刮痧拔罐經驗錄
湧泉穴拔罐法可以祛除濁氣
人體的生長發育與衰老均與腎氣的盛衰直接相關,腎氣充足則生長發育正常,精力旺盛,骨堅齒固,發澤耳聰;腎氣衰弱則生長發育遲緩,精力不足,骨松齒脫,發枯耳背。所以古人非常重視人體的腎臟,稱之為「先天之本」、「生長發育之源」。湧泉穴是腎經的第一個穴位,位於人體的最下部足掌心處,體內濕毒之邪重著粘膩,容易蘊積於下,不易排出,日積月累,阻塞經氣,或隨經氣傳至身體的其他部位,造成多種疾病。所以湧泉穴經常拔罐可以及時排除體內的濕毒濁氣,疏通足少陰腎經的經氣,腎氣旺盛,人體的精力充沛,具有固齒烏髮、聰耳明目、延緩衰老的作用。如果能夠在湧泉穴刺血拔罐效果更好。
中醫減肥有妙招:拔罐法
傳統中醫古代文獻雖無減肥專論,但有關脾胃運化理論,氣血理論從生理病理對於肥胖的原理有著辨證論述。過食肥甘厚味,由脾胃運化,變為脂膏,積蓄體內,或變為痰濕阻塞氣機。說明了肥胖與脾胃的關係。
傳統醫學的保健減肥方法對單純性肥胖有效,對遺傳性肥胖目前尚無顯效方法。
拔罐操作
1. 中陽亢盛者癥狀為體質肥胖,胃納亢進,善食多肌,面赤,苔多膩,舌質紅,脈滑數。
治療:清胃瀉火。
取穴:飢點、胃俞、肺俞等穴及陽池、三焦俞等穴。
操作:減肥宜將拔罐與耳壓結合的方法綜合進行。耳壓飢點穴(耳屏前面中點,外鼻穴下方),飢點可使胃脘脹滿,食慾減低,系減肥之經驗效穴。單罐法留罐肺俞,是由於水谷精微的宣發肅降而輸布全身全賴肺主氣。取陽池、三焦、胃俞等穴是從飲食的消化吸收輸布與脾胃功能密切相關,上述要穴特別是對於減肥(包括其它減肥法)出現的飢餓感等反應有調和作用。
2.痰濕阻滯者癥狀為體質肥胖或伴見嗜睡,易疲倦,納差,口淡無味,女子月經少或閉經,男子陽瘺,舌胖齒痕,脈沉或滑等症。
治療:法濕化痰。
取穴:耳穴內分泌、腎上腺,體穴三焦俞、脾俞等。
操作:耳壓內分泌、腎上腺穴點,取中樞神經對內分泌有調節作用之義。體穴可結合用單罐法走罐,施術15~20分鐘,取健脾祛濕化痰的作用。
傳統醫學減肥的方法是今人在經絡臟腑學說上加以推理的臨床運用,多採用瀉法則寓意於抑制攝食功能,或調節脾胃亢進狀態以達到減肥目的。這裡不應否認這些療法具有的心理及暗示的作用,基於病人減肥心切:這些療法起到了一個暗示療法作用,通過病人飢時或餐前的操作,起到提示病人自覺控制食量的心理效應,同時也確實引起下丘腦攝食中樞的調節反應。
三陰交穴拔罐具有調補精血的作用
三陰交穴位於內踝上三寸,是肝、脾、腎三條陰經的交會穴。肝藏血、脾統血、腎藏精,「精血同源」。腎為先天之本,脾為後天之本,先天賴後天的滋養,後天賴先天的促動。所以要經常拔三陰交穴,可調補肝、脾、腎三經的氣血,三經氣血調和,則先天之精旺盛,後天氣血充足,因而可以達到調補精血,健康長壽的目的。
刮痧拔罐增強免疫力
