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家講唐詩】第19期|今夜月明人盡望, 不知秋思在誰家
【名家講唐詩】
第19期
跟劉學鍇老師一起
重回唐朝,盡覽唐詩風流
本篇文字內容摘自
「河南省優秀圖書一等獎」
(2012-2013年度)
獲獎圖書
《唐詩選注評鑒》
第1501—1503頁
原 詩
十五夜望月寄杜郎中①
王 建
中庭地白樹棲鴉,
冷露無聲濕桂花②。
今夜月明人盡望,
不知秋思在誰家③。
校 注
①宋本《王建詩集》及《萬首唐人絕句》題下註:「時會琴客。」據末句「秋思」,「十五夜」當指八月十五夜,即中秋夜。杜郎中、名未詳。集有《寄杜侍御》七言長律,據詩中「粉閣為郎即是仙」之句,似為《寄杜郎中》之訛,與本篇「杜郎中」或是同一人。集又有《和元郎中從八月十二至十五夜玩月五首》,此「元郎中」為元宗簡。是否與本篇為同時之作,未可定。
②桂花多在中秋季節開放,故云。
③誰家,張相《詩詞曲語辭彙釋》云:「誰家,估量辭,含有『怎樣』『怎能』『為甚麼』『甚麼』各含義……惟從誰家二字之字面解釋之,與某一家之義相同,此當審語氣而分別之。」按:此顯指哪一家。在,《全唐詩》校:「一作落。」
箋 評
葉羲昂曰:難描難畫。(《唐詩直解》)
《唐詩訓解》:落句有懷。
周敬曰:妙景中含,解者幾人。(《刪補唐詩選脈箋釋會通評林·中七絕中》)
黃生曰:《秋思》,琴曲名,蔡氏《青溪五弄》之一(按:蔡邕《青溪五弄》有《游春》《淥水》《幽思》《坐愁》《秋思》五曲,見《文選·嵇康〈琴賦〉》「下逮謠俗,青溪五曲」李善注,又見《樂府詩集·琴曲歌辭二·蔡氏五弄題解》引《琴歷》及《琴集》),非自注則末句不知其所謂矣。選詩最當存其自注也。通首平仄相葉,無一字參差,實為七言絕之正調。凡音律諧,便使人誦之有一唱三嘆之意。今作者何可但言體制,而不講聲調也。(《唐詩摘抄》卷四)
朱之荊曰:琴客在此地作《秋思》曲,月下聽琴者不知在誰家也。(《刪訂唐詩摘抄》)
王堯衢曰:「中庭地白樹棲鴉」,地白,月光也。中庭月白,夜已深矣,故樹鴉皆已棲宿。「冷露無聲濕桂花」,秋露已冷,夜深則落,雖無花,而桂花已沾濕矣。「今夜月明人盡望」,眼前對景,肚裡尋思,遂不免望月而嘆曰:今夜之月明如晝,如此豈非盡人所望乎?而悲歡不一也。「不知秋思落誰家」,望月之家,有知秋思可悲者,有不知秋思可悲者,是同此月也,照三千世界之悲歡,究不知秋思落在哪一家也。然其言不知秋思之人,乃即深於秋思者矣。(《唐詩合解箋注》卷六)
袁枚曰:見露而動秋思,恐感秋者無如我也。上首(按:指耿氵韋《秋日》)言秋日,此首言秋月,所謂正入正出。(《詩學全書》卷一)
佚名曰:琴客在此地作《秋思》曲,月下聽琴者,不知在誰家也。(按:此襲朱之荊解)(《唐詩從繩》)
沈德潛曰:不說明己之感秋,故妙。(《重訂唐詩別裁集》卷二十)
宋宗元曰:性情在筆墨之外。(《網師園唐詩箋》)
劉文蔚曰:地白,月光也;月明,則鴉驚。今既棲樹,則夜深矣,是以見露之沾花。此時望月者眾,感秋者誰?恐無如我耳。(《唐詩合選詳解》卷四)
俞陛雲曰:自來對月詠懷者不知凡幾,佳句亦多。作者知之,故著想高踞題巔。言今夜清光,千門共見。《月子歌》所謂「月子彎彎照九州,幾家歡樂幾家愁」,秋思之多,究在誰家庭院。詩意涵蓋一切,且以「不知」二字作問語,筆致尤見空靈。前二句不言月,而地白疑霜,桂枝濕露,宛然月夜之景,亦經意之筆。(《詩境淺說》續編)
