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醫生說我將不久人世

「病苦」亦無自性

前言:

一位師姐被診斷出得了類似「漸凍人」的病。醫生說,也許再二、三年後,她將漸漸無法自由行動。師姐向老師請法,希望能把握在還有行動自由之時,串習這個法到爛熟,為臨終作準備。以下是老師的開示。

以「皈依」為主要修持

把「皈依」做為你的主要修持,從現在起一直串習到臨終。它既是最根本的基礎,亦可隨著你的進步而更深細。對於一個已發起菩提心、瞭解空性者,有屬於他們可以修的皈依層次;對於中士夫、下士夫,亦有他們分別可以修的皈依層次;即便只是因為今生遇到了懼怕的事,也有可修的皈依層次。就算把標準放到最低最差,即使沒有發自內心,只是口裡隨著別人唸著「皈依佛陀」,一樣會很有幫助。

修皈依的利益

臨終時若能在憶念佛的狀態中往生,一定不會墮入三惡道,亦不會投生於「無暇處」。再者,由於時時串習憶念佛陀的緣故,來生一見到佛像、聽到佛的名號,很自然地就會感到與佛很親近,即便出生處的周圍沒有佛法,但你一聽到佛的名號就會馬上感到很歡喜。

雖然每個人修皈依的程度與品質有差異,但它是每個人都可以修的法。有位上師曾說過:「若沒有念死無常,則集密金剛亦不過如此;對恆時念死無常之人而言,『三皈依』亦極珍貴且深邃。」若有念死無常,則你的皈依將非常有力。《大解脫經》:「聞佛名號,時時憶念。臨死前即便無法自力憶持,在別人的提醒下復誦三皈依『皈依佛、皈依法、皈依僧』,則此人往生後將不墮三惡道,並可隨自己意願投生於十方世界任一處。日後將值遇佛陀與諸菩薩,聞法並漸次增上。」

《廣論》裡講到憶念佛的功德時,引《三摩地王經》說:「清淨身語意,常讚佛功德,如是修心續,晝夜見世依。若時病不安,受其至死苦,不退失念佛,苦受莫能奪。」若能時時串習,那麼在臨終之時將可以憶念起佛陀,一旦如此,則來生肯定不墮三惡道。

現在我們之所以能夠聽到佛陀的名號,也是因為我們曾經累積過很多的福德資糧。能聽得到佛的名號,並不是一件簡單的事情。

要對「修皈依」之法有信心

之前在「隨念佛功德」的課程中,記得我有講過某些人由於在臨終前憶念佛陀,因此而投生於善趣、獲得見道位的事情。若能把這些獲得好處的例子記在心中、時時回想的話,你會知道並相信自己現在正在做的事是多麼重要。

其實,從法的角度來看,法是無欺誑的。從法的角度來看「唸誦三皈依能為我們帶來諸多利益」一事,它是千真萬確的。但若我們對它沒信心,即使你有照做,但心裡始終仍感到不安心,仍一直想著「會不會還有別的更好的方法呢?」

佛陀曾說:「在我還是菩薩時,如果有人來向我求救護,我都不會不救;現在我已成佛,若有人來向我求皈救,那當然更不用說。你們要對此有信心。」不過,這信心若是沒有理由的愚信,那麼,即便你現在看起來如何有信心,有朝一日,當遇到惡友或其他的因緣,這信心在幾年幾個月之間就會變化了。其實,這也正是法王為什麼要一直強調學習的重要。法王一方面說:「要學習,光靠信心念經是不夠的。」另一方面他也說:「若是從前倒還好,即便對三寶的信是迷信還是有用,但在這個時代裡,身處的環境比以前惡劣,也會遇到各式各樣的人。此時,若沒有一些理由做為信心的根據,那麼你的信心將無法滋養你而漸漸退失。」

