為,也可以用這個罪名來定他的罪啊!
清朝康熙丁未年,湖廣鄉民李甲,以賣牛為業,他每次到了稻穀成熟的時候,就在四更天把所養的牛群放出來,去吃別人田裡所種的稻穀,牛群所吃的面積達數里之廣,而李甲仍習以為常地這樣做;因為當地地廣人稀,別人也難以察覺這件事。忽然有一天,李甲被雷打死,他的背上,呈現出四個紅字一一縱牛害稼。意思是說:「李甲放縱自己所養的牛,殘害別人所種的稻穀。」
〖 原文 〗
破人婚姻。
〖 釋義 〗破壞別人的婚姻。
〖 說明 〗有了夫婦的關係,而後才有父子的關係,所以婚姻之道,就顯得更重大了。而破壞婚姻的方式有幾種:有的是百般地毀謗,而破壞別人於婚前;有的是多方地阻撓,破壞別人於將婚;有的是無風起浪,破壞別人於婚後。豈知婚姻乃是天定,人怎麼能夠破壞呢?有的婚姻或許是被別人破壞了,畢竟這樁婚姻不是婚姻啊!然而婚姻的離合是由天定,人若是起心破壞別人的婚姻,這個罪孽就跟殺人相同了。至於夫婦本是和好,或是因為岳家嫌女婿出身貧賤而生離間,或是公婆因為媳婦貧窮而聽信讒言,這又是賊殺親人,比起用木棒和刀來殺,還要厲害得多了,這些都要引以為戒。至於嫌棄貧窮而悔婚,依恃勢力而強娶,尤其是有害天理。倘使法官徇私,枉曲地裁判別人離婚,則是大損他的陰德,必定會遭天譴,這是法官要引以為戒的。
〖 原文 〗
苟富而驕。
〖 釋義 〗苟且致富,僥倖地得到財富,就驕傲自大。
〖 說明 〗苟富就驕傲自大。很清楚地寫出了小人一下子有了錢,就無知妄為的樣子。因為有了錢,就會驕傲,驕傲就會奢侈,奢侈就會浪費,浪費就會貪取不義之財,剝削別人以肥自己。這種人必定會仗恃著錢財而凶暴倔強,欺凌鄉里同胞,輕慢親戚朋友;自己的享受可以一擲千金,而對待別人卻是一毛不拔。然而權勢縱然顯赫,也是容易消盡;況且天的道理,總是忌諱滿盈的;所以驕傲尚未加於別人,自己就會先遭到災禍,而且這種的事情,屢試不爽啊!古人說:「恭敬節儉,是一個人福報的開始;驕傲吝嗇,則是一個人災禍的徵兆。所以肯修福的人,可以漸漸地獲得吉祥幸福;而敢做惡事勾當的人,往往就會忽然地倒了下來。」古往今來這樣的例子不知有多少啊!
從前有位富翁楊溪,性情貪孌,見識淺薄,而且器量狹小;他所儲存的金銀財寶、布匹糧食,日益地增加。他的朋友陳棟塘勸他:「一個光是累積財富而不懂得布施的人,必定會遭到奇禍啊!你為什麼不做一些施捨的善事,這樣才能長久地保有你的財富啊!」結果楊溪不肯聽陳棟塘的話,而且越來越驕傲蠻橫,待人刻薄,不講道理,不久就被盜賊所殺。
〖 原文 〗
苟免無恥。
〖 釋義 〗不當免而求倖免,毫無羞恥之心。
〖 說明 〗魯子晉先生說:「不應當免而倖免,就叫做苟免。這種人應該要深深地感到慚愧自責啊!現在居然有一批人,仗恃著自己掌權得勢,就對忠良之士被殺而嗤之以鼻;對節義之人遇害,反而大加譏諷,此輩小人,雖然苟且保全了性命,但是他們的忠良都已經先死掉了啊!他們還有什麼顏面見人呢?我們也不必再談論他們死後遭人唾罵的果報了。至於市井小人,為非作歹,縱然能夠倖免躲避刑罰的災禍,他卻不知道這正是上天要加深他的災禍啊!於是他就繼續習慣地為非作歹,而且毫無羞恥之心和悔改之意;最後終究難逃天理法網的制裁;至死都不覺悟,實在是太悲哀了啊!
