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族的「漢」是歧視女性嗎,為何女權主義者會說漢族之名是男性主體性的體現,是男性竊據了一個民族的名字?...

英語中性別歧視的表現及原因探析作者:胡采華[摘 要] 語言是社會的一面鏡子,折射出不同民族的思維方式和價值觀念。英語中的性別歧視是一種客觀存在的語言現象,是對社會傳統和文化反映。本文將從詞法、語序、用詞與稱謂、語義等方面揭示英語中歧視女性的現象並探索其根源。[關鍵詞] 英語 性別歧視 現象 原因一、英語中歧視女性的主要表現1、詞法上的性別歧視。從英語的構詞就可看出對女性的歧視,代表人類和人類經驗的似乎只能是男性。整個人類只屬於男人:mankind; 國家是由男人統治的:kingdom(雖然英國也曾有女人統治,卻沒有queendom); 從政的是男人:statesman, chairman, etc;有職業的還是男人:salesman, fireman, milkman, postman, businessman, policeman, etc;同族、同胞也只有男人,沒有女人:kinsman, countryman; 許多國家只有男人存在:Englishman, Frenchman, Irishman, Dutchman 。此外,英語中有不少女性名詞是由男性化通性詞甚至男性詞派生而來的,這主要體現在某些職業名詞和人名名詞中。職業名詞本是不帶性別標誌的詞,但後來許多詞詞義男性化,如governor(州長), major(陸軍少校), actor(演員), waiter(服務員), 等。若女性從事此類職業,就得在這些詞後加上後綴-e, -ess, -ette 等作為性別標誌來避免誤會,如governess(家庭女教師), majorette(軍樂隊女隊長), actress(女演員), waitress(女服務員) 等。與職業名詞相似,人名名詞也存在著女名派生於男名的現象,即一些女名是在某些男名的基礎上加上後綴-e, -ie, -ine 等構成的,如女名Louise (路易絲),Stephanie (斯蒂芬妮)就分別派生於男名Louis(路易斯) ,Stephen(史蒂芬) 。反之,基於女名的男名則實屬罕見。女性名詞派生於男性化通性詞或男性名詞的現象反映了女人通常被視為男人的附庸的社會觀念,性別歧視昭然若揭。2、詞序上的性別歧視。傳統觀念認為,不論體力還是智力,都是男強女弱,男性應保護女性,女性只能被男性保護。於是,當兩性同時被提及時,詞序上總是男前女後,並且不能倒置。如人們常說husband and wife, king and queen, men and women, he and she, Adam and Eve 等,很少倒過來說,這只是問題的一個方面。這些詞語要是和good and bad, rich and poor, day and light, life and death之類的詞語相聯繫,那就不只是簡單的前後位置的問題,其男尊女卑、對女性的歧視可見一斑。客套話「Ladies and gentlemen 」是個例外,這是在某些社交場合中使用的固定詞序,但它並不意味著婦女地位的提高。古時候,達官顯貴們相聚總有夫人陪同,夫人們被視為柔弱之輩,進門出門時男士們總是讓她們先走,從而出現了「Ladies first」,後來進而在祝酒或演說時使用「Ladies and gentlemen 」。顯然,這不過是社交辭令。事實上,人們(包括女性自己)一接觸到實質性問題,便把男人擺在前面,讓其佔主導地位。3、用詞與稱謂方面的性別歧視。代詞是語言中最有社會意義的詞語,也是女權主義者首先發現性別歧視的領域。英語中缺少一個男女兼指的單數人稱代詞,當泛指男女兩性單數時,人們常將陽性人稱代詞泛化。如:(1)Everyone has his own right to vote. ( 人人都有選舉權。)(2)Every man has his fault. ( 人孰無過。)類似的語言現象還表現在當泛指男女兩性時,或性別不明時,人們通常使用陽性詞。如:(3) Like other mammals, man nourishes his young with milk. ( 像其他哺乳動物一樣,人類也用乳汁補養後代。)(4) Jane Johnson and her brother Howard both serve as chairman of major committees. (簡.約翰遜和她的兄長霍華德一同出任大會主席。)顯然,第三人稱單數男性代詞的通行化用法在語法上涵蓋女性,,在文化上又排斥女性,充滿了對女性的歧視。另一種表現就是對已婚婦女的稱謂,即指代上的「不對稱」現象。