隆蓮比丘尼——巴蜀才女,蜚聲中外的佛學教育家
隆蓮法師生長在詩書世家,祖父游西庠是前清秀才、外祖父易曙輝是位舉人,二家均世代以教學為業。著名學者郭沫若曾是她外祖父的學生。詩書世家,巴蜀才女三歲學通古詩,瑯瑯上口,幼承家學;自學高中數、理及文、史、哲知識;在上海商務印書館函授學校英語專業畢業,又從一位美藉女教師學英語;再跟西-藏喇嘛學習藏文;以後又學詩習畫,鉆研中醫,懸壺濟世。古典文學基礎札實,詩詞書法造詣很深。四十年代初期,她名噪四川省城。尊父命參加當時四川省政府舉辦的縣政人員、普通文官、高等文官的三場考試,榮登榜首。巾幗不讓鬚眉,故有巴蜀才女之美稱。與佛有緣,毅然出家正當「金榜題名」,面臨做女縣長的得意之時,拋棄紅塵,悄然遁跡空門,到成都愛道禪堂削髮為尼,在晨鐘暮鼓聲中禮佛誦經半世紀。當時眾說紛紜,她說:「這不是在家人所能領悟的。我小時候渾名叫蠻子,所以需要渡化,我甘願入佛門。」並吟詩曰:「老家原住獠人鄉,又稱蠻子女兒王。三生有幸當和尚,要與瘋僧較短長。」隆蓮法師說:「其實我幼年時就與佛結緣。我的外祖父是家鄉佛協會長;外祖母和母親都是虔誠的佛教徒,她們很愛我。我自幼受祖父母的影響,十三歲即長齋奉佛,潛心佛學。」隆蓮法師青年時代到成都教書,寄寓尼眾庵愛道堂,拜著名高僧能海上師名下學習佛法。課餘,還常到書城公園佛學社聽海內外大德講經。據一位與她同齡的老居士回憶說:「年輕的隆蓮法師是出於對佛文化的□心熱愛,把佛學當學問,勤奮刻苦,學佛入迷,進入佛教的出世境界,自然無心世俗功名,毅然出家。」蜚聲中外,佛學教育大家出家後,立即被成都蓮宗女眾院(該院設在鐵像寺)授命為佛學教師,教授佛教經典,培養佛門弟子。隆蓮法師說:「粉筆生涯,我是命中注定。」她為佛門弟子講經說法數十年,堪稱中國現代比丘尼史上第一位佛學教育大家。一九八四年,中國唯一的一所國家級培養佛門女弟子的四川尼眾佛學院成立,隆蓮法師出任院長,她以出世的精神辦入世的佛教教育,弘揚「人間佛教」愛國愛教和無私的奉獻精神,不知做了多少艱辛的努力。隆蓮法師說:「佛門文化博大精深。過去的出家人,有人為信仰修行,而更多的是窮苦老百姓投靠山門,當了僧尼,沒有什麼文化。現在社會發展,佛教不僅是宗教信仰,更作為一種文化得到發展,中國比丘尼的傳道授業登堂入室,納入了國家辦學招生的序列,為中華佛教培養一代有高等文化的佛徒,是一個偉大事業。」她在講授佛理時,強調:佛徒要熱愛祖國。「佛教精神是利益眾生,要忘我奉獻。」在經堂親筆書寫對聯:「利己利人勤修三學,愛國愛教上報四恩」。「三學」即戒、定、慧;「四恩」是要報國土恩、大眾恩、父母恩、師長恩。這是她的教育思想,也是對學子們的戒律。佛學院的專業設置:分開四班,每班學制三年,共十二年。即培訓班、中級班、專修班、研究生班,各學三年。聘請高僧們專授佛典,另聘中文、英語教師擔任佛學院的普通文化課。隆蓮法師的理想正在實現。如今,學員們已返回各地名山寺院或各地方佛協,成為國內當代受過正規佛學高等教育的女佛徒。她們正在擔負中外佛教文化交流使者的重要角色;一些優秀學生繼續深造,讀研究生課程。隆蓮法師治學嚴謹,言傳身教。集佛學的戒、定、慧三學任務於一身,孜孜不倦,教育弟子。每周在愛道堂和鐵像寺兩地巡迴講學,幾乎每天都排有她的講課,往往半天連堂,卻毫無倦意;玄機妙理,講得通俗易懂,引人入勝。並注重理論聯繫實際。如安徽鬧水災,隆蓮法師住持的愛道堂,比丘尼們化緣募捐賑災,她住持市內的愛道堂,但逢年過節,她總是回到遠離城市的鐵像寺去,陪學生們過年過節;空閑時,手把手地指導弟子學習書法。每天為弟子們閱卷、改作業,讀經書直至深夜。隆蓮法師對尼眾佛學院的院規要求嚴謹。尼眾們每天黎明五時起床,洒掃庭院,早課、晚誦、念經讀書,植樹種花,生活清淡,極為規律。她稱讚弟子們說:「我的學生潔身自愛,依法修持,心地善良,勤奮好學,她們是弘揚佛教文化的希望」
推薦閱讀:
※悲憤而後有學--歐陽竟無文集 第四編《論佛學書》覆梅擷芸書(七則)
※學佛學什麼
※佛學與死亡學
※何謂密宗十四根本戒暨佛學佛修密宗,大德對密宗十四條戒律分別進行細緻開釋
※沒有想不通的事,只有看不開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