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法傳統書寫技術與創新以及書法創新與發展應遵循的基本規律。

談談摹仿寫作與漢字的發展

提到書法創作,首先就會提到臨帖,傳統觀念,如果不臨帖,就寫不好字,就很難成為書法家。所謂的臨帖,也就是描摹、摹仿,摹仿是學習階段,而非創作階段。通過摹仿,可以掌握書法創作的基本規律,執筆、用筆和點畫線條的運用,以及字體結構的形成,都離不開摹仿這一基本功。

摹仿是效仿先人書法而掌握書寫技巧的入門技術,也就是繼承傳統書寫技術。傳統的書寫技術,是由先人手執樹枝等物品在沙土上點劃留痕傳達心意而演變成石刻或石刀刻,才出現了象形文、甲骨文,後來生產了金屬器具,又演變成諸多類型的篆體文字,書寫對應物也從岩石、甲骨、土陶、向竹木過渡,隨社會發展,後來又出現了絲綢製品和顏料,使用毛筆在竹簡、布帛上寫字的技術也就流行起來,直到造紙技術的出現,筆墨文字在紙張上的表達方式一直延續到今天,用於書寫的毛筆也逐漸被硬筆所取代,也逐漸形成了今天的漢字文化,因此,當代書法分類就有了毛筆書法和硬筆書法的界定。隨著印刷業的興起,出現了印刷品,發展到今天,電腦打字技術基本上取代了傳統的書寫技術,文字寫作也由傳統的手工執筆書寫被滑鼠和鍵盤所替代,各種各樣的字體,也通過電腦技術表達得淋漓盡致,甚至出現了電腦書法克隆軟體和書法製作軟體,手工執筆書寫技術在文字傳播途徑當中越來越生疏,書法創作和書法普及也受到很大影響,越來越多的人對自己的執筆寫字水平感到越來越差,在這種情況下,書法這一傳統藝術門類,作為一種文化傳播載體,因此成為崇尚傳統文化的當代人爭相推崇和青睞的一門「造型藝術」。

臨帖是書法創作的基礎,但不屬於書法創作範疇,書寫者只停留在臨帖過程而不去創新,所謂的書法作品沒有自己獨到的創新的東西,一味地複製前人創作的「字」,只能永遠是「學生」,是寫匠,而不能成為書法家。

談談書寫傳統與創新

我們今天所談論的書法,仍然是以執筆書寫為主要方式的漢字寫作手法,即毛筆書法和硬筆書法,從傳統方面而言,仍然以毛筆書法為主,仍然以描摹歷代書法為主,從毛筆的執筆技術,到寫字的結構方式,以及文字線條的刻畫,都還基本停留在傳統的書法審美觀上,繼承傳統,開拓創新,一直是書法寫作藝術追求的前瞻目標,但是在創新方面,當代的書法藝術,基本上還沒有取得超越前人的可喜成績,以前人的書法作為典範,來檢驗當代的書法創作,限於這個框框,書法創新也就有了約束,從字體結構到寫作規律,依然擺脫不掉傳統的技巧。因此,摹仿先人的書法,只能說是在學習,與創作、創新還相差甚遠,而創作本身,就是實現創新的過程,書法創作,也就有著更高的書寫要求,在傳統的書寫技術和思想觀念沒有被打破之前,書法創新,也就很難形成大的改變,因此,在當代,大書法家也就很難出現。中華人民共和國建國60多年來出了多少大書法家?提到這個問題,只能讓人首先想到啟功,想到啟功體書法,另外還能想到哪些大書法家來呢?細細想一想,在當代,書法名家不少,但書法大家不多,為什麼?因為創新的少,形成獨立書體的少,能影響當代和後代書法創作和書法歷史的少。能夠繼承傳統,能夠開拓創新,這樣,才能造就出書法大家來。僅僅依靠傳統不行,僅僅依靠創新不行,走傳統與創新的道路,才是可行之路。

無論是毛筆書法還是硬筆書法的創作,都應該在創新上下功夫,書法創新,著重在書寫而非摹寫,也就是不能停留在摹仿寫作上,如果書寫技術只停留在臨帖也就是摹仿上,由於受到文字標本的局限,則運筆如執帚,書寫出來的書法作品,也就顯得獃滯、呆板,點畫結構就會分散,勢必影響書寫線條之流動,就算摹寫得十分熟練,也很難達到天人合一的書法創作境界。因此,在書法創作過程中,書寫與摹寫要區別開,在摹寫熟練的前提下,字體結構和運筆態勢瞭然於胸,才能書寫流暢,再通過創新運筆方法和創新字體書寫結構,形成自己的書寫風格,才能達到理想的書法創作效果。

然而很多人認為,只要把字寫好了,寫熟練了,就能當書法家。這個問題,值得深入思考。臨帖十分熟練,十分地像,模仿前人的作品,是在學習,把前人的成果當作自己的成果,這與剽竊有著密切的關係,只能說是臨帖,能說是自己創作的作品嗎?能說自己是書法家嗎?當今社會,很多人爭取到了專家學者職稱,這類沒有自己成果的專家學者,能是專家學者嗎?這個道理同很多書法家一樣,對學術發展和社會發展,沒有多大好處。