女性結婚以後,不僅失去了從父親那裡繼承來的家族姓氏,甚至連自己的名也經常一起丟了,要隨丈夫姓,特別是在較為正式的社交場合,對已婚婦女的稱謂就是 Mrs. +丈夫 的名+丈夫的姓, 如 Mrs. Harry Smith, 這表明女性處於無主體的文化語言之中, 一切都被納入男性秩序之內, 其價值的存在完全取決於男性的認同和確證.4、語義上的性別歧視。人類從母系社會發展到父系社會, 男女角色進行了再分配: 「男主外, 女主內」, 婦女的主導地位也隨之失去. 男性在社會、政治、經濟、文化等一切領域中都占著絕對的主宰地位,而女性的天地則縮小到家庭。我們知道,語言是一種特殊的社會現象,它是從勞動中創造出來的,與人的生產活動有著密切關係。因此,當男性變成語言的主要創造者和使用者時,自然形成了傳統中男性的統治地位和女性的附庸地位。上帝在創造人類的時候就把男人放在了統治地位,女子則附屬於「他」而存在。這一點在《聖經》中就有明確的記載,男人創造世界,女人只不過是男人身上的一塊肋骨(rib ),可見女人的地位是何等的卑微。女性處於被統治、被支配的附庸地位,也就造成了許多「褒陽貶陰」的辭彙。譬如bachelor(unmarried man):(快樂的)單身漢/spinster(unmarried woman):(冷漠、古怪、不近人情的)老處女;governor : 統治者、掌權者、總督/governess (受雇於人的) 家庭女教師;mister 先生,丈夫/mistress受人供養的女人、情婦;warlock 巫師(不含貶義)/witch(帶有「醜陋、行為古怪」等貶義的)巫婆;sir 冠在姓名前為尊稱/madam(常用來指妓院的)老鴇;king 可引申為有成就的巨子,如鋼鐵大王/a steel queen其貶義也指妓女。即使是同一個詞,指男性時為褒義,而指女性時就可能變成了貶義。如:professional 指男性時是位「有經驗的專業人員」,而指女性時則可能含有street girl之意;easy 指男性是「容易相處」,而指女性則是「水性揚花」。形容同樣性質的人,只是性別不同,用的辭彙也會不同,如描繪一個要求嚴格的男性經理用hard task master,而描繪同樣性格的女性經理則用hard to work for;指某個男士易動感情,就說他only human,但如果此人是女士,則用emotional ;說一個男士行事果斷,用decisive ,而一個女士如具有同樣的性格,則用stubborn 來形容她,等等。久而久之,就形成了男女語言的差異,形成了所謂女性語言的特點。一些專門研究女性語言與男性語言的語言學家指出:由於婦女多愁善感、捉摸不定,性格平淡淺薄,說話聲調高尖,沒完沒了,談論的內容也大都屬於dirty diapers stuff, 因此,把她們的聚會稱為hen sessions 。從語義看,這些辭彙中所包含的性別歧視是一目了然的。二、英語中性別歧視形成的原因(一)社會歷史分工原因人類早期社會普遍經歷了兩個發展階段,即母系氏族社會和父系氏族社會。在母系氏族社會,婦女在社會經濟生活中處於支配地位,因此婦女的社會地位比男性高。但是隨著生產力的發展,男子的勞動從捕魚、狩獵轉向農業和畜牧養殖業,男子在體力上比女子強,加上婦女需要花較多的時間和精力養育兒女,於是男子在社會經濟中的地位越來越重要,並獲得支配權,而婦女的地位與男子相比越來越低,不得不依附於男子,父系氏族社會終於取代了母系氏族社會,這種歷史演變必然要反映到語言文字中來。語言是社會的一面鏡子,隨著社會的變化而變化。在Language and Women ?s Place(語言與婦女的地位) 一書中,Layoff 曾作過如下評論:最終結果是婦女被剝奪了擁有權利的資格,理由是婦女在她們的言談舉止中處處表現出她們沒有掌握權利的能力。具有諷刺意義的是,由於社會的影響,婦女自己也以為她們的智力或受教育程度不如男性,該受到如此對待。因而,Ronald Ward Baugh 認為,語言中的性別歧視現象與其說是語言問題,不如說是社會歷史分工問題更確切些。(二)社會文化倫理因素上帝夏娃帶到亞當面前時,亞當說:「這是我骨中骨,肉中肉,我將稱她為女人,因為她是從男人的體內取出來的。」(This is now bone of my bone and flesh of my flesh; she shall be called ?woman?, for she was taken out of man. )因此,女性從一開始就是從屬於男性的,所以語言中的「性」範疇就將陽性置於首位。夏娃不僅自己偷吃了智慧樹上的果實,而且還給其丈夫亞當吃,違反了上帝的禁令,結果被上帝逐出了伊甸園。因此,夏娃對人類的墮落負有不可推卸的責任。古希臘眾神之王宙斯,為了報復普羅米修斯為人類盜取火種,創造了美麗動人的少女潘多拉。潘多拉打開了神賜予的裝滿災難的禁盒,釋放各種罪惡貽害人間。夏娃是猶太教和基督教教義中的第一個女人,潘多拉是希臘神話中的第一個女人,她們都是萬惡之源的形象。