粵港澳大灣區即將出現,對中國經濟會有多大的促進作用?
福哥房匯通
粵港灣大灣區對標的城市群是世界三大灣區的紐約灣區、東京灣區和舊金山灣區。
從「世界四大灣區統計資料中」可見,粵港澳大灣區11城總面積5.65萬平方公里,常住人口6765萬(實際管轄人口或超8500萬人),2015年GDP1.24萬億美元(8.52萬億人民幣),超過西班牙的1.19萬億美元,接近俄羅斯的1.32萬億美元。一灣富可敵國。
粵港灣大灣區對標的三大世界級灣區紐約灣區、東京灣區和舊金山灣區,已經超越舊金山灣區,成為「全球第三大灣區」。
◆2017年,深圳超廣州;2018年,深圳超香港
世界三大灣區都是由主要城市拉動整體灣區經濟,如舊金山灣區的舊金山、聖何塞和奧克蘭,紐約灣區的曼哈頓,東京灣區的東京、橫濱和千葉。
在珠三角地理和歷史上,形成過「廣佛肇」、「深莞惠」、「珠中江」三大組團。如今在粵港澳灣區11個城市中,香港、深圳和廣州三個城市的地區生產總值遠高於其餘8市,成為粵港澳大灣區的主要城市。
繼上海2009年、北京2012年GDP總量超越香港之後,近年廣州、深圳一直把趕超香港作為目標。2015年,廣州和深圳民間都出現過超越香港的呼聲。2016年,廣州和深圳曾有機會追平或超越香港,但港元兌人民幣匯率一路飆升從0.8變成0.86,直接抹殺了廣州和深圳2016年超過香港的努力。
時下的香港已經褪去了當年「亞洲四小龍」的光環,經濟緩慢增長。隨著大陸經濟的騰飛,香港經濟總量在國內的佔比已不到3%。2015年仲量聯行發布的城市發展動力指數全球20強中,深圳排名第4,城市發展充滿活力,而前20名中已然找不到香港的蹤影。
香港2016年國內生產總值GDP2.48萬億港元,同比增長1.9%。廣州GDP19610.94億元(22285億港元),同比增長8.2%;深圳GDP19492.60億元(22151億港元),同比增長9.0%。
參考深圳、廣州和香港三個城市近年的經濟總量GDP增長率,以深圳GDP增長率9%,廣州GDP增長率8%,香港GDP增長率2.5%,預測模型計算的結果是,2017年深圳將超過廣州,2018年深圳將超過香港,成為粵港澳大灣區的中心城市。深圳和廣州GDP增長率較為接近,2016年的起點廣州略高,如有意外深圳在2017年一時難以超過廣州,但在2018年深圳終將超越廣州。
深圳正在以驚人的速度崛起,在成為粵港澳大灣區的龍頭之後,將會帶著整個粵港澳大灣區穩步發展。
策劃大師王志剛前些天曾經在一個論壇里指出,「火車跑得快,全靠車頭帶。深圳一旦成為車頭,將帶領香港、廣州發展。""一國兩制』把主導權放在國內,放在深圳,放在整個大灣區,最後來推動真正的粵港澳一體化。」
同時也應該看到,香港在人均GDP、市場化、國際化、法制、社會平等等領域,在未來一段很長的時間裡,仍是深圳甚至是中國大陸學習的榜樣和老師。諾貝爾經濟學獎獲得者弗里德曼說:香港是全球最自由的市場,是深圳的老師,是全球曾經最好的老師,至今也是全球自由市場的表率。香港仍然是全球經濟和中國內地經濟的重要中介,也是外資進入中國內地的超級入口。
深圳在成為粵港澳大灣區的中心城市以後,按照中央對香港、澳門「50年不變」的「一國兩制」的承諾,粵港澳大灣區將成為「一灣兩制」的示範區。
◆2022年,粵港澳大灣區將成「全球第一灣區」
粵港澳大灣區城市群是中國外向型程度最高的經濟區,確定為「灣區經濟」後,未來可能會承擔更多的國際化職能,與東京灣區、紐約灣區、舊金山灣區等世界一流灣區經濟帶正面競爭。粵港澳大灣區能否在競爭中勝出,成為全球第一灣區?
