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圖解百年梟雄蔣介石

圖解百年梟雄蔣介石   20世紀40年代初期,正值日本侵華的最瘋狂時期,蔣介石寫了一本書,名為《中國之命運》,關於中國過去的「恥辱」與未來「重建」。但他更應該把這本書定名為「我的命運」。他看不出自己的命運與這塊他統治了二十多年的遼闊、散亂、貧窮的土地的命運有什麼區別。他於1975年因心髒病在流亡的台北病逝,終年88歲。直到他死的那一刻他還抱著他那神聖的幻想:中國終將再次統一。《時代周刊》發表的訃文略帶譏諷:「蔣介石在這個時候死去是再適合不過了。對他而言,印度支那反共力量的失敗讓他覺得,在不可避免的長期的反共運動中,反共力量在逐漸失去亞洲,而他則是這個運動的第一個犧牲品。」    在西方的媒體的描述中,蔣介石(名字的意思是「堅硬的岩石」)有著一雙明亮的眼睛,堅硬的下巴,他極端自信,是本世紀主要的人物之一。他那富有傳奇色彩的事業充滿了勝利與失敗。他生命中60個春秋都耗費在艱苦而又費盡心機的鬥爭之中。首先是反抗日益衰敗的清王朝,接著是曇花一現的軍閥混戰,而後是抵抗日本帝國主義的入侵,最後是同中國共產黨領導的軍隊的鬥爭,也就是這最後一次鬥爭結束了他主宰中國的夢想,開始了他在台灣不愉快的流亡生活。    具有諷刺意味的是,這位三軍統帥對本世紀的影響比對中國本身的影響還要長。在他國際聲望的巔峰時刻,他是一個充滿微笑、身穿戎裝的戰爭四巨頭之一。其他幾位還有羅斯福(西方偉大的鬥士)、斯大林和丘吉爾。蔣介石是聯合國的創始人之一,為中國爭得了安理會常任理事國的席位。丘吉爾指出:「在美國人的眼裏,他是世界的一支主要力量。他是『新亞洲』的頭號人物。」但當他不能成為決定中國命運的人,美國政府所急切企盼的新亞洲也沒有成為現實的時候,蔣介石發現他被杜魯門政府拋棄了。這些使蔣成為了戰後美國曆史令人不愉快的篇章的中心:滿腔仇恨的巫師四處尋找那些「輸掉了中國」的人。    實際上,中國從未在真正意義上「輸掉」,因為美國就從未贏得過它。美國試圖把蔣統治下的中國看成是一個統一、有效的中央集權製國家,甚至把它視為一個培養美國式民主的搖籃。但事實絕非如此。孫中山臨死前,把中國形容為「一盤散沙」。蔣介石試圖在這盤散沙之上建立一個現代化的統一的國家。但在蔣作為中國領導人的整個任期期間,國家不斷地受到外強侵略,內部分裂嚴重,他統治的黨內部腐敗、效率低下。此外,他頑固地堅持他那目光短淺、毫無效果的政策。    中國的共產主義者們從蔣介石失敗的地方接過接力棒,並且到現在為止,他們的執政時間已經超過了蔣介石。這位三軍統帥從未使自己從軍人和封建地主們的糾纏中擺脫出來,這些人阻撓進行根本性的改革。而共產主義者們恰恰相反,他們徹底地摒棄了過去,很快找到了正確的方向。在蔣介石死後30年,在毛澤東去世29年,中國正在成為發展中國家的旗艦。中國的建設者們正在使中國成為世界上最具潛力的市場。    經過了十多年的紛亂,蔣介石統一了中國,他為中國做了一件關鍵的事情,在共產黨存在的情況下加速了中央集權製。但後來的分析者認為,考慮到他的問題,就不奇怪他為什麼不能夠建立一個長久的政治體製。「許多事情,」埃默斯曾這樣寫道,「嚐試過就已經足夠了。」蔣介石的嚐試是大範圍的。他的失敗最終會削弱他在曆史上的重要性,但決不能被忽視。    蔣介石是中國東部沿海浙江省一個小城鎮鹽商的兒子,他當過兵,講話像一個革命者,似乎命中注定要執掌大權。他政治生涯的發展主要是通過一個朋友,他把蔣介紹給孫中山——一個熱衷於革命的革命者,他發動的民族運動於1911年推翻了搖搖欲墜的清王朝。那時候,蔣介石還是一個24歲的學員,就讀於日本軍校,他風風火火地趕回國,參加了孫組織的年輕的革命。蔣介石在孫中山以廣州為基地的國民黨內部穩步上升。31歲時,他已經是一名將軍——就其自身而言,他也是一個很有實力的人物。    孫中山1925年逝世,蔣很快就接管了國民黨。接下來的兩年裏,他帶領他的部隊開始了一係列討伐軍閥的運動,從而使國家得到了空前的統一。盡管蔣極力反對共產主義,但他在開始曾與年輕的中國共產黨及其蘇聯顧問合作;但當統一大業進展順利的時候,他開始反對共產主義者,屠殺了成千上萬的共產黨員,並把其他人趕出了新的國民政府。在這些被排擠的人中,其中一個就是國民黨宣傳機構的負責人毛澤東。在蔣一係列的成功中,他在個人生活中所邁出的重要一步就是他娶了孫中山夫人的妹妹宋美齡,一位美麗典雅、受過良好教育的女人。與此同時,他拋棄了他的前妻,他的兒子兼繼承人、後來成為他的繼任者的蔣經國的母親。婚禮之前,他皈依了基督教。    1928年,蔣介石就任國民政府主席的時候,這位三軍統帥的權力及影響力都達到了頂峰。但是,即使是那個時候,蔣也是不斷受到來自各方的幹擾:反叛的軍閥將領們,被逼向農村的蘇維埃政權的抗爭,及黨內的叛亂。1931年日本入侵東北的時候,國民黨軍隊正在共產黨領導的農村地區進行一係列大規模、代價昂貴的「清剿」行動。直到1936年蔣才同意停止內戰,與共產黨一起反抗日本侵略者。他的軍隊牽製了敵軍大量的部隊。
 一、大曆史格局中的蔣介石先生  

