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如何練好陳氏太極拳

陳王庭銅像

陳氏太極拳的特點 陳氏太極拳起源於明末清初,是河南溫縣陳家溝陳氏第9世陳王廷根據家傳拳術,博採諸家拳法之精華。參考《易經》,結合中醫經絡學和導引吐納之理創編的。此拳講究意念引導動作,「以意行氣,以氣運身」。使內氣隨經絡運行於人體各部。已其剛柔並濟,快慢相間,螺旋纏繞,粘沾連隨,周身一家,松活彈抖,技擊性強等獨有的特點,博得人們的喜愛。學太極拳須有恆心,有人說:「陳氏太極拳有特別的訣竅,不向外傳,所以外人學不好。」這完全是無稽之談。是否能學好太極拳,除名師指點外,主要看自己下功夫與否。陳氏l6世陳鑫說過:「理不明延名師;路不清訪良友,明理路清而猶未能,再加終日乾乾之功,進而不止,日久自到。」「人言此藝別有訣,往往不肯對人表,吾謂此藝無甚奇,自幼難以打到老,打到老年自然悟,豁然一貫神理妙」.陳氏太極拳歷代名手輩出,主要就是因為他們幾十年如一日,自幼勤學苦練的結果。學習太極拳的人很多,病者練好,弱老練強,強者逾強,也是由於他們長期鍛煉,持之以恆的緣故。如果學而無思,思而無恆,那最終是無法得到陳氏太極拳之奧妙的。所以,有恆心應放在首位。 陳式太極拳如何練「意」 陳氏太極拳無論盤架子還是推手,在用意不用力,使內氣充實。繼而再將內在的精神貫注到每一個細小的外表動作中,虛實開合全憑意氣轉換,做到空松圓活,旋轉自如,待體柔氣順後,以意行氣、以氣運身,同時每一動作都要逐勢逐動究其攻防實戰之意。發勁時心靜意專、沉著鬆勁,才能放得遠,體現出方法明確,運行合度,不多動、妄動,無過之、無不及。拳決所說的『『神為主帥,身為驅使」就是這個意思.此外,在練意過程中,要注意三種傾向:著意、著想、執著。因為練意訣竅在「輕」,而這三種傾向均是用意過重的表現,正確的應是:若有意、若無意,勿忘勿助。用意太過便為用力。至於意、力之間如何掌握,要多多體會。古人說:不可用,tl、、不可無意,用心則著想,無意則頑空,有意無意為功夫。初學太極拳的人,很容易忽視這個「用意」的要求,經過長期鍛煉,動作熟練以後,就可意動身隨,手到勁發,意念自然地與動作密切配合。 陳氏太極拳如何練「氣」 陳氏太極拳是內外兼練的拳術。其內功主要特點在於調整呼吸,氣沉丹田。通過丹田內轉發出來的氣運化於四肢百骸,達與四梢,再返丹田,來達到完整一起的。只要能氣沉丹田,把四梢勁練好,何有虛而不實,實而乃虛之弊乎!所謂「氣沉丹田』』的方法,是用逆腹式呼吸:吸氣時小腹內收,提肛縮腎:呼氣時小腹自然放鬆隆起。呼吸要勻細、深長、有力,而達到氣血通融。並應與動作協調一致。其一般規律是:盤架子時,開、發、沉、打、伸為呼;合、蓄、提、化、屈為吸。推手時,掤捋為吸;擠按為呼:練刀、劍等器械時,與盤架子的呼吸原則一樣,照此練習,無需故意用力,日久自能得到「氣沉丹田」。但有一點須注意,就是練拳時,千萬不能只想氣在體內如何運行。否則就會神態獃滯、橫氣填胸、呼吸急促,甚至還會傷氣。所以拳譜中又說:「練理不練氣,練氣則滯,滯則不靈;練理,理直氣壯」。練理,就是暗指由丹田發出隨經絡運行體內之先天自然之氣,而不是練體內血脈運行於全身之後天之氣。因此,掌握正確的練氣方法對練習陳氏太極拳來說是十分重要的。陳氏太極拳如何練「身」 身法是拳術的根本,本固而枝榮。如果身法散亂,不合規矩,是很難學好太極拳的。具體要求是:頭宜正直,自然,以意徐徐上頂,虛若頂物。但不可用力。此為虛領頂勁。二目平視,以手為主,眼神隨身體的轉動注視其手中指。嘴唇要合。舌尖輕頂上顎,耳聽身後。精神集中,使百會穴與會陰穴上下遙遙相對,以利任、督二脈相通。因為要氣沉丹田,所以首先應保持脊柱自然直立、「沉肩墜肘」,並同時配合「塌腰」。腰是上、下肢轉動的關鍵。拳論中說:「命意源頭在腰際」,「刻刻留心在腰間」,「主宰於腰」,「腰為車軸」等等,足以說明腰在太極拳中的重要性。陳氏太極拳的內勁運轉是通過腰腎帶動來實現的。腰力運用得當,可加強發力,提高發勁速度。練習時,無論是進退或旋轉,凡是由虛而實的動作,腰部都要有意識地向下松沉,以助氣的下沉。注意腰腹不可用力前挺,以免影響轉換時的靈活性。這樣既能增加兩腿的力量,使下盤穩固、沉實,也使動作更完整、圓活。拳論講:「其根在腳,發於腿,主宰於腰,形於手指」說明了太極拳進退的變換,發勁的根源和周身的穩定。主要在於腿部的姿勢直接關係著周身姿勢的正確與否。對於腿部的要求是:圓襠、開胯。這樣的姿勢不但可以保證進退靈活,且對沉氣也很有幫助,再則,膝蓋應微屈,與腳跟對照,不能外露,不要東倒西歪,就會像房子的頂樑柱不正,房子就會倒塌之虞。腳趾、腳跟抓穩地,這樣就算是達到了「由腳而腿而腰,總須完整一氣」的太極拳身法要求。

