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佛說決定毘尼經

佛講戒律如何定奪經(佛說決定毘尼經)

如是我聞。

有一次佛在舍衛國裡祇陀林中的「給孤獨精舍」,跟約ㄧ千二百五十位大比丘眾及菩薩萬人等一同在ㄧ起。

那時佛陀問菩薩們:「你們誰能在未來惡世裡,為了方便成就眾生,吃得了苦繼續護持正法?」

彌勒菩薩一聽立刻站起來,偏袒右肩右膝跪在地上,面對佛說: 「世尊!我能堪忍!於後世時受持如來百千萬億那由他阿僧祇劫以來所集的無上菩提,隨地利益無量眾生。」

師子菩薩也接著對佛說:「世尊!我能堪忍!成就眾生。」

金剛菩薩也接著對佛說:「世尊!我能堪忍!憐愍守護諸惡眾生。」

文殊師利法王子接著對佛說:「世尊!我能堪忍!讓眾生滿願。」

智勝菩薩接著對佛說:「世尊!我能堪忍!令諸眾生除去無明。」

法勝菩薩接著對佛說:「世尊!我能堪忍!令諸眾生離開顛倒夢想。」

月勝菩薩接著對佛說:「世尊!我能堪忍!令諸眾生常得到遠離沒有功德的法。」

....就這樣,ㄧ個接一個,菩薩ㄧㄧ發願。聽完菩薩們發心之後,佛陀有ㄧ個名叫舍利弗的弟子就上前對佛說:「從來沒見過這樣的事啊世尊!這些菩薩們真不可思議!有大悲心,有種種方便,堅固、精進,不但莊嚴自己,也讓眾生自我莊嚴。 沒有任何事情可以沮壞他們的意志。菩薩發心心量之大實在不可思量!讓人跟不上,也不受困境摧伏。菩薩所具的光明穿過萬物不被遮蔽。世尊!我常常稱讚菩薩了不起。要是有人跟菩薩討取頭目耳鼻等身體手足乃至任何菩薩所有的東西,菩薩在眾生求索之時從來沒有生起任何ㄧ點悋惜後悔的心。世尊!每次當我想到有眾生逼迫菩薩、壓搾欺凌菩薩時,都被菩薩所住不可思議解脫境遇感動。」

佛陀回答舍利弗說:「沒錯!就t像你所說的,菩薩所有禪 定方便智慧等境界的事,不是凡夫、聲聞及辟支佛能夠想像的事。舍利弗!菩薩雖然親見諸佛神通變化,可是在法上心不動轉,常滿眾生所願。

舍利弗!如果有眾生對居士如何修行有興趣,菩薩就現居士相來幫他;如果有眾生對權勢著迷,菩薩現作比他更大權位的人來調伏他;如果有眾生想要求涅槃,菩薩現身聲聞來度脫他;如果有眾生求作辟支佛,菩薩現身辟支佛來度脫他;如果有人求解脫輪迴求菩薩道的,菩薩現作佛身來度脫他。

舍利弗!就像這樣,菩薩用種種方便成就眾生,讓他們能安住在佛法之上。菩薩為什麼這麼做?

舍利弗!如果扣除如來的智慧,就再也沒有任何他乘能讓眾生得度脫至於涅槃,所以才叫做如來。

因為如如來所說、如如來的法、如法覺知,故為如來;

如眾生種種不同喜好需求而來現示,所以叫做如來;

能夠成就一切諸善根本,斷一切不善根本,所以叫如來;

能示眾生解脫之 道,所以叫如來;

能令眾生遠離邪道,示現聖道,所以叫如來;

說諸空法,顯現空義,所以叫如來;

一切眾生有種種識、種種不同欲樂,隨其所好示解脫道所以叫如來;

能使眾生覺知妄想疑惑不是真實法所以叫如來。

菩薩們在諸法界上不生動轉,能讓如幻眾生次第解脫。

佛陀接著說:

「舍利弗!在家的菩薩應該修二種布施:那兩種?一是財施,二是法施。

還有,舍利弗!已出家的菩薩理應柔和無瞋要修四種布施。那四種?一是紙(身),二是墨(意),三是筆(語),四是從法(自持實修)。這四種布施 是出家人所應修行。

已得無生忍等的菩薩們,應當應修習三種布施:那三種?王位布施 、妻子子女布施、頭目身體布施。這三種叫做大施也叫極妙施。得無生忍諸菩薩等應該修這三種布施。」

舍利弗對佛說:「世尊!菩薩不應該畏懼貪嗔癡。」

佛陀回應舍利弗:「菩薩有二大犯。那二個?因為瞋而犯戒是大犯,因為貪欲而犯戒的是小犯。小犯難除卻,大犯容易除卻。如果是因癡而犯的也是大犯,而且難除卻。

為什麼說因為愛而犯戒是小犯,可是卻難得除卻?因為愛能增長生死枝條,愛也能為種子造因,所以雖然罪小卻難除去。

因瞋而犯戒的人會墮於地獄畜生惡道,因為苦,比較容易察覺自己,所以易得除卻。

因癡而犯戒的人會墮八大地獄,諸大苦處就難可解脫。

又舍利弗!如果有菩薩第一次犯戒,應當在至少十個人面前以正直心殷重懺悔;

二次以上再犯戒的,當於至少五個人面前以正直心殷重懺悔;

手摸女人,或看到不雅的身體影像,當在一人或二人面前以正直心殷重懺悔;

若有菩薩造五無間罪,犯於女人或犯男子,或犯塔,犯僧等其餘眾犯戒的菩薩,應當在三十五佛面前以正直心殷重懺悔,如果所犯是重罪的話,晝夜獨處,至心懺悔。下面是三十五佛懺悔法:

歸依佛,歸依法,歸依僧

南無釋迦牟尼佛

南無金剛不壞佛

南無寶光佛

南無龍尊王佛

南無精進軍佛

南無精進喜佛

南無寶火佛

南無寶月光佛

南無現無愚佛

南無寶月佛

南無無垢佛

南無離垢佛

南無勇施佛

南無清淨佛

南無清淨施佛

南無婆留那佛

南無水天佛

南無堅德佛

南無栴檀功德佛

南無無量掬光佛

南無光德佛

南無無憂德佛

南無那羅延佛

南無功德華佛

南無蓮華光遊戲神通佛

南無財功德佛

南無德念佛

南無善名稱功德如來

南無紅炎幢王如來

南無善遊步功德如來

南無鬪戰勝如來

南無善遊步如來

南無周匝莊嚴功德如來

南無寶華遊步如來

南無寶蓮華善住娑羅樹王如來

如是等一切世界諸佛世尊,常住在世!願諸世尊慈哀念我!

若我此生,若我前生,從無始生死已來所作眾罪,

若自作、若教他作、見作隨喜,

若塔、若僧、若四方僧物,若自取、若教他取、見取隨喜,

五無間罪,若自作、若教他作、見作隨喜,

十不善道,若自作、若教他作、見作隨喜,

所作罪障,或有覆藏、或不覆藏,應墮地獄、餓鬼、畜生、諸餘惡道、邊地下賤、及彌戾車如是等處,所作罪障,今皆懺悔。

諸佛世尊!當證知我!當憶念我!

若我此生,若於餘生,曾行布施,或守淨戒,乃至施與畜生一揣之食,或修淨行,

所有善根成就眾生!所有善根修行菩提!

