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征七號首飛成功 媒體:距離登月還有多遠?
法制晚報訊 (文/記者 溫如軍)今日,我國新一代運載火箭長征七號在海南文昌航天發射場點火升空。業內普遍認為,中國人「登月」是遲早的事,而長征七號的推出,意味著我國離「登月」又近了一步。
那麼,「遲早」到底有多遲?有多早?
長征七號火箭今晚飛天
據央視報道,今天傍晚後,海南文昌發射場區氣象轉好,滿足發射條件。火箭完成了燃料加註,全新的無毒、無污染的液氧煤油燃料,更加綠色環保。記者在指控中心看到,發射場各系統已經做好了發射前的各項準備工作。長征七號運載火箭將從這座集科技、生態、環保、人文於一體的現代化綠色航天發射場實現首飛,開啟它的全新太空之旅。
據央視最新報道,6月25日8時22分,我國新一代運載火箭長征七號在海南文昌航天發射場點火升空,成功將載荷送入預定軌道。
長征七號運載火箭發射,這也就意味著,中國離月球又近了一步。
發射前做了什麼準備?
觀海解局(ID:guanhaijieju)記者注意到,今天上午,發射場區出現了陰雨天氣並伴有短時雷暴,針對氣象變化,發射場氣象部門臨機增加氣象會商,同時也相應加大了氣象觀測的密度,實時對可能給發射場區造成惡劣天氣的氣象系統和環流形勢進行科學比對和分析。
海南文昌航天發射場氣象室高級工程師郭學文說:「基本上是兩小時左右要提供一次預報單,數據分析得更加詳細,數據更加密集,由原來十幾分鐘提供一次數據,現在提高到七分鐘提供一組數據。現在天象跟我們原來預計的天氣差不多,總體情況還良好,發射窗口滿足發射的最低氣象條件。」
海南文昌航天發射場燃料加註現地指揮員彭博說:「今天上午,我們已經開始了火箭燃料的加註工作,這項工作現在正在持續進行。這次我們採用了全新的無毒無污染的燃料,在這一過程中,我們將注意壓力、溫度的變化,確保加註工作順利進行。」
除了加註燃料有所不同外,此次長征七號火箭發射整體上採用了新的「垂直總裝、垂直測試、垂直轉運和遠距離測試發射控制」測試發射技術。在指控中心,發射場通信系統各要素單元,正在對此次發射最新運用的各系統信息傳輸設備進行最後階段的檢查調試。
海南文昌航天發射場通信系統高級工程師司長哲說:「我們的通信系統採用一體化體系架構,建成了信息傳輸的寬頻化、網路管理智能化、服務安全化的通信平台,為測試發射、數據、語音、圖像提供安全可靠、實時的傳輸。」
長征七號有多強大?
據觀海解局(ID:guanhaijieju)記者了解,長征七號運載火箭是我國載人航天工程為發射貨運飛船而全新研製的新一代中型運載火箭,也可用於發射人造衛星等其它航天器。
據新華社報道,中國2020年前後建成的載人空間站就要靠它來發射貨運飛船。
長征七號的研製單位——中國航天科技集團運載火箭技術研究院介紹,作為中國未來航天發射任務的「主力軍」,長征七號還將滿足載人運載火箭更新換代的長遠需求。
觀海解局(ID:guanhaijieju)記者根據官方提供的數據得知,長征七號火箭總長53.1米,芯級直徑3.35米,捆綁4個直徑2.25米的助推器,助推器長度為現役運載火箭的2倍,起飛重量597噸。採用中國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液氧/煤油發動機,實現無毒、無污染。
由於液氧的溫度達零下183攝氏度,在研製火箭的試驗中,每次低溫燃料加註後,試驗現場的發射塔就像是個「大冷庫」。
雖然看起來是「鋼筋鐵骨」的大個子,體重幾百噸,但火箭體重的90%甚至更多都是燃料。由於燃料重量不能隨意增減,為了帶更多的「乘客」去太空,減輕火箭自重就成了關鍵。因此,「長七」火箭外殼很薄,最薄處僅有0.8毫米,和雞蛋殼差不多,可以說是薄如蟬翼卻力量驚人。
它的運載能力為近地軌道13.5噸,太陽同步軌道5.5噸,將中國中型運載火箭近地軌道的運載能力由8.6噸提高至13.5噸,達到國外同類火箭先進水平。
值得一提的是,長征七號的總體設計團隊也十分「搶鏡」:80%以上未滿35歲,46%擁有博士學位。
「登月」還需解決哪些問題?