明明所做的是對的、善的,但卻對自己所做的沒信心,這樣不行。是因為這樣所以才說「不可以單靠信心,要有理由。」若不是因為這個緣故,則信心本身就非常重要、很有能力。

正如龍樹菩薩說:「成辦增上生靠信心,成辦決定勝靠智慧」因此,信心與智慧二者就是佛法。彌勒菩薩曾這麼說過:「這個世間沒有比佛陀更厲害的了。所以,若與佛陀所言相符,即便是自己的弟子所說也該照著去實踐;但若與佛陀說的不相符,那不管說這話的人是誰,都該揚棄。理由是:沒有比佛陀更厲害的了。」而我們現在所說的這些內容,無論在大小乘佛經中都異口同聲這麼說,所以,如果這個你不信,那其他也就沒什麼值得你信的了。

主修皈依,不但符合「理想」,亦符合我們的「現狀」

現在開始訓練你的皈依心,至於菩提心與空正見等,就在順便的情況下盡力為之。事實上,這些內容不只是你今生該努力的,它們亦是你未來世要繼續努力的目標。

在今生,設法生起皈依的證量,一方面它本來就是我們應盡力去增長的,再者,由於臨死之際做好皈依,將使得你來生獲得善的所依身。

如果要你現在去主修菩提心,當受苦時要你很難立刻想到:「假如別人也跟我受一樣的苦,那就糟了」,大概連想都想不到吧。因為我們其實還不具備那樣的心力,我們的反應可能正好相反,看到別人受苦時,馬上就想到自己:「萬一是我遇到,那可慘了。」

遇到無法解決的困難時,我們自然的反應是:馬上去找人幫忙。這種習慣我們一直都有。修皈依,其實是依著我們的習慣,只是把求救的對象改成三寶。以皈依為主修,因為符合我們的習慣,再加上你串習嫻熟,一旦困境發生便很容易能運用上。

皈依的內緣與外緣

曾在「隨念佛功德」的課程裡引佛經講述佛身放光的功德。「當如來放出『佛陀導師光』時,能令臨終之諸有情憶念並親見佛,由此命終後即得投生佛剎土。」佛陀這光是如何成辦的?他在尚未成佛前,努力幫助有情在臨終前憶念佛產生歡喜心、給他們看佛像、使他們在臨死前皈依佛陀。靠著這些善業,於是佛陀在成佛之後,他的色身會放出這種「佛陀導師光」,繼續幫助眾生在臨終前憶念佛。從這裡可以看到臨終前隨念佛皈依三寶的重要性,若能這樣做,則死後可以投生到佛剎土去。

由此可知,死後可以投生到佛剎土,其「內緣」是:自己要時時串習,無論遇到什麼困難,都要憶念佛陀,養成這個習慣。每天早晚都皈依三寶。若能時時這樣做,那麼內緣就齊備了。至於「外緣」,包括你在臨死之前能夠有人幫你提醒憶念佛陀、皈依三寶,這樣能使你已有的習慣變得更加清楚、更易提持。在這些內外緣中,還包括了一個緣,那就是無論何時何地都存在的佛光。由於佛光的照注,我們將不會投生於無暇處,會投生於佛的剎土中。

但臨終的這個人若對於三寶完全沒有信心,你拿佛像給他看,他心裡若想著「少來煩我」,那就不太好了。否則,若是一個對三寶有信心之人,在臨終前與其修破瓦法,不如給他看佛像,特別是,如果你知道他對哪一尊佛或菩薩特別有信心,讓他看佛菩薩的照片,持誦名號或咒語,由於他平時已有串習,那時經由你的提醒,只要憶念佛的心生起一剎那,也就已經足夠。就算憶念佛的心沒有生起,但耳朵有聽到佛名號或咒語,就已有其作用。

你看,在臨終前皈依,即便只做小小的事(例如只聞佛號但心沒有隨念)都有其很大的功效,何況是若你能好好皈依,在非常專一的信心與歡喜中憶念佛陀。即便做不到最高的標準,即便你只稍微憶念一下佛陀、耳朵聽聞聖號、眼睛見到佛像,即使僅有如此,都能得到佛陀的救怙。

非常方便,不是嗎?同樣是皈依之法,程度高者有程度高的作法,程度低者有程度低的作法。

如何修皈依

把去年上過的「隨念佛功德」內容做個統整,把其中對你自己特別有用的部份抓出來,至於廣略就依你自己的能力。而後,每天早晚都這樣去憶念,讓你的心處在憶念佛功德的狀態中,口中持續唸誦「皈依佛」。

