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櫻桃生「蛆」還可以吃?專家應該先吃

中國新聞周刊網 2013年06月17日http://finance.inewsweek.cn/20130617/detail-45381-all.html一每年四月中旬是櫻桃成熟的季節,五六月間櫻桃大量上市。正在這當頭,近日社交網路上熱傳著一條訊息:"緊急通知!今年櫻桃里寄生了一種蛆蟲,幾乎大部分的櫻桃裡面都有。找最好看最新鮮的櫻桃,放透明玻璃杯中,倒進水後放點鹽,大約2分鐘就會看到這些蛆蟲從完好的表皮往外鑽。求擴散!還有什麼能吃的?"

近年來,食品安全的弦在消費者心中越綳越緊。劣質奶粉、假羊肉、毒大米的泛濫,使得消費者只恨家中沒有實驗室,不能在吃前一一進行檢驗。這不,好容易看到一條門檻不高的檢測方法:只需要玻璃杯、水和鹽就能進行,擔憂食品安全的民眾於是紛紛自己動手,一探究竟。結果很驚悚:這並不是謠言,有的櫻桃經鹽水一泡,確實鑽出了不少蛆一樣的小蟲,搖頭晃腦的,看得讓人直呼噁心。這並不是第一次出現這樣的情況,2011年6月時,互聯網上也熱傳著類似的訊息,那個時候中招的是楊梅。將楊梅泡在鹽水中,一會後也會有蛆一樣的小白蟲蠕動著拱出來,這也得到多名網友的驗證。專家解釋稱,這種現象確實很普遍,楊梅沒有果皮,而且養分又高,深得果蠅喜愛。楊梅成熟時,果蠅會前來產卵,卵孵化後的幼蟲會鑽入楊梅肉內。因為經不住鹽水一泡,所以就露出頭來。當時就有市民表示"我一下子有了『心理障礙『,決定以後再也不吃楊梅了"。同樣的,櫻桃生蛆的消息傳出,也引發了不少消費者的恐慌,尤其是那些親手做過實驗的人。但專家表示,無須大驚小怪,櫻桃里的蛆蟲與楊梅里的一樣,都是果蠅產的卵,在果肉中孵化出來的。孵化出來後幼蟲會蛀食果肉,使得果實表面凹凸不平,嚴重者會果汁外溢或腐爛。有的時候裡面有蟲,但果實表皮上看不出來,那是因為幼蟲還沒來得及吃果肉,就被消費者整個吃下了。不過吃下幼蟲也不要緊張,在胃裡,幼蟲會被胃酸消化,轉化為蛋白質為人體吸收。所以總的來說,"果蠅的卵和幼蟲對人的身體沒有任何危害"。種植櫻桃的果農表示很無奈,有果農表示,他種植櫻桃七八年了,幾乎每年都受到這則傳言的影響。這幾年,他的櫻桃園也開放了採摘區,有城裡來的顧客來了就先問"櫻桃有蛆沒有?"讓他不勝其擾。中國農業大學昆蟲學系徐志強副教授則表示"我倒是希望媒體能減少對果蠅的報道",因為之前幾年也都會有專家發表意見說果蠅卵及幼蟲無害,可還是有消費者不認同,而"現在正是櫻桃上市旺季,可別影響了果農。一條不著邊的謠言毀了一個產業的事不是沒發生過。"消費者確實不怎麼認同專家的解釋,果蠅幼蟲無害的言論一出,馬上就有網民吐槽"讓這麼多蟲子呆在肚子里想想都噁心"、"給教授上一打果蠅幼蟲,我看著你吃!"…… 二技術上來講,櫻桃生"蛆"並不是一個食品安全問題,更像是一個公關問題。但遺憾的是,不管是果農,還是專家,在這份答卷上都沒有得高分。在消費者看來,這年頭,吃什麼都不放心,肉有瘦肉精,米有重金屬,就算吃個生薑都有神農丹,只有吃點水果好。興緻沖沖的在市場上買回來了一袋光鮮亮麗的櫻桃,結果用鹽水一泡,出來一堆蛆蟲,這算怎麼一回事?別的不說,首先噁心就能把人噁心一陣,然後必然會產生聯想,這堆蛆蟲要是吃進去了,在肚子里爬來爬去,便成寄生蟲,那可有的受了。而且,聽說這些蟲是今年才有的,肯定是今年櫻桃種植業大面積感染病蟲害,那些奸商故意瞞著不說,好讓我們上當,再也不吃櫻桃了。還有那些專家,助紂為虐,這麼噁心的蛆,居然說無害,肯定是收黑錢了。而在業內人士看來,完全不是這麼一回事。櫻桃生"蛆"不是新聞,在自然環境中,果蠅很難杜絕,水果表面總會有小黑蟲飛來飛去,那便是果蠅。果蠅會產卵,卵孵化出來便成幼蟲,如果幼蟲成熟了,就會飛走,還沒成熟,就是小蛆蟲的模樣。果蠅幼蟲之於水果類似於米蟲之於大米,或者菜青蟲之於青菜,一則不可能根除,一則就算吃下去了也對身體無害。因此,果農和專家對消費者的一驚一乍表示不能理解。科學道理上講,專家們是對的,但這個世界上,要說服人,可不能僅僅只靠科學道理。這是一個溝通成本的問題,一個行業被視為常識的知識很可能對另一個行業而言是難以理解的。懂的人怒斥不懂的人是在"造謠","別有用心",會"毀了一個產業",這樣的態度並無助於讓對方接受自己的觀點。相當一部分轉發櫻桃生"蛆"傳言的人,都只是普通的消費者,他們是出於對自身食品安全的擔憂,但這樣的擔憂卻被專家們一頓劈頭大罵。