唐朝哥舒翰和安祿山同為唐朝大將,兩人經常為一些事情而爭執鬥氣;等到安祿山造反,哥舒翰被安祿山的軍隊捉到,安祿山對他說:「你以前經常輕視我,現在你說怎麼辦呢?」哥舒翰就伏在地上回答道:「臣的肉眼,不能夠識你這位聖人啊!」安祿山聽了大笑,就封他為司空。後來安祿山把投降他的大將全都殺光,哥舒翰竟然也被殺死。
〖 原文 〗
認恩推過。
〖 釋義 〗把別人的恩,冒認為是自己所施的恩,企圖討好;把自己的過,反而推在別人的身上,企圖卸責。
〖 說明 〗不是自己所施的恩惠而冒認,不過是一時討好對方的計策,只要對方稍加探究,必定就會知道事實真相,這樣不但不會感激自己,反而會輕視自己捏造事實,無中生有。事實上,自己所造的過失,而想推諉給別人,不過是一時推卸責任的計謀,當別人知道真相後,不但不會原諒自己,反而更增加了別人對自己狡猾的憎厭,所以小人真是冤枉做了小人啊!
興山縣的縣衙里,有位縣吏很會騙人,縣官每次施人恩惠的時候,他就會說:「這全都是我向縣官吹噓的力量啊!」縣官或是饒恕了某人,不再責備處罰了,他就會說:「這全都是我替他維持的功勞啊!」凡是縣衙所推行不錯的政令,他都認為是自己所施的恩惠,大家都稱讚他確實有旋轉乾坤的力量。後來縣官犯法出了事,上級長官就把他和縣官一起捉起來查辦,並且對他說:「縣官全聽你的話,他的所作所為都是你主使的,所以你難辭其罪。」竟把他鞭打到死。
〖 原文 〗
嫁禍賣惡。
〖 釋義 〗把自己的災禍,轉嫁給別人;把自己白罪惡,推卸給別人。
〖 說明 〗嫁禍給別人,就像嫁女兒給別人一樣,要別人願意娶才行;就像賣東西給別人一樣,要別人願意買才行;因此這種人的城府實在太深,心術也實在太壞太歪斜了,所以他將來的果報,必定會很慘;到頭來所嫁的禍,卻是栽到自己頭上來;所賣的惡,卻又回到自己身上來。所以嫁禍賣惡,對自己根本就沒有好處啊!
浙江有位名叫程七的人,向來都耍無賴,只要鄉里中發生爭吵打鬥的事,他就一定會說:「你們誰能給我酒,讓我喝醉,給我錢做報酬,我就會替他討回公道。」有人答應了他的條件,他就乘酒醉之後,代那人去找對方算帳,辱罵毆打,無所不用其極。他又替人設計謀害仇家,只要是有利可圖,什麼壞事都敢做。有一天,他受人雇請,到衙門裡代替別人接受責罰,結果被衙門打成重傷而死,並且屍首就停放在路旁。別人見到他這樣,都罵他笑他,說:「程七啊!惡可以賣,難道命也可以賣掉嗎?」
〖 原文 〗
沽買虛譽。
〖 釋義 〗沽買虛假的名譽,使得別人讚揚自己。
〖 說明 〗沽買就是花錢去買,或是設計勾引,用手段去籠絡的意思。我們常常見到,自古以來的忠臣孝子、貞節的婦人、正直的君子,當他們享有光榮名聲的時候,就必定會遭受到困厄的逆境,這是什麼原因呢?原來名也是福報的一種,而天地鬼神,不肯使一個人享有完全的福報,所以在某一方面豐足了,就會在某一方面有所缺陷,這也是一定的道理。況且事實上,沒有實際的行持,而去沽名釣譽的人,那麼他所遭受到的挫折,就更不堪設想了。那些假名士,假文章,假道學,假節義的人,彼此還在那裡互相地標榜,打知名度,徒騖虛名,不但折福而已,更為自己帶來嚴重的災禍。所以做善事,貴在不為人知,才能積有陰功,那麼上天的回報,必定就會不一樣了。
〖 原文 〗
包貯險心。
〖 釋義 〗表面上裝出一副笑臉迎人和善的樣子,但是骨子裡,卻包藏著陰險害人的心。
〖 說明 〗《楞嚴經》說:「當平心地,則世界地一切皆平。」意思是說,要知道一切的現象,唯心所造;當我們的心地能夠做到真正平等的時候,就能感召這個世界的大地變為平坦。因為若是一個心地險惡、胸腔裡面包藏著害人之心,使人無法覺察到的人,他就會在和人談笑之間,暗地裡埋下了戈矛;與人大獻殷勤之際,乘機設下了陷阱。心地的巧詐陰險,連高山峻岭深河急湍之險,都比不上啊!
