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些京劇的小知識

一些京劇的小知識

發布: 2011-9-30 01:14 | 作者: 佚名 | 來源: 中國戲劇網 | 查看: 108次

列印 | 收藏此頁 | 推薦給好友 | 舉報

摘要

自從京劇形成以來,隨著京劇藝術的不斷發展、繁榮,同時也出現了一個龐大的京劇演員隊伍,出現了一批又一批的著名京劇演員。他們像滿天的星斗一樣照耀著京劇舞台,在廣大京劇觀眾心目中閃閃發光。

  問: 我很喜歡京劇,想了解一些有關京劇方面的常識,您能給我講講嗎?

  答: 中國京劇文化源遠流長,博大精深,我本人知道得也很有限。但是我願意盡我所知來回答你的問題。

  問: 首先我想問問,既然叫「京劇」,它是不是北京的地方戲?

  答: 京劇雖然在清代誕生於北京,但它並不是北京的地方戲。清朝初年,北京盛行的是崑曲和京腔。崑曲也稱崑腔,是江蘇一代流行的民間戲曲腔調;京腔則是從江西的弋陽腔發展而來的。到了乾隆四十四年 (1780 年 ) ,秦腔名旦魏長生來到北京,很快又使秦腔的影響超過了京腔。乾隆五十五年 (1791 年 ) ,揚州的「三慶徽班」進京了(徽班是指演唱徽調的戲班),這使北京戲壇的形勢又發生了新的變化。當時的這個徽班由名旦高朗亭率領,以唱[二黃]調為主,併兼唱[崑腔]、[吹腔]、[四平調]等各種腔調。後來,「四喜」、「春台」、「和春」等徽班相繼進京,壯大了徽班的陣容與影響。他們與三慶班共稱為「四大徽班」,形成了徽班在北京稱雄劇壇的局面。在道光年間,隨著湖北漢調演員余三勝等進京,又帶來了被稱為楚調的湖北[西皮調],於是促成了徽調與漢調合流的 [ 皮黃 ] 唱腔的形成。皮黃戲的字音龐雜而不統一,當時的三位著名老生演員程長庚多用徽音,余三勝多用湖廣音,張二奎多用京音。繼程長庚等人之後,著名老生演員譚鑫培在光緒年間獨享盛名。他對程長庚、余三勝等許多前輩的腔調和演技兼收並蓄,並加以發展融合,逐漸提煉出一套以湖廣音夾京音讀中州韻的唱念方法。由於譚鑫培的影響極大,因而後輩及科班都把他的這種唱法作為標準,逐漸形成了京劇特有的一整套藝術規範。如 果說程長庚是京劇的主要奠基人,那麼譚鑫培就是京劇的主要創始人。

  問: 那麼京劇誕生究竟有多少年了?

  答: 對京劇誕生的年代目前有兩種說法:一種認為是從徽班進京開始( 1790 年),至今大約 200 多年;一種認為從程長庚、譚培新的演唱開始( 1840 年左右),才能算是真正京劇的誕生,大約有 150 多年。專家認為後一種說法比較準確。根據專家查證,「京劇」這個詞最早出現在 1876 年 3 月 2 日 上海的《申報》上,「京劇最重老生,各部必有能唱之老生一二人,始能成班」。

  所以說,京劇是一個具有南北地域特色的劇種,它的演員及觀眾陣容也極其豐富。全國各地,從城市到鄉村,從內地到沿海,到處都可以聽到京劇的鑼鼓聲,到處都有京劇的愛好者,這是京劇的一個了不起的優勢。過去人們 習慣稱京劇為「大戲」,不是偶然的,應該說是有一定道理的。

  問: 既然京劇有「大戲」之稱,它的劇目數量一定很多吧?

  答: 是這樣 , 舊時傳說有「三千六百出」。據說在 20 世紀初,見於舞台的京劇劇目達 1000 多出。經過「文革」浩劫之後,近二十年,見於舞台的京劇劇目大約有近 200 出,目前還保留有文字內容的劇目有 500 多出。 京劇劇目由三部分組成: 1 、京劇傳統戲 2 、新編的古代題材戲(稱「新編歷史戲」) 3 、新編的現代題材戲(稱「現代戲」)。其中傳統戲數量最大。

  問: 那麼,京劇的劇目是不是會越來越少呢?

  答: 事在人為。如果人們積極編演新劇目,並且不斷總結經驗,提高新編劇目的成活率,同時致力於傳統劇目的挖掘、整理和恢復上演,那麼京劇劇目就不會越來越少,而會越演越多了。同時考慮到現代人的喜聞樂見,在題材的編選、舞台美術及人物造型的設計、音樂唱腔的處理上大膽創新,使京劇從內容到形式更適應現代人的欣賞和需求,京劇的春天一定會到來。京劇的前途是光明的,振興京劇的事業也是偉大、艱巨、充滿挑戰和希望的。

  問: 京劇的藝術特徵有哪些呢?