- 以下是刮痧拔罐能有效提高免疫力的穴位:(具體穴位和刮痧拔罐方法請參照中國中醫研究院王敬教授所著《中國刮痧健康法新編棗400種病症圖解刮痧絕招》、《中國真空拔罐健康法》)
一、頭部 百會穴(只能刮痧,用刮痧手法的點法、按法、顫法)
註:科學實驗證實,百會穴對免疫功能有一定影響。艾灸『百會』能使家兔的血清總補體含量、血清免疫球蛋白、血液白細胞總數等指標明顯提高。
二、頸椎 大椎穴(刮痧拔罐均可,手法主要用刮法和留罐)
註:科學實驗證實,刺激大椎穴對提高免疫功能有一定影響。針刺大椎等穴,可提高補體效價,單針大椎穴可使白細胞增加。艾灸或電針大椎、足三里等穴,可提高網狀內皮系統的吞噬功能。針大白鼠的『大椎』等穴,肝臟網狀內皮系統吞噬功能亦增強,吞噬能力最高可達56.8%。
三、胸部 整個胸部(刮痧拔罐均可,用刮痧板厚邊按胸部刮痧方法用刮法之補刮進行並在下面穴位進行閃罐)
刮拭胸部重點是任脈周圍,從天突經璇璣、華蓋、紫宮、玉堂、膻中到中庭,從上向下刮拭可刺激胸腺,胸腺為錐體形,由不對稱的左、右兩葉組成。胸腺大部位於上縱隔的腹側部分,小部向下伸入前縱隔。一部在胸腔,一部在頸部。在胸腔的部分位於胸骨與心包之間。位於頸部的部分,則在胸骨舌骨肌與胸骨甲狀肌之後,氣管的前方及兩側,其上端有時可高達甲狀腺的下緣。
註:胸腺既是淋巴器官,又具有內分泌功能。胸腺培養各種T細胞,它在細胞免疫功能中起著重要作用。另外,胸腺能產生激素樣物質,如胸腺素和胸腺生成素等。
四、腹部 中脘(刮痧拔罐均可)
註:科學實驗表明,艾灸中脘穴可提高機體免疫防衛功能,如以小白鼠進行實驗研究,隔日灸「中脘「1次,共3次,分別測定肝、脾、腹腔巨噬細胞的吞噬活性,結果發現,艾灸組比對照組的吞噬細胞活性均有一定增強。但以肝、腹腔的吞噬細胞活性最為顯著(P<0.05)。
五、背部 腎俞(刮痧拔罐均可)
註:科學實驗表明,針刺腎俞能興奮網狀內皮系統的吞噬能力,如針刺『足三里』、『腎俞』一次,可見家兔巨噬細胞功能有明顯增強。
六、上肢部 合谷(刮痧拔罐均可)
註:科學實驗表明,針刺合谷對免疫系統有調整作用,以合谷或足三里為主,據對70例患者電針前後所做活狀、非活性玫瑰花和淋巴細胞轉化三項試驗結果表明,針前細胞免疫偏低或一般水平患者多趨提高,三項試驗的提高均值為12.7~13.0(P<0.01)。
七、下肢部 足三里(刮痧拔罐均可)
註:科學實驗表明,針刺足三里對免疫功能有一定的影響,有報道用綿藍細胞致敏的家兔,針刺『足三里』,可延長血中抗體維持時間。針刺『足三里』對肉芽囊腫的觀察,針刺有抑制病灶通滲性、減少炎性滲透出液作用;還可抑制炎性白細胞的游出。
八、下肢部 三陰交(刮痧拔罐均可)
註:科學實驗表明,針刺『三陰交』可使動物淋巴細胞和淋巴量顯著增加,T淋巴細胞針後較針前有顯著增加。
哪些穴位拔罐具有增補元氣的作用?