觀海解局(ID:guanhaijieju)記者了解到,長征五號的研製成功,讓我國運載火箭的整體水平將真正進入和美俄並駕齊驅的時代。
不過,全國人大代表、探月工程副總設計師兼探月工程三期總設計師胡浩曾在接受媒體採訪時提醒道,新火箭和發射新火箭的海南文昌新發射場,都需要在實踐中進行檢驗、磨合,一旦哪一個技術環節出現問題,都可能會影響中國人的登月進程。
此外,與月球探測不同,載人登月另一個需要考慮的是,航天員所必需的「生命保障系統」——食物、氧氣和水的再生。這一點在胡浩看來,並沒有太大的阻礙,只需要在未來的研製試驗中進行更多的磨合。畢竟,自神舟五號等載人航天工程之後,我國的生保系統已經比較成熟。
專家介紹,將來我們要完成登月、深空探測、空間站建設,這些依靠現有的火箭都無法完成。要實現載人登月就需要重型運載火箭,我國目前正在進行重型火箭的相關預研工作。
2017年前後,執行首次月球採樣返回的嫦娥五號,其重量將是嫦娥三號的兩倍之上。為此,我國推出迄今為止推力最大的新一代運載火箭「長征五號」,一來為完成嫦娥三號任務,二來也是為未來載人登月做準備。
2015年年初,中國運載火箭技術研究院黨委書記梁小虹在接受採訪時表示,重型火箭的關鍵技術研製也已經啟動,國防科技工業局已經正式批准重型火箭的關鍵技術深入研究,主要包括兩個方面:一是總體技術,二是發動機技術,從而實現重型火箭起飛推力在「長征五號」大型火箭1000噸的基礎上提升至2000-3000噸的目標。
距離「登月」有多遠?
火箭的運載能力有多大,中國航天的舞台就有多大,太空活動能力也就有多大。
胡浩表示,目前航天界已組織了不少論證,大家普遍認為中國人登月是遲早的事。
據運載火箭技術研究院介紹,中國目前研製規模和技術跨度最大的火箭——長征五號於今年下半年首飛,具備近地軌道25噸,地球同步轉移軌道14噸的運載能力,與國際上主流運載火箭的運載能力相當,將承擔發射嫦娥五號、空間站核心艙以及火星探測等具有里程碑意義的重大任務,大幅提高了中國進入太空的能力。
而新華社的消息稱,中國15年內有望發射重型運載火箭。在目前的設計藍圖中,重型運載火箭箭體直徑近10米,全箭總長近百米,運載能力是現有火箭運載能力的5倍多,超過正在研製的美國下一代運載火箭的運載能力,可滿足未來載人月球探測、火星取樣返回,太陽系行星探測等多種深空探測任務需求,保障中國在未來宇宙探索和更大更遠空間的話語權。
漲知識
成功載人上月球的火箭
土星5號火箭是目前人類唯一的載人登月火箭,美國利用土星5號火箭成功發射7艘阿波羅登月飛船,其中6艘成功登陸月球。
土星5號火箭高110.6米,最大直徑10.1米,起飛重量為3038噸,起飛推力達3400噸,可將118噸的有效載荷送上近地軌道,或將45噸的有效載荷送入月球軌道。
推薦閱讀:
※如果中國宇航員登月成功,第一句話會說什麼?
※中日載人登月競賽鹿死誰手?日本獲勝可能更高
※曾經失敗的美國登月任務:阿波羅13號的驚險歷程回顧
※為什麼人類在過去的 40 年沒有再登月球?
※為什麼別的發達國家不搞登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