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點 | 速速圍觀!中美兩國課堂創新各有啥妙招?
STEM是科學(Science)、技術(Technology)、工程(Engineering)、數學(Mathematics)四門學科的簡稱。作為「十三五」時期教育創新發展的重要理念和內容,STEM教育逐漸在中國教育領域得到推廣。
中國教育美國教育VS中國教師
巧借地心引力打造STEM課堂
當天,北京一零一中學孫越老師通過一節科學實驗課,展示了如何巧借地心引力來探究物體的運動和穩定性。
按照STEM+創新教育理論,孫老師精心設計了認識地心引力、探索重心位置和穩定性關係、製作不倒翁、探究雙椎體實驗四個維度的教學過程,以此來激發學生綜合運用科學、數學、技術以及工程相關知識,探究並解決問題的能力。
在動手實踐的環節,製作不倒翁這一任務看似簡單,卻難倒了一批學生。「同學們在操作過程中,要麼過直,要麼太歪。這也強化了學生對重心原理的進一步認識。」孫老師說。
「孫越老師將STEM的理念運用到每一步教學環節的設計中去,通過開放性實驗,讓學生髮散思維,積極主動地參與到實驗環節當中,最終實現理論轉化成實踐,這正是STEM創新課程所期待的目標。」首都師範大學物理系副教授王晶瑩說。
美國教師
翻轉課堂融入創新設計
來自美國印第安納州的生物教師喬伊·邁爾斯先做了一個課前展示。當學生們提出「為什麼蛋白質是不一樣」時,他把學生分成三組,讓他們分別扮演DNA、MRNA和構成蛋白質的另一成分,並利用堆積木的方法按照已經給出的圖形,構造成不同樣子的蛋白質模型,從而引導學生自己去理解蛋白質組成的多樣性。
在課程展示部分,喬伊·邁爾斯闡述了他對翻轉課堂的理解。他認為,翻轉課堂分為同步組和非同步組兩部分。其中,同步組包括課堂上的創造性展示和教學示範應用,以及課下的自我學習和考試反饋;非同步組則體現在課堂上進行實踐性練習測試,個性化問題解決,以及課前通過視頻、音頻、網路課程等方式,開拓學生思維和培養自主學習能力的一系列準備活動。
在課程展示中,喬伊·邁爾斯大量凸顯了創造性設計,針對複雜的學科概念性知識,通過簡單的生活現象進行類比,幫助學生在課堂上發現問題、提出問題並解決問題。同時,在每一個階段和過程都進行實時反饋,確保準確了解學生對知識的理解和掌握。他的課堂不僅關注課程結果,更注重每一個細節,教學設計貼近生活又折射出知識點的重要性,讓學生一目了然。
專家觀點
王晶瑩 (首都師範大學物理系副教授):
早期的創新教育從重視科學方法開始,經歷過科學探究階段,一直發展到如今的STEM國際教育。與傳統的分學科教學方式相比,STEM教育更注重這四門學科的有機整合和跨學科教學。
董宏建(北京理工大學遠程教育學院教育技術研究所副教授):
要做好STEM教育,首先,應加強STEM學科間的相互協作,加強各學科教師之間的溝通,使學科知識更加完善融合;其次,倡導多用現代互聯網技術輔助教學,用STEM創新理念豐富教學;第三,教師要運用STEM教學方法,幫助學生打破固有的思維模式,從問題本身出發,尋根思源,然後從知識中尋找關鍵點,最終達到解決問題的目的。
文/見習記者 張瑩
推薦閱讀:
※中國農民戶口升值了,含金量在哪裡?對農民有什麼好處?
※柯潔首戰失利,皇帝不急太監急,王思聰你急什麼?
※蘋果和聯想哪個筆記本功能好?
※紅米4產品背景是什麼?
※蘇州豆漿店24小時不打烊溫暖人心,你都聽過哪些類似於「深夜食堂」的感人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