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詩詞三百首》教學參考資料庫之七

《中華詩詞三百首》教學參考資料庫之七
作者:佚名文章來源:本站原創點擊數:193更新時間:2008-9-19

34、賈島 唐 古詩三首

【作者簡介】

賈島(779-843) 唐朝詩人。字閬仙,范陽(今河北涿州)人。早年出家為僧,名無本。後來韓愈讀了他的詩,勸他還了俗。曾屢舉進士不第。到唐文宗時才任長江主簿,人稱賈長江。他的一生始終在窮困中度過,詩喜寫荒涼枯寂之境,寒苦之辭頗多。以五律見長,寫作態度嚴謹,注重詞句錘鍊,講求對仗,刻意求工。「推敲」的典故就是由其詩句「僧敲月下門」而來。

【作者趣事】

據說賈島初次赴京趕考途上,一日在驢背上忽得詩句:「鳥宿池邊樹,僧敲月下門。」然而詩剛吟出口,卻不知欲著「推」字,還作「敲」字,煉之未定,遂與驢上吟哦,時時引手作推、敲之勢。正在他沉迷之中,卻不知不覺衝撞了迎面而來的正在吏部做官的韓愈人馬,韓愈知情後,非但未責怪,反而於馬上思索良久,對賈島說:「作敲字佳矣!」從此與賈島為布衣之交,經常留連論詩。

34·1、《尋隱者不遇》(9)

松下問童子,言師採藥去。只在此山中,雲深不知處。

【詩文注釋】(1)言:說 (2)雲深:林深,因多雲霧,故云 (3)處:行蹤,所在。

【詩文解釋】在松樹下向小僮子打聽隱居的朋友,他說師父出門採藥去了。只知道在這座山裡,雲霧繚繞的,不知師父在山中什麼地方。這首詩的抒情特色是在平淡中見深沉。詩人寓問於答的手法巧妙地勾勒出一位以採藥為生、濟世活人的隱者形象。

【詩文賞析】這是一首問答詩,但詩人採用了寓問於答的手法,把尋訪不遇的焦急心情,描摹得淋漓盡致。其言繁,其筆簡,情深意切,白描無華。以白雲比隱者的高潔,以蒼松喻隱者的風骨。寫尋訪不遇,愈襯出欽慕高仰。

34·2、《題李凝幽居》(133)

閑居少鄰並,草徑入荒園。鳥宿池邊樹,僧敲月下門。

過橋分野色,移石動雲根。暫去還來此,幽期不負言。

【詩文注釋】(1)鄰並:鄰居。(2)雲根:古人認為「雲觸石而生」,故稱石為雲根。這裡指石根雲氣。 

(3)幽期:再訪幽居的期約。 (4)負:背棄。 (5)言:指期約。

【詩文解釋】李凝隱居的地方沒有鄰居,只有長滿野草的小路延伸到荒蕪的小園。僧人深夜回寺的敲門聲驚動了棲宿在池邊樹上的小鳥。過了橋是夜色中的原野,天邊的雲朵隨風飄動,好像山石在移動,我現在離去,不久還會按照約定的日期回來的。詩人用樸素的語言描寫的全是尋常的景物,營造出獨特的氛圍,韻味醇厚。

34·3《劍客》(203)

十年磨一劍,霜刃未曾試。今日把示君,誰為不平事?

【詩文注釋】(1)劍客:劍術高明,行俠仗義的人。 (2)霜刃:形容劍鋒寒光閃閃十分鋒利。

(3)把示君:拿給您看。

【詩文解釋】我用十年時間磨出一把劍,劍刃閃亮還未曾試過鋒芒。今天我手持利劍讓您來看,試問誰有不平事需要伸張?