袁了凡先生說:「天地鬼神最討厭的,就是心地機詐陰險的人,所以上天報應那些心地極為陰險的人,有時候往往會懲罰得特別嚴重,這是真的啊!」
唐朝大臣李義府,擔任參知政事,職務就象宰相一樣地高,他的容貌溫和而謙恭,和人說話的時候,臉上必定帶著微笑,而事實上,卻是十分地狡猾陰險,妒忌刻薄,善於陷害別人。當時的人都稱他為「笑中有刀」又因為他害人的手段,相當地巧妙而柔和,當時的人,又稱他為「李貓」。後來李義府出了事,被朝廷貶官,流放到嵩州而死,子孫也都沒落了。
〖 原文 〗
挫人所長。
〖 釋義 〗挫折別人的長處,使他不能夠發揮所長。
〖 說明 〗君子樂於稱道他人的善事,不願意掩蓋別人的長處。別人的長處,正應當要加以涵育熏陶,使他能夠更進一步發揮得淋漓盡致,以盡其才;若是挫折他,壓抑他,使他垂頭喪氣,心灰意冷,不能夠再擴充發展他的長處,這乃是因為自己的嫉妒心所造成的啊!
宋朝詩人穆修,詩作得非常好,又很出名;他常常到京城裡玩,有人就把他的詩題在皇宮的牆壁上。宋真宗見到穆修的詩,就大加讚揚,並問道:「這是誰作的詩啊!這個人詩作得這麼好,朝中的大臣為什麼不向我推薦他呢?」奸臣丁謂就向宋真宗說:「此人的品行比不上他的文章啊!」從此以後,皇上就不再問了。丁謂的居心,竟然如此地陰險,所以他後來不得好死。哎!挫折打壓別人的人,只知道要掩蓋他人的長處,卻不顧這麼做會喪失自己的德行啊!
〖 原文 〗
護己所短。
〖 釋義 〗掩護自己的短處,不知道要悔改。
〖 說明 〗小人寧願不顧天理,也要文飾自己的過失,掩護自己的短處,並且還以為自己比別人高明,佔到了便宜呢!他們哪會曉得,天理難逃的道理。這個護短的「護」字,有用多方面來做掩飾,堅持不肯承認的意思。就像是人生了病,就必須要立刻地醫治。若是諱疾忌醫,而延誤了就醫的時機,那就會變成重病而貽害終身啊!
朱在庵先生說:「護短不只是護自己的短而已,凡是子孫、家人或門客,所做的過失罪惡,我若是不事先加以預防檢查,而讓他們犯過失造罪惡,這些都算是護短啊!至於父親訓誨兒女過於嚴格,而母親則經常掩護兒女的過惡,不給父親知道,這也是護短的毛病啊!」
李叔卿擔任郡工曹的職務,操守十分廉潔,言行非常恭謹;他的同事孫容,則是陰險諂媚的小人。孫容怕李叔卿會揭發他的短處,反而嫉妒李叔卿,因此而先發制人,毀謗李叔卿。李叔卿不能為自己辯解,因而抑鬱寡歡病死了;他的妻子十分悲痛憤怒,就上吊自殺了。沒多久,孫容就被雷打死了,並且在他脅下肋骨的地方,有「護己之短,妄害善人」八個字。
〖 原文 〗
乘威迫脅。
〖 釋義 〗利用威勢,逼迫脅制。
〖 說明 〗利用權勢威脅人的事情,可以說不勝枚舉。如:做官的嚴刑逼供;強迫百姓服工役,並且還限期完工;催討徵收錢糧,則是急於星火;以及富貴人家,欺侮凌逼婦女;逼人賣掉田產,強行素債,催討租金等等,都是乘威迫脅,必定會遭到天怒人怨,沒有不受到報應的啊!