  非常注重形象的蔣介石,喜歡在場合攝影留念。  從照片中,也可以看出不少老蔣的心境轉折及喜好。1922年,蔣介石擔任大本營參謀長時在廣州拍下了一張騎馬照片,所騎是一白馬。蔣介石在拍照時,對白馬似乎有種特殊的偏好,1926年擔任國民革命軍總司令的蔣介石統軍北伐時,留下了這張馬上英姿照片,騎的還是白馬。這顯然是經過特殊安排。白馬數量少又特別顯眼,蔣介石統軍征戰,自然不可能都騎白馬,其實白馬隻是為拍照效果,才偶爾出現的重要配角,不拍照的時候,就是黑馬上場的時候了。    

  蔣宋的結合是20世紀中外曆史上最突出的一場政治婚姻,是權力與財勢的結盟。  1927年12月1日,蔣宋正式在上海結婚,新郎實歲四十,新娘三十。蔣甚至在報刊上發表文章稱:「我們的結婚,可以給中國舊社會以影響,同時又給新社會以貢獻。」以言可以用時間來檢驗了。    

  蔣氏晚年據說非常喜歡與官邸內所養的一隻狼狗戲逗。此際的蔣返璞歸真,老人斑縱橫,如同家居老頭的日常一幕。隻是此際的蔣正飽受疾病的折磨,生命已近風燭殘年。    

  蔣氏與孫子孝武玩跑馬遊戲大勝,這位曾南征北討的蔣委員長此刻返老還童,樂不可支。

 二、鹽商的兒子  蔣中正字介石,清光緒十三年九月十五日(1887年10月31日)午時生,浙江省奉化縣溪口鎮人,祖籍寧波。蔣家在溪口是大姓。蔣介石的祖父蔣斯千,字玉表,以釀酒販鹽為業;父親蔣明火,又名肇聰,字肅庵,是蔣斯千的次子,生於道光二十二年,繼承父業,在溪口經營需要專賣權的「玉泰」鹽鋪,由於經商得法、精明幹練而使家境富裕。    