所有善根及無上智所有善根,一切合集挍計籌量,皆悉迴向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如過去未來現在諸佛所作迴向,我亦如是迴向

眾罪皆懺悔 諸福盡隨喜 及請佛功德 願成無上智 去來現在佛 於眾生最勝 無量功德海 歸依合掌禮

懺悔文就像這樣唸。

舍利弗!菩薩就像這樣邊唸邊觀想三十五佛就在眼前,思念如來所有的功德,淨除、懺悔。菩薩若能真正淨除自己的罪,諸佛就會現身面前來度化,也會對有愚惑的人說法。

菩薩於諸法界心不動搖,不像眾生分別有各自不同種種欲樂,所以能夠隨其所好度脫眾生,而且滿其所願。

菩薩如果進入大悲三昧,能示現入地獄畜生等所有惡道;

菩薩若入大莊嚴三昧,能現居士身成就眾生;

菩薩若能入妙勝三昧,能示現轉輪王身成就眾生;

菩薩若能入晃曜三昧,能示現釋梵上妙色身成就眾生;

菩薩若能入一心三昧,能示現聲聞形象成就眾生;

菩薩若入清淨不二三昧,能現辟支佛形象成就眾生;

菩薩若入寂靜三昧,能現佛身成就眾生;

菩薩若入諸法自在三昧,能隨諸眾生種種欲樂,現種種形而成就眾生。

不管菩薩是現釋身、或現梵身、或偶爾示現轉輪王身,都是為了成就諸眾生的緣故。然而菩薩在諸法界心不動轉,這怎麼說?菩薩雖隨眾生種種欲樂現種種形,可是菩薩沒有自己,ㄧ切都給了眾生,而隨眾生現眾生所需的種種身。

舍利弗!當野獸之王的獅子大吼的時候,其他小動物受得了嗎?不行。

又如同大象能駝重物,其他驢騾等類能負載同樣的重量嗎?不行。

又好比釋梵天身上所有威德光明色像耀眼奪目,貧窮之人看了受得了嗎?不行。

舍利弗!說到心量,好比金翅鳥王所具備的勢力,鷲鴿等鳥能做它所做的事嗎?不行。

依此類推。舍利弗!菩薩內心勇健,具有善根勢力;菩薩所有的罪都夠能依智出離,得見諸佛及得三昧,這不是所有眾生、聲聞、緣覺犯罪憂悔之後能做到的事。菩薩如果能夠持唸諸佛名號,日夜不斷地布施王位 、布施妻子子女、布施頭目身體,菩薩能離犯罪及其他所有憂悔,並且獲得三昧。

那時,過去是釋迦牟尼佛的理髮師,後來隨佛出家的優波離,從禪定而起,走到世尊面前,行禮之後坐在一旁,開口問佛:「世尊!我剛剛靜坐獨思時心裡這麼想:如來所解釋的出家別解脫清淨之戒,應該好好的學。為了護持聲聞緣覺菩薩乘的緣故,應該要說:寧捨身命不捨於戒。世尊!佛在世時跟佛涅槃後,怎樣才是聲聞乘人的具足戒?又怎樣才是菩薩乘人的具足戒?世尊說我是持律第一,那我應該怎麼為他人廣說戒律?今天聽完世尊當面說戒如何受持我內心毫無所畏,可是我想自己應該上前問清楚,日後然後才能為他人解說。今天趁著大眾諸菩薩等及比丘僧都在ㄧ起,請世尊開示!」

世尊告訴優波離:「你要知道:

聲聞乘人有聲聞乘人的善巧方便,有聲聞乘人的深心持清淨戒;菩薩乘人有菩薩乘人的方便,有菩薩乘人深心持清淨戒。怎麼說聲聞乘人有聲聞的方便有聲聞的深心,菩薩乘人有菩薩的方便有菩薩的深心?

優波離!對聲聞乘人來說他們所持的淨戒,對於菩薩乘來說不算淨戒;而菩薩乘人所持的淨戒,對聲聞乘來說也不算淨戒。

優波離!為什麼說聲聞乘人所淨持戒對菩薩乘來說不算淨戒?優波離!所謂的聲聞乘人,當他們全然不起一絲念欲也不再受身輪迴時,就是聲聞乘人持戒清淨的時候,可是這對菩薩乘來說是破菩薩最大的戒所以說它不清淨。又怎麼說菩薩乘人所淨持戒對聲聞乘來說不算淨戒?優波離!什麼是菩薩乘人?菩薩乘人從過去無量劫以來,就為了利益眾生受難吃苦輪迴不斷受身,從不生厭從未抱怨從不止息,這叫菩薩乘人持戒清淨,可是這是破聲聞乘人最大的戒,聲聞乘人就是要斷盡輪迴。所以說,優波離!菩薩乘人持輪迴不盡是護持菩薩戒,聲聞乘人持的確是輪迴盡來護聲聞戒。