談談筆法與字體書寫結構

書法創新,在於寫作筆法的創新和對字體結構的重組,創新出來的字體形態美與不美,通過欣賞書法作品的用筆技巧和用墨濃淡以及字體結構形成的筆墨線條,看創作者的思想精神是否存乎於筆端,如山嶽成型,萬物藏之,便能窺出所創作的書法作品達到了什麼境界。

創新的寫作筆法,就是以新的書寫方式來重組文字結構,書寫技術在繼承傳統的基礎上,打破與突破原來的傳統書寫技巧,根據自己想像的字形美學觀點,對文字進行再創造。無論怎麼創新,都離不開構成文字的基本要素,也就是離不開文字的表達美和視覺美,通過流動的線條,在保留傳統的視覺美的前提下進行重組文字結構和書寫順序去創新,才能體現書法藝術的魅力,既有傳統特色,又有創新的地方,所產生的書法藝術效果,才能被欣賞者所接受,使書法欣賞者能看懂、能品味出與眾不同的地方,能品味出書法藝術的奧妙來。

書法創新,不是用怪誕的筆墨手法去創造怪誕的文字。如果把書法創新看做是書寫怪誕的文字,那麼,古人就已經做到了,何談創新?與古代的象形文字有什麼區別?還有各類篆字,雖然被歷史淘汰,進化成了新文字,但那是前人的創作演變成果,如今被書法家描摹出來,當作書法作品,沒有自己獨特的思想觀念在裡頭,當作自己的創作成果,這樣的書法作品,也很難在歷史上流傳。

談談筆法創新規律

書法創新,貴在筆法的創新,筆法包括執筆和運筆手法,在傳統執筆、運筆技巧熟練的基礎上,再根據字體書寫結構來重新排列運筆順序,要講究字形美,要做到行筆流暢、結構簡易、順其自然,使書法創作達到天人合一的書寫境界,走筆有快慢,飄逸則飛揚,舒緩之間顯凝重,運筆之力存在於指和腕,思緒發於筆端,字體形狀存於心,落筆如奔走之勢,意到筆隨,要把思想精神凝結在筆墨線條之中,使書法作品營造出獨到的神韻,形成書家個人獨特的書體風格,從而完成創新過程。無論是楷書、行書、魏書、隸書,還有篆書、草書等字體,都需要筆法創新,才能使書寫藝術百花齊放,在流動的筆墨作用下使所書寫的文字完善和完美,才能創作出一幅幅新穎而絕美的書法作品。特別是行書和草書創作,更需要筆法創新來發揮寫作技巧,表達藝術修養,勇於探索,推陳出新,展現中國書法藝術魅力,使書法作品渾然天成。新中國成立以來,啟功、舒同兩位書法大師的書法作品就有獨到的創新之處,啟功體書法得益於瘦金體,舒同體書法得益於顏體,他們把每個字都按照個人的審美觀點進行了一番揣摩和創造,在繼承了傳統的書寫技巧基礎上,大膽創新,創新運筆方法,講究字形表達,久而久之,形成了自己獨特的書法藝術風格,才成為一代書法大師。

談談字體書寫結構創新規律

筆法創新離不開字體結構的影響,對於書法創作來說,下筆時,牢記於心的字體形態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寫作意識已經從臨摹的基礎上脫胎換骨,在字體形態的形成和表達過程中,通過創新,自然注入了個人的審美觀念,所創作出的書法作品,很可能會形成自己獨特的藝術風格。如果不以字體結構來約束創作行為,即便執筆如刀,運筆如風,沒有字體結構的約束,書寫過程則捉襟見肘,例如在行書和草書創作過程中,不講究字體書寫結構,意到筆隨的書寫效果就很難達到,書寫時就會停筆如隔山、走筆如行雲,收放難以自如,似空穴之風,難以把持,用筆墨所勾勒出的文字,時有放蕩不羈的線條盤桓縈繞,所創作出的書法作品,很難體現「書法」的奧妙。

書而有法可依,此「法」為字體結構之法,進行書法創作時,字體結構瞭然於胸,才能運筆自如,上下貫通,才能創作出一幅獨具個性化的書法作品。因此,字體書寫結構的創新,才是書法藝術創新最關鍵的方面,運用創新筆法揮灑筆墨線條,重建文字結構,要運筆流暢,筆畫呼應,結構緊湊,收放自如,用墨濃淡相間,才能書寫出完美的字體形象,才能達到書法創作的美好境界,所創作出的書法作品,才能體現出作者的文化修養、創作心境和思想精神。