經濟發展預測需要建立數學模型,數學模型需要假設條件,尤其面對黑天鵝滿天飛的2017年。假設:(1)美國在特朗普執政8年,經濟發展進入強周期,年增長率3.5%;其後仍然回到年增長率2.5%。(2)粵港澳大灣區GDP增長率按廣東省十三五計劃的7%。(3)在2000年代後(2001-2013)日本GDP增長10.66%,年平均增長率0.78%。雖然日本央行預計2017財年GDP增速為1.5%,2018年為1.1%。仍按照近年平均增長率略高取1.0%。
按照粵港澳大灣區年增長7%,紐約灣區年增長3.5-2.5%,東京灣區年增長1%。由預測模型計算結果,粵港澳大灣區2020年超過紐約灣區,2022年超過東京灣區。粵港澳大灣區將4年超過紐約灣區,6年超過東京灣區,6年之後,成為「全球第一灣區」。如果美國經濟不如預期進入特朗普強周期,GDP年增長仍然為2.5%,則粵港澳大灣區GDP將提前1年在2019年超過紐約灣區,超越東京灣區的時間不會改變。
◆2031年,中國將成「世界第一大經濟體」
改革開放37年,中國經濟迅速發展,2010年GDP總量超越日本,成為繼美國之後,一直位居世界第二大經濟體。2016年,美國GDP18.6萬億美元,中國GDP12.2萬億美元。中國GDP為美國GDP的65.6%,兩者的差距是明顯的,因此很難出現有的學者的樂觀結論:中國5-10年趕上美國。
中國何時超過美國,成為「世界第一大經濟體」?美國GDP2011-2015年增長率連續5年1.7-2.6%(2011年1.7%,2012年2.3%,2013年2.2%,2014年2.4%,2015年2.6%),2016年甚至出現2009年以來的增長率新低1.6%。特朗普上台後的強執行力,強推萬元投資計劃刺激基建、就業和經濟增長;美元走強,減稅效應為企業注入活力,部分資本迴流美國。美國經濟增長期望進入里根總統執政時代的美國經濟復甦,GDP增長率或維持在3.5%或以上。
21世紀初,我國GDP一直保持著10%左右的增長率,從「中國近10年GDP增長率走勢圖」中可以看出,中國2010年之後GDP增長率呈逐年下降的趨勢,近5年增速逐年放緩,2010年10.6%,2011年9.5%,2012年7.9%,2013年7.8%,2014年7.3%,2015年6.9%,2016年6.7%,2017年預計6.5%。假設中國10年一輪經濟周期與3-4年一輪的房地產周期低谷疊加的2017-2018年經濟低谷不出現。中國經濟穩定發展年增長率6%。
2016年,美國18.6萬億美元,中國12.2萬億美元。假設中國6%年增長率,美國在特朗普任職8年期間GDP增長率3.5%,其後回到2.5%。由預測模型計算結果可知,中國GDP將在2031年超過美國GDP,成為世界第一大經濟體。如果,美國經濟未如預期進入特朗普強周期,GDP年增長仍為2.5%,則中國經濟總量將提前2年在2029年趕上並超過美國。
中國將用12-14年時間趕上美國,成為「世界第一大經濟體」,將成為世界經濟的火車頭。著名學者王志剛曾經說過:這就是中國的底氣,這就是中國穩定的基石,這就是全世界看好中國一個很重要的原因。
中國作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粵港灣大灣區作為中國衝擊世界第一大經濟體的先鋒,躋身世界四大灣區,這是36年經濟快速發展的必然結果。如今,粵港澳大灣區已經基本成型,如今又納入國家戰略,給予政策上的支持,其前途將不可限量。
灣區經濟帶瀕臨海洋,具有發展國際聯繫的最佳區位,是連接海內外市場的紐帶和參與國際分工的橋頭堡。深圳2017年GDP超過廣州,2018年GDP超過香港,將帶領粵港澳大灣區2020年超過紐約灣區,2022年超過東京灣區,成為世界第一大灣區。2031年中國GDP超過美國,成為世界第一大經濟體。
從如上三個數學模型預測的超越對標城市、區域、國家的時間順序來看,深圳作為中國最具活力的經濟特區,將成為中國經濟的火車頭,不僅帶領粵港澳大灣區,也將為中國超過美國做出貢獻。
