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慘烈的九王爭儲:康熙遺詔被篡改之謎

康熙帝帝駕崩後,遺詔傳位四皇子胤稹(即後來的雍正帝)即位,此事歷來被世人猜疑。民間多認為,四皇子胤鎮密謀篡改遺詔,登基為帝。康熙帝遺詔是否被篡改過?胤稹即位為何遭人質疑?他又憑藉什麼在爭位的鬥爭中勝出?種種謎團都要從這份頗具爭議的遺詔說起。

遺詔篡改之謎

康熙六十一年(1722)冬天一個寒冷的夜晚,一代明君康熙帝駕鶴仙逝。康熙帝生前對於傳位一事緘口不言,死後僅留下一份遺詔,指明傳位於四皇子胤禎。消息一出,朝野震驚,諸皇子亦感到不可思議。

不久,民間就有傳言,認為胤禛是矯詔篡位。最為流行的一種說法是,康熙帝遺詔原本寫的是「傳位十四皇子」。但皇四子胤禛買通康熙帝近臣,在遺詔上面添了兩筆,改為「傳位於四皇子」。但這種傳言是經不起推敲的。因為清代正式官文在提及皇子時,採用統一稱謂「皇某子」,即若傳位十四皇子,真實的康熙帝遺詔中的文字是「傳位皇十四子」。這樣一來,遺詔一改就成了「傳位皇於四子」,明顯不通。況且,當時還沒有出現簡體字,漢文文書採用繁體字,故「於」應為繁體的「於」,因此「十」也無法改成「於」。

那麼,雍正帝有沒有可能對遺詔進行更複雜的篡改呢?據史料記載,康熙帝遺詔並非駕崩當日發布,而是幾天之後發布的。因此民間還有另一種傳言,說康熙帝在彌留之際,令大臣隆科多宣皇十四子覲見。隆科多因與皇四子胤禛關係密切,便故意裝作誤聽,宣了皇四子覲見。後來,隆科多又與皇四子封鎖真實的消息,將篡改的遺詔公之於眾。

這種可能性基本也被史學界否定了,原因在於清朝的官方文獻都是滿、漢兩種文字對照的,康熙帝遺沼則有滿、漢、蒙三種文字版本。如果說修改漢文版本尚能嘗試,修改滿、蒙文字就非常困難了。更重要的是,近些年康熙帝遺沼曾於文物展覽中面世,遺詔原件並沒有被改動的痕迹。而且,遺詔並非像人們想像的那麼言辭簡略,僅僅是說明傳位於皇四子,而是將皇四子的為人和才能進行了描述,寫有「雍親王皇四子胤檳,人品貴重,深肖朕躬,必能克承大統,著繼朕登基,即皇帝位」等語句。由此看來,遺詔被篡改是不可能的。

既然康熙帝遺詔的真實性得到了公認,那麼另一個疑問便隨之而來:人們為什麼如此不相信雍正帝即位的資格,即使在遺沼「篡改說」被推翻後,還不依不饒地提出「偽造說」?這就要從著名的「九王爭儲」說起。

驚心動魄的儲位之爭

康熙帝生前,曾兩廢太子,後來一直沒有立儲。諸皇子圍繞太子之位展開了長達20年的爭奪戰。在這場儲位之爭中,皇四子胤禛始終沒有形成自己的勢力,呼聲不高,這是他即位遭人懷疑的一個重要原因。

康熙十三年(1674),康熙帝的皇后赫舍里氏在生下皇子胤礽後撒手人寰。胤礽出生後不久,就以嫡長子的身份被立為太子,並深得康熙帝寵愛。在此後的三十餘年中,胤礽的太子之位穩固,諸皇子並沒有爭儲之舉。其間,只有大皇子胤禔與胤礽形成了一定的競爭關係,兩人常常在文治武功上一爭高低。胤礽自幼不合群,在諸皇子中只與四皇子胤禛和十三皇子胤祥關係較好。此外,因他的性格有些孤僻暴戾,在朝野中樹敵頗多。

康熙四十七年(1708),太子胤礽因奢侈、淫亂、暴虐等緣由被廢黜。一時間,諸皇子躍躍欲試,開始明爭暗鬥地爭奪儲位。僅僅半年後,康熙帝又以「雖被鎮魘,已漸痊可」為由,復立胤礽為太子,爭儲風波暫時平息。然而康熙五十—年(1712),康熙帝又下詔將胤礽廢黜禁錮。

自康熙帝第一次廢太子開始,「九王爭儲」就轟轟烈烈地展開了。一般認為,「九王」指皇長子胤禔、皇二子(即太子)胤礽、皇三子胤扯、皇四子胤禛、皇八子胤禝、皇九子胤搪、皇十子胤?、皇十三子胤祥、皇十四子胤禰。「九王爭儲」形成了四股強勁的勢力:一是「大千歲黨」,以皇長子胤禔為首;二是「太子黨」,以皇二子胤礽為首,三是「三爺黨」,以皇三子胤祉為核心·四是「八爺黨」,以皇八子胤禩為首,還包括皇九子胤禟、皇十子胤?、皇十四子胤禵等。

