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誰是史上最會用人的皇帝?

歷史上善於用人的皇帝不在少數,但最會用人的皇帝當屬劉邦。「知人善任」這個成語,就是源自於對劉邦的稱讚。這個成語的出處在漢·班彪《王命論》中:「蓋在高祖,其興也有五:一曰帝堯之功裔,二曰體貌多奇異,三曰神武有徵應,四曰寬明而仁恕,五曰知人善任使。」 眾所周知,劉邦年少「不事家人生產作業」,及壯才混了個泗水亭長的升斗小吏,在「秦失其鹿天下共逐之」的大洗牌中,他居然力挫群雄,歷盡艱辛最終建立了西漢王朝。他成功的法寶是什麼呢?一句話,張良、蕭何、韓信等人才起到了關鍵性作用。漢王朝建立的整個過程證明:張良在輔佐劉邦建立漢朝中起到了「參謀長」的作用,是西漢王朝的開國大功臣。蕭何輸送士卒糧餉,支援前線作戰,起到了「後勤部長」的作用。韓信用兵如神,多多益善,屢建奇功,在垓下大敗項羽,一戰定乾坤,起到了「總司令」的作用。

鼓不如五音,乃為五音之主。劉邦就是這樣一隻能指揮五音的「鼓」,是個非常成功的領導者。

劉邦手下的文臣武將,大都來自不同的社會階層。曹參是沛縣的區區小吏;樊噲是宰狗的屠夫;夏侯嬰是馬車夫;周勃以編席為業,兼當吹鼓手幫人辦喜、喪之事;灌嬰是布販;婁敬是車夫;酈食其是窮書生;彭越、黥布是強盜。至於陳平,原是魏王咎的太僕,後從項羽入關,任都尉。他投歸劉邦以後,被任以護軍中尉之職。他曾建議用反間之計,使項羽不用謀士范增,並以爵位去籠絡大將韓信,為漢朝建立作出了重大貢獻。後來歷任惠帝、呂后和文帝時的丞相,還配合周勃,粉碎了呂后的政變。若問他個人的歷史,家裡貧窮,做小官時,貪污受賄,又和嫂子關係曖昧,素有「盜嫂受金」之譏。而韓信呢?在他寄食於南昌亭長和漂母之家時,也受盡了豪門闊少的欺凌侮辱,有「使出胯下」的醜名。就是這些看來出身不好的人,有的甚至稱得上「雞鳴狗盜」之徒,「負污辱之名,有見笑之恥」,但都能為劉邦所用「卒能成就王業,聲著千載」。取其所長,避其所短

劉邦的精明之處在於用人如使器,取其所長,避其所短。古人云:「不知人之短,不知人之長,不知人之長中之短,不知人之短中之長,則不可以用人,不可以教人。」從劉邦的選才、用才,可以看出,劉邦是深諳用人之道的。張良,韓國貴族,生活於高層,擅長權謀;蕭何,沛縣吏,基層工作經驗豐富,極富行政組織才能,故負責糧草;韓信,「項梁、項羽起事,仗劍從之」,有帶兵之勇。此「三傑」,正是劉邦用其所長、各得其所所造就的。此外,樊噲,少以屠狗為業,從劉邦起事於豐,劈關斬將,屢有戰功,在鴻門宴上斥責項羽,使劉邦脫險。陸賈,名為有口辯士,向劉邦呈《新語》12篇,每奏一篇,「高帝未嘗不稱善」,後成為著名的政論家。

這些人才的脫穎,使得劉邦手下,謀臣如雨,猛士如雲,一時蔚為壯觀。

用人不疑

  用人不疑,疑人不用,是劉邦的過人之處。在西漢「三傑」當中,除蕭何曾在沛縣與劉邦共過事,稱得上「心腹」外,張良家世為韓國貴族,歷來主張復韓反秦;韓信曾追隨項羽起義。張良、韓信能忠心事主、鼎力相幫,與劉邦用人不疑、疑人不用是分不開的。可以設想,韓信歸依劉邦後,如果得不到劉邦的信任,不可能出任大將,更不可能掌握軍隊的指揮權。正因為劉邦信任,才得到了韓信的信任「回報」。事實上,在劉邦的門下,得到提拔重用的前朝「舊臣」遠不止張良、韓信二人。張蒼是秦王朝典掌文書檔案的御史;叔孫通是秦王朝皇帝顧問的博士;陳平曾是項羽治下的都尉。這就說明:信任,是人才幹事業的最重要前提。

