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銀興:馬克思主義經濟學中國化的指南

洪銀興:馬克思主義經濟學中國化的指南
——重讀《資本論》
2011年10月21日09:32來源:《光明日報》張宇:科學認識當代資本主義的有力武器·陳文通:經濟學家對馬克思經濟理論的誤解·劉駿民:經濟增長、貨幣中性與資源配置理論…·張宇:《資本論》的當代意義·范建華:建立和健全科學有效的文化管理體制·賈康孫潔:公私合作共「保」保障房

洪銀興:馬克思主義經濟學中國化的指南--中國共產黨新聞

【字型大小 大 中 小】列印留言社區手機點評 糾錯 E-mail推薦:

分享

  

  洪銀興,著名經濟學家,南京大學黨委書記,教授,博士生導師,兼任教育部社會科學委員會副主任委員、中央馬克思主義理論研究和建設工程專家組成員、中國《資本論》研究會副會長、國務院學科評議組成員等學術職務。研究方向為理論經濟學、經濟運行機制研究、經濟發展研究、宏觀經濟的理論和政策研究。主要代表著作有《經濟運行的均衡與非均衡分析》、《〈資本論〉的現代解析》、《市場秩序和規範》、《現代經濟學通論》等。

  1867年9月14日,《資本論》第一卷(德文版)在漢堡首次正式出版,其餘各卷在馬克思1883年逝世以後由恩格斯整理出版。

  中國第一個三卷本《資本論》正式出版於1938年,由郭大力、王亞南翻譯完成。之後二人又繼續翻譯《資本論》第四卷《剩餘價值學說史》,並於1949年出版。至此,《資本論》中文全譯本全部出齊面世,為《資本論》的研究、傳播創建了一個良好而科學的平台。