關元、氣海、命門穴拔罐具有增補元氣的作用。由於氣海和命門穴同屬於任脈,距離較近,所以可將此二穴同時吸拔於一個罐內。
關元與氣海穴都具有強壯作用,為中老年保健的重要穴位。古人認為氣海穴「為元氣之海」;關元穴亦稱為丹田,是人體足三陰經與任脈之交會穴;命門穴位於背部正中第二腰椎棘突下,是督脈的重要穴位,為「生命之戶」,乃真氣出入之所,具有補腎壯陽的作用。人至晚年往往腎氣虛損、陽氣衰微,所以經常拔這幾個穴位具有培補元氣,益腎固精,延年益壽的作用。
何為四關穴?四關穴拔罐有什麼保健作用?
- 四關穴即合谷、太沖穴的總稱。合谷穴是手陽明大腸經的原穴,四總穴之一。位於第一、二掌骨之間,也就是俗稱的「虎口」。太沖穴是足厥陰肝經的輸穴和原穴。位於足背第一、二跖骨之間。合谷穴與太沖穴都是人體的重要保健穴位,兩穴合稱為「四關穴」,意即人體生命的關口。
手陽明大腸經從手出發,沿著手臂外側,終止於頭面部的迎香穴。因此頭面部以及五官的疾病,如頭痛、咽喉腫痛、口乾、流鼻血、牙痛、口眼歪斜等均可通過合谷穴拔罐進行治療和預防,所以有「面口合谷收」之說。同時合谷穴經常拔罐還可保持大腸經的氣血暢通,使體內的代謝產物和毒素及時排出體外。
足厥陰肝經從足出發,沿著下肢內側,繞過生殖器,循著兩脅,上達頭頂。肝藏血,主疏泄,肝主筋,開竅於目。太沖穴為肝經的輸穴和原穴,因此太沖穴拔罐可以防治人體的精神系統疾病,生殖系統疾病,肝膽系統疾病,以及頭暈、頭痛、目赤腫痛、筋脈拘急等疾病。太沖空經常拔罐可以調整血壓,使血壓趨於正常,並具有增強性功能,調整情緒,清頭明目的作用,使人具有的精力和舒暢的情緒面對生活。
足三里穴拔罐具有哪些保健作用?
- 足三里是足陽明胃經的合穴,四總穴之一,是人體最重要的保健穴位,古人稱之為「長壽穴」。足陽明胃經是多氣多血之脈,從頭一直到腳,縱貫全身,主要分布於頭面、胸腹部及下肢外側的前緣。所以足三里穴拔罐除了可以調節消化系統的功能外,對於頭痛、牙痛、精神失常、發熱、鼻炎、口眼歪斜、口唇生瘡、哮喘、心悸、高血壓、腹痛、泄瀉等疾病都有一定的效果,故有「肚腹三里留」之說。
有關足三里的經絡理論已經被大量現代科學研究所證實,足三里穴對大腦皮層功能有調節的作用,對心血管功能,胃腸蠕動和內分泌功能都有良性的促進作用。在我國民間有「若要安,三里常不幹」的經驗之傳。既古時候,民間常用灸的方法使足三里起泡流水,預防疾病。其實只要經常在足三里穴拔罐就可起到同樣的甚至更有效的保健作用。
喬治亞是世界上著名的長壽地區,在那裡盛行著一种放血方法,即採用極為簡單的工具,從腿膝的外側(正好是足三里穴)刺入使血滴出。每年用這種方法定期放血,一般是在體力充沛,體內毒素過剩時使用。那麼為什麼要這樣做?一位114歲的哈拉吉亞老人回答道,他們已經習慣於這樣做了,他曾祖父教導說:「不這樣,你就不長壽」。
拔罐法治療頸椎病
- 中醫經絡理論將人體分為經脈、絡脈、經筋、皮部等部分,拔罐法即利用皮部治療疾病,通過刺激皮部,改善經脈、絡脈、經筋的氣血運行,從而起到活血化瘀,解痙止痛的作用。
拔火罐法:用罐口直徑為8cm左右的玻璃或陶瓷火罐在背部的肩井、大椎、天宗、厥陰俞等部位,以酒精閃罐法扣罐、留罐20分鐘,2日1次,10次為一療程。
