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克思主義中國化進程及其啟示

  回顧中國共產黨成立90年來中國革命、建設、改革偉大曆程,最最根本的一條經驗,就是中國共產黨找到了馬克思主義這一適合中國國情的科學理論並以它作指導,在實踐中始終堅持把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與中國實際相結合,在不斷探索和推進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歷史進程中,創造了具有中國氣派和中國風格的中國化的馬克思主義理論體系,這就是毛澤東思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開創了具有中國特色的理論創新道路。

  一、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歷史進程

  中國共產黨將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與中國實際相結合,不僅開創了一條獨具特色的革命和建設道路,而且孕育並創造了具有中國特色的馬克思主義理論體系,實現了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兩次歷史性飛躍。

  以毛澤東為主要代表的中國共產黨人,在長期的革命鬥爭實踐探索中,堅持一切從中國國情和革命實際出發,大膽地進行理論創新,形成了毛澤東思想。從1928年開始,為解決大革命失敗後如何領導中國革命走向勝利的問題,毛澤東先後發表了《中國的紅色政權為什麼能夠存在》、《井岡山的鬥爭》、《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等,初步形成了「工農武裝割據」、「農村包圍城市」的思想;1930年針對教條主義發表《反對本本主義》,從思想方法和認識路線上對中國革命道路進行初步探索,形成了獨立自主、實事求是和群眾路線思想雛形;長征勝利後發表《實踐論》、《矛盾論》等著作,從哲學上為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發展奠定了堅實的理論基礎;1942年在延安整風中,發表《反對黨八股》等文章,確立了一切從實際出發、實事求是和理論聯繫實際的思想路線。1945年黨的七大將毛澤東思想正式確立為黨的指導思想,標誌著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第一次歷史性飛躍的實現。

  改革開放以來,中國共產黨堅持馬克思主義的思想路線,圍繞推進社會主義建設與改革的重大理論和實際問題,不斷探索,勇於實踐,開拓了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新境界,形成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實現了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第二次飛躍。這一飛躍經歷了三個發展階段,仍處在進一步的發展之中。一是十一屆三中全會後,以鄧小平同志為主要代表的中國共產黨人堅持解放思想、實事求是的思想路線,通過總結經驗教訓、徹底否定「以階級鬥爭為綱」、適時將工作重心轉移到經濟建設上來、實行改革開放,逐步形成了一整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路線、方針和政策,形成了鄧小平理論。鄧小平理論抓住「什麼是社會主義,怎樣建設社會主義」這個根本問題,深刻地揭示社會主義的本質。二是黨的十三屆四中全會以後,以江澤民同志為主要代表的中國共產黨人,準確把握時代特徵和中國發展的新形勢,科學判斷黨所處的歷史方位,對新時期如何建設一個思想上、政治上、組織上、作風上完全馬克思主義化的党進行深入思考與探索,逐步形成了「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創造性地回答了在長期執政的歷史條件下建設什麼樣的黨和怎樣建設黨的問題,進一步豐富和發展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三是黨的十六大以來,以胡錦濤同志為總書記的黨中央,在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繼續推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實踐中,準確把握世界發展趨勢、認真總結國內外發展經驗、深入分析我國發展新階段特徵,提出科學發展觀等重大戰略思想,進一步回答了什麼是發展、為什麼發展、怎麼樣發展等重大時代問題,深刻反映了我們黨對發展問題的新認識,賦予馬克思主義的發展理論以新的時代內涵,開拓了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新境界。

  二、推進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啟示

  啟示之一:堅持馬克思主義的指導地位。堅持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是中國共產黨和中國人民經過長期的艱苦探索、付出沉重代價後做出的正確抉擇。毛澤東曾多次指出:「馬克思這些老祖宗的書,必須讀,他們的基本原理必須遵守。」鄧小平反覆強調馬克思主義這個「老祖宗不能丟」。歷史表明,中國革命、建設、改革之所以能夠取得巨大成功,離不開馬克思主義的指導,離不開在堅持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的前提下不斷進行實踐探索和理論創新。

  啟示之二:立足實際,不懈探索,堅持實踐標準。立足中國實際和基本國情,將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創造性地應用於革命與建設實踐,是馬克思主義科學性的必然要求,也是中國共產黨推進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基本經驗。中國共產黨推進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歷史反覆證明,什麼時候堅持實事求是、注重馬克思主義與中國實際的結合,就能推動革命和建設事業的順利發展,就能創造出具有中國特色並指導實踐的科學思想理論,否則就會犯教條式地對待馬克思主義、照抄照搬別國經驗的錯誤,就會僵化思想、遭遇挫折。

  啟示之三:根據時代和歷史任務的轉換不斷研究新情況解決新問題。回顧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歷史,不難發現,從毛澤東思想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每一次理論創新都是根據時代發展的要求和歷史任務的轉換,針對革命、建設、改革不同階段不斷湧現的新情況和新問題進行探索、分析研究和理論概括的結果。可以說,正是遵循「隨時隨地都要以當時的歷史條件為轉移」這一馬克思主義發展的基本原則,依據新的實踐來研究新情況解決新問題的強烈的問題意識、與時俱進的理論創新的勇氣,才推動了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深入發展並取得了一系列創新成果。

  啟示之四:實現人民根本利益和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是推進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理論旨歸。中國共產黨自成立之日起,就把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代表和維護絕大多數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實現國家的獨立和富強、民族振興、人民幸福作為自己的歷史使命。胡錦濤總書記強調:「馬克思主義政黨的一切理論和奮鬥都應致力於實現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這是馬克思主義最鮮明的政治立場。」從黨的歷史使命和宗旨出發,著眼於當前工作,著眼於新的實踐,在堅持馬克思主義的前提下進行實踐探索和理論創新,進一步完善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以科學理論來引領社會主義改革與建設,從而真正實現好、維護好、發展好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既是新的歷史條件下堅持和發展馬克思主義的必然要求,也是進一步推進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出發點和落腳點。

  (湖南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研究中心 執筆:王繼平)

推薦閱讀:

論所謂「馬克思主義的儒家化」(李明輝)
趙磊等:如何認識「馬克思主義的階級性與科學性」
關於商品理論一些問題的思考
馬克思主義是一部政黨綱領

TAG:中國 | 馬克思主義 | 主義 | 進程 | 馬克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