在英美國家,晚會上婦女常常被問道 「What does your husband do? 」(你丈夫是幹什麼的?)但是決不會有人冒昧地詢問一個男子 「What does your wife do?」(你妻子是幹什麼的?)如果有人提出這樣的問題,被詢問的男子一定會很驚異地回答說:(她是我的妻子,妻子就是她的職業)。這說明在西方婦女被放到從屬地位已成為一種普遍的社會文化現象。不僅男子接受這種文化現象,女性也從心理上接受了這種從屬地位的事實,即使事業上與男性同樣傑出的許多女性從心理上講也是把第一性讓給了男性。(三)政治經濟原因1、經濟上婦女有賴於丈夫。在歐洲貴族社會裡,貴族們信奉傳統的女性有閑論,認為婦女不必工作,她們通過婚姻使自己依附於男子,依靠丈夫的成就建立自己的社會形象。這一傳統觀念在工業化後的歐美仍很盛行。歐美進入工業社會後,大多數社會成員賴以維持生活的經濟收入都必須在工業化、機器化、大集團作業的大社會協作中取得,傳統的家庭專業和手工作坊所給婦女的就業機會和穩定收入被取消。這樣,多數婦女只好獃在家裡,依靠丈夫的經濟收入生活。一小部分婦女從家庭轉入社會,從事某些工作,但就業機會有限,經濟收入微薄。時至今天,一些地位較高和待遇較好的職業依然由男性壟斷,婦女的職業地位和待遇大都遠遜於男人。更有甚者,有的丈夫不允許妻子外出工作,要她做個相夫教子的家庭主婦與賢妻良母。於是,不少婦女主要充當了性夥伴、生育工具和家庭保姆之類的社會角色。2、政治上仰鼻息於男人。婦女們由於成了家庭主婦或缺乏經濟實力,因而遠離政治生活。在男人們制定並頒布施行的美國憲法里,有關眾議員、參議員和總統競選資格的條文起初全用的是。因為憲法里沒有,所以當1888年第一個婦女參加總統競選時,人們覺得無法接受,認為政治應該讓女人走開。事實上,在女性人數現在幾乎佔半的美國,登上政治舞台的女性寥寥無幾,不但迄今也沒有出現過女總統,就連女眾議員、參議員亦少之又少。女性經濟政治地位低下必然反映到語言上,大量性別歧視語也就應運而生了。可以說,女性低劣的經濟政治地位是造成英語性別歧視的主要原因。3、婚姻人身原因。在婚姻家庭中,不少婦女迄今仍居從屬地位,在許多方面都附庸於丈夫,在姓氏使用上就是如此。女性婚後一般從夫姓,如夫死未嫁仍用夫姓,再嫁後又得改用後夫之姓,並被稱為某某(夫姓)夫人或太太,即使是名門閨秀也不例外。一些婦女試圖自由選擇姓名,但常會受到司法部門的阻撓或新聞媒體的非難,即使獲准可以不用丈夫之姓,也會因此遭受種種不公正的社會待遇。更為頭痛的是,她們不得不花費大量時間向其親友解釋自己為何要反對這一習俗。至於婚生子女姓氏,幾乎全部生來就隨父姓。事實上,女性在社會生活中也只有附庸於男性時才會獲得社會地位,而且附庸關係越是法定的,其社會地位就越牢固,即使不是法定的附屬關係,有總勝於無。譬如做某個男人的妻子就強於做情婦,而情婦的社會文化意義好於(老處女),因為被人視為在身心某方面不健全。由於現實婚姻中存在人身依附關係,它自然會在語言上有所體現,從而也形成了不少性別歧視語。三、結語英語中的性別歧視並不是單獨地存在於語言之中,而是紮根於人們的頭腦中。語言中所折射出的性別差異和性別歧視並不是由語言符號本身的自然屬性決定,而是特定社會的價值觀念和民族思維方式在語言中的必然反映(秦秀白,1996:23)。所以,要完全消除語言中對女性的歧視是相當難的,因為作為一種觀念,一旦形成了文化價值和傳統的一部分,就具有長期的影響力。但是隨著社會的進步,婦女的社會地位將進一步提高,語言中的性別歧視現象將會逐步改變。同時也應看到,作為反映歷史、文化和傳統的語言,其中的性別歧視現象會較長期地存在下去。

這充分體現了中華田園式女權既自私又缺乏足夠文化和歷史素養的本質,漢語語境對女性權利已經足夠寬容,但對她們而言只有不惜一切的詆毀才能滿足她們「爭取權利」的表現欲。文字是歷史文化的延續,歷史上女性的貢獻和地位決定了文字的發展註定會更加男性化,真正女權主義所追求的平權不應以否定歷史事實和否定男性為手段,否則她們和男權至上主義有什麼區別?依照這種邏輯,我們完全可以也選擇傾向男權,徹底無視女性所作出的貢獻和具備的能力。所以中國田園式女權的詆毀不過是掩耳盜鈴,真覺得不公平公正,大可以擺脫人類歷史文明,茹毛飲血從創造文字開始,回到母系社會啊。既享受著母系社會—男權社會——男女平等社會進程的文明成果,又批判歷史文明的不公,否定男性的貢獻,又想無中生有的搞一套沒有歷史根底的女性化文字,這個雙標玩的很溜啊。
推薦閱讀:

其實歧視
歧視,是自己眼睛的病,不是別人身上的瘤
美國有種族歧視嗎?
再談美國的種族歧視
巴黎世家,你賺著中國人錢又歧視中國人的樣子真無恥

TAG:歧視 | 女性 | 男性 | 民族 | 名字 | 漢族 | 女權主義者 | 主義 | 主體性 | 女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