還有,菩薩乘人持方便開通戒,聲聞乘人持不方便開通戒;菩薩乘人持ㄧ心深入戒,聲聞乘人持次第解脫戒,這又怎麼說?優波離!菩薩乘人持輪迴不盡是護戒,聲聞乘人持輪迴盡也是護戒。因為菩薩乘人持戒的時候,以隨順眾生為主,可是在相同的情況下聲聞乘人則不應隨順。就是因為這樣,菩薩乘人持不斷是持戒,聲聞乘人則持斷盡來護戒。

優波離!怎麼說菩薩乘人持開通戒,聲聞乘人持不開通戒?優波離!假使菩薩乘人早上有所犯戒,他只要在白天當中思惟自己的過錯,菩薩就應該能得到一切種智,那時菩薩的戒身就算不破。早上犯戒,思惟後中午獲一切種智;中午犯戒,思惟後下午獲一切種智;下午犯戒,思惟後晚上獲一切種智;晚上犯戒,醒來思惟後後獲一切種智;這就是為什麼菩薩乘人持的是開通戒,不是聲聞乘人應該做的事。因為菩薩能得一切種智,所以不會產生大慚愧,也不應會自我懺悔咎纏。優波離!但是聲聞乘人就不ㄧ樣,聲聞乘人只要犯罪幾次,立刻破失聲聞戒身。這是為什麼?因為聲聞乘人持戒時,想要斷一切結的心,應該就像是頭髮著火了那麼迫切,所有深心只為涅槃,所以聲聞乘人持戒絕不能開通。

優波離!另外菩薩乘人持深入戒,聲聞乘人持次第戒,這怎麼解釋?菩薩乘人歷經恆河沙劫以來,雖然看起來好像一直在受五欲樂遊戲自在,實際上菩薩未曾有ㄧ刻捐捨失菩提心,所以菩薩在受欲樂時不算失戒。原因在於菩薩乘人能在欲樂之後善能護持菩提之心,即使是在夢中也不忘,菩提心讓一切結使,欲樂因此不成過患。菩薩乘人不應該一下子在一身中斷盡一切結,應當漸漸盡一切結,讓善根成就那些尚未成熟的。可是聲聞乘人的出離心是迫切的頭上著了火,乃至於一想到受身就馬上修持。就是因為這樣,大乘人持ㄧ心深入ㄧ切種智戒,聲聞乘人持次第解脫戒;菩薩乘人持開通戒持不盡來護戒,聲聞乘人則持不開通戒以持斷盡來護戒。

這其中關鍵,在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實在難得,只有具大莊嚴才可得成。大乘之人在無量劫中來來回回往來生死,不應生厭離之心。優波離!如來觀察眾生,為大乘根器之人不應只說厭離法,不應只說離欲法,不應只說速疾法,應當多為他們說發歡喜菩提心的相應諸法,應當多為他們的說甚深無難無悔纏法,應當多為他們的說無聚無礙空無之法,讓他們聞法之後能安於生死不生憂悔,同時滿足菩之行。」

優波離又問佛:「世尊!有的人是因為對貪欲動心而犯戒,有的人是因為生氣不高興而犯戒,有的則是不知道這樣做會犯戒犯戒。世尊!對菩薩來說,這三種犯戒,那ㄧ個重?