  答: 京劇大約有以下幾個特徵: 1 、綜合性 2 、虛擬性 3 、程式性 4 、技藝性 5 、娛樂性。

  1 、綜合性,也就是人們常說的,京劇是一門綜合藝術。在京劇這個藝術整體中,包含著多種藝術因素。它包文學音樂、歌劇舞蹈,以及雜技、武術、舞美、刺繡等等,將多種藝術因素綜合起來,使它們互相融匯,相輔相成。

  2 、虛擬性。京劇中的虛擬性是指以虛擬實,也就是京劇界常說的「以假見真」。首先是角色行為的虛擬。如上山騎馬、行船、上樓、下樓、開門、關門、餵雞、飲酒等行為動作,都是採取虛擬的方式表演出來的。在表演時,有時也藉助一些真實道具,像手帕、扇子等等,但整個看還是虛擬的。另外在場面與時空上也是虛擬的。在京劇界,人們常說:「三四人千軍萬馬,六七步萬水千山。」,這句話是指戲台上用四個龍套演員,就可以虛擬地代表千軍萬馬;演員在場上跑幾個「圓場」,則表示跑了幾十里或更遠的路程。再有就是精神氣質方面的虛擬手法,即只要有利於人物的表現,可以使用真實生活不可能出現的動作、圖景等。這種虛擬的藝術手法,使京劇的表演十分生動精彩而且傳神。

  3 、程式性。俗話說:沒有規矩不成方圓。京劇中最講究規矩,這裡所說的「規矩」就是程式。在京劇藝術中,從劇本台詞的編寫、場面情節的處理、樂隊的伴奏、舞美的設計,以及演員表演中的演唱、念白、動作表演、臉譜勾畫、服裝穿戴等等,無不有著一整套規矩。一般情況下,每個人都必須按照這些規矩,而不能離開程式隨意去做。

  4 、技藝性。京劇表演充滿了技藝性,無論唱、念、做、打都有一定的技巧在裡面。許多技藝需要通過長期而特殊的基本功訓練,才能達到要求。在京劇表演中,如果不掌握一套技藝,不用說去表演,恐怕連在舞台上「走路」也會是『寸步難行的』。

  5 、娛樂性。由於京劇的綜合性和技藝性都很強,因此就有著高度的欣賞性和娛樂性。不論從聽覺角度,還是從視覺角度,京劇的表演都能給觀眾提供美的享受。

  問: 聽了你的介紹,我不但更加喜愛京劇,甚至有點兒「崇拜」京劇了。請你再給我講講京劇中的一些術語,比如說什麼是「行當」?

  答: 簡而言之,行當就是角色的分類,也是演員的分類。演哪一行當的演員,一般就用那個行當來稱謂他。如演老生的就稱老生演員,演花旦的就稱花旦演員。京劇中形形色色的角色和男女老少的演員都是用行當來劃分和定位的。

  京劇的行當分為:

  1 、生行。「生」是扮演男性角色的行當之一。生行中又包括老生、武生、小生三個行當。老生也叫作鬚生,是扮演中老年男子或性格持重的青年男子的行當。因為老生在裝扮上都帶有鬍鬚,所以老生俗稱「鬍子生」。武生是指扮演身懷武藝的青壯年男性角色的行當。小生是指扮演青年男性或中年而英俊的男性角色的行當。小生與老生、武生的主要區別還在於唱、念都採用真假聲結合的嗓音。

  2 、旦行。「旦」是指扮演女性角色的行當。旦行中又分為青衣、花旦、武旦、老旦四個行當。青衣也稱正旦,是扮演性格比較穩重的中青年女性角色的行當。花旦是扮演性格較為活潑、口齒伶俐、動作洒脫的中青年女性角色的行當。武旦是指扮演身懷武藝並在戲中有開打場面的女性角色的行當。老旦是指扮演老年女性角色的行當。

  3 、凈行。凈行是指扮演性格較為粗獷的男性角色的行當。凈行角色均需勾畫臉譜,故又稱『花臉「。

  4 、 醜行。醜行是指扮演善良而機智幽默的正面角色或卑劣而刁滑的反面角色的行當。因為醜行也要勾畫丑角臉譜,所以也稱「小花臉「。

TAG: 京劇 知識 生旦凈末丑
推薦閱讀:

人到養生時——健康小知識(經絡-十二正經)
牛奶小知識:益生菌酸奶的好處
生日石小知識
46個健康飲食小知識

TAG:知識 | 京劇 | 小知識 | 一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