【詩文賞析】這是一首五言詩。詩人以劍客的口吻,著力刻畫「劍"」和「劍客」的形象,托物言志,抒寫了自己興利除弊的政治抱負。詩中的「劍客」為詩人自喻,「劍」則喻自己的才德。

35、荊軻 戰國 《渡易水歌》(50)

風蕭蕭兮易水寒,壯士一去兮不復還。

【作者簡介】

荊軻(?-227),戰國時衛國人。曾為燕太子丹謀刺秦王嬴政,不成,被殺。

【作者趣事】

荊軻,衛國人。衛亡,嘗遊歷趙國的榆次、邯鄲等地,最後至燕,經過田光先生的引見,結識了燕太子丹。太子丹將荊軻收為心腹,公元前226年,正值秦將王翦破趙,擄趙王,盡收入其地,進兵北略地至燕南界,太子丹恐慌,遂派刺客荊軻作為使者,帶上秦國逃亡到燕國的敗將樊於期的首級,連同燕國督亢(指膏腴之地)地圖,請求朝見秦王嬴政。當秦王接見荊軻,打開地圖之時,圖窮而匕首見 ,荊軻便用匕首行刺秦王,沒有刺中,荊軻追逐秦王,秦王繞柱而走,最終秦王拔劍斬斷其左股,荊軻被捉住支解而死。事後,秦王大怒,次年派王翦率軍攻燕,再次年攻下燕都薊,燕王喜走遼東。在秦將李信大軍追擊下,燕王聽從了代王嘉的計策,殺了太子丹,把太子丹的頭獻給秦軍求和。

【創作背景】

據《史記·刺客列傳》,荊軻奉命入秦刺殺秦王,燕太子丹和賓客送他到易水岸邊。荊軻的朋友高漸離擊築,荊軻就唱了這首短歌。當時在座的都感動得流下淚來。

【詩文注釋】(1)蕭蕭:指風聲。(2)易水:指水名,源出河北省易縣,是當時燕國的南界。

【詩文賞析】上句即景寫風吹水寒,渲染蒼涼悲壯的氣氛。下句抒寫決死的情懷,明知有去無還,卻毅然前往,決不回顧。

36、寇準 北宋 《華山》(13)

只有天在上,更無山與齊。舉頭紅日近,回首白雲低。

【作者簡介】

寇準:北宋政治家。字平仲。華州下(今陝西渭南東北)人。19歲登進士第,當了一個時期地方官後即被召入朝任職,以其政治才能深得宋太宗趙炅器重。後因剛直不阿,被排斥出朝廷。宋真宗趙恆即位後,召寇準回朝。景德元年(1004),任同中書門下平章事。其年冬,遼承天皇太后和遼聖宗耶律隆緒率大軍入侵宋境,直趨黃河沿岸的澶州(今河南濮陽附近)。宋廷大臣王欽若等多主張遷都以避敵鋒,唯寇準力排眾議,極力促成宋真宗親臨澶州前線抗擊,宋軍士氣為之一振,促使遼聖宗決意同宋議和,訂立和約後撤兵(見澶淵之盟)。寇準早登政柄,性豪奢,喜歌舞,詩多清新之作,著有《寇忠愍公詩集》、(亦即《巴東集》)傳世。

37、李紳 唐 古詩二首

【作者簡介】

李紳 (772-846),字公垂,祖籍亳州譙縣(今安徽亳州),後家遷無錫(今屬江蘇)。為人短小精悍,人稱「短李」。元和元年(806)進士。累官翰林學士,與李德裕、元稹時號「三俊」。後歷中書舍人、御史中丞、戶部侍郎等職。敬宗即位,貶為端州司馬。武宗會昌二年(842),自淮南節度使入為中書侍郎、同中書門下平章事,進尚書右僕射、門下侍郎,封趙郡公,復出為淮南節度使。李紳與白居易、元稹交往甚密,共同倡導了新樂府詩歌運動。他在晚年曾自編其部分詩作為《追昔游詩》。

【作者趣事】

年幼時,李紳家裡很窮,自小就喜愛讀書,李紳居住在一個環境幽靜的寺廟裡。李紳常常獨自坐在廟前的石階上,面對滿山蒼松翠竹誦讀古詩,或者用樹枝做筆,在地上練習寫詩,寫了改,改了再寫。他的這種精神,不就是滴水穿石的精神嗎?石頭大家都知道,石頭是很硬的,我們人就是拿著斧子去砍,也很難砍破,更何況水滴呢?李紳就像那小小的水滴那樣,目標專一,持之以恆。