12評論巴曙松 中國銀行業協會首席經濟學家 博士生導師 15小時前 752贊 踩
無論是從全球的增長格局,還是從中國的增長格局看,城市群的發展已經成為經濟增長的主要的動力來源。城市群帶來了城市的集聚,產業的集聚,和人流的積聚。從全球經濟增長的競爭格局看,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說,全球的經濟增長競爭,實際上是城市群的競爭。
實際上中國的經濟增長格局在這一點上已經表現得非常的明顯,環渤海地區,長三角,珠三角,長江中游城市群等幾個主要的城市群已經成為經濟增長的主要動力。從城市化的進程來看,中國下一階段的城鎮化,將由人口從農村向城市的大規模流動,轉向向幾個主要的城市群流動,這些持續有人員流入的城市群,將是中國經濟增長最富有活力的地區。
現在大家都在討論中國的房地產市場的分化格局,也就是說,一二線城市可能供應量存在缺口,但是三四線城市的庫存壓力依然比較大,這種分化背後實際上是城市群路徑正在轉向一個新階段的體現。
到了城市化的這個階段,如果不從城市群的角度來進行統一布局,不僅一線城市周邊的三四線城市缺少發展活力,一線城市也因為房價過高而缺少增長的動力,只有將其放到一個統一的城市群框架下布局,促使同一群城市群內不同城市之間功能的優化,才會帶來增長效率的提高。
目前粵港澳地區,深圳,廣州和香港是龍頭城市,如何把這個地區的龍頭城市和周邊地區的發展形成良性的互動合作,我認為是粵港澳灣區發展的關鍵所在。港珠澳大橋只是一個合作的導火索之一,還有很多合作的空間。
從國際範圍內來對比的話,粵港灣大灣區對標的城市群是通常所說的世界三大灣區的紐約灣區、東京灣區和舊金山灣區。無論從美國還是日本的人口流動看,越來越多的年輕人不太願意留在中小城市,他們還是更願意到東京灣區,舊金山灣區,紐約灣區這些繁華的城市群,因為機會更多。
近期曾經到日本的一些鄉村地區旅行,直觀地就能觀察到,日本許多農村地區的人煙稀少,年輕人更少,因為年輕人更願意到東京大都市去。有時候驅車經過一些日本的農村地區,在道路兩旁及田野里幾乎看不到什麼人,所以我們開玩笑說,我們來的是不是「假日本」?
從「世界四大灣區統計資料中」可見到,粵港澳大灣區11城總面積5.65萬平方公里,常住人口6765萬(實際管轄人口或超8500萬人),2015年GDP1.24萬億美元(8.52萬億人民幣),與西班牙、俄羅斯相當。
在粵港澳灣區,香港的地位依然是非常獨特的,因為它能夠發揮與國際產業鏈的獨特連接作用。從香港自身的產業結構看,香港作為一個高端服務業主導的城市,也能夠通過服務業對粵港澳地區的滲透和融合,帶動粵港澳地區的經濟轉型升級,形成新的產業價值鏈,同時也給香港經濟帶來新的活力。除了大家通常熟知的香港的金融中心,貿易中心,購物天堂等功能外,其實香港有很多獨特的功能,比如說一些高端醫療,一帶一路實施過程中的區域合作,中國企業進行國際化過程中的區域管理總部等。
奧港澳大灣區經濟圈其實一直存在,只不過現在由於珠港澳跨海大橋貫通才有了這麼個正式稱謂,它的建立,主要是出於對維護港澳特區社會穩定的一個重要舉措,是對於日漸衰敗墮落的香港澳門地區的經濟有提振作用,而對於整個中國經濟的貢獻極其有限,當然對周邊地區的拉動效應是很明顯的。
說實在話 干我毛事!珠三角再牛 廣東除了珠三角其它城市都已經被放棄了 粵西連個高鐵都沒有 還說縣縣通高鐵 縣縣通高速 !信宜市 高州市 化州市2016年底才通的高速,一個號稱gdp全國第一的省份 2016年底才通個高速,好意思嗎?我家門口的那條路,從我讀小學的時候就說修雙向四車道,結果修到我大學畢業工作兩年才通車!每次都說省政府撥款了,同樣一段路,每次都隔兩三年就說修路,修了七八次,然後修一兩個月又不修了!更諷刺的是 結果修了十幾年之後還要大家湊錢才修成的。。
至於高鐵就算了 20年內不指望 地級市高一級壓死人 所以深茂鐵路開通 地級市100萬人口可以享受高鐵服務 但是我們這些小弟600萬人口只能眼睜睜看著!