[page]

陳氏太極拳的「纏絲勁」 纏絲勁是陳氏太極拳所獨有的。勁走纏絲,稱為纏絲勁。陳式太極拳前後左右、上下四傍,肌膚毫毛,五臟百骸,沒有抽扯之形,沒有提撥之意,沒有平面、直線:沒有缺陷、凹凸處,沒有斷續,連綿貫串,混然一圓,全身猶如一根直的鋼絲螺旋繞成的彈簧,所以發出來的勁為纏絲勁。「纏絲勁發源於腎,處處皆有,無時不然。」衍溢於四肢之內,浸潤在百骸之中,達四梢,通九竅,使內勁收斂入骨,伸筋壯骨,通任、督,練帶、沖,消化飲食,祛病延年,皆纏絲勁之效果,其表現在上肢為旋腕轉膀,於手指;下肢為旋踝轉膝,達於趾端。纏絲勁分上、下、左、右、內、外、大、小、正、倒及百般纏法,皆不外蓄氣于丹田,以意行氣,達到周身內外「一動無有不動」的要求。不過,在教人時,卻不必指出哪部分是何纏法,不然則遠於練拳之道。只需分出什麼是倒纏、正纏就行了。如像拳架中,雲手是正纏勁;倒卷弘是倒纏勁;單鞭左半身是正纏勁、右半身是倒纏勁……其中的纏法在練拳時,有什麼身法,便有什麼纏絲勁的表現。拳譜講:「打太極拳須明纏絲勁。纏絲者,運中氣之法門也。不明此,即不明拳。」由此可見,纏絲勁是陳氏太極拳的精華,學者千萬不可忽視。 陳氏太極拳的「階段」 拳論「太極拳循序漸進,不可躐等」明確了太極拳應由淺入深;由大圈到中圈,再到小圈;由低級到中級,再到高級,一層一層地練習,陳氏太極拳是根據「由著熟而漸悟懂勁,由懂勁而階及神明」來分段練習的。第一段「著熟」,就是盤架子,是太極拳的基本功。要求身法正確,按照心靜、體松、頭正、豎項、壯麵、含胸、拔背、沉肩、墜肘、塌腰、松脊、提肛、泛臀、圓襠、開跨、屈膝、抓地等一系列動作要領,通過無極站樁、太極跑步和盤架子的練習,初步掌握太極拳的運動規律,體現太極拳的運動特點。此階段,開始會有猛盯、猛衝、猛起、猛落、猛甩,有斷勁、僵勁、頂勁、丟勁,系正常現象,事實上,不如此則周身骨節便松不開,內氣便引不動,這正是陳氏太極拳以外形引內氣的獨特鍛煉內勁法,是拳術入門的必經之路。這個階段最好能練五年的好功夫,才能為以後打下堅實的基礎。第二階段「懂勁」,就是配合推手練內功,就是須練到上虛下實、外柔內剛,外如處女,內似金剛,也就是以氣催形的方法。要求做到氣不到形不到,氣到形才到,使外形與內氣相結合。運動時無暇思索,不犯遲疑,不其而然,心到意隨,完全出於自然。並通過推手不斷校正拳架,掌握粘、游、連、隨、騰、閃、折、空、棚、捋、擠、按、活十三字的含義和用法,再輔以二路炮錘及刀、槍、劍、桿等器械的練習。這樣「千回萬轉多多演,功到熟時巧自生」。 經過數年好功夫,此階段才可告完。第三階段「階及神明」,就是練到天人合一,混元一氣,剛柔無跡可尋的地步。純以內勁為統馭,在外形上使人無法捉摸,人所不知,獨我自明。拳架表現為練時逾慢,用時逾快。靜如山嶽,急似閃電。姿勢大方好看,美觀自然,這層功夫是無窮無味、終身練之不盡的。將來發人時「遭著何處何處擊,我也不知玄又玄」。學到好處時,只可神會,不可言傳,即便說出來,旁人也不易領會,陳氏太極拳法到此即為登峰造極之境。這階段縱然是不易練到,但我認為:學習陳式太極拳,只要有堅定的信心和頑強的毅力,持之以恆,扎紮實實從基本功練起,明規矩、懂呼吸,詳參勁功,循序漸進,達到「階及神明」的功夫是完全可能的。 作者:連雲港市太極拳研究會副會長

推薦閱讀:

每周招式:陳式太極拳老架一路第第六十一式:六封四閉;第六十二式:單鞭;第六十三式:雲手
太極中和論——郭渠
太極拳真諦(習拳必看)
陳式太極長拳108式 (通背纏拳)的特點
楊班侯《太極九訣》詳解

TAG:太極拳 | 太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