李紳寫《憫農》詩時,正當酷暑盛夏,天氣悶熱,蚊子叮人。人們都搖扇乘涼,唯有李紳坐在蒸籠似的小屋裡埋頭寫作。他臉上﹑身上﹑滿是汗水,衣衫全濕透了,兩隻細瘦的胳膊被蚊子叮了一個又一個疙瘩。然而,他把這一切全都置之度外。想啊,改啊,改啊,想啊,《憫農》這首詩終於寫成了。其中一首詩是"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這首詩很短,通俗易懂,很快就流傳開來了。

37·1、《憫農·鋤禾》(5)

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

【詩文注釋】(1)鋤禾:為莊稼鋤草鬆土。 (2)餐:飯食。

【詩文解釋】這是一首樂府詩。在烈日炎炎的正午,農民們仍然在地里為禾苗鋤草,汗水滴到禾苗下的泥土中。可有誰知道人們碗里的飯,每一粒都飽含著農民的辛勤勞動呢。這首詩一方面說明了農民的辛苦和糧食得來不容易,另一方面又委婉地告誡人們要珍惜糧食。

37·2、《憫農·春種》(6)

春種一粒粟,秋收萬顆子。四海無閑田,農夫猶餓死。

【詩文注釋】(1)憫:憐憫。 (2)粟:穀子,這裡泛指所有糧食作物。 (3)子:植物的籽實。

(4) 四海:指普天之下、全中國。 (5)閑田:未開墾的田地。 (6) 猶:還,仍然。

【詩文解釋】春天種下一顆種子,秋天收穫萬顆糧食。四海之內沒有一塊空閑田地,農民卻還是被餓死。詩人將農民的勞動付出與勞動所得進行對比,控訴了統治階級對農民的殘酷剝削,以及詩人對農民悲慘遭遇的深切同情。

【詩文賞析】春種秋收,農民們四季忙碌。然而四海的田地都結滿了果實,那些勞動者還是兩手空空。強烈的對比帶給了人們沉重的思考:這一切究竟是為什麼呢?

詩人選擇了比較典型的生活細節和人們熟知的事實,集中刻畫了一個不平等的社會所帶來的矛盾,道出了百姓之聲。詩文親切感人,概括卻不抽象。詩中虛實結合、相互對比、前後映襯,增強了詩的表現力。所以,這首詩雖然通俗明白,卻不單調淺薄,讓人常讀常新。

38、李 賀 唐 古詩兩首

【作者簡介】

李賀:(790~816),唐代詩人。字長吉。福昌(今河南宜陽)人。祖籍隴西,自稱"隴西長吉"。李賀為唐宗室鄭王李亮的後裔,但其家已沒落。他「細瘦通眉,長指爪」,童年即能詞章,15、16歲時,已以工樂府詩與先輩李益齊名。李賀父名晉肅,「晉」、「進」同音,與李賀爭名的人,據說他應避父諱不舉進士,韓愈作《諱辨》鼓勵李賀應試,但賀終不得登第。後來做了三年奉禮郎,鬱鬱不平。在京時,與王參元、楊敬之、崔植等為密友,常偕同出遊,一小奴騎驢相隨,背一破錦囊。李賀得有詩句,即寫投囊中,歸家後足成完篇 。李賀一生體弱多病,27歲逝世。

38·1、《馬》 (87)

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鉤。何當金絡腦,快走踏清秋。

【詩文注釋】(1)燕山:即今蒙古國境內的杭愛山。 (2)鉤:一種用作武器的彎刀。

(3)何當:何時才能夠。 (4)金絡腦:鑲金的馬籠頭。

【詩文解釋】塞外大沙漠里,黃沙在金色的月光下好象是皚皚白雪,一彎明月好似金鉤掛在燕山山頭。什麼時候才能佩戴著金飾的馬絡頭,在秋高氣爽的疆場上馳騁,建立功勛呢?