做一個領導最忌諱的,就是一天到晚看見所有的人都很可疑,今天猜忌這個,明天猜忌那個,這樣其實最自己的事業是危害極大的。用人不疑,疑人不用。劉邦就有這個魄力,他一旦決定用某某人,他絕不懷疑,放手使用。

在劉邦的隊伍里有很多人原來曾經是在項羽手下當差的,因為在項羽的部隊裡面待不下去了就跑過來投奔劉邦。劉邦敞開大門,一視同仁表示歡迎,你願意來,歡迎你來。比方說韓信,原來是項羽手下的人,因為在項羽手下不能發揮作用,就來投奔劉邦。又比方說陳平,他走的路更多——原來是魏王手下的人,因為不能發揮作用就投奔項羽,又不能發揮作用就再投奔劉邦,當陳平從項羽的軍中逃出來前往漢營時,劉邦是「大悅之」,非常高興。他問陳平,陳先生在項羽那裡擔任的是什麼職務啊?陳平說,擔任都尉。劉邦說,好,你在我這兒還當都尉。馬上任命陳平做都尉。任命公布以後,漢營輿論嘩然,很多劉邦的老隨從不滿意,所以就有人去到劉邦那裡說陳平的壞話,但是劉邦不予理睬,你們議論你們的,我任命我的,而且非常信任陳平,堅持對陳平委以重任。

正是由於劉邦這樣的信任,陳平才願意為劉邦效力。當時劉邦和陳平曾經有個談話,劉邦問,你看我們現在和項羽處於一個膠著的狀態,誰也吃不掉誰,請先生想一想有什麼辦法能夠出奇制勝,儘快地結束這場戰爭呢?陳平說,項羽多疑,我們可以使反間計,讓項王不再信任手下的人,等於砍掉了他的左膀右臂,不就行了嗎?劉邦說,這個主意好,那就請陳先生來操作吧。費用沒有問題,馬上撥款,黃金四萬斤——請大家注意,這裡的金子其實是銅,那個時候講的黃金就是黃銅——劉邦把黃銅四萬斤交給陳平,這些錢就交給你了,隨便你怎麼用,不問出入。什麼叫不問出入呢?就是不報銷,不審計,你愛怎麼花怎麼花!只要給我把項羽搞掂了,節約下來的都歸你自己。這是當時那種特殊情況下的一種特殊措施,表示劉邦對陳平的信任。

坦誠相待

坦誠相待,不僅僅是反映一個人的素質問題,更是為人處事的一條原則,你是否坦誠以待別人,別人通常也會坦誠的對待你。對於人才,他們需要的不儘是應得的酬勞,而更多的是需要尊重和信任。要尊重這些人才,惟一的辦法就是以誠相待,實話實說。劉邦就有這個優點,張良、韓信、陳平這些人,如果有什麼問題要跟劉邦談,提出問題,劉邦全部都是如實回答,不說假話,哪怕這樣回答很沒面子,他也不說假話。之所以這些人能夠幫助劉邦提出自己的計策來,是由於劉邦有一個前提,就是如實相告,絕不隱瞞,這樣信任對方,尊重對方,得到了對方同樣的回報,同樣的信任和尊重,盡心儘力地幫他出謀劃策。這也是我們一些做領導的,非常值得借鑒的經驗。

蕭何的例子更能說明問題。當劉邦在鄉間當小小的泗水亭長時,蕭何已經是沛縣城中掌有實權的主吏掾。他由於處事公平,執法不枉害人而受到當地縣官的器重。

此時的劉邦落拓不羈,不拘小節,「好酒及色」,還經常「狎侮」人,屬於被人鄙視的那一類人。地位較高,且受人尊重的蕭何卻非常器重被常人所不屑的劉邦,即使劉邦有了差錯,作為上司的蕭何則利用自己的身份為劉邦開脫。

及至劉邦起兵抗秦,蕭何與劉邦的地位顛倒了,蕭何由上司變為臣僕,劉邦由小民變為君主,蕭何更是忠心耿耿,輔佐劉邦,從未有在地位上逾越劉邦的慾望。

劉邦有何魅力使得蕭何如此鐵心?其根源來自蕭何對劉邦坦誠待友、重許諾、重義氣的待人準則的早期認識,與行俠仗義的劉邦成了摯友,奠定了深厚的感情基礎。以至於成了劉邦日後不能離開的「左右手」。