  19歲的蔣介石    

  蔣介石與其母王采玉合影  這張蔣介石與其母王采玉合影是留存至今蔣家傳家的經典的母子合影圖,此為蔣17歲時首次離鄉赴風麓學堂讀書前的合影。另有一說為蔣22歲時赴日本振武學堂前的留影。當時的蔣介石身高1?69米,體重59公斤,眉清目秀,內蘊不露,其對母親侍之甚恭,與傳說中的生性頑梗多有不同。    

  1918年間的蔣介石,身姿挺拔,瘦削若竹。  從圖片中看,他的左手似按壓手槍,右手則放置於腰間。臂上掛著一枚臂章。有好事者考據蔣為左撇子,但未能證實是否屬實。

 三、大起大落的前十年   1915年秋,陳其美被孫中山任命為淞滬司令長官,與蔣介石重返上海,發動肇和艦起義討袁。雖然不幸失敗,但全國當時已經湧起討伐袁世凱的運動,蔣介石便在上海四周活動。在這段上海的淘金歲月中,蔣介石不但在經濟大潮中上衝下洗、賺賠互見,其感情生活同樣精采,出現了一個翻天覆地的大轉變。1921年12月5日,在政壇上嶄露頭角的蔣介石,拋開了傳統婚姻關係下毛福梅與姚冶誠這「舊式」一妻一妾的幹擾,與陳潔如在上海永安大樓大東旅館內結婚。34歲的蔣介石與年僅15歲的陳潔如結婚時,長子蔣經國已經11歲,這是他的第三段婚姻。    1924年5月3日,孫中山以大元帥的名義宣布成立軍校,並堅持由蔣介石負責主管校務,黃埔軍校學生也成為蔣介石日後打天下的子弟兵。1924年10月,孫中山應段祺瑞邀請北上共商國是,提出了和平解決國內爭議的方針;蔣介石卻在1925年2月初,展開了黃埔軍校成軍來的第一次東征,結合滇軍、桂軍,在蘇聯顧問的協助下,打得東江的陳炯明沒有還手餘力。但在第一次東征期間,先是孫中山病逝於北京,又傳出楊希閔的滇軍與劉震寰的桂軍出現不穩跡象,蔣介石轉頭回廣州,先是以黨軍司令官的身份,結合譚延愷的湘軍,返回廣州平定劉楊爭議,繼而出任廣州市衛戍司令。在內部一統後,蔣介石又於10月展開「第二次東征」,並以周恩來為政治部主任,結合李濟深的軍隊,強攻惠州城,一舉擊敗陳炯明,完成了東征工作。蔣介石以顯赫戰功加上效忠的黃埔軍隊,此時雖然在國民黨內算不上真正核心,但實際上已宛如一方之霸,甚至具備軍閥的雛形。    1926年國民黨二大後,蔣介石在北伐、軍費劃分以及北上援助遭直奉夾擊的馮玉祥部問題上,都與蘇聯顧問季山嘉產生極大分歧。2月間,蔣介石以辭職下野甚至打算北遊蘇聯為要脅,企圖與季山嘉攤牌。    1926年3月18日發生的中山艦事件,則一舉改變了國民黨的權力結構與大政方向。蔣介石大權在手,獲補選成為軍委會主委,又獲國民黨中央執行委員會任命為組織部長,再獲國民政府任命為國民革命軍總司令、軍人部長,又成為中央委員會常務會議主席、國民政府委員,集黨、政、軍大權於一身。    1926年6月3日,國民政府終於下了北伐令,並任命蔣介石為總司令。7月9日正式誓師,由張靜江代理中常會主席。全麵攻勢異常順利,唐生智、李宗仁擊敗吳佩孚部,於7月10日克複長沙。11月中旬才打記贏江西戰事,直到1926年底終於順利掌握華南7省地盤。    

  蔣氏與陳潔如婚姻的法定照片  這幅於1926年5月合影於黃埔軍校的照片則成為蔣氏與陳潔如婚姻的法定照片,每每於公開報刊載錄。結婚儀式於1921年12月5日在上海永安大樓大東旅館的大宴客廳舉行。證婚人張靜江、主婚人戴季陶,經辦律師是江一平。訂婚時,蔣介石將新娘舊名陳鳳改為陳潔如。蔣介石時年34歲,陳潔如15歲。    

