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青年長江學者范子英:我們該如何去寫經濟學論文?
這篇隨筆純粹是個人的一些感受。因為經常有人問我這個問題,所以我把自己的一些看法記下來,僅供參考。
一般剛接觸經濟學的人首先會感到經濟學太深奧,或者說好像離我們的現實挺遠的,接著便會覺得經濟學對於我們寫paper幾乎不起作用,那好,我從這個問題談起。
我們都看過很多經濟學教材,這些教材給我們提供什麼?兩個字:直覺。當你遇到一個政策的時候,你如何去看待它?比如我前面的一個隨筆中提到的煤礦安全的政策,很明顯,如果你沒學過經濟學,你很可能說好,但是是不是好呢?不一定,或者說不好,因為古典的經濟學理論就提出個人的自由選擇會使得他的效應最大,同時社會福利也最大,煤礦統管政策前個人的選擇是自由的,之後的這個選擇沒有了,那麼福利肯定不會上升。經濟學的這個直覺是你做一切研究的基礎,沒有了這個,你的paper很可能就走錯了方向。
那下面一個問題是:我看了教材是不是等於我可以做研究,寫paper了呢?我可以肯定的說:No,因為它僅僅是直覺,只是告訴你什麼是錯的,而很少告訴你什麼是對的。上周在復旦跟陸銘老師吃飯時,陸老師也持同樣的看法,現在很多學經濟學的學生,在學了宏觀、微觀、動態規劃之後就以為那就是經濟學的研究,其實他們很可能還沒入門。一個例外的情況是,除非你自認為很厲害,並且真的很厲害,象Lucas那樣,能夠從傳統的經濟學中脫離出來,重建一個體系,要不然你只會落入別人的「圈套」,但是迄今為止這個世界上只有一個盧卡斯,並且也只有他幸運獲得Nobel prize,從概率上來說,你沒必要冒這個風險。
緊接著你會問:我看了很多別人的paper,我知道很多的領域知識,我可以寫了嗎?我還是會說:No。你的知識還僅能夠說明你的文獻量還可以,但不能說你真的可以動筆了,就像一個小孩,看了很多人走路,以為自己也可以,一邁腿,肯定會摔倒。那為什麼?當你把一篇paper從頭看到尾,你一般會有一個感覺:有理,或者說邏輯好,這也說明了你學到的知識,一旦你接受了別人的假設,你就等於接受了別人的結論(一般公開的paper的論證邏輯很少出錯),那你能幹什麼?你什麼都做不了,恐怕絕大多數情況下,你會選擇另外一篇paper,重複這個過程。當然要指出的是我不反對擴大閱讀量,積累知識,這方面對於學習寫論文同樣很重要,但不是第一步。
我記得林毅夫教授曾經談到,他的許多idea不是在閱讀中形成的。這也是我寫這個隨筆的原因,其實所有好的paper,真正好的是它的idea,idea勝過一切。那你會問:從哪裡去尋找idea?首先,教材中有很多能夠激發你思考的東西,在看書的時候要多想,不能看過一遍就僅僅是增加了知識那麼簡單,比如你看范里安的書中關於房地產收益率的那個公式,你想到什麼?其次,我要推薦的是多讀讀社會學方面的書,不要試圖從paper中找idea,從歷史和社會學方面的書籍中你會發覺很多idea。當你有一個idea時再去找相關的paper,看是不是有人研究過,研究到哪一個層次了,當然很可能你想到的人家幾十年前就想到了,但你不可能每次都這麼不走運,如果你是一個愛思考的人,你會發覺你的idea不是太少而是太多了。
下面一個問題是,如何看待工具?我個人認為很重要,可以用個比喻,當你準備騎摩托車時,你要先學會騎自行車。如果沒有idea,而僅僅有工具,你可能僅僅是個助理,但如果你沒有工具,你將什麼都不是,兩個都有時,你就會成為一個學者。統計和計量在研究中都非常重要,還有數理知識也很必要,前者是為了實證的需要,後者是因為我們的語言很冗餘並且會有歧義。
最後,一定要多交流,剛開始寫paper的時候都會覺得自己的太完美了,其實往往不是,那僅僅是因為你的視角比較窄的緣故。思想的火花是碰撞產生的,並且學術是有爭論的,沒有爭論的就是死的。
我從個人角度推薦一些書籍,希望能夠有幫助:
社會學方面的很多,可以看看福山的《信任》,諾斯的《經濟史中的結構和變遷》,還有很多描述不平等的,我建議多看國外的。
歷史方面的也很多,推薦看《全球通史》,比較通俗。
經濟學方面的,Blanchard的宏觀和匡特的微觀計量方面的,如果數理功底好,建議直接看格林的,一般的就先看woodlridge,之所以推薦他的,是因為他有一本中級的和一般高級的,銜接比較好,入門比較容易。
另外,經濟功底一般和數理一般的,我不是太同意去做宏觀,原因是宏觀太複雜,增長、失業和通脹,每一個都很難理順,用經濟學來說就是投入產出不高。
學者名片范子英,上海財經大學公共經濟與管理學院教授,研究方向為公共財政學、發展經濟學、區域經濟學。他本科和碩士畢業於南京農業大學經濟管理學院,2010年博士畢業於復旦大學經濟學院,先後在英國諾丁漢大學、劍橋大學丘吉爾學院擔任訪問學者,2010年7月至2014年10月在華中科技大學經濟學院任副教授,2014年11月至今在上海財經大學公管學院任教授。
范教授曾獲《經濟學(季刊)》年度最佳學術論文獎、第五屆「黃達-蒙代爾經濟學獎」等獎項,並擔任《中國社會科學》、《經濟研究》、《管理世界》、《經濟學(季刊)》等期刊的匿名審稿工作和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國家社科基金等機構的通訊評審專家。
來源:上海財經大學公共政策與治理研究院
推薦閱讀:
※用數據讀懂2016年長江學者159位特聘教授
※中國學者的頭銜,可以開一場武林大會
※數說法學長江學者2017 | 把手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