如果你沒辦法做這樣的整理,我可以幫你。但若你能自己做更好,因為,最廣的部份在課堂中有說,其中對你的心最有幫助的部份你自己知道,你自己把它們統整出來,對你會更有幫助。

在有了以上皈依的基礎後,再加上慈悲心的修持。在修皈依時,你心裡不要只想著現在的自己,包括未來可能遇到困難的自己,以及其他無數遭遇到跟自己一樣或比自己更大的困難的眾生,把它們都納進你的所緣境。

在觀想時心裡想著「我與我們一切有情眾生」,要加上「我與我們」。不要只想你自己,但也不要只想著其他有情,因為我們恐怕暫時還做不到只請佛陀救別人。把自己想進來,加上其他一切受苦的有情成為「我與我們」,如此去修皈依,則你的皈依修持裡,自然就把慈悲心的修持也包括在其中了。

下士道的修行:以皈依為基礎,加上業果的實踐

三士道中,下士道的修持可以幫助我們獲得增上生,中士道的修持使我們獲得解脫,而上士道的修持使我們獲得成佛的果位。其中「下士道」的科判中分為二大類,第一類包括「念死無常」與「思惟惡趣苦」,第二類包括「皈依」與「業果」。

第一大類的主要作用是激發我們對於增上生的希求心。如果我們沒生病,壓根不會想到「我會死」;沒想過自己會死,也就不會去想三惡趣苦;想不到惡趣苦,你根本也不會想找人幫忙救你出苦。所以,第一大類的主要作用是在讓你生起對增上生的希求心;生起希求心的方法,就是去思惟死無常與惡趣苦。

所以,念死無常與思惟惡趣苦,本來就是我們應該修習的重點。若你是個相信有前後世的人,現因為生病的緣故而想到「可能我將不久於人世」,雖然你沒刻意去修就會生起該有的思惟:「我快死了,三惡趣這麼苦,我要找人幫助我」,於是生起了求救怙的心。而真正能對你產生幫助的方法,就是第二大類裡所講的內容:皈依與業果。

真正救怙的正行是皈依與業果。你今天去受了居士戒,然後你在內心下了決定:「今天無論遇到什麼事,在任何情況下,我都不做惡行;無論今生發生什麼事,我絕不違戒!」,當你開始這樣做,同時也懺悔過去曾經造過的惡業,那就是開始了「業果」的實踐。再加上之前的皈依,則你所做的,就是下士道的修行。

修皈依之補充

(一)結合菩提心、空正見

以皈依做為未死前實修的重心,若做得到,再加上一些菩提心(求皈依時,把與自己受著相同病苦的有情一起緣想進來,他們有許多人,比我們的遭遇更慘更無助)與空性(請求三寶救護『我』,這個『我』,尋找施設義並不可得)的思惟。

(二)結合思惟淨罪集資

當病苦來時,如果可以承受,可再加上這樣的思惟:願所有我曾造過的惡業,都在此時一起成熟感果。這樣做,對於罪障的淨除非常有效。有些人自願透過苦行來淨罪,若你能在病苦來磨時刻意這樣去修,等於是在刻意以病苦來淨罪,你的來生,肯定會因此而更好。因此,這樣修時,同時也要修歡喜心。

若你能夠承受這樣的病苦,這本身就是「忍辱度」裡的「安受苦忍」的修行。若還受得住,當苦來時,你把所有受苦的眾生都一起緣想進來,想著「願這些眾生受的苦,都由我承受。」如此一來,你將累積極大的資糧。因此,這樣修時,同時也要修歡喜心。

被醫生宣判死期時,如何調心?

(一)我其實不知道何時死是最好的

何時死比較好?我今年四十五歲,如果你問我:「現在到五十歲之間死,你肯不肯?」我一定說不肯,因為我覺得現在死一定比較不好。但這種想法是我們的執著心作祟,事實上,我們根本不知道何時死較好。

活過五十歲,也許五十歲以後直到八十歲之間,都在病榻上受苦折磨,腦筋完全無法思惟無法憶念佛法,那不是早點死更好?當然也許五十歲以後我身體突然變得更健康,能講經、能實修、能為眾生帶來更多的利益。但誰知道呢?