【詩文解釋】這首詩通過詠馬錶現了詩人投筆從戎、削平藩鎮、為國建功的願望與豪情。

38·2、《南園》(221)

男兒何不帶吳鉤,收取關山五十州。請君暫上凌煙閣,若個書生萬戶侯。

【詩文注釋】(1)吳鉤:吳地生產的彎形刀,這裡泛指寶刀。

(2)五十州:指當時唐朝中央政府不能控制的地區,在黃河南北有五十餘州。

(3)凌煙閣:唐太宗為表彰功臣所建的殿閣。 (4)若個:疑問詞,意為哪個。

【詩文解釋】好男兒為什麼不佩戴刀槍,收取割據關山五十州的地方?請君登上凌煙閣看一看,那個書生能被封侯封王?這首詩表達了詩人渴望投筆從戎,平定割據,統一祖國的願望。

【詩文賞析】這是一首七絕。第一句面對中唐藩鎮割據,回紇、吐藩不斷侵擾邊地,人民遭受苦難的情況,詩人自譴自責,作為男子漢為什麼不攜刀去打仗?第二句緊承第一句,表明應該拿起武器去收回被藩鎮控制的黃河南北的大片土地。三、四兩句用典故,表達了自己不願皓首窮經,而要殺敵立功的慷慨情緒。全詩通過兩組反詰句和運用典故,表現了詩人不願在家鄉南園做一書生,而要馳騁疆場、為國建功立業的急切思想。

39·1、李商隱 唐 古詩六首

【作者簡介】

李商隱(813—858),唐詩人,字義山,號玉溪生,又號樊南生, 懷州河內(今河南沁陽), 少習駢文,游於幕府,又學道於濟源玉陽山。開成年間進士及第,曾任秘書省校書郎,調弘農尉。 一生在牛李黨爭的夾縫中求生存,備受排擠,潦倒終身。晚年閑居鄭州,病逝。其詩多抨擊時政,不滿藩鎮割據宦官擅權。以律絕見長,意境深邃,富於文采,獨具特色。為晚唐傑出詩人。

39·1、《無 題》 (106)

相見時難別亦難,東風無力百花殘。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干。

曉鏡但愁雲鬢改,夜吟應覺月光寒。蓬山此去無多路,青鳥殷勤為探看。

【詩文注釋】(1)蠟炬:蠟燭。 (2)雲鬢改:如雲的白髮變白或邊疏,意為青春容顏逐漸消失。

(3)蓬山:即蓬萊山,海外神山,指對方住處。

(4)青鳥:神話中的鳥,它是西王母的使者,這裡借指傳遞消息的人。

【詩文解釋】暮春百花凋殘,東風也無奈,戀人難得相見,分別更難。要我們不相思,除非像春蠶到死,蠟燭燃盡。我只愁早晨梳妝鏡中發現容顏憔悴,遙想你在月夜吟詩應感到孤單。從這裡到你去的蓬山萬里不算太遠,希望請人時時傳遞兩地消息。詩寫得哀婉動人,歷來為人傳頌。

39·2、《嫦 娥》(260)

雲母屏風燭影深,長河漸落曉星沉。嫦娥應悔偷靈藥,碧海青天夜夜心。

【詩文注釋】(1)深:暗。 (2)長河:銀河。

(3)碧海青天:指嫦娥的枯燥生活,只能見到碧色的海,深藍色的天。

(4)夜夜心:指嫦娥每晚都會感到孤單。

【詩文解釋】月宮裡,雲母裝飾的屏風在燭光里拉出長長的影子,銀河和晨星漸漸落下。此時的嫦娥應該在碧海之上藍天之中,夜夜都後悔偷吃了靈藥,而不得不忍受孤獨寂寞。

39·3、《夜雨寄北》(187)