世尊回答優波離:「如果有像恆河沙數量那麼多的菩薩因起慾念而犯戒,以及ㄧ位菩薩因一瞋心而犯戒,這兩個同時都在住持菩薩大乘之道,那麼因瞋犯戒的當知最重。為什麼?因為生氣能夠導致菩薩捨棄眾生,因為貪欲則只不過讓菩薩對眾生增生親愛。優波離!所有諸結業力因緣匯聚能夠讓菩薩對眾生產生親愛的,菩薩不應該對這個產生畏懼;所有諸結業力因緣匯聚能夠讓菩薩離棄眾生的,菩薩應該對這個感到大畏懼。優波離!過去如來也曾說因為欲難捨離是小犯,因為瞋易得離是大犯。優波離!所有因緣際會因犯慾望小戒要讓菩薩離開菩薩道難,可是大乘之人應該要忍受所有能讓嗔恚生起的因緣,不犯大戒,不易捨離眾生,大乘之人甚至於在做夢的時候也應該不能忍受自己的嗔心,這就是為什麼我說大乘之人因欲犯戒的不算犯,可是因瞋而犯的我說是大犯、是大過患、是大墮落、對佛法來說是大留難。優波離!菩薩不知道權宜開通的,會因為貪欲相應於心而犯戒時產生怖畏,可是對於因瞋而犯戒卻不生憂惱;菩薩知道權宜開通的,則會因為嗔恚相應於心而犯戒時產生大怖畏,可是對於因欲犯戒的部分卻不會產生憂惱。」

佛陀說到這裡時文殊師利就起來說話了。他對佛說:「世尊!誰能受持所有法的決定究竟戒律?」。佛回答文殊說:「如果凡夫可以完全了解所有法的決定究竟戒律,如來就ㄧ點也不用解說戒律了。就是因為眾生沒有辦法深入,又為了讓眾生可以完全了解所有法的決定究竟律儀,所以如來循次漸進ㄧ步ㄧ步的解說戒律。」

優波離聽到這裡時問佛:「世尊!文殊師利剛剛提問的:誰能受持所有法的決定究竟戒律問題,好像答案沒給。」

世尊於是轉對文殊師利說:「你來說說決定究竟戒律!這位優波離想知道所有法的決定究竟戒律。」

文殊師利於是對著優波離說:「只有當眾生覺知一切法究竟無垢,而且有能力自我調心的時候,那時才能清清楚楚的看清究竟戒律;

只有當一切諸法沒有諸纏,本性清淨時,才能得見究竟律儀;

只有當一切諸法無有染污,不再有「我」時,才能得見無悔律儀。

只有當完全依靠真實的億萬變化法門,而內心仍可欣樂修學時,乃能得見清淨學戒。

因為法沒有分別,不受束縛、也無縛可解,所以只有不用意識去思惟、不去想它,才能得見無縛、無解,才能覺知一切法的無住、無染、稍縱即逝,才能得見ㄧ切法的自性清淨。又因為一切法住於空處,遠離所緣境,所以知道諸法對境界所作的也清淨。

法無鬪諍。前際、後際都不可得,所以能知道三世平等,一切法離諸施設,才能讓己心無所行,才能見斷無明緣結。優波離!這就是究竟的戒律法界。諸佛世尊都是因為這樣得道。你如果能夠好好地觀察我剛所講的這個法,就是學最勝戒的高手,但是你若不觀察這個法,那就真的無法深入如來所學之戒。」

優波離聽完了文殊師利的話後對佛說:「世尊!剛剛文殊師利所說的法真的是不可思議。」

世尊也回應優波離說:「文殊師利所說的法是以依靠解脫來解釋,他所依的解脫心不去也不來。所以文殊師利常說:一切法心無去來,這是用來對治那些想求解脫卻犯增上慢的人,他這麼說是為了去除對方增上慢的緣故。」。

優波離立刻問佛:「世尊!比丘怎樣叫做有增上慢?」。

佛陀告訴優波離:「如果有比丘這麼想:《我要斷貪欲!》這就叫做增上慢。想:《我要斷瞋恚!》這就叫做增上慢。想:《我要斷愚癡!》這就叫做增上慢。想:《這是不可多得超勝的大法,我ㄧ定要學!》這就叫做增上慢。想:《這個法怎麼只有這樣!》這就叫做增上慢。想:《這個法這樣不對應該是如此!》這就叫做增上慢。