有人說,從字的形體結構方面,可以看出人的性格,文字筆畫轉折處稜角分明則能看出作者性格有剛毅果斷的傾向,相反則性格圓滑,為人處事懂得變通之道,從文字能看出人的個性,人的個性又是不盡相同的,因此,每個人創作出的個性書法也就都有自己獨到的地方,他人是很難模仿得惟妙惟肖的,這也正是書法摹寫最大的弱點。還有一種情況,如果作者進行書法創作時心境不佳,思緒混亂或思想空虛,字體結構就會受到影響,文字就會毫無神采,書體風格也就很難判斷。

談談用墨與謀篇布局的創新規律

點畫書寫之快慢在乎用筆之輕重,線條粗細的把握在於運筆的速度和字體結構當中,想寫好一個字,在於對字體結構的領悟,寫好一幅字,在於謀篇布局,而文字創作的要領,又在於用墨上,「濃淡存乎其人,濃欲其活,淡欲其華」⑴的道理詮釋了書法創作過程中用墨的基本規律,這也是書法創作之真諦所在。用墨活,則文字活、布局活,書法作品的創作,才能營造出其獨特的藝術形象。特別是在行書和草書創作過程中,行筆要有虛實,字體筆畫書寫承上啟下要有牽絲,做到「重以取穩,輕以取巧,快以取峻,慢以取妍,筆墨或燥或潤或濃或淡,變化之中盡現墨韻之美。」 對於筆墨濃淡的把握,憑書寫經驗才能確定。

對於書法作品的謀篇布局,在書法創作過程中也十分講究,除了在正文布局上下功夫外,還要講究上款、下款和鈐印的布局,正文內容基本遵循一行字要上下一線,整幅字要錯落有序的布局,而上款和下款,要講究「留白」,不能與正文爭長短,爭地盤。鈐印也不能隨隨便便,就像人穿鞋子一樣,其作用至關重要,像決定勝敗的棋子,必須斟酌衡量,棋子一落,勝敗可見。因此,鈐印在書法作品謀篇布局中有著壓軸之效果。

談談繁體字與簡化字在書法作品中的應用

隨著時代的發展,經歷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香港和澳門先後回歸中國,以及與台灣同胞的交流與合作,加之與各國之間的政治、經濟、文化往來,漢語已經列為全球三大常用語言文字在各國語言交往中受到青睞,更由於早些年紮根海外的華人習慣使用繁體字,在與外國人交往時,繁體字也就成為外國人最早接觸中國漢字的標本字體,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又逐步對繁體字進行了簡化,簡化漢字也就逐漸在國內和在國際往來中被大量使用,因此,漢語繁體字和簡化字共同使用的時代應運而生,繁、簡文字並存現象成為這一時代的一大特色。在這樣的文字使用環境下,書法創作,也就成為展示古代漢字特色和使用現代漢字相結合的特定文字藝術載體,繁體字和簡化字混合使用,這就構成了當代書法藝術的時代烙印。

由於繁體字和簡化字混雜使用原因,漢字繼續簡化進程沒有出現良好的發展勢頭,國內書法藝術創作也大有回歸傳統之勢,摹仿古文字寫作風氣日益風行,象形文字、甲骨文、金文等各類篆字以及各種字體被書法寫作者摹仿得淋漓盡致,似乎認為現當代中國人和外國人在遠離了古代漢字的情況下,對古文字淡忘了,陌生了,由此也對古文字產生了好奇,從而去欣賞和研究,去搜集古文字,摹仿古文字,認為這也是書法創作、是在發揚古文化,把當代人不熟悉的古代書體藝術重新展現出來,來證明書法家的文化修養高深和與眾不同處,把文字摹仿當作文字藝術創作,這種摹仿,居然還很有市場,不難看出,這是與簡化字的應用形成鮮明對比的結果,可以說這種書法只是摹仿了先人的文字,少有出新的創作成就,也就談不上是真正的書法創作,而創作本身,就是實現創新的過程,無論是毛筆書法還是硬筆書法的創作,都應該在創新上下功夫,形成自己獨到的藝術魅力。

許多書法家認為,簡化字不適合書法創作,只有繁、簡文字結合,才能體現書法藝術的優美、高深和奧妙。就目前的書法創作情況來看,繁體字在書法作品中的應用相當普遍,更因為所臨字帖大都是古代繁體書法作品的緣故。在書法作品中,繁體字顯得豐滿,繁、簡字體結合,為作品的整體布局掩蓋了視覺之下平中無奇、只存風骨、字體清瘦的缺陷,文字疏密相間,使整幅書法作品看起來很有豐滿的韻味。不過,草書書法作品如果過多地使用繁體字,有時候則難形成草書流暢通達的書寫妙趣,對於草書書法創作來說,應該適當地使用繁體字。而對於行書書法創作,文字線條則顯得凝重,繁體字在行書書法作品中會產生一種隱忍的力量,會給行書書法作品增色不少。


推薦閱讀:

2015大數據與雲創新(大連)論壇,暨「金i獎」頒獎盛典
蘇州吳江運管鼓勵支持無車承運物流創新發展
如何完成顛覆式產品創新
「隆禮重法」思想的創新性發展(專題深思)
創新的來源

TAG:創新 | 技術 | 傳統 | 書法 | 發展 | 書寫 | 規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