君問歸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漲秋池。何當共剪西窗燭,卻話巴山夜雨時。

【詩文注釋】(1)寄北:寄向北方京城的妻子。 (2)巴山:在今四川省南江縣以北。

(3)何當,什麼時候 (4)共翦西窗燭:翦同剪;在西窗下共剪燭蕊。這裡形容深夜秉燭長談。

(5)卻話:重頭談起。

【詩文解釋】你問我回家的日期,還沒有確定歸期,今天晚上巴山這裡正下著大雨,雨水把池塘都漲滿了。什麼時候能夠同你在西窗下一起剪著燭花,那時告訴你巴山夜雨時我思念你的情景吧。

【詩文賞析】這是一首抒情詩。詩的開頭兩句以問答和對眼前環境的抒寫,闡發了孤寂的情懷和對妻子深深的懷念。後兩句即設想來日重逢談心的歡悅,反襯今夜的孤寂。語淺情深,含蓄雋永,膾炙人口,餘味無窮。

39·4、《賈生》(261)

宣室求賢訪逐臣,賈生才調更無倫。可憐夜半虛前席,不問蒼生問鬼神。

【詩文注釋】(1)宣室:西漢未央宮前殿正室。 (2)訪:徵詢。 (3)逐臣:指賈誼曾被貶謫。

(5)才調:才氣。 (6)無論:無比。 (7)可憐:可惜。 (8)虛:徒然。

(9)前席:在坐席上移席靠近對方。 (10)蒼生:百姓,這裡指關係國計民生的大事。

【詩文解釋】漢文帝尋求賢才,在宣室召見被放逐出境的賈誼,賈誼才華出眾,無人能比。可惜白白地傾身相談了大半夜,皇帝不問有關蒼生的大事,卻問起荒誕的鬼怪神仙。詩中借漢文帝徒有求賢之名,而無求賢之實的事,針砭時弊,諷喻現實。

39·5、《登樂游原》(118)

向晚意不適,驅車登古原。夕陽無限好,只是近黃昏。

【詩文注釋】(1)向晚:傍晚 (2)意不適:心情不舒暢。

(3)古原:即樂游原,是長安附近的名勝,在今陝西省長安以南八百里的地方。

【詩文解釋】傍晚的時候心情不好,我趕著馬車登上了遊樂原。快要落山的太陽無限美好,只是已經接近黃昏。詩人對夕陽發出了感嘆。"夕陽"可以指人,也可以指事物,既有年華易逝,美人遲暮的傷感,又有國事日非的憂慮。語淺意深,道出了人生的哲理。

39·6、《無題》(76)

昨夜星辰昨夜風,畫樓西畔桂堂東。身無彩鳳雙飛翼,心有靈犀一點通。

隔座送鉤春酒暖,分曹射覆蠟紅燈。嗟余聽鼓應官去,走馬蘭台類轉蓬。

【詩文注釋】(1)畫樓、桂堂:指貴家華麗的樓宇居室。

(2)靈犀:有靈性的犀牛角。相傳犀角上有一道白紋,由角端直通大腦,感應異常靈敏,此喻相愛雙方心靈的感應與暗通。

(3)送鉤:古代宴席間的遊戲,又稱藏鉤,以猜中此鉤藏於何人手中為勝。分曹,分組。射覆,亦宴席間的遊戲,將物品放在巾盂等的下面讓人猜,猜不中者罰酒。

(4)聽鼓:唐時五更二點則鼓自內發,諸街鼓承振,坊市門皆啟,鼓響天明,即須上班應差。

(5)蘭台,漢代藏圖書秘籍的宮觀,唐高宗時曾改秘書省為蘭台。

(5)轉蓬,蓬草無根,隨風飄轉,喻身不由己的處境。

40、 李世民 唐 《賜蕭瑀》(201)

疾風知勁草,板蕩識誠臣。勇夫安識義,智者必懷仁。

【作者簡介】

李世民:唐代皇帝, 唐高祖李淵次子。歷代帝王中,唐太宗李世民是為數不多的被百姓愛戴和崇拜的。他在世52年中做了23年的皇帝,治理國家的方式方法一度成為後代帝王學習的典範。在軍事上,他起兵反隋為統一馳騁戰場,體現了卓越的軍事才能;在經濟上,他輕徭薄賦,關心民眾疾苦,使衰落的經濟復甦;在政治上,他大膽選用賢才,締造了歷史上的「貞觀之治」。