當你內心思惟時,越想往上增進,你其實就越往後退,所以叫增上慢,也就是揠苗助長的意思。

心裡想:《我有所得》,是增上慢。

心裡想:《我有所證》,是增上慢。

心裡想:《我得解脫》,是增上慢。

心裡想:《諸法皆空》,是增上慢。

心裡想:《ㄧ切無相》,是增上慢。

心裡想:《心無造作》,是增上慢。

心裡想:《這是善行》,是增上慢。

心裡想:《這是善法》,是增上慢。

心裡想:《一切諸法不可思議》,是增上慢。

心裡想:《諸法空無何必精進?》,是增上慢,而且是聲聞的增上慢。

什麼是菩薩的增上慢?

心裡想:《佛乘最勝》,是菩薩增上慢。

心裡想:《我應該要發菩提心》,是菩薩增上慢。

心裡想:《行六波羅蜜當得作佛》,是菩薩增上慢。

心裡想:《般若波羅蜜能得出離,沒有其他的方法》,是菩薩增上慢。

心裡想:《於甚深法應作方便不因世法》,是菩薩增上慢。

心裡想:《這法甚深,這法不深》,是菩薩增上慢。

心裡想:《這法清淨,這法不淨》,是菩薩增上慢。

心裡想:《這是佛法,這是辟支佛法,這是聲聞法》,是菩薩增上慢。

心裡想:《此法應作,此法不應作》,是菩薩增上慢。

心裡想:《這是快速道,這不是快速道》,是菩薩增上慢。

心裡想:《這是正道,這不是邪道》,是菩薩增上慢。

心裡想:《速速當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或者很難能速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是菩薩增上慢。

心裡想:《一切佛法不可思議,未曾有人能覺之》,是菩薩增上慢。

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不可思議,你不應思議。有見是過患,就是叫做菩薩住增上慢。

優波離就問佛了:「世尊!那對出家人來說,怎樣做比丘才能離開增上慢?」

佛陀告訴優波離:「如果有比丘想ㄧ切法都是出自於心,正在想跟心有關而不自知自己正在想、心起造作思惟,這叫最難離的增上慢。」佛陀為了再仔細說ㄧ遍分別思惟的法,說了ㄧ偈。

不應分別法非法 戲論諸心不應住

不思議法而能知 名一切時受樂人

若有欲知無有法 作是思惟非真實 隨逐邪心凡夫人 受諸有苦百千億 若有比丘常念佛 此則非真非正念 常知佛從分別起 實不可取亦不生 若有思惟諸空法 則住邪道凡夫人 雖因名字說空法 而實無有名字說 閑居寂靜思惟法 世所稱歎寂靜人 心住覺觀是戲論 是故無思能解法

心心諸法名為思 若有所思必有著

若能遠離是著法 於諸所思無復思 法同草木無所知 而因諸緣得生起 無有眾生而可得 能起空無諸緣法 因日光明眼得見 夜則不見離眾緣 若眼自能見色者 何故無緣而不見 眼常因於諸光明 得見種種可意色 常知見性眾緣生 是故知眼不能見 若有所聞諸好聲 生已即滅無有聞 推其去處不可得 因分別故起聲想 一切諸法同音聲 施設說有諸數相 未曾能生法非法 為凡夫故而示現 我為世間歎布施 而實慳法不可得 佛所說法難思議 雖不可得而演說 我常歎說持淨戒 破戒之相如執空 諸破戒相如虛空 清淨持戒亦如是 我說忍辱為妙勝 瞋恚之性實不生 於諸法中無觸惱 而佛開示忍辱者 常說晝夜無疲倦 覺悟精進為最上 雖復勤行於百劫 然其所作無增減 禪定解脫為最勝 如來開示說諸門 而實諸法無散亂 世尊現說諸禪定 智慧之性能覺了 能知諸法為慧人 然其自性不有生 佛能示現為解說 我常歎說清苦法 歡喜樂行頭陀者 推求貪法不可得 名為最上不貪者 常為眾生百千眾 現說地獄怖畏事 未曾有去墮惡道 死入無間地獄者 無有能作地獄者 亦無能作鉾矟等 因分別故而見有 刀劍之害傷己身 雜色莊嚴花果樹 金色宮殿而晃曜 彼亦未曾有作者 皆從妄想分別起 虛偽之法誑世間 著想迴旋凡夫人 於取不取無自性 猶如分別幻化炎 說於諸行最勝者 能為眾生發道心