幾股勢力之中,皇長子胤禔最早失敗,於康熙四七年(1708)被圈禁。皇二子胤礽兩次被廢,「太子黨」的勢力也日漸衰弱。皇三子胤扯整日舞文弄墨,身邊聚集了一批修書的文人,實際上並未形成朋黨,後來也因其屬下犯案而聲望下降。「八爺黨」是實力最強、呼聲最高的一派。皇八子胤禩善於籠絡人心,在朝臣中聲望很高,其餘皇子也多依附於他。

然而,胤褪的行為令康熙帝極為反感。康熙帝曾說:「二阿哥悖逆,屢失人心,胤褸則屢結人心,此人之險,百倍於二阿哥也。」胤禝曾因結黨爭儲被圈禁,釋放後仍不思悔改,繼續圖謀儲位。康熙帝對他厭惡到了極點,終於宣稱與胤禝斷絕父子恩義。

「九王爭儲」過程中,皇十三子胤祥、皇九子胤禟、皇十子胤誐等也因種種原因失寵於康熙帝。最終,只剩下皇四子胤禛和皇十四子胤禵沒有前科,仍具備爭儲的條件。在這兩人之中,朝臣和百姓都傾向於年輕有為的皇十四子胤禵(從民間傳說即可看出),但是,康熙帝最終選擇了已經45歲的皇四子胤禛。於是,滿朝嘩然,民間猜疑。人們不禁要問,胤禛憑什麼能在「九王爭儲」中勝出?

歷史上最勤奮的皇帝

的確,皇四子胤禛在儲位之爭中勢力不強,他並沒有過人的才能,且已過不惑之年。那麼,康熙帝臨終決定傳位於他,究竟出於什麼考慮呢?據後世學者分析,雍正帝得以即位,主要有以下幾個原因。

雍正皇帝(資料圖 圖源網路)

第一是「誠孝皇父,友愛兄弟」。當爭儲的諸皇子違反孝道、兄弟相殘時,胤禛卻始終保持了對康熙帝的尊重和恭敬,而且能與其他皇子和睦相處。儘管也有學者揣測胤禛當時是假意斡旋於諸皇子之間,即位後卻對他們進行殘酷的迫害。然而,他畢竟在康熙帝生前維持了孝順、友愛的良好形象。

第二是勤奮敬業、謹慎實幹。康熙帝晚年,掌管戶部,任勞任怨,做出了顯著的政績。胤雍正帝即位後,吸取康熙帝晚年諸皇子爭儲的教訓,建立了「秘密立儲制度」,即由皇帝秘密親書預立皇太子名字的「御書」,密封匣內,藏於乾清宮的「正大光明」匾後。等皇帝臨死前(或死後),由御前大臣、軍機大臣等按「御書」所定,擁立嗣皇帝即位。

事實證明,雍正帝即位後也非常勤政,在位13年之中共留下了1000多萬字的硃批,每天都工作到深夜,只睡三四個小時。他常年不休息,被公認為歷史上最勤奮的皇帝之一。在雍正帝的努力下,「攤丁入畝」、創立軍機處、「改土歸流」等具有重要意義的舉措得以推行。

第三,雷厲風行、堅固可托。康熙帝晚年,由於過於仁慈,朝中貪污腐敗現象有所蔓延。他深深認識到這一弊端,多次表示要傳位於一個「堅固可托」之人。雍正帝雷厲風行,即位後果然大力整頓吏治,贏得了「雍正一朝,無官不清」的美譽。儘管他的暴政也受到了一些非議,但雍正帝嚴厲果斷的做法保證了清朝政治的穩固,對「康乾盛世」的過渡做出了巨大的貢獻。

第四,是因為康熙帝對胤禛之子弘曆極為喜愛。弘曆即後來的乾隆帝,幼年時聰慧威武,被康熙帝稱為「有英雄之氣」。康熙帝特意為弘曆選擇最好的師傅,精心地栽培他。所謂「愛屋及烏」,康熙帝對胤也更為賞識。由此看來,雍正帝即位或多或少還沾了兒子的光。

其實科學已經驗證康熙帝遺詔被篡改是不可能的,而且雍正帝也是歷史上最勤奮的皇帝,況且康熙帝對胤禛之子弘曆極為喜愛。從這三點我們可以看出,雍正帝繼位是光明正大的,他是康熙帝心中最佳的繼位人選。


推薦閱讀:

李晨在《康熙來了》聊嘿嘿嘿,范爺真是找了個不會撒謊的老實暖男
一位70多歲的老人,康熙皇帝得知他的身世,馬上將他凌遲處死
康熙平定三藩之亂
8月25日:康熙全接觸
九子奪嫡的落幕:康熙之死

TAG:康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