劉永濟曰:三、四見同一中秋月夜,人之苦樂各別。末句以唱嘆口氣出之,感慨無限。(《唐人絕句精華》)
富壽蓀曰:據題下原注「時會琴客」,則當以黃生之說為優。然「秋思」語可雙關,備見作者匠心及用筆之空靈雋永。(《千首唐人絕句》)
鑒 賞
這是中秋夜望月有感之作。杜郎中,名不詳。
首句寫中庭望月。整個庭院中,滿地月光,一片銀白,可見十五夜月光的明亮皎潔,也暗透月已中天,月光普照。月明星稀之夜,烏鴉往往因為明亮的光照而驚飛不定,這裡寫到庭樹上烏鴉已經棲息,足見時間已至深夜。這句寫望月,視線由下而上,由中庭的地面而樹上。下句即集中筆墨寫月露中的庭樹。
「冷露無聲濕桂花。」夜深露濃,涼冷的清露潤濕了庭中桂樹的花瓣,枝頭花間,閃爍著晶瑩的露珠,散發出縷縷桂花的幽香。冷露濕桂,正點秋景,也暗透夜之深與望月時間之久。露水於夜深時分悄然暗凝,故說「冷露無聲」。它不僅細膩地傳出夜露浥花的神韻,而且渲染了環境氣氛的靜謐和望月者沉思遐想的情景,自然暗渡到下兩句。如果循著「望月」的題目細釋此句,似乎還可對句中的「桂花」作別一種理解。傳說月中有桂樹,月宮亦稱桂宮,因此「桂花(華)」也可用作月亮光華的代稱。那麼,「冷露無聲濕桂花」也不妨理解為:涼露暗凝,布滿枝頭花間、庭中草上,連月亮的光華也似乎被露水沾濕了。這就生動地描繪出中秋深夜月露交映時月色的清潤,使人彷彿感到這皎潔的流光也帶著濕意和涼意。李賀《李憑箜篌引》「露腳斜飛濕寒兔」,李商隱《燕台詩·秋》「月浪衡天天宇濕」,與這句中的「濕」字似可參證。
「今夜月明人盡望,不知秋思在誰家。」秋思(「思」字在這裡讀去聲),即秋天的懷想思念,指對遠人的懷念。三、四兩句是由「望月」而觸發的聯想,意謂:今夜中秋佳節,人人都在望這團圓的明月,但不知觸景生情,懷著深切秋思的人究竟在哪一家。詩人由自己望月,想到各人處境不同,心情亦別:有人合家歡聚,共賞明月;有人夫婦分離,千里相隔,雖共對明月而兩地相思,因此說「不知秋思在誰家」。同對佳節良夜,而境遇心情各異,這本是生活中習見的現象。處於歡樂境遇中的人們往往不易體會到處於另一境遇中人們的心情,以致樂者自樂,愁者自愁。詩人藉助藝術的聯想,將這一普遍存在而又常為人所忽略的現象,很富詩意地表現出來,遂使人頓感耳目一新,思想感情上獲得一種感染和啟示。又將這種在皎潔靜謐而幽芳的中秋月夜的秋思表現得非常富於美感,這正是藝術典型化的力量。
詩人自己,作為「望月」者之一,究竟是否懷有「秋思」,詩里沒有明說。從全詩的情調口吻來體味,詩人好像是既身屬望月者的行列,又跳出一般望月者之外,以第三者口吻抒寫感觸。這種表達方式,更增添了含蘊不盡、搖曳生姿的風調韻味,更引人遐想了。
宋代有一首著名的民歌:「月兒彎彎照九州,幾家歡樂幾家愁。幾家夫婦同羅帳,幾家飄散在他州?」和這首詩的後幅內容相近。但民歌表情明朗直率,反覆盡意,王詩則細膩委婉,含而不露,兩相比照,可以看出民歌與文人詩不同的藝術風貌。
作者簡介
推薦閱讀:
※王羲之行書唐詩集錦
※趙之謙魏碑楷書集唐詩(三)
※讀聞一多《唐詩雜論》隨記
※莫礪鋒:論唐詩意象的密度
※好書分享||十餘種超有效快速記憶唐詩秘籍:《最好的方法讀唐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