當然所謂的什麼灣區經濟跟我們也沒多大關係 因為那些東西一直只屬於珠三角,跟我們粵西 粵東 粵北 有什麼關係呢?
說了十幾年的輻射,也不見得輻射到哪裡去了?自己執生吧!
建設粵港澳大灣區,是中央非常英明正確的決策。原珠三角就是非常繁華的區域,如果再把粵港澳加入其中一起發展,那將是世界級別的經濟增長極。力爭在本世紀中葉,把粵港澳大灣區建設成為環太平洋中心城區,才是發展的最終目標。目前,粵港澳融合發展還有瓶頸,就是粵港澳之間的關稅關卡問題。""』一國兩制""』會不會制約粵港澳融合一體化發展,這是一個值得考慮的重要話題。
有一天,中國人突發奇想,什麼是經濟的催化劑呢?於是有人想得頭皮發麻,擼啊擼!擼出了一串名稱:珠三角。為了和長三角爭影響、劃地盤,然後又有了泛珠三角這個新生名稱!今天又推倒重來,打造「粵港澳大灣區」?閑來無事,文人就喜歡動動筆杆子,渲染一嚇!
顯然,沒話找題!
粵港澳大灣區作為海上絲綢之路的起點之一,以其特殊的歷史文化、區位優勢背景,承擔著國家「一帶一路」擴大對外開放的戰略意圖。以全球化包容性增長為新的站位,倡導國家全球化治理新模式,將粵港澳大灣區打造成為「一帶一路」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的「新支點」。
粵港澳大灣區目前已經形成以香港、廣州、深圳為中心的立體式交通網路。境內擁有香港國際機場、廣州白雲機場、深圳寶安機場為中心的三個國際化空港,配套澳門機場、惠州機場、蓮溪機場,形成三核三輔的空港體系。可以承擔區域性乃至華南地區的航空運輸需求。
充分發揮粵港澳地區航運優勢,以珠江航運帶動內陸地區,尤其是西南地區協同發展,充分發揮地區內陸航運與國際航運承接作用,將粵港澳大灣區的經濟縱深支撐覆蓋到整個華南地區。
同時境內通過京九、京廣等諸多鐵路,形成以廣州為中心,聯通全國的高速鐵路網路。尤其是廣州至昆明的高鐵開通後,進一步有利支撐了一帶一路戰略,正在逐步形成珠三角與東南亞的陸路交通網路,相信不久的將來,小夥伴們就可以坐著高鐵,開開心心的開赴新馬泰旅行了。
未來,這裡將是「一帶一路」的心臟地帶,隨著陸路、航運、航空交通系統的進一步發展,將充滿活力的經濟之血輸送到全球各地。
支撐一國兩制對別有用心者的強力回擊
粵港澳大灣區是國家戰略"一帶一路""自貿區"二者揉合一起的升級版,更加開放,三地誰來當龍頭並不重要,重要是三地要明確分工合作,去中心化。廣東一直是中國改革開放的排頭兵,近四十多年來為國家改革開放貢獻了非常多的經驗,今次的粵港澳大灣區也不例外,成功後也將會複製經驗在全國推廣
一、香港是座高度國際化的國際貿易,國階金融結算中心,充滿競爭力的國際性港口城市。儘管其GDP產值已經被上海、北京所超越,但香港這座城市在世界上的重要性依然難以被撼動被超越,粵港澳大灣區的建設,香港無疑會起龍頭與無可代替的重要巨大的重要平台作用。 二、珠三角九座城市與港澳本身都處於珠三角核心圈內,香港澳門造就了深圳與珠海。珠三角九城市的人口5927萬人,GDP產值高達67906億元,人均產值114517元,是中國最富裕的地區。而港澳地區則完全可媲美西方發達地區之水準。粵港澳大灣區若能成功「運轉」,其不僅僅對珠三角的經濟發展帶來無限生機,更會對中國經濟發展帶來巨大而深遠的推動與影響…
通過粵港澳大灣區建設推動三地產業協作和融合發展
要成功建設粵港澳大灣區,將涉及「一國兩制」下港澳和內地兩個不同的經濟、社會、法律乃至貨幣體系,還涉及港澳兩個獨立關稅區以及內地關稅區之下的廣東省,在廣東和港澳加強經濟合作與融合的過程中,既要確保「一國兩制」的實踐「不動搖」「不變形」「不走樣」,又要發揮各自的比較優勢,這是擺在我們面前的一大挑戰。為了應對上述制度創新所帶來的挑戰,粵港澳合作早已突破了原有的「前店後廠」的格局,在更緊密經貿關係安排的基礎上又上升到了自貿試驗區的層面。事實上,無論是南沙、前海還是橫琴,都一定程度上體現了粵港澳區域融合的態勢。如果廣東自貿區在推動粵港澳合作的制度創新上取得重大突破,接下來要做的事情就是通過粵港澳大灣區建設推動三地的產業協作和融合發展。
對粵港澳經濟有什麼影響?
