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孩子感受拒絕

讓孩子感受拒絕

對每一個父母來說,一切為了孩子,為了孩子的一切,這幾乎成了一種信條。因此,只要孩子需要的,就一定要滿足;只要別人的孩子有的,自己的孩子也必須要有;甚至別人的孩子沒有的,自己的孩子也要有。對於父母而言,我們不得不為這種博大而無私的境界而感嘆。可是對孩子來說,是否具有長遠而深刻的意義呢?

有一次,我帶孩子去超市購物。一會兒的功夫,女兒便把一輛購物車裝得滿滿的。她高高興興的親自把小車推到付款處,等著結賬。購物車慢慢變空,東西分裝了大大小小几袋子。賬單出來了,可是我帶的錢卻不夠了,沒辦法,只好把幾種商品拿了出來。可是萬萬沒想到,這下可不得了了,女兒的臉一下子就來了個晴轉陰,跟我沒完了,我怎麼解釋也不行,我們爺倆僵在哪兒啦。最後還是收銀台的阿姨出面調解,才好不容易化干戈為玉帛。打那以後,我就常想,是誰造成了孩子這種只能被接受而不能被拒絕的心理呢?是孩子自己嗎?不是。那是誰呢?是我們父母自己。是我們讓孩子形成了這種想要就必須有的「超市心理」,是我們讓她們對世界的認識片面了,絕對化了。

眾所周知,世界是多元而複雜的,是一個辯證的統一體。有光明,也有黑暗;有成功,也有失敗;有接受,也有拒絕。而世上,如意的事少,不如意的事多。俗話說不如意者七八九,常如意者一二三。因此,引導孩子感受拒絕,體驗拒絕,培養孩子承受拒絕的能力,是應該的,也是必需的。這是孩子健康心理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孩子走向未來社會的必備條件。不然,孩子在將來就會處處碰壁,無所適從。

推薦閱讀:

維繫一段感情的,不是坦白,而是考慮到對方的感受,有所保留。
人的足部足背正中最高點,輕輕摸,能感受到脈動
鼻孔大是什麼感覺?
凱特王妃,在她的身上感受到黛安娜王妃的身影
大齡飯永遠叫不了國哥,請噁心一下我們,叫田柾國國哥的感受?

TAG:孩子 | 拒絕 | 感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