  

  蔣介石隨侍孫中山  這張圖片流傳甚廣,甚至成為蔣介石示世的一幅經典圖檔。此時的蔣已走到他人生的第一個重要的路口。據後世諸家史書中,評價蔣是「在合適的人身上選對合適時機的高手」。照片上的蔣似乎並不會給人這種錯覺,相反,他的臉容給人英俊、忠誠之感。環擁在孫中山身旁,不過一個忠勇之士的模樣。美國《時代》周刊在刊載此照片時,認為這張拍攝於1924年的照片顯示出中國革命領袖孫中山和蔣介石的親密關係。不過另外一張攝於同期同時同地的照片上麵多了另外兩個人:左為何應欽,右為廖仲愷。另有一說,是有人刻意將這兩個人從照片上消掉,隻餘下蔣的身影。隻是此說並無實據。    

  國民黨中央執行委員會部分委員合影  孫中山逝世,導致國民政府變局。國民黨中央執行委員會會議決定改組大元帥府為國民政府。1925年7月,成立軍事委員會。其時政府中掌握實權的為國民政府主席汪精衛擔任主席,胡漢民、伍朝樞、廖仲愷、許崇智、蔣介石等為委員。大權則掌握在軍事部長兼廣東省長許崇智手中。隨後,國民黨中央政治委員會議決定東征計劃,圖為部分委員合影。    

  孫中山於1923年2月3日任命蔣為軍事委員會委員的委任狀。

[此貼子已經被作者於2005-10-26 20:02:07編輯過]

 四、改變曆史的蔣宋聯姻  

  國民黨領袖舉行孫中山的祭祀典禮  1928年7月6日,國民黨領袖在北京西山碧雲寺孫中山陵寢安置處舉行孫中山的祭祀典禮,以北伐完成告中山先生在天之靈。前排右至左為何成浚、張作寶、陳調元、蔣介石、吳稚暉、閻錫山、馬福祥、馬死達、白崇禧。根據蔣介石機要秘書陳立夫事後回憶:「站在陵寢前,我們隔著玻璃棺,可以看見孫先生的遺容,他安然地睡著,就像活著時一樣……記得當時,蔣先生一見到總理遺體就泣不成聲,這是我第一次親眼看見他哭泣。」    

  黃埔陸軍軍官學校  這個在中國曆史上舉足輕重的軍事學校,正在隨著曆史的遠去,而逾益發黃,甚至沒於史書與回憶的卷宗。這個學校由國民黨黨立,曾一度稱為國民革命軍官學校等名字,初期發畢業證時,還自稱為陸軍軍官學校,隻因校址在珠江口之黃埔鳧,時人稱之為黃埔,以後也以此在曆史上成名。    

  蔣與宋在上海舉行隆重的結婚典禮  1927年12月1日,蔣介石與宋美齡在上海按照基督教禮儀,舉行場麵隆重的結婚典禮。新郎實歲40,新娘30。當天,上海的《申報》刊登了兩則啟事,一是蔣宋聯姻,一是蔣介石的離婚聲明。聲明稱:「毛氏發妻,早經仳離,姚陳二妾,本無契約。」這場20世紀第一場也是絕無僅有的世紀婚禮,它聯係起金錢、政治與權力,隻是起初並無愛情。    

  宋美齡造像  這是她攝於上海寓所的標準像。此際的宋美齡以過人的聰明與西人的做派,在十裏洋場上成為風雲人物,同時也引起了當時蔣介石的關注與暗戀。    

  反蔣討蔣標語  1930年8月,閻錫山、馮玉祥聯合汪精衛改組派、西山會議派在北京召開國民黨中央黨部擴大會議,另立國民政府,推閻錫山為主席,汪精衛、馮玉祥、李宗仁為委員,與蔣介石所領導的南京政府對抗。此圖為這段時間北京各地出現的反蔣討蔣標語。    