拔竹罐法:取風池、大杼、風門、肩井、天宗、曲池等穴位。用加工過的不同口徑的竹罐放在煮沸的熱水鍋內2~3 分鐘後取出,迅速放在體表部位上,留罐7~8分鐘,使局部皮膚出現瘀血或充血,每日1次,10 次為一療程。
拔火罐治哮喘
- 拔火罐與針灸一樣,也是一種物理療法,而且拔火罐是物理療法中最優秀的療法之一。
拔火罐通過物理的刺激和負壓,能促進血液循環,激發精氣,調理氣血,達到提高和調節人體免疫力的作用。
當然拔火罐不像針灸那樣對穴位定位要求十分準確,主要是點、線、面結合的問題,通過中醫的寒、熱、虛、實辨證,選擇一些經絡所過或經氣聚集的部位。
防治哮喘病特定的穴位主要是大椎。大椎是人體陽氣匯注之處,通過刺激大椎可以激發陽氣,宣肺益氣,化痰止咳平喘。治療持續15分鐘,拔去火罐,有些病人局部會出現紫紅色、青灰色、淡蘭色的斑印,過3~5天就可恢復正常。拔罐結束後,通過一定的保健推摩手法幫助病人疏理經絡,這樣就不會產生不舒適的感覺。我們推薦哮喘患者接受拔火罐每周1~2次,堅持6~12個月,或於下一個發作季節前一個月開始預防治療。即使在發作期,也可用拔火罐配合藥物以提高療效,促進康復。
拔罐治胃炎
選穴:中脘(臍上4寸)、梁門(中脘旁開2寸)、足三里(外膝眼下3寸,脛骨前嵴外1橫指)、三陰交(內踝上3寸,脛骨內側面後緣)。
取刺絡留罐法,先用三棱針在中脘,梁門穴進行點刺,然後用貼棉法,即用約1厘米見方的棉花,浸沾少量酒精,在罐內壁中段繞一圈後(但棉球浸沾酒精不宜太多,以免流至罐口引火燃燒,燒傷皮膚),將罐吸拔在點刺的穴位上,留罐10分鐘。再在病人足三里、三陰交穴位吸拔單純罐,留罐10分鐘。每日1次。
治療期間要注意衛生,少吃多餐,勿食生冷不潔之物,不過食肥甘厚味之品。
巧拔火罐祛除感冒
感冒又到了流行季節,有些感冒藥物也一時難以治好,這時你別忘記了火罐,這小小火罐確能解你燃眉之急。
拔火罐治病主要是通過藉助罐體內壓,依靠大罐邊緣吸附皮膚,牽拉擠壓淺層肌肉,刺激了經絡、穴位,以達祛除外邪,治癒感冒之目的。火罐有許多品種,如水罐、陶罐等。盛產竹子的地方多採用竹罐,現代多採用玻璃罐,而生活中有些常用品如罐頭瓶、酒杯等均可臨時借來一用。
拔罐的方法與操作是治療的重要環節,在有條件的地方,可用鑷子夾住一小團棉球,蘸上95%的酒精(但不能太多,以濕潤為度)左手握住罐體,罐口朝右下方向,隨後把燃著的棉球伸入罐內燃燒l-2秒鐘,快速取出,左手緊急把罐體送往穴位。注意在送往穴位的過程中,勿將罐口對準穴位,以免空氣進入罐內,而是用罐底朝前去接近穴位,接觸皮膚時,順勢快捷地將罐口扭轉扣到穴位上,這樣就緊緊吸住了。還有一種方法較為易用,就是取麵粉10克,用水攪和成麵糰,捏成比罐口大的圓薄餅,貼到皮膚上,然後,用一團正燃燒旺盛的紙迅速丟進罐內,立即把罐蓋在麵餅上,這樣吸引力更大,對第一次使用者來說,這樣可防止因不慎燒傷皮膚。
感冒是外感風邪侵襲人體的一種外感疾病,所以應選用祛風邪解表證的穴位,常用撥罐的部位是選三大穴位,一個是大椎穴,另二個分別是肺俞、風門穴,每天選穴兩個,三個穴位交替選用。