現在不死,也許五十歲以後遇到惡友,對凡夫而言,因為心性不穩定,隨便一個因緣都可能讓我們變成十惡不赦的大壞人,不死反而造更多的惡業,那不是早點死更好?當然也許五十歲以後遇到貴人良師,使自己的心性與修行得到更大幅度的提昇。但誰知道呢?

以上是用此生的角度來看,從來生的角度來看,如果死後的去處是三惡道,那麼,即便只能多活一天也是好事。但如果你將投生之處是淨土,那麼晚一天死都覺得拖太久。

我們不知道活得久一點是不是更好,我們也不知道遇到什麼樣的事情對我們才是好事。那麼,就把你的心交付佛陀,「一切的發生,佛陀您都知道啊!」。無論遇到什麼,我做我該做的事——盡力修習菩提心與空正見,其他的就都交給三寶。如此一來,所有在你身上發生的,都是好事。

(二)「是病人」的這個角色,可以幫助別人累積福德

想到自己因為生病而無法做更多利益眾生之事,偶爾心裡也會難過;但換個角度想,正因為自己「是病人」的這個角色,很多人對自己付出關心,使得其他人的慈心悲心得以增長,別人因此而累積了許多福德資糧。

如果,在病中的你,什麼思惟都提不起來時,至少可以這樣想:「因為我生病,所以幫助別人集了資糧,真好。」

(三)死亡本身其實不足懼

我們把「死」看成是一件很大的事情,但仔細想想,似乎不必小題大作。若你對「死無常」與「前後世」的認識真正深植心中,其實,死亡與換件衣服穿其實沒有很大的差別。

所謂的「我」,離開身心之外無他,我們內心裡想的「我出生、我存在」,不過就是當身與心處在結合狀態之時而已,當身與心分開,就是這一期生命的死亡。然而,分開的身心,其續流仍在。即便你的身體被火化燒成灰,身的續流仍在,心的續流亦然,並沒有消失。當身與心的續流再度結合,又是一期生命的開始。所以,仔細想想,死亡本身其實沒什麼好怕的。

有時我看見家鄉的親人為了某些事情不快樂,很想把法王講的法跟他們說,但他們聽不進去。對於未見過很多世面的鄉人來說,他們埋首於自己的世界裡,為著那個世界裡的小小事而整日或苦惱或歡喜,但那些小事看在我們眼裡,根本不值一提。有些浮游生物的生命非常短暫,只有五分鐘的生命,對我們而言,牠們早一分鐘或晚一分鐘死亡,實在差別不大。

同樣的,五十歲與一百歲,從人的角度來看,在相對上有長壽與短命之別,但站在天人或地獄的角度來看,五十與一百的差異非常小。差不多的東西,何必那麼計較在意?

(四)喻一:修行人看死亡

之前住在策秋林的一位閉關者(後來在關房中圓寂),是我曾見過最標準、真正的離世者。他被醫生診斷出罹癌,若治療可再活一年,若不治則頂多只剩二個月。他問醫生「因治療而多活的一年,是處在健康能自主的狀況中嗎?」醫生說不可能,所以他決定不治療,處之泰然地度過生命中最後的二個月。

他說:「醫生說我得了癌症會死,但其實每一個人都得癌症,因為每個人都會死;醫生說我只剩二個月可活,但誰能保證自己不會比我先走一步?」他又說:「生命中最後的這二個月,是我學法修行做得最好的二個月。」平時,學法修行時雖也會調整動機,但由於無始以來強大的習氣,一不小心就會摻雜進求今生現世的動機。但現在,已經知道今生時日己盡,使得所修的法真正不雜對現世的希求。生命中最精華的修法時光,就是這二個月。

我們每一個人,只是因為沒有被醫生宣判我們的病情與死期,總是自以為可以安享天年長命百歲,學法修行也就沒有那麼認真清淨。他說:「醫生的宣判,使得我不必刻意調整動機,等於是『強迫』我做一個最清淨的修行。所以,我真高興自己得病,讓我有機會可以如此清淨修行。」