【作者趣事】

蕭瑀早年跟隨李世民戎馬倥傯,東征西伐,立下汗馬功勞。蕭瑀這個人很有意思,功大、忠誠、直爽、倔強,不會轉彎抹角,所以多次被貶官,但因功太大又多次被加封。這首詩是唐太宗對他的高度評價。周恩來曾以此詩前兩句懷念魯迅先生。(註明:「疾風知勁草」句最早出自《後漢書·卷二十》)

【詩文注釋】(1)疾風知勁草比喻危難時才能考驗人的意志是否堅強。

(2)板蕩:後以板、盪喻社會動蕩,政局變化。

【詩文賞析】五言絕句《賜蕭瑀》是李世民為了表彰蕭瑀「不可以利誘,不可以死脅」而贈給蕭瑀的。這兩句意思是說,只有在社會動蕩、政局變化的時候,才能識別出臣子的忠心。詩句形象地比喻危難時才能考驗出人的意志的堅強和忠誠,常被用作格言。

41、李煜 南唐 《 虞美人》(198)

春花秋月何時了,往事知多少。小樓昨夜又東風,故國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欄玉砌應猶在,只是朱顏改。問君能有幾多愁,恰是一江春水向東流。

【作者簡介】

李煜:(937--978)字重光,南唐君主,李璟第六子,繼李璟為君,世稱南唐後主或李後主。李煜在位15 年,苟安享樂,南通亡後被俘,宋封作違令侯,行動受人監視,失去自由。後被唐太宗趙光義毒死, 死時年僅42歲。 李煜的詞,極為後世所推崇。前期多數寫宮廷的享樂生活。由於環境和身份的轉變,使他作品 的內容也有所變化,後期的詞章則多數寫南唐亡後哀傷上的感情,表現在對昔日生活的追戀和悔恨。他的詞直抒胸臆,純任自然,採用白描手法來表達複雜矛盾的心情,行象生動,感情真切,語言流暢洗鍊, 具有很高的藝術價值。而且由於他的詞題材的變化,對後代詞的發展有一定的影響。現存詞30多首,收在《南唐二主詞》中。

【詩文注釋】(1)此調為初詠項羽寵姬虞美人,因以為名。又名《一江春水》、《玉壺水》、《巫山十二峰》等。雙調,五十六字,上下片各四句,皆為兩仄韻轉兩平韻。 

(2)了:了結,完結。  (3)砌:台階。 (4)雕欄玉砌:指遠在金陵的南唐故宮。

(5)應猶:一作「依然」。 (6)朱顏改:指所懷念的人已衰老。  (7)君:作者自稱。

【詩文解釋】春花秋月,年年花開,歲歲月圓,要到什麼時候才能完了呢?過去的事情有多少呢?小樓昨夜又颳起東風,時光又過了一年。望著遠方的明月,多少對故國的思念湧上心頭,真是不堪回首。雕欄玉砌的亭台樓閣應該還在吧,只是當年的人已經失去紅顏了。要問我能有多少悲愁,就像一江春水長流不斷,無窮無盡。

42、李白 唐 古詩十八 首

【作者簡介】

李白(701~762),字太白,號青蓮居士,祖籍陝西成紀(今甘肅內),出生於碎葉城。盛唐最傑出的詩人,也是我國文學史上繼屈原之後又一偉大的浪漫主義詩人,素有「詩仙」之稱。在藝術上,他的詩想像新奇,感情強烈,意境奇偉瑰麗,語言清新明快,形成豪放、超邁的藝術風格,達到了我國古代積極浪漫主義詩歌藝術的高峰。是盛唐浪漫主義詩歌的代表人物。存詩900餘首,有《李太白集》。

