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一上學就生病?警惕是學校恐懼症

 現在孩子不願上學的現象非常普遍,有的孩子甚至一到學校就出現頭痛、肚子痛等癥狀,很多家長以為孩子是裝病從而逃避上學,其實,孩子真的有可能是病了,是心病——學校恐懼症。廣州醫學院第一附屬醫院精神心理科主任余金龍副教授指出,學校恐懼症(簡稱恐學症)是一種較為嚴重的兒童心理疾病,通過明顯的焦慮和軀體癥狀的結合,而體現出來的對上學的非理性緊張和恐懼。

  學校恐懼症的三個「特徵」

  患了學校恐懼症的孩子,家長不應以為他是在裝病,因為孩子不是故意的,他確有軀體不適感,而且是用軀體的不適來表達心理的異常,在心理學上叫「軀體化」。這類孩子通常表現出三個特徵———

  1、害怕上學,常因頭痛、腹痛、渾身無力等不上學,但留在家裡則癥狀減輕或表現正常。每當上學(幼兒園)就哭泣、吵鬧和焦慮不安,甚至拒絕上學。

  2、發病期間,如果父母強迫其去上學,孩子會表現出上課時緊張,不敢正視老師,怕被提問;若被提問,則手心出汗,心慌意亂。到了學校的孩子常因恐懼而不斷給父母打電話,哀求哭訴,要求回家。倘若父母同意暫時不去上學,孩子的焦慮則馬上緩解。

  3、焦慮可表現為頭痛、腹痛、噁心、嘔吐、發熱、尿頻、遺尿等癥狀,這些癥狀多在周一加重,周末緩解。也有的孩子為了不上學而採取極端行為,如毀物、攻擊父母、自傷,整天上網等;有一些孩子則情緒低落消沉、嗜睡,也可出現抑鬱和幻聽幻覺等一過性精神病性癥狀。

  學校恐懼症的形成 或因父母溺愛太過

  學校恐懼症是社交恐懼症的一種,余金龍主任解釋說,一是因為現在的孩子從小被父母溺愛太過,養尊處優,在父母的保護中成長,後果是孩子真我中的力量和自主性被抑制,人格得不到健康發展;過度溺愛的孩子耐不得煩,過度保護的孩子內心缺乏力量、對外缺乏安全感。二是現在的家庭人口較少,孩子多半是獨生子女,沒有兄弟姐妹,家庭中形成的關係也很少,不外乎父親母親、父子、母子等幾種。孩子從小沒有養成處理複雜人際關係的能力,當來到學校,突然面對那麼多的人和那麼多的關係,有些孩子不適應是難免的。

  學校是一個小型社會的縮影,內心沒有力量、外部沒有安全感的孩子面對比家庭複雜的競爭環境時,他們往往感覺很辛苦,很無助,出現厭學、逃學,學習成績直線下降,見到甚至想到學習或學校就心煩緊張恐懼,這個時候就要警惕是否有學校恐懼症了。

  治療學校恐懼症 父母要懂得放手

  孩子出現學校恐懼症應該怎麼治療呢?這是很多家長非常關心的問題。余金龍主任表示,學校恐懼症需要進行系統的治療,從心理和藥物兩方面來著手,當然更少不了父母的協助。家長要學會對孩子放手,訓練孩子去獨立,讓孩子的內心力量得到提升。「我們希望父母能成為孩子的心理醫生,幫助提高孩子解決問題和適應環境的能力。」

推薦閱讀:

恐懼來襲:大腦如何選擇最適宜的防禦策略? | 中國發現
比誰渴望嫁給你 比誰都害怕嫁給你
最讓男人恐懼的女人- zz
人最恐懼的是自己
幫助孩子擺脫恐懼心理

TAG:孩子 | 恐懼 | 恐懼症 | 學校 | 上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