(五)喻二:修行人看死亡

有死無常觀念的人,常常跟我們很不一樣。我認識一位修行者重病住在醫院裡,因為知道自己大概明天就要死了,不想麻煩別人把屍體抬到停屍間,所以想要趁還能走時自己走去停屍間。他的朋友都覺得這樣不妥,一直力勸。最後這位修行者是因為病房裡的一幅法王的照片而留了下來。他說:「病房裡有法王法照,停屍間沒有。二處仍然有差,所以還是留在病房裡好了。」

(六)因為醫生的宣判,你成為真心修行人

你有沒有真正要去某處,很影響你問路的態度。如果你沒有真正要去德里,別人跟你講「去車站買票,坐上車就會到」這樣的答案對你而言就夠了。但若你是一個明天就真正要上路的人,你一定會問得更清楚,別人給你的答案,你也一定會牢記在心中。

同樣的,沒生病以前,你也學佛法,也會去跟師長請益,也許有略做一些實修,但因為生病了,醫生告訴你將每況愈下無法痊癒,這病,使得你成為一個不同於以往的學法者與提問者。你會問得更真心,也會把師長給你的答案放在更心底。所以,你該好好地謝謝你的病,該高興。因為它使得你成為一個更真心的學法修行者。

再次叮嚀

要做對的事情,而且,要對於自己做對的事情有信心。曾有人問阿底峽尊者:「為何藏地的成就者,比起印度來少很多?」尊者答道:「藏人喜歡佛法,但對佛法沒信心;喜歡尋求口訣教授,但不喜歡真正實踐它。」

問:發病時,身體的疼痛尚可忍受,但最難忍受的是我變得很討厭自己的身體,很想生氣。那時我該如何思惟?

雖然讓你難受的,你會說是這個生病的身體,但真正的原因是:因為你在輪迴中投生,所以才會有現在這種難受。以前不知苦的根源是它,所以我們才對這個身體非常耽著,現在,這個病苦,等於是在跟你介紹這個你以前並不知道的事實,也等於是在勸你「去修能讓你從此之後不再在輪迴中投生的法啊!」

若能忍受,那就發願「未來生,我將投生到三惡道的種種惡業,都在現在這個病苦上成熟吧!」曾造過的惡業將可因此而淨除。

我們現在一方面朝向「成為聖者」去努力,受居士戒、修皈依,該做該學的都努力做努力學。今生若無法做到,來生我們將繼續努力。但同時,我們仍有一些未感果的惡業在等著。病痛發作時我們祈求:那些未感果的惡業,現在都在我的這個病苦上成熟吧!願我一切惡業都能因此淨除。這樣去祈願,惡業一定能淨除。因為能淨除惡業,所以就跟行苦行是一樣的。為了淨罪,我們會做各種苦行,比如十萬大禮拜、十萬百字明咒,做這些都很辛苦。現在,我們的病就像這樣的苦行,能夠淨罪。

這樣一來,當你接受了病苦,並祈求「願我所有曾造過的惡業都在這病上成熟!」若你能真正如此好好做,這個病反而成為你下一生之所以能清淨無染的主要因緣。若你懂得如此思惟,就能使你的病苦發揮這樣的效果。

雖然沒辦法馬上就這樣做到,但應可以做到一點點。

再想想,遇到困難的不只我,還有許許多多的有情們也都在受苦,比如那些地獄餓鬼道的眾生,他們所受的苦千倍萬倍於我,即便是畜牲道的眾生,跟我一樣生病的亦很多,但牠們比我更可憐,完全沒人照顧他們。總之,比我苦的眾生還更多,願他們的苦都能解除!你先這樣祈願,即便這祈願無法發自內心,你仍先這樣去祈願。

是由於這個病,才使你如此去祈願,而這祈願使得你植下菩提心的種子、累積了無邊的福德資糧,所以要記得修歡喜。

推薦閱讀:

為什麼你的後背會長痘痘?醫生道出真相!內附祛痘方法
生什麼病 忌什麼口 留著這張表 不用問醫生
醫生說 | 肩痛就是肩周炎?你錯了,肩袖損傷才是主因!
醫生荒?!明明是醫生慌!看不上醫生你該怪誰?
為什麼婦產科醫生說,器大活好的男人有時不如一根黃瓜?

TAG:醫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