一是在創新金融與特色金融領域取得重大進展。從全球金融的視角看,香港自然要充當好「紐倫港」的角色,即成為緊隨紐約、倫敦之後的國際金融中心。要實現這個目標,香港必須緊密聯繫珠三角地區,成為中國企業在境外的最重要的上市融資中心、最重要的人民幣離岸結算中心以及中國最重要的資產管理中心。而廣東省則要在自貿區金融創新的基礎上發揮好深圳創業投資、私募融資的優勢,並與作為製造業中心的珠三角地區的實體經濟作充分對接,讓共享經濟條件下的共享金融的投融資方式得以推廣和應用。此外,廣州建設國際航運中心所需要的特色金融,包括融資租賃業務如果得以大發展,則完全有可能把航運業這樣一個傳統意義上的重資產行業變為輕資產行業,以金融為手段實現傳統產業向現代產業華麗轉身的圖畫將變得清晰可見。當然,廣東省要在金融創新和特色金融的發展上取得進展,離不開香港的金融人才、技術、管理等資源的支持。最近,中央已經批准南沙成立商品期貨交易所,聯同深圳比較成熟的風險投資中心和廣州比較成熟的商業銀行中心以及澳門和珠海的債券市場、資產管理特色,粵港澳大灣區完全有可能打造建立於傳統商業銀行之上的中國納斯達克交易所和創新金融、科技金融中心,為推動我國的創新驅動發展戰略提供金融支持。
二是為粵港澳大灣區的建設提供公共產品。事實上,港珠澳大橋的融資和建設,就涉及港澳與內地合作提供公共產品。粵港澳跨區域合作涉及共建道路、共同保護環境、共同打擊跨境犯罪、區域財稅制度的協調等,這就需要一個超政府的機構,例如粵港澳大灣區合作與治理委員會來代行粵港澳三地政府的一些職能。
三是基於互聯網產業的多元化,粵港澳三地需要打造先進位造業和現代服務業的新業態,以回應來自長三角等地區的挑戰。目前,深圳已經孵化出大疆無人機、翎客航天、光啟科學等一批硬體科技企業。此外,就產值而言,深圳已經成為全球第一大消費電子製造基地,其在珠三角地區的灣區氣質也日漸體現出來。但是深圳正面臨著北京、上海、杭州等互聯網城市的激烈競爭。所以,粵港澳大灣區需要充分發揮香港、廣州、深圳三個中心城市在現代服務業和先進位造業領域對珠三角地區的引領和外溢作用,儘快形成一批能夠媲美百度、阿里、騰訊的基於互聯網的新產業和新企業,以區域融合推動產業的特色化、多元化來配合粵港澳大灣區和世界級城市群的建設。(本段作者系廣東省社會科學院港澳台與國際問題研究部研究員)
推薦閱讀:
※粵港澳大灣區將成為全球第一灣區!未來發展不可估量!
※粵港澳大灣區城市群:對標洛杉磯和紐約,意味著什麼?
※粵港澳大灣區:如何從「舢板群」變成「超級航母」?
※粵港澳大灣區重點橫空出世!7.4萬億GDP人群圈將帶動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