〖 原文 〗
縱暴殺傷。
〖 釋義 〗放縱暴行,殺傷人命。
〖 說明 〗放縱暴行,無論是將軍、宰相、官吏、百姓都會犯啊!但是,最嚴重的,就是用軍隊來肆意地屠殺;其次則是審判,容易有濫殺無辜的情形發生。而暴行已經是不可以了,何況還放縱自己的心去做呢?這就是最顯著最大的惡行啊!然而擁有放縱暴行權利的人,不但不肯放縱暴行,卻反過來施行仁心,救活許多人的性命,這就是最大最顯著的仁心仁行啊!另外「殺傷」,也兼含了傷害物類的生命,這也是必須要知道的。
〖 原文 〗
無故剪裁。
〖 釋義 〗無緣無故地剪裁布帛或是綢緞。
〖 說明 〗古時候,紡織的機器尚未發明,布帛都是由婦女萬縷千絲非常辛苦地用手工織成的,所以不到萬不得已,是不忍心剪裁的。至於綾羅綢緞,是犧牲了千萬條蠶命所做成的,更是應該加以珍惜;若是無故地剪裁,做成衣服穿也是罪過啊!歷觀古今帝王,像晉文公,再冷的天,也不肯穿兩件皮衣;劉宋主則是經常穿著破棉襖,藏在外衣的裡面;漢文帝的妃子,所穿的衣服裙子不會拖到地上;明太祖的夫人馬皇后,一直都穿布做的練裙;唐文宗曾經伸出衣袖給群臣看,並且說:「我穿的這件衣服,已經洗過三次了。宋藝祖因為看到公主穿著彩色的短襖,而教誡她說:「富貴應當要知道惜福啊!」帝王、皇后、妃子,尚且是如此地惜福,奈何今天一般百姓的家庭,卻是競相在穿著上爭奇鬥豔,任意地浪費奢靡。那麼開始既然已造了浪費的惡業,將來必定會遭到奢侈的災禍了;且看今日衣不蔽體挨餓受凍的人,何嘗不是當年穿著華美衣飾的富家子弟啊!
〖 原文 〗
非禮烹宰。
〖 釋義 〗違背了禮法而烹宰牲畜。
〖 說明 〗《禮記》上說:「天子無故不殺牛,大夫無故不殺羊,士無故不殺犬豕。」孟子說: 「七十者可以食肉矣。」因為聖人有好生之德,不肯任意地宰殺生靈,就算有的時候,為了祭祖、待客、養親而烹宰雞鴨魚肉,也是萬不得已才去做的,並不是教導百姓,每天都去烹宰生靈,放縱自己的口腹之慾,這便是非禮了。
《楞伽經》說:「若是所有的人都不吃肉的話,也就沒有人去殺害眾生了。」現在的人,若是無法做到全部斷除肉食的話,暫且可以用漸進的方法,除去自己的殺心,學習前人的四種肉不吃的禁戒:第一是看見動物被殺,不吃;第二是聽到動物被殺,不吃;第三是專門為我殺的,不吃;第四是自己養的,不吃。遵守這四種的禁戒,則平常的飲食,既可以不受到影響,而對於眾生,也可以算是沒有殺害它的意思了。至於牛和狗,它們對人類有功勞,尤其應該要戒吃它們的肉,如果能夠這樣的話,那麼非禮烹宰的情形,就可以減少些了。
泗州人趙璧,有一次夢到他死去的妻子託夢給他說:「相公啊!我在生前喜歡殺生,尤其特別喜歡吃醉蟹,因此殺死了很多螃蟹;我死了之後,閻王就命令鬼卒把我驅趕到蟹山,有許多螃蟹圍上來,用蟹鉗挖我的眼睛,我全身都流著血,日夜不停地受罪啊!我乞求你為我抄寫《金剛經》七卷,我就可以仗著金剛般若的功德,拔除地獄的痛苦了。」
推薦閱讀:
※肱三頭肌鍛煉方法圖解
※無圖解大衣
※跟著學、60種一線連圖解1
※棒針編織麥子花毛線鞋圖解|棒針編織圖解
※黃龍玉大事百圖解(十)
TAG:圖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