【作者趣事】 之一:李白「上當」

唐代大詩人李白,一生喜歡遊覽名山大川,又嗜酒如命。

李白路過涇川(今安徽省涇縣),當地有個性格非常豪放的人,名字叫汪倫。汪倫聞訊,立即寫了一封信給李白:「先生好游乎?此地有十里桃花;先生好飲乎?此地有萬家酒店。」

李白接信後非常高興,很快就來到了汪倫的家裡。汪倫十分熱情地接待了這位久仰的詩人,隨後對他說:「實不相瞞,我所說的『十里桃花』,是指這裡有個桃花潭;『萬家酒店』是因為有家姓萬的人開的酒店。非真有十里桃花、萬家酒店啊!」李白聽後哈哈大笑,雖覺「上當」,可對於汪倫的心意還是能理解的。

汪倫對李白一見如故,十分友好。李白臨走的時刻,特賦絕句一首:

《贈汪倫》

  李白乘舟將欲行,忽聞岸上踏歌聲。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

之二:只要功夫深 鐵棒磨成針

唐代的李白是我國文學史上最偉大的詩人。他的許多詩作,被人們傳誦至今,成為千古絕唱。但李白並非生下就會妙筆生花、文整名工的。這有一個故事:

李白小時候是一個非賞貪玩的孩於,上學時,有一天他逃學到河邊,正巧碰到一個老婆婆拿著一根粗鐵棒在石頭上磨來磨去。小李白十分好奇地問:「老婆婆,您磨這個鐵棒幹什麼呀?」 老婆婆滿懷自信地回答:「我要把它磨成一根針用來縫補衣服啊。」 小李白驚奇地說:「那可能嗎?鐵棒這麼粗,要磨到幾時才行啊?」 老婆婆慈祥地說:「孩於,只要用心去磨。總有一天會把它磨成針的。」 李白聽了老婆婆的話以後,若有所悟。從此刻苦努力,終成一代詩國奇才。

之三:李白求師

李白晚年,政治上很不得志,他懷著愁悶的心情往返於宣城、南陵、歙縣(在安徽省)、採石等地,寫詩飲酒、漫遊名山大川。

一天清晨,李白象往日一樣,在歙縣城街頭的一家酒店買酒,忽聽隔壁的柴草行里有人在問話:「老人家,你這麼一大把年紀,怎麼能挑這麼多柴草,你家住哪?」

回答的是一陣爽朗的大笑聲。接著,便聽見有人在高聲吟詩:

「負薪朝出賣,沽酒日西歸。借問家何處?穿雲入翠微!」

李白聽了,不覺一驚。這是誰?竟隨口吟出這樣動人的詩句!他問酒保,酒保告訴他:這是一位叫許宣平的老翁,他恨透了官府,看穿了世俗,隱居深山,但誰也不知道他住在哪座山裡。最近,他常到這一帶來遊歷,每天天一亮,就見他挑柴進鎮,柴擔上掛著花瓢和曲竹杖。賣掉柴就打酒喝,喝醉了就吟詩,一路走一路吟,過路的人還以為他是瘋子哩。

李白暗想:這不是和自己一樣的「詩狂」嗎?他馬上轉身出門,只見那老翁上了街頭的小橋,雖然步履艱難,但李白無論怎麼趕也趕不上。

追上小橋,穿過竹林,繞過江汊(河流的分岔),李白累得氣喘吁吁,腰酸腿痛,定神一看,老翁早已無影無蹤了。李白頓足長嘆,「莫不是我真的遇上了仙人!他撩起袍子又趕了一程,還是不見老翁,只好失望地回來。

那天夜裡,李白怎麼也睡不著,回想起自己大半輩子除了杜甫之外,還沒結識到幾個真正的詩友。沒想到今天竟遇上這樣一個詩仙,可不能錯過機會,一定要找到他!