拔罐的時間也很重要,大火罐吸力較強,每次可以撥5-10分鐘,小罐吸力相對弱,每次可以拔10-15分鐘,早晚各一次,堅持3-5天。
拔罐過程中,如感到頭暈、心悸、脈搏變弱,應迅速取下大罐,喝一些開水一般能夠緩解。初次使用及兒童、體弱等易發生意外反應的患者,宜選小罐。拔罐時間不能太長,以免引起氣胸。拔罐後局部有些潮紅、搔癢,不要亂抓,經幾小時後即可消散,如果起罐後出現小泡,用消毒針刺破流出液體後,塗以龍膽紫藥水,以免感染。另外還要注意室內溫度,以免再次受涼。
針灸拔罐治療黃褐斑
- 黃褐斑是一種色素代謝異常的疾病。多見於女性青年,兒童和男性青年亦有之。尤以妊娠期女性(妊娠斑)為多。此病多因邪毒壅滯肌膚,經脈失暢;或飲食不潔,蟲積內生,以致蟲毒氣滯,郁於顏面肌膚所致。
臨床表現為顏面凸起部位出現形狀、大小不一的黃色褐斑,顏色深淺不一,多呈對稱性。無自覺癥狀。
取穴:氣海、腎俞(雙)、肝俞(雙)。
方法:採用針刺後拔罐法。先用毫針平補平瀉法針刺,得氣後不留針。起針後,用閃火法拔罐10-15分鐘。起罐後,再用艾條溫炙5-10分鐘,同時,再用毫針刺迎香(雙),留針15-30分鐘;艾炷灸患部中央3-7壯(無瘢痕灸)。每日或隔日治療1次,7次為1療程。必要時,休息1-3日,再行第二療程。
拔罐療法與腹瀉
臨床採用拔火罐法治療腹瀉,常用以下幾種方法:
(1)患者取仰卧位,用口徑6cm的中型火罐於肚臍窩處(相當於以神闕穴為中心,包括兩側天樞穴的部位)拔一罐,一般隔一天或隔四天一次,往往1~ 3 次即可減輕或者痊癒。適用於大便溏薄、次數多,或為清冷之灰白色稀便,或為完谷不化之稀便。
(2)取穴:①天樞、關元、足三里、上巨虛;②大腸俞、小腸俞、足三里、下巨虛。按俞穴部位選擇不同口徑火罐,取上述兩組腧穴交替使用,每日或隔日一次,進行拔罐治療。本法適用於脾胃虛寒型泄瀉。
拔罐法需注意,操作時必須迅速,才能使罐拔緊,吸附有力。若燙傷或留罐時間太長而皮膚起泡時,小的勿需處理,僅敷以消毒紗布,防止擦破即可;水泡較大時,用消毒針將水放出,塗以龍膽紫藥水,或用消毒紗布包敷,以防感染。皮膚有過敏、潰瘍、水腫的部位及大血管分布部位,不宜拔罐。高熱抽搐者以及孕婦的腹部、腰骶部位,亦不宜拔罐。
拔罐與骨質疏鬆
拔罐療法是我國傳統民間療法,它是以罐為工具,利用燃燒排除罐內空氣,造成負壓,使之吸附於腧穴或應拔部位的體表,產生刺激,使被拔部位的皮膚充血。瘀血,以達到防病治病的目的。拔罐療法對於緩解骨質疏鬆症引起的腰背疼痛癥狀有較好的作用。
腰背疼痛是骨質疏鬆症最常見的癥狀,是由於胸、腰椎壓縮性骨折或腰背肌肉勞損、緊張而導致的。中醫認為,骨質疏鬆症是由於腎虛,"腎主骨"功能衰退而致。腰為腎之府,腎虛則腰痛。素體虛弱,偶遇外邪使腰背部氣血、經絡不通,使疼痛加重。
拔罐通過溫熱和負壓刺激有關部位,可以起到疏通經絡、調節氣血、緩解肌肉緊張的作用,從而達到鎮痛的目的。
拔罐治療骨質疏鬆症性腰背痛方法是:選擇合適的玻璃罐,於脊柱兩側縱向拔火罐4-8個,以疼痛部位為主。操作過程中注意勿灼傷皮膚,3--5天拔罐1次。
拔火罐能否治療腰椎間盤突出症?