菩提之道不可得 當知求者亦非實

其心本性常清淨 無有染著諸苦惱 凡夫分別諸惡心 自生貪愛諸染著 諸法妙勝常寂靜 而實無有愛恚癡 法性解脫離染愛 逮到安隱無處所 我知諸法如虛空 遊諸世間不生畏 其意未曾有染著 是故不住於邪道 我於多劫修諸行 度脫無邊諸眾生 而諸眾生生不盡 亦未曾有增減時 譬如世有大幻師 能化無邊百千眾 即時皆害諸化人 而於幻者無增損 一切眾生如幻相 其邊未曾而可得 若有能觀不思議 當知彼人不厭生 觀世寂靜名勇猛 知法實相亦復然 受五欲利常修行 不生染著度眾生 無有眾生及壽命 世尊憐愍興慈悲 勤修精進大苦行 雖無眾生作利益 如以空捲誘小兒 誑惑其心令染著 然後開手示空捲 小兒即時大啼哭 如是難思佛世尊 於諸法相淨覺意 已解遠離空無法 而能示現於世間 於我法中甚可樂 捨離俗服能出家 其後當得最勝果 大慈悲人之所說 已能出家捨俗務 復聞當得逮諸果 觀察諸法真實相 無有諸果而可得 已於諸法無得果 轉復生於未曾有 快哉大悲人師子 善入相應諸法相 一切諸法如虛空 能立名字百千萬 此名為根禪解脫 亦名為力七覺技 諸根無有生滅相 覺力等法亦復然 非是色性不可取 以智力現示世間 我說眾生有所得 皆是遠離諸性相 若有計我有所得 不名為得沙門果 若法無生亦無滅 誰有於中而得者 說眾生得即無得 能覺此法名為得

眾生得果名最勝 我說眾生非眾生

未曾有得眾生者 是故不應有得果 譬如良田無種子 彼中不應而生牙 如是眾生不可得 云何當有逮寂靜 一切眾生性寂靜 未曾有得其根本 若有能觀此法者 我說永寂無有餘 過去諸佛百千萬 度諸眾生無有盡 而此眾生無真實 究竟寂靜更不生 一切諸法皆滅相 未曾能有得生者 若有能觀如是法 彼人不著於三界 我說諸道無障礙 能離諸著甚可樂 於百千劫甚難得 乃從往昔然燈佛 能起最勝無生忍 永斷障礙無有餘 得清淨命以為命 永離一切諸非見 彼無惡趣常安樂 勇猛能知無礙法 不著諸行得解脫 於百千經不生畏 能得諸辯亦不難 無邊百千陀羅尼 解陀羅尼諸義趣 速能覺知無礙法 說是偈已。二百比丘增上慢者。不受諸法心得解脫。六十(丹本六千)菩薩得無生忍 爾時優波離白佛言。世尊。當何名斯經云何奉持。佛告優波離。此經名為決定比尼。亦名壞一切心識。當奉持之。爾時優波離文殊師利一切大會。諸天世人阿修羅等聞佛所說。皆大歡喜為佛作禮

推薦閱讀:

男士,您關心什麼決定您的層次
地獄的故事 決定不能毀謗三寶——凈空法師
決定胎兒高智商的5大因素,你給寶寶佔了幾個?
丈夫的格局決定家庭的氛圍
性格決定性命——從唯一被處死的神醫華佗說起

TAG:決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