第二天,李白在柴草行門口一直等到日落西山,也不見老翁蹤跡。

第三天,第四天,天天落空。

第五天一早,李白背起酒壺,帶著乾糧上路了。他下了最大的決心,找不到老翁,就是死也要死在這兒的山林里。

翻過座座開滿野花的山岡,趟過道道湍急的溪流,撥開叢叢荊棘,整整一個多月,還是沒見老翁的影子。李白有點泄氣了。正在這時候,他回想起少年時碰到的那位用鐵杵磨針的婆婆,婆婆說得好:「只要有決心,鐵杵磨成針。」要想找到老翁,就看自己有沒有毅力啦。想到這裡,李白緊緊腰帶,咬咬牙,又往前走。累了,趴在岩石上睡一會;餓了,摘一把野果充饑;酒癮上來,就捧著酒壺美美地喝上一口。

這天黃昏,晚霞把天空染得通紅通紅,清泉與翠竹互為襯托,顯得分外秀麗。李白一心惦念著老翁,哪顧得欣賞景色。他拖著疲憊的身子,一瘸一拐地來到黃山附近的紫陽山下。轉過山,只見前面立著一塊巨石,上面似乎還刻著字。李白忘記了疲勞,一頭撲上去,仔細辨認起來,哦,原來是一首詩:

「隱居三十載,築室南山巔。靜夜玩明月,閑朝飲碧泉。

樵夫歌壟上,谷鳥戲岩前。樂矣不知老,都忘甲子年。」

連讀三遍,李白失聲叫道:「妙哉!妙哉!真是仙人之聲哪!」心想:見到老翁,一定得拜他三拜,好好請教請教。雖說自己也跟詩打了幾十年交道,但這散發著野花香味的詩還真是頭回領略哩。他迴轉身,看見崖石邊的平地上攤著一堆稻穀,看來,準是許宣平老翁曬的。李白索性往邊上一蹲,一邊欣賞山中的景緻,一邊等老翁來收谷。

天黑了,李白忽聽到山下傳來陣陣擊水聲,循聲望去,只見山下的小河對岸劃來一隻小船,一位鬚髮飄飄的老人立在船頭弄槳。李白上前詢問道:「老人家,請問,許宣平老翁家在何處?」

原來這老人正是李白要找的許宣平老翁,上次他見李白身穿御賜錦袍,以為又是官家派來找他去做官的,所以再也不願去歙縣城了。沒料到,此人竟跟蹤而來。這時,老人瞟了李白一眼,隨手指指船籬,漫不經心地答道:「門口一桿竹,便是許翁家!」

李白抬眼望了望鬱鬱蔥蔥的山巒,又問:「處處皆青竹,何處去找尋?」

老人重新打量著這位風塵僕僕、滿臉汗水的客人,反問道:「你是……」

「我是李白。」說著,深深地一揖。

老人愣住了:「你是李白?李白就是你?」

李白連忙說明了自己的來意。

老人一聽,雙手一拱:「哎呀,你是當今的詩仙!我算什麼,不過是詩海里的一滴水罷了。你這大海怎麼來向一滴水求教,實在不敢當,不敢當!」說完,撐起船就要往回走。

李白一把拉住老翁的衣袖,苦苦哀求道:「老人家,三個月了,我風風雨雨到處找你,好不容易見到了老師,難道就這樣打發我回去不成!」

李白真摯的話語打動了老人的心。兩人對視了好久,老人猛地拉住李白,跳上了小船。

從此,無論在漫天的朝霞里,還是在落日的餘輝中,人們經常看到李白和這位老人,坐在溪水邊的大青石上飲酒吟詩。那朗朗的笑聲,和飛瀑的喧嘩聲匯成一片,隨溪水一起送到百里千里之外……

至今,許多遊人一到黃山,總愛順著淙淙的溪水,去追尋李白的遊蹤。

看見了嗎?過虎頭岩,在鳴弦泉下,有一塊刻著「醉石」二字的巨石,傳說,當年李白和老人就在這裡欣賞山景,飲酒吟詩。他們經常用旁邊的泉水來洗酒杯,所以這泉就叫「洗杯泉」。

推薦閱讀:

女命不利夫斷語參考
戊午日生人男女吉凶斷語參考
甲辰日生人男女吉凶斷語參考
女人四十一朵花,最有女人魅力,四十歲女人魅力峰值參考!

TAG:資料庫 | 詩詞 | 中華 | 教學 | 參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