由於它能行氣活血、祛風散寒、消腫止痛,所以對腰椎間盤突出症有一定的治療作用。
在治療腰腿病時,一般可採用留罐、走罐法,對氣血瘀滯型的患者,可在腎俞、大腸俞、次髎等穴使用刺絡拔罐法,即拔罐前先用三棱針點刺幾下,然後拔罐,使之出血,加強治血祛瘀的作用。
拔罐對風濕關節炎有用
中醫學認為,風濕性關節炎是由於風、寒、濕邪雜合而成病,停滯於關節、肌肉,阻礙氣機運行,不通則有疼痛。拔罐是借熱力排去罐中空氣,產生負壓吸附於皮膚,使局部充血而達到康復的一種方法。有研究表明,拔罐能溫通經絡,祛濕逐寒,行氣活血及消腫止痛。針對風濕性關節炎,拔罐能使關節周圍的風寒濕邪氣透於體表而外泄,改善局部的血液循環,消除致炎物質,加強新陳代謝,從而減輕癥狀,促進康復。
三步針罐療法治療頸椎病效果顯著
解放軍464醫院針灸理療中心使用三步針罐療法治療頸椎病,經數千例臨床驗證,愈顯率在65.4%~91.9%之間,總有效率在94.4%~100%之間,療效顯著。
所謂三步針罐療法即首先以30號毫針刺整脊穴、雙側後溪穴、雙側中平穴;第二步電針夾脊穴;第三步用三棱針在大椎穴處或阿是穴(頸背部壓痛點、頸項條索狀硬結處)快速散刺3~8點,再加拔火罐5~10分鐘,吸拔出瘀血2~5亳升。
夏季拔火罐也能冬病夏治
- 在我國民間很早就有用瓶拔火罐以達到減輕病痛的放法,在醫院針灸科更能看到針灸總是少不了拔火罐,拔火罐簡稱拔罐,是中醫外治範疇。拔罐施術部位是人體的體表,屬經絡中的皮部。臨床常見許多疾病反應於皮部表面,醫生常以此為根據判斷疾病的變化,診斷施治,是內病外治的方法。
拔罐的作用一是治療,二是保健。
夏季陽氣旺盛機體氣血充盈,經脈之氣流暢,肌膚穴位敏感是治療慢性頑固性疾病的最佳時機。
拔火罐可使局部組織形成高度充血,血管神經受到刺激,擴張血管增加血液流量。組織細胞得到營養增強抵抗力量減輕病勢,促進抗復。其功能:疏通經脈,行氣活血,扶正固本等。
現代醫學認為,拔火罐能產生一種新的刺激素,刺激組織器官,增強免疫機體提高抗病能力。
拔火罐可治範圍:氣管炎,哮喘,咳嗽,高血壓,胃痛,神經痛,頸椎病,肩周炎,腰腿痛等,一切跌打損傷。
不是什麼人都適合灸的。體內有熱的再灸,會出很多變證的。傷寒論里,警告過
拔罐消耗氣血大,都這樣說,那就注意一下好了。拔時可比平時多補些氣血。拔罐時可以喝上山藥薏米芡實粥補氣血還助病氣外排。
山藥薏米粥很好喝的,煮的時候還可以加紅糖、大棗、枸杞等。有的人說不好喝,那是材料買的不好。山藥買不好會發酸,因為現在基本都是硫磺熏的;薏米容易發霉,所以買的時候要先抓一把聞一聞;芡實不好會發臭,買前也要先聞。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