  開欄的話  中國近現代的學術發展,多是以西方話語來建構中國的學術話語體系,並取得了很大的成績。經濟學即如此,從嚴復翻譯《國富論》算起,經濟學傳入中國已經110年,在這奮鬥求索的百餘年間,馬克思主義經濟學思想引領了中國經濟學學科體系的構建,進而影響了中國經濟發展的進程。與此同時,西方經濟學中能夠為我所用的學術思想也提供了豐富的養料,共同培育了中國的經濟學研究體系。我們正在建設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經濟制度,是一個前無古人的偉大探索,面對這一創舉,在建構中國特色、中國氣派的經濟學方面,學術界顯然還做得不夠。這要求我們,一方面要充分吸收國外已有的學術資源,包括馬克思主義經濟學思想,另一方面,更要對中國的傳統學術思想與文化現狀有深刻的領會。擔負這一重任,首當其衝的,當是靜下心來重讀經典。  經典,是人類思想經實踐檢驗後沉澱下來的精髓,重讀經典,不僅能夠正本清源,帶來新的感悟,對當下和未來產生新的啟發,更可能催生出新的經典。為與讀者共勉,經濟學版特開設《重讀經典》欄目,約請知名學者一同含英咀華,共享時間篩選出的盛宴。  《資本論》是馬克思主義的百科全書,首先是一部偉大的政治經濟學著作。它以嚴密的邏輯揭示了資本主義經濟的內在矛盾,科學闡述了人類社會的經濟發展規律,特別是市場經濟的一般規律,在分析資本主義經濟內在矛盾的同時,合乎邏輯地推導出了社會主義社會的某些基本特徵和經濟規律。  有不少人提出這樣的疑問:一百多年前發表的《資本論》,今天還適用嗎?尤其是對我國的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經濟發展還起指導作用嗎?這些問題的提出,是對《資本論》生命力的現實考驗。在今天研究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時發現,《資本論》的生命力可以從兩個方面顯示:一是它作為理論範式所涉及的基本結構、基本功能、基本範疇和基本方法在今天仍然是馬克思主義經濟學時代化和中國化的指南。二是對現在的社會主義國家的經濟改革和經濟發展仍然起著方向性的指導作用。  應該承認,《資本論》中的個別結論不可能完全準確地說明一百多年後的今天的現實。特別是,在半殖民地和半封建社會基礎上建立起來的社會主義中國,與《資本論》對未來社會帶有預見性的設想存在很大的差別。但這不意味著馬克思主義經濟學會隨著所面對的時代的改變而改變指導思想的理論基礎地位。馬克思在《資本論》中只是規定了未來社會的基本方向,並沒有對未來社會的經濟體製作出具體規定,也沒有可能對處於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經濟作出猜測。這就提出了馬克思主義經濟學時代化和中國化的要求。顯然,在這裡《資本論》不是提供教條,而是提供。  在《資本論》確立的經濟學範式的框架內,馬克思主義經濟學的時代化、中國化有很大的時間和空間。在空間上,就是要求馬克思主義與中國實際相結合;在時間上,就是要符合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國情,系統回答在中國這樣一個發展中大國建設什麼樣的社會主義、怎樣建設社會主義等一系列問題。  前一時期,受所謂「普世價值」的影響,經濟學界也出現了淡化經濟學階級性的傾向,強調提供超階級的一般經濟學理論。實際上,政治經濟學涉及經濟關係和經濟利益,其階級性是顯然的。馬克思在創立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時,就公開主張和維護無產階級利益,為無產階級和全人類的解放事業服務。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的階級性,不僅表現在對資本主義的批判,還表現在為無產階級揭示了理想社會,這就是被馬克思稱為「自由人聯合體」的社會主義社會和共產主義社會。在社會主義社會建立起來以後,作為馬克思主義經濟學中國化的成果,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經濟理論又提供了建設新社會的指導思想,反映了廣大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這樣,《資本論》,對舊社會,它是批判的武器;在新社會,它是建設的指南。  現在理論界都喜歡運用西方經濟學的概念和原理來分析現實經濟問題,許多本來就能用馬克思主義經濟理論說明的問題,似乎只有西方經濟學才能說清楚,這是不公平的。我國的經濟體制在轉向市場經濟後,許多經濟條件與《資本論》中分析的經濟條件相近,因此《資本論》的許多原理對我國現階段的經濟研究和經濟實踐仍然有明顯的指導作用。  《資本論》論的是資本,它面對的是市場經濟,從這一意義上說,《資本論》是市場經濟論。當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得到確認後,《資本論》中闡述的一系列市場經濟原理自然可以得到應用。比如,商品貨幣理論、競爭理論、地租理論、信用經濟理論、經濟周期理論,等等,這些理論不只是對我國現階段的經濟改革的制度設計,而且對企業家參與市場經濟活動的決策都有明顯的指導作用。  在一般人看來,《資本論》是研究生產關係的。其實不完全如此。生產力和生產關係的矛盾分析,是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的基本方法。面對資本主義經濟,《資本論》關注的是資本主義生產關係阻礙生產力發展的矛盾分析。經濟落後的國家在進入社會主義社會後,生產力和生產關係的矛盾主要表現在生產力的相對落後上,需要以發展生產力來發展社會主義生產關係。《資本論》在分析資本主義生產關係時用了很大篇幅研究生產力。從簡單協作到工場手工業分工再到機器大工業,馬克思對每一種生產方式都進行了細緻的生產力層面的分析。在他看來,社會生產力的發展來源於三個方面:一是勞動的社會性質,二是社會內部的分工,三是智力勞動特別是自然科學的發展。這些正是社會主義條件下發展生產力從而推動社會主義生產關係發展的重要依據。  目前對《資本論》的研究存在著兩個偏向:一是用《資本論》中的隻言片語批評當前的改革開放政策;二是在沒有準確掌握《資本論》思想和方法的基礎上隨意批判《資本論》。作為經濟研究者,學習和研究《資本論》的目的在於兩個方面:一是學習和掌握《資本論》的世界觀和方法論;二是學習和掌握《資本論》分析和解決問題的工具。經濟學就是要用經濟概念和經濟範疇來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馬克思主義經濟學的經濟概念、範疇、理論模型很多,在今天仍然是我們分析經濟問題的重要手段。根據經濟發展的需要,明確在當前階段所要保留和運用的《資本論》的經濟範疇和原理,本身就是對馬克思主義的堅持和發展。(作者單位:南京大學)
(責任編輯:趙健)
相關專題
· 洪銀興專欄

推薦閱讀:

現金貸會腐蝕軍隊嗎?——來自美國空軍的證據
【筆記】不動點定理(二)KKM引理
美國如果不還20萬億債務會怎樣?
富豪徵婚的經濟學分析

TAG:經濟學 | 中國 | 經濟 | 馬克思主義 | 主義 | 馬克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