  1926年7月9日,國民革命軍總司令蔣介石就職之日,同時在廣州東校場舉行北伐誓師典禮。1926年6月4日,國民黨第二次代表大會在廣州舉行,決定實行軍事北伐政策。5日,國民黨中央任命蔣介石為國民革命軍總司令,全權處理北伐軍事事宜。由於北伐是孫中山遺誌,孫中山過世的第二年,國民黨雖沒發生激烈的內爭,但仍完成大致的整合,並在國共合作的架構下,根據原定計劃揮師北上。

五、蔣孔宋家族縱橫中國政壇  

  手執軍刀,神采煥發的蔣介石  手執軍刀,神采煥發,蔣介石位於權力的頂峰。孫中山逝世後,蔣介石揮師北伐,一方麵完成孫中山遺誌,一方麵和汪精衛、胡漢民、李宗仁等勢力展開權爭。汪、胡在國民黨內的輩分高過蔣介石,均是文人出身。李宗仁所領導的桂係軍閥,在東征、北伐及後來的抗日戰爭中均貢獻卓著,但長期以來一直是蔣介石明爭暗鬥的對手。中共在孫中山「聯俄容共」的政策下,周恩來、林彪、陳賡等人均曾是黃埔軍校的一員,與蔣介石「協力統一中國」的大業,但早視中共為敵的蔣,等北伐小勝,即向共產黨人下手。     

  西安事變前夕的蔣介石與張學良  圖片上的總司令與副總司令表情異然。蔣麵目瘦削,耳朵因為攝影角度的問題,顯得碩大。他的表情有點怪異。張學良則低眉垂首,內心則早已波濤翻騰。。這張圖片正是張的心清之最好寫照。一天之後,12月12日,蔣介石被張、楊扣押。    

  將與宋在武康山休養  西安事變結束後,蔣介石離開西安,由宋美齡陪同到武康山休養壓驚。這對夫妻在這次事故中,找到了新的情感。    

  蔣在南京抗日救國大會發表演講  九一八事變時,蔣介石正乘艦自南京赴江西剿共。蔣介石的日記盡顯其對日政策的失略,同時受到普遍責難。21日,蔣介石回到南京,22日,南京市國民黨員舉行抗日救國大會,蔣發表演說,聲稱「國存與存,國亡與亡」。據楊天石先生在著作中分析,認為「蔣似乎痛憤於日本侵略,但卻下不了抗戰決心」,一語道破蔣在抗日之初與之中的猶疑不定,包括其後發生西安事變等事件的前因與後果。    

  蔣介石在廬山發表抗戰講話  七七事變後是日,蔣介石在廬山發表準備抗戰講話,說:「如果戰端一開,那就是地無分南北,人無分老幼,無論何人,皆有守土抗戰之責,皆抱定犧牲一切之決心。我們隻有犧牲到底,抗戰到底,惟有犧牲的決心,才能博得最後的勝利……」蔣身邊的石柱上書著「養天地正氣、成古今完人」10個大字,與會場氣氛相互感染。    

  1942年1月,蔣介石就任盟軍中國戰區最高統帥時與夫人合影。  1941年12月7日的珍珠港事件徹底改變了中國抗戰的性質與國際戰略架構,亦使中國的外援情況有了根本變化。美英兩國的對日宣戰以及中國對抗軸心國的行動,使亞洲地區的戰事納入全球反法西斯戰爭的一環。蔣介石向美國建議,成立中、美、英、蘇四國軍事同盟,蔣的建議首先得到美國的積極響應。1942年1月3日,根據羅斯福的建議,同盟國成立了中緬印戰區。蔣介石為中國戰區最高統帥。蔣介石在日記中對此受寵若驚:「國家之聲譽及地位,實為有史以來空前未有之提高,甚恐受虛名之累,能不懼哉。」    

  中美首次聯合作戰  蔣介石與盟軍東南亞戰區總司令蒙巴頓將軍,此次會麵促成了中國遠征軍的組建,中國先組建了中國駐印軍和遠征軍,使用了美國提供的武器。他們從緬甸北部和雲南西部向日軍展開正麵反攻。這是中國軍隊與美國軍隊首次聯合作戰。

