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禮旭《幸福人生講座》讀感

眾生都渴望有幸福的人生,什麼是幸福的人生?在沒有接觸到老法師的教導之前,我覺得滿足五欲六塵的享樂,能夠事事如意就是幸福的人生,自從接觸到了佛法,我才知道自己被無始以來的無明習氣障蔽的太深了,以致在六道里沉浮不休,感恩佛陀的教育,才使我正確的感受到幸福人生的含義,那就是在菩薩慈悲喜舍之心感染下能勤修六度萬行,隨緣利他,做一個如法的好人。像老法師、鍾老師、蔡老師那樣雖知諸行無常、諸法如幻,仍能隨緣表演,為大眾做聖賢人的榜樣! 感謝我們中國老祖宗承傳了四千多年的智慧,如孔孟學說,大乘佛法。使我

們有這個機會來領受他們的教誨,他們的智慧。「人不學不知義」當我聽完這個講座,我真的很遺憾沒有早些接受這些聖賢的教誨,使我的人生走了許多彎路,多了許多遺憾,也從心裡希望孩子別再重蹈覆轍這個錯誤的路,使他們從小就能夠知道積福、惜緣,少走彎路,建立自己幸福的人生。他們幸福了也自然建立了我們幸福的人生。 人生怎麽幸福?觀念決定行為,行為決定習慣,習慣決定性格,性格決定命運。所以,有正確的人生觀念,才能經營出幸福的人生。好的性格就是心善、念善、行為善,也就是《大學》中說的「止於至善」。思想觀念正確,你的人生就紮下了正確的根基,甚至於是替你的孩子紮下正確的人生根基。「福田靠心耕」,我常對孩子講:善業相隨福門開,學問深時意氣平。從小立志做個善人,做個利益眾生利益社會的人,當你有善願善念時,起心動念都在增加你人生的福分。假如能從小真正接受聖賢教誨,你可能從小就在利益這個社會。年輕的時候應懂得多吃苦、多付出,有一句俗話說,「少年得志大不幸」,為什麽?因為他年輕就福分一大堆,一享福,覺得這些福都是我應該的,目自尊大,瞧不起人,人就容易墮落,這就是沒有紮好德行的根,「心高氣傲,博學無益」。一個人德行根本紮好了,一定想著要孝順父母,要利益人民,不可能會幹出壞的事情來。 如法的好人是有德行和智慧的人,是明道和行道之人。道是超越時空的大自然法則,德就遵循道、不違越地去做。自然界有其運行的法則,人與人之間也有其相處的法則,以仁慈博愛建立人的思想觀念,才能人人幸福美滿,世界大同。這就是「倫常大道」, 尊五倫守八德。五倫為:「父子有親,君臣有義,夫婦有別,長幼有序,朋友有信」。 八德為:「孝,悌,忠,信,禮,儀,廉,恥」。 五倫關係的第一倫,「父慈子孝」。養不教,父之過。為孩子種下好的種子,才能成就他一生正確的做人處事態度。孩子最崇拜比爾蓋茨,我就讓他了解比爾蓋茨利益眾生的胸懷,錢取之社會、回饋人民!確定善惡的標準,知道知恩報恩。「見人善,即思齊」「見人惡,即內省」「有則改,無加警」「德日進,過日少」還有環境對一個人的潛移默化影響,你的身旁都是一群正直的、有品德的朋友,那我們也會在這個氣氛之下,自己的道德也會增進。「蓬生麻中,不扶而直」。在孩子的定性、認知知見都還沒有確立以前,環境就特別重要。我們把八德貫徹行之於五倫之中,也就是我們做好人的標準。只有隨順這五倫的大道才能真正扎牢做人的根基,才能安身立命、家庭和睦、社會祥和,才能更進一步治國平天下,成就自己的道業。 修學之序有五:博學,審問,慎思,明辨,篤行。 林則徐的「十無益」也是教做人做事的根本,應當銘記於心。1不孝父母,奉神無益;2兄弟不和,交友無益;3存心不善,風水無益;4行止不端,讀書無益;5心高起傲,博學無益;6做事乖張,聰明無益;7時運不濟,妄求無益;8妄取人財,布施無益;9不惜元氣,進補無益;10淫惡肆欲,陰騭無益」。 中國文化綱領,用三個字來說,就是「君親師」,用一段話來說就是「君子九思」,用一本書來說就是《弟子規》。 「君子九思」,我們可以從九個方面去觀察自己的道德修養:「視思明」,「聽思聰」,「色思溫」,「貌思恭」、「言思忠」、「事思敬」、「疑思問」、「忿思難」、「見得思義」。 人生兩件事不能等,行孝、行善。 「十善」:「愛敬存心」。「敬重尊長」。「與人為善」。「勸人為善」。「成人之美」。「救人危急」。「興建大利」。「舍財作福」。「護持正法」。「愛惜物命」,對於東西、對於生命都要愛惜尊重,不能傷害。 感謝佛陀的教育,帶給我人生的清凈、祥和。根培植好了,才會有茂盛的枝葉花果,眾生是根,以大悲水、十善業饒益眾生才能成就菩提的智慧花果! 阿彌陀佛!
推薦閱讀:

結婚前必看的一部「神劇」,幸福的終極奧義
得到是福氣,隨緣方能幸福
五戒十善獲幸福
提升職場幸福感,不要做三等公民
中國家庭幸福調查:"有房"最重要 收入提升幸福感

TAG:人生 | 幸福 | 講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