被罵後的消費者不僅很難被說服,相反還會產生逆反心理,覺得背後有陰謀。櫻桃生"蛆"本來不是一個很嚴重的事,但如果處置不當,倒還真的可能對這個產業有危害。如何盡量降低溝通成本,做一個好的公關者?一個最首要的原則就是站在消費者的立場,理解消費者的擔憂,不宜居高臨下,盛氣凌人,即使你真的真理在握。要緩解這則傳言對櫻桃產業的危害,有關方面有三步可以走:一、承認事實;二、危害評估;三、訴諸感性。首先,消費者通過自己的實驗確實看到櫻桃里有蛆蟲,這是不爭的事實。果農和專家得先承認這點,如果連這一共識都沒有,是不可能得到消費者的信任的。看到蛆蟲,當然第一感覺是噁心,然後就會想會不會對人體有害?專家可以進行解釋,蛆蟲也分很多種,雖然看上去都很噁心,但不是所有的蛆蟲都會傳播疾病,對人體有害,比如果蠅的幼蟲就不會。而櫻桃等水果里有果蠅的幼蟲不稀奇,多年來一直如此,並不是今年突發的情況。也就是說,其實人們吃了多年的果蠅幼蟲,只是以前沒發現而已。一是櫻桃歷來就容易生小蟲,不是今年才有,也不是中國才有;一是這些小蟲看著噁心其實無毒無害,吃到肚子里就消化了,沒有別的影響。在承認這樣的事實以及對可能的危害作出評估後,相信能爭取到一部分消費者的理解。而所謂的訴諸感性,即在講完科學道理後,肯定還是會有一些消費者不認同或有顧慮。這時可以採用簡單粗暴的方法,擺一堆櫻桃,用鹽水泡出蛆蟲來,然後果農或者專家,將櫻桃連通蛆蟲一併吃下,算是為科學獻身。畢竟對於一些科學素養不夠高的民眾而言,這種身體力行的證明遠比引用書本知識有說服力得多。 三會不會不管果農和專家怎麼解釋,還是有一部分有潔癖的消費者覺得難以接受,繼而拒吃櫻桃呢?肯定也會有。個人選擇,無關對錯,他們就是覺得噁心,即使知道是安全的,也不願意吃。對於這一批消費者,只能說他們就不再是櫻桃業的目標消費者了。在櫻桃生"蛆"的傳聞引發消費者恐慌這一事件中,如果說誰更有錯,那應該是櫻桃業沒有儘早將櫻桃里普遍有果蠅幼蟲這一"常識"告知民眾。也許果農和專家覺得這並不算是利好消息,因此一直隱而不說。但天下哪有紙包住的火,這樣的信息一旦通過其他渠道為民眾所知,引發的惡劣影響會更大。如果早一點,主動說明,確實可能會嚇退一批消費者,但基本盤還會在。可以想見,如果櫻桃業不主動做些有質量的公關,這樣的傳言會每年一次的發生,影響櫻桃的銷量。類似的例子還有45天"速成雞"。其實,隨著育種技術的進步,45天養成一隻白羽雞已經是國內外養殖業的常態了,並沒有什麼值得驚訝的。但如果一直不向消費者進行科普和宣傳,或覺得不值一說,或故意不說,總有一天,這一訊息被媒體或自媒體曝光,失去了主動權,沒有專業知識的消費者會附會上自己的理解,這時再來解釋,就悔之晚矣,肯德基殷鑒不遠。如果業內人士不主動向消費者科普專業知識,一方面會使得行業的發展受到影響,櫻桃的銷量會減少;另一方面,長遠的看,消費者也會受害。因為如果消費者都掌握了用鹽水泡櫻桃這一"土法鍊鋼"的"驗毒"方法,然後去買沒有泡出蛆蟲的櫻桃,那麼這樣的櫻桃銷量會增加,價格會上升。什麼樣的櫻桃泡不出蛆蟲呢?一是在盡量封閉的空間中培養的,這個對成本要求極高;但還有一種簡單辦法:多用農藥。顯然果農更傾向於用後一種方法。於是乎,蟲子是少了,但農藥殘留多了。蟲子吃吃沒事,農藥吃多了可不行,這危害可就大了。另外,有媒體發現,在微博上熱傳的"櫻桃寄生蛆蟲"的帖子有的被刪,有的已被新浪認定為"不實消息"。這種處理方式並不高明:一則,嚴格意義上講,這樣的消息不算造謠。雖然"蛆"通常是指蒼蠅的幼蟲,而櫻桃中的"蛆"是果蠅的幼蟲,此蛆非彼蛆,但說"櫻桃里有蛆蟲"這並不算造謠。因為根據科學的定義,"蛆"是指"雙翅目動物的幼蟲",而蒼蠅和果蠅都屬於雙翅目動物,因此果蠅的幼蟲也算蛆。一則,出現了負面消息的傳聞,一封了之並不是最好的解決辦法,不能最大程度的說服消費者。至於有專家提議的媒體應該減少報道,則是鴕鳥政策更不足取。只有放開討論,懂行的人用消費者能夠理解和接受的方式傳遞科學的信息,這樣才能將危害降到最小。
推薦閱讀:

專家共識∣肝硬化腹水的中醫辨證論治
醫學專家: 「冬病夏治」正當時, 錯過今夏, 再等一年!
老漢上山說是看到了鳳凰,專家看後笑了!
專家解讀:如何正確看待激素

TAG:專家 | 櫻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