 六、金陵春夢—蔣介石退守台灣  抗戰勝利後,蔣介石對中共打算先行接收東北淪陷區大感憂心,發令要求朱德就地駐防,共軍則打定「寸土必爭」的原則,雙方衝突白熱化。但在國際列強紛紛要求國共合作的前提下,毛澤東於8月與周恩來主動飛往重慶參與國共對談,以誠意爭取人民與輿論認同,強調中共主張避免內戰、推動聯合政府,但雙方歧見過大,雖簽訂雙十協議,卻無實質效用,解放區域劃分問題依舊沒有解決。    為免國共雙方軍事衝突擴大,美方於1946年由馬歇爾正式介入,運作國共舉行政治協商會議解決內戰爭端,達成國民黨軍隊不進共區、組織聯合政府、國共軍隊一比五比例等原則,但由cc派主導的國民黨二中全會卻全麵批判並推翻結論,讓國共爭端終因關外接收問題而一發不可收拾。    雖然蔣介石態度強硬,但國際輿論與美方態度已在轉向,一方麵,史迪威身為美國戰爭英雄,卻被蔣逼回美國,讓一向對蔣介石寬容的美國媒體開始一連串批判,馬歇爾等人對蔣介石也無好感,因此美方對國共內戰一貫採取「介入但不參與」的態度,僅希望從中調停。    蔣介石未多理會美方調停要求,反批判軍隊受到馬歇爾掣肘、談談打打,使馬歇爾不斷成為中國境內反美情緒投射對象,被質疑為挑撥中國內戰者,最後隻能黯然離開中國。但美方自1946年開始實施禁運軍火十月令,加上各級將領對蔣介石的反感,更讓國民政府受到內外交困的壓力。    蔣介石從1946年底派出主力正規軍準備剿共,但1947年1月,陳毅、劉伯承率領此時已更名的解放軍向山東猛攻,進逼徐州,並殲滅蔣介石手下李仙洲、張靈甫十餘萬正規軍,華北、山西、東北三線的進攻也取得絕對優勢,迫使蔣介石在1947年7月4日宣布全國總動員,並宣稱將徹底消滅解放軍。    但數個月之後,事實證明蔣介石率領的國民政府軍在各路戰線依舊遭到解放軍的痛擊,國共軍隊在此消彼長之下,兵員已然大致相等。隻是國民政府由要員釋出親蘇求和的構想,讓原本採取禁運軍火態度的美方大為緊張,因此也緊急提供3億美元貸款給困境中的國民政府。    可是國民政府由於修憲、組閣、選舉造成的內鬥不斷,黑市經濟和通脹壓力令社會動蕩,金圓券改革更徹底動搖社會對幣製穩定的信心,加上民變、學潮、工潮不斷,使國民黨的後院著火,卻無力滅火,眼看東北、山東輪番落入解放軍手中,軍情優劣易手,蔣介石的國民政府隻能坐看覆亡的來臨。    

  蔣夫婦首次赴台灣  在抗戰勝利的半年時間裡,蔣介石夫婦開始四處巡察,同時進一步穩固自己的地位。1945年,蔣夫婦首次赴台灣。自1895年中日簽定馬關條約,割讓台灣,曆經50年日本殖民統治,台灣終於回歸祖國。已先期光複的台灣,對於中國來說,極具象徵意義。蔣夫婦首度來台,旨在看望那裏的民眾,同時也對這個孤懸海外的島嶼,進行象徵性巡察。然4年後,蔣氏沒有想到,再度來台,台灣竟會成其最後避身之地。    

  蔣介石似乎對野餐情有獨鍾,其手藝也堪稱不錯。偶有閑趣,他也會親自動手,調製一頓野餐。他的拿手好菜據稱是寧波炒飯。隻是這樣休閑的時光,很快就被他自己打破了,長達三年的內戰在他的一手挑弄下,已使中國沒有一寸土地會有寧靜的炊煙。  

推薦閱讀:

冷漠者遇到玩世者(鏡相首發)
做個食得人間煙火的普通人吧——張弱
蔣介石與孫中山什麼關係?
可可·香奈兒語錄解讀(十五)
鍾漢良對待工作的態度是怎樣的?

TAG:人物 | 蔣介石 | 圖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