也正是劉邦的坦誠,使他得到了很多的人才來歸,包括其他和蕭何一樣的小吏。如曹參當時是個縣內官吏,日後是劉邦起兵的主要參與者,幫助劉邦打了許多大仗,成了開國元勛,並在蕭何之後,當了漢朝的第二任宰相。夏侯嬰當時是「沛廄司御」,後「試補縣吏」屬下層小吏。夏侯嬰是位大丈夫,在劉邦因傷人而獲罪時,挺身而出,吃盡苦頭,並代劉邦受過,吃了一年的大獄菜團。日後,成為劉邦的一員得力戰將。

可以這樣說,若無坦誠待人、善交朋友的特長,就沒有日後成大事的劉邦。

論功行賞

使用人才,首先是要信任他,尊重他,同時也應該獎勵,因為獎勵是對一個人才貢獻的實實在在的肯定。不能老拿好話甜和人,說這個人不錯,是個難得的人才,是我們的骨幹,就是一分錢的獎勵也不給,這個是不行的。有貢獻就得獎勵,獎勵要獎勵得合適。確實是工作做得好,貢獻大的,要多獎;做得一般地,一般地獎;做得差的,不獎,甚至罰。做到要賞罰分明。劉邦奪取天下以後,根據各個人的不同功績,對功臣論功行賞,不但封賞了蕭和、張良、韓信、彭越等一批人,還封賞了他最不喜歡的人——雍齒。雍齒一封,所有的功臣都安心了,明白了劉邦是真正的按功勞而不是按親疏行賞,一碗水端平後,公生明的效果就立竿見影。

論功行賞時,劉邦裁定:蕭何第一。從這點上,也可以看出劉邦的老成謀國。為什麼要定蕭何為第一功臣呢?第一,蕭何是革命元老,也是建國元勛,是跟劉邦一塊兒起義的,且功勛卓著。第二,蕭何至關重要的貢獻,在於其及時搶救了大量的文書檔案。當時劉邦打進關中,軍隊衝到咸陽城裡後,那些將軍們在幹什麼呢?搶東西,搶金銀財寶,或者忙著強姦女人。只有蕭何衝進秦王朝的國家檔案館,把秦朝的地圖、賬本、各種文件資料全部保存了下來。最後劉邦一統天下的時候,對整個國家的形勢,比方說哪個地方窮哪個地方富,哪個地方有些什麼物產,有些什麼情況,都了如指掌。是蕭何掌握了這樣的資料。從這一點來看,蕭何確實是一個治國良才,是做總理的人才,他知道這個資料的重要性,就是我們現在說的資訊、信息等等的重要性。

  劉邦可以說是很懂得領導藝術的典範,正是由於他能夠信任人才,使用人才,充分地調動他們的積極性,又暗中地加以防範和控制,從而把當時天下的人才,都集結在自己的周圍,形成了一個優化組合,這樣一來,他奪得天下也是必然的事情。

劉邦的高明之處還在於不貪天之功歸己有。「運籌帷幄之中,決勝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鎮國家,撫百姓,給饋餉,不絕糧道,吾不如蕭何;連百萬之軍,戰必勝,攻必取,吾不如韓信」,這「三不如」,不把建立政權的功勞記在自己身上,而是充分肯定「三傑」的重大作用,足見胸襟之寬闊、氣度之軒昂、識見之深刻。

老子道德經有言:「知人者智,自知者明。勝人者有力,自勝者強。」世界是無限的,一個人的知識與能力是有限的,猶如滄海一粟,再聰明的人也不能全知全能,社會精英和傑出人物也不例外。然而,在現實社會政治生活中,一些人卻不是這樣,他們「一瓶子不響,半瓶子咣當」,恃才傲物,不懂裝懂,諱疾忌醫,聞過則怒。甚至於明明知道錯了也不想改正,固執己見,一意孤行。不但有的領導幹部是這樣,一些專家學者乃至名人也這樣,「老虎屁股摸不得」。他們卻不知道古人「論人有要:矜物之人,無大士焉。」「矜者,細之屬也。」凡是驕傲的人,沒有偉大的人物,驕傲是渺小的表現。

正是由於劉邦有「三不如」的自知之明,有識才之能,有容人之量,且能使人盡其才,這才有了他「提三尺劍而取天下」的人生輝煌,其人生智慧和管理藝術確實值得我們深思和借鑒。(劉繼興)


推薦閱讀:

看《雍正王朝》談人生
學點鬼谷子用人智慧,別失傳了!
【讀通鑒】蕭何自污名節透露出的古代官場用人悖論
職場心得 -- 如何培養和使用人際關係
鄭板橋被人設下「狗肉圈套」——論如何利用人的弱點

TAG:皇帝 | 用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