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曾國藩身居高位而不衰的訣竅

曾國藩身居高位而不衰的訣竅

韓信,西漢功勛卓著的開國功臣,先後被劉邦敕封為大將軍、左丞相、相國和齊王,集萬千恩寵於一身。然而,身居高位的他卻最終落得兔死狗烹的悲慘下場。曾國藩認為,自古以來居高位者不得善終者半,應當謹慎待之。

咸豐十年,曾氏奉旨以兵部尚書銜署理兩江總督。雖十多年前曾氏便為朝廷的高級官員,但從咸豐二年底組建湘軍直到咸豐十年四月,前後九個年頭,曾氏一直以「客寄虛懸」的身份在領兵打仗。

在江南戰場上,他並沒有實際上的高位重權。現在,這個局面改變了,他是江南名符其實的最高職位的官員。不過他沒有得意忘形,而是謹慎地對待來之不易的這個職權,思索處於高位必須要保持的心態:不與、不終、不勝,並以此來警示自己。

曾國藩日記:

曾國藩手跡原稿影印(咸豐十年六月十二日)

核心提要:是日,思居高位之道,約有三端:一曰不與,謂若於己毫無交涉也;二曰不終,蓋居高履危而能善其終者鮮矣;三曰不勝,蓋惟恐其不勝任也。

唐浩明評點: 居高位之道:不與、不終、不勝

心態之一是不與。孔子曾經以極為崇敬的口氣稱讚舜和禹的高尚品德,說他們貴為天子富有四海,但這種至高至重的富貴,在他們的眼裡都是公的,與個人的私利毫無關係。堯、舜、禹是「天下為公」的代表。從禹之子啟以後,歷朝歷代的帝王則將天下視為一家一姓的私產,「天下為公」遂蛻變為「天下為私」。

曾氏所處的時代,正是社會混亂與監督失控同時存在之際,且曾氏兵權在握,他若要做一個貪賄的官,易如反掌,但他要求自己保持舜、禹的「不與」心態:如此大的權力是屬於公的,與自己的私利毫不相干。

心態之二是不終。古人說,以謹慎態度對待每一天,尚且擔心不能得善終。曾氏認為,這是出於高位危職者自古便少見善終的緣故。居高履危者常常權傾一時炙手可熱,作為交換代價,它又多半是不得善終。身為兩江總督、湘軍統帥,曾氏深知這種顯赫的現狀背後所藏的危機。

心態之三是不勝。古人說,辦大事的人應當具有這樣的畏懼之心:好比已朽爛的韁繩套著六匹奔跑的馬,戰戰兢兢害怕之極,擔心隨時會殞命於萬丈深淵。曾氏認為,這種心態表露的是任事者的恐懼感,怕自己不能勝任所荷。漢文帝歷來被認為是賢君。他的賢在何處?在於他時時存謙讓之心,認為自己不足以擔當皇帝的重任。

漢文帝臨終遺詔:戒重服,戒久臨,戒厚葬,蓋始終自覺不稱天子之位,不欲享至尊之奉。為什麼具有這種「不勝」的心態,便可為賢者呢?曾氏解釋:「夫使居高位者而常存愧不稱職之心,則其過必鮮,況大君而存此心乎!」這正是孔子所倡導的「臨事而懼」的心態。

一個人居高位握重權之後,常常會貪婪之心大熾,常常會輕率用事,常常會自以為了不起。曾氏飽閱世事,提出「不與」「不終」「不勝」來警示自己,確乎難能可貴。

————————————————

推薦閱讀:

曾國藩的書論與書法
真實的曾國藩:30歲之前是庸人,30歲之後是聖人
八字歸秀法:曾國藩八字分析
曾國藩語錄400條
曾國藩得人才勝天下

TAG:曾國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