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哲理:博愛是人類智慧的結晶

人生哲理:博愛是人類智慧的結晶

生活中有很多實實在在的愛,比如父母的愛、夫妻的愛、子女的愛、朋友的愛等等,但在哲學上也有很多的愛,比如大愛、兼愛、慈愛、博愛等等。《現代漢語詞典》上的解釋:博愛,是對全人類的廣泛的愛!《佛學大詞典》上的解釋:博愛,相當於佛教教義中之『慈』(梵maitri^),乃『友』(梵mitra )之衍生語。所謂慈,即真實之友情,系對其他一切人一律平等,而非特別對某人之愛。慈中若無『悲』(梵karun!a^),即不能成立。慈與悲必須相輔相成,始有作用之可能。悲,本為呻吟之意,意指對人間苦痛之呻吟,或對自己感受痛苦之情。若能深刻省察自己之痛苦,從而對他人之痛苦產生感同身受之悲情,自然就衍生出友情,乃至擴展至慈愛一切眾生之博愛世界。由此可見,博愛與慈悲是極為相似的。

那麼究竟博愛的範圍有多大?博愛的深度有多深呢?

博愛,就是要有與人為善的心,有寬以待人的情懷;博愛,就是有顆惻隱與悲憫的心。孟子說:無惻隱之心,非人也;博愛,就是舉手之勞就能給予一個困境中的人以幫助時,不輕易拒絕;博愛,是耐力和毅力,是每個人都可以擁有的天賦權利,它並不屬於某個集團或財力雄厚的富豪的專利;博愛,無論有沒有生命,有沒有形態,只要是對存在的物體,都要有一顆愛心;當每個人都能做到這一點,我們生活世界就會變得溫暖,我們的生存環境和感覺就會大大改善。

博愛不是濫愛,博愛不代表不專情;博愛需要寬廣的心胸去容納這個大千世界;博愛要求每個人都能明確自己的責任;既愛己也愛他人,既愛他人也愛自己;對他人有一種熱忱的心,去幫助所有需要關心的人。博愛,既是無私的,又是廣大的;既能把這種愛給予親人,給予朋友,也能把這愛給予不認識的人,甚至是在平時反目的敵人遇難的時候也能伸出援助之手!然而,這種愛並不是濫施濫愛,博愛乃仁者之愛!博愛乃及時之愛!

博愛的一種寬泛的愛。愛得博大精深,才是博愛。博愛,是「不獨親其親,不獨子其子,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博愛,是一種崇高偉大的愛;博愛是要人與人之間有一種互相關心、互相幫助,那麼最基本的條件是「人人平等」、「有一顆熱忱的心」。但是,另一方面,博愛也是一種有限的愛,有程度限制的愛,因為這種愛因為範圍的廣泛,所以只能是一種「泛泛的愛」,在程度上絕對不會是像「愛情」的「愛」一樣!

有人說博愛是舶來品,是西方的東西(西方的東西不見得都是壞東西)。其實在中國春秋時代儒家就有「仁者愛人」的論述;唐代的韓愈有「博愛之謂仁」的說法。現在使用這個概念一定要既有繼承學習又有發展創新,使其賦予時代精神。博愛是以「愛人」為基礎,包括愛國家、愛團體、愛人民、愛生命、愛人類的生存環境、愛大自然、愛人類的勞動創造、愛文明進步、愛一切真善美的事物。從人類的發展來看,提出和明確博愛的思想,是人類成熟的表現,是人類智慧的結晶,是人類可持續發展的基石。

博愛是人與人交流、共存的保障,是世界和平、發展的中心議題。因此,它應是公理,是共同的信念,不只是解決「何以為生」,而是解決「為何而生」的人生觀與世界觀的問題。博愛,可以讓每個人對遵守公德有積極的態度,飽滿的熱情。因為博愛是人生活的哲學、崇高的信念,是人的思想、言論、工作、活動的指南。如果「慎獨」是對人自律自省的重要標誌,那麼博愛是在很多情況下不需要剋制自己的自由,這是一種持久的真情、理性和道德的力量。在人性社會中,一切法律法規與清規戒律,在博愛面前都顯得那麼虛偽與邪惡!

博愛是一種寬容。不少人都把「嚴以律已,寬以待人」作為座右銘,因為人非聖賢孰能無過,即使是聖賢也應「一分為二」。所以要容納和善待所有的人,要善於體諒、理解有過錯或不良行為的人。博愛是一種價值觀,人的潛能只有在和諧的環境中釋放發展。生物界存在所謂的「物競天擇,適者生存」,但在人性社會中,博愛才是人類發展的主旋律。

我們都是普通的凡人,不一定要像聖人那般博愛,但我們可以做到善待自己、善待家人、善待朋友、善待社會,為人處事有理有節,認真對待與自己相關的人和事等等。其實,這就是最基本的博愛!


推薦閱讀:

哲理快餐:處世交友一點通
為什麼男人是七畫 女人是三畫(有哲理趣文)
人是一瞬間長大的?還是慢慢長大的?
最經典的話、最有哲理的話,其實也是我們面對的現實
靜心觀棋(處事哲理)

TAG:人類 | 人生 | 智慧 | 哲理 | 人生哲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