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做教書匠》讀書隨筆
06-10
暑假裡我讀了幾本關於教育教學的書籍,有陶繼新老師的《做一個幸福的老師》,薛瑞平老師的《給我一個班我就心滿意足了》,吳非老師的《不跪著教書》,管建剛老師的《不做教書匠》,其中管老師的《不做教書匠》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管老師用各種生動的實例和許多哲人的睿智語言,讓我們樹立教育的理想,做一名有方向感的教師,做一名有約束感的教師,做一名有責任感的教師,做一名有上進感的教師,做一名有奮鬥感的教師,做一名有專業感的教師,做一名有親和感的教師和做一名有智慧感的教師。讀完後突然就覺得管老師就生活在我的周圍,是一位和我談過多次心的老朋友一般。他對青年教師的思想是如何的了解。文章字字真情,針針見血。在閱讀時我彷彿就是在和他對話,他仔細的剖析,獨到的見解讓我大開眼界,心悅誠服。回顧自己二十多年的教書生活,此時我才頓悟:什麼才是真正的教師?難道指的是那種「叫你幹啥就幹啥」的人嗎?許多老教師曾經發出過共同的感慨:許多錯事不是我們自己要做的,想想自己一生教書,跟得太緊,結果不得不像條變色龍一樣變來變去,反而讓學生笑話。我們這不是教書匠是什麼呢?我們怎麼能夠稱得上是一位合格的教師呢?一位合格的教師,就是一盞燈,他的光不一定耀眼,但一定能夠長久的照耀著人一生的道路。要時刻想到,你的工作是無可替代的。你在追求一種幸福,你想發財,不必誤入教師隊伍;你也不必眼紅人家發財,只要生活還有保障,就足夠了。曾幾何時我迷失過自己,心靈的力量、情意的關懷、人格的熏染、文化的氣質、智慧的實踐……我到底具有了哪幾條來完成這趟人生美好的精神之旅呢?我不禁捫心自問。由於改科目,改對象,改環境,我無所適從。從原來的家鄉來到這人生地不熟的異鄉,由原來的初中學生改教這些啥也不懂的小毛頭,由原來的英語科目改為語文,何況自己還是一個人稱「北山」之人,舌頭僵硬,不會說普通話,不會寫作,如何能教得了這些小毛頭啊。於是我迷失了自己,心中的目標就此跌入了低谷,對教書也完全喪失了信心。覺得自己就這樣了,管別人怎麼看呢?教書這麼多年從來就沒有感受過教育的幸福,更不用說人生的價值了。讀了管老師的《不做教書匠》以後我反思自己:我把教師當成了自己謀生的職業,還是當作一件事業來做?為了謀生,為了這份職業,自己也恪盡職守,兢兢業業,但也就是「職業」和「事業」這一字之差,也就使得自己的心態、態度不同,從而使得自己的工作狀態和工作結果也就不同了!我的工作到底該怎樣來做,我到底要做一個什麼樣的教師?管老師的《不做教書匠》一書給了我們一個響亮的回答!我真正感悟到了「師,並非簡單的傳道授業解惑,更重要的是教學生怎樣做人,教師應該對學生負責。」「一個教師一生要教成百上千的學生,遇到一個沒有責任感的教師,那真是學生莫大的不幸」這些話的分量。那不做「教書匠」,我們應該做什麼呢?智慧型教師,或許該成為不願做教書匠的老師們的一種追求。我們應該對學術和專業有專門的研究,不但有學問,而且具有教育智慧。我們不能單單將知識塞給學生就了事,還應該思考如何使學生學得輕鬆,學得愉悅,學得紮實,並且使學生習得學習的方法,啟迪他們的智慧。而教育智慧火花的閃現應該表現在吃透教學內容和靈活運用教學方法方面。就像羅素說的:你教的學生什麼時候開始懷疑了,你的教育什麼時候就成功了。管老師說現在的教師有三種狀態;第一種狀態,把教育的事當作學校的事來做,將學校布置的工作視為包袱,視為學校不讓我過安寧日子,總想著早點卸了這包袱才好、才自在。第二種狀態,把學校的事當作自家的事來做。他們對於學校布置的各項工作,或許有牢騷,最終都會認認真真地去做了,儘可能地去做了。第三種狀態,把自己的事當作教育的事來做。他們明確地把自己的人生價值鎖定教育,於是一切有價值的活動都圍繞著教育展開,自己所做的一切有意義的活動就是教育的活動,就是有教育的意義了。在他們身上,有了一種教育的主動性和創造性,他們不滿足於現狀,他們努力探求著教育的有效之路、高效之路,他們把教育的創新看作人生最大的樂趣和最大的滿足,並且,享受著探索路上的種種歡樂和痛苦。回顧自己走過的教育路程,反思自己的教育狀態,充其量是第二種。看來是得回過頭來思考一下自己的教育人生,規劃一下自己的教育人生了。因為「一個真正有成就的人,過的都是類似於第三類教師的生活。」當工作有了目標之後,責任感、約束感、積極感也一定會隨之增強。我現在困惑的是:拿什麼來實現目標呢?在文中,我找到了答案——多讀書。對一個教師來說,讀書就是練內功。人類道德文明寶庫中的優秀篇章像一盞盞燈,長久的照耀著世界。在這些滋養了人類的經典中,蘊含著極為豐富的教育資源。一本好書往往就是一粒善良的種子,一粒誠信的種子,一粒愛的種子,一粒正直的種子,這些種子適時的播種在孩子的心田,就有了真善美品格的萌芽,滋養感知,潛移默化,人的心靈就會變得充實,高貴,美麗。系統的閱讀學術著作,多讀文學作品,尤其是當代的有關兒童、青少年的文學作品,修養煉出屬於自己的,從自己心靈深處滋生出來的,與自己渾然一體的理念。打開書,就像打開一扇思想之門。讀書的時候,心靈彷彿逃脫了塵世的羈絆,不再為一次小小的挫折而肝腸寸斷,不再為世人的誤解和中傷而煩惱無邊,雲水悠悠,體味出人淡如菊的境界。讓書香溢滿我的心田;讓書香釋放我的情感;讓書香提升我的境界。每天不間斷的讀書,潺潺的小溪、每日不斷、注入思想的大河。只要堅持,我這個沒受過專業訓練的高中生也能成為有學問有感染力的老師。總之,作為新時代的教師,教書不再是我們唯一的標準,育人才是我們更高的追求。雖然我們不可能都成為教學專家,但是我們決不能僅僅做教書匠,讓我們做一名真正合格的能體現新課改精神的小學教師吧!最後,我想用管老師在《不做教書匠》里的一段話結束自己的感悟。 「我們要使教育人生充滿快樂,就一定要在工作中快樂起來;而要使自己的工作快樂起來,你就一定要投入與付出。」「丹青不知老將至,富貴於我如浮雲」,這絕不是故作清高,我想讓生命變得寧靜而愉悅,想讓教育工作變得自然而然,讓學生的生命和我的生命真正和諧的交融在一起,共同走向健康純凈的教育生活
推薦閱讀: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