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內閣大臣著名的三楊
「三楊輔政」中的「三楊」指的是楊士奇、楊榮、楊溥,這三位都是明仁宗朱高熾做太子時的東宮舊臣,在朱高熾與朱高煦爭奪皇位的鬥爭中,立下重要功勛,故深得仁宗、宣宗父子的信任,長期擔任閣臣(楊士奇任閣臣43年,楊榮37年,楊溥22年,三人皆歷仕五朝),為「仁宣之治」做出來重要的貢獻。也真是在「三楊輔政」時期,憑藉三人在文臣中超絕的聲望,以及兩代帝王的特別信任,內閣地位迅速提高,閣臣品秩提升,獲得了「票擬」權,雖無宰相之名,而行宰相之實,儼然凌駕於六部之上,論權柄之重,六部尚書已不比閣臣。下面我分別介紹一下這三位閣臣。
楊士奇
楊士奇(1365-1444),初名寓,一字東里,江西泰和人。建文時入翰林,參與編纂事。永樂間入左春坊,為朱高熾的少傅,是「三楊」中最為重要的人物,他歷任建文、永樂、仁、宣及正統五朝,長期把持內閣。在宣宗皇帝駕崩時,當時尚為太子的正統皇帝時年九歲,主少臣疑,是楊士奇率群臣於文華殿謁見太子,口稱萬歲,以安群臣之心。此外,楊士奇的書法十分著名,且著述亦頗豐,代表作有《文淵閣書目》和《歷代名臣奏議》等,對後世影響很大。正統九年,士奇卒,謚號文貞。
三楊
楊榮初名子榮,字勉仁,福建建安人,建文年間進士。他與士奇一樣,建文朝任編修,至永樂間入文淵閣,常從成祖北伐,擅長謀斷,很受成祖器重。宣宗即位初,皇叔漢王朱高煦謀反,楊榮臨危不亂,定計平叛,勸宣宗親征,最後平息了漢王叛亂,穩定了政權。他也歷建文至正統五朝。
楊榮故居
楊溥早期經歷與楊榮相似,永樂間以翰林院編修任東宮洗馬。永樂十二年(1414年),因太子遣使迎帝遲,被逮系錦衣衛獄。仁宗即位後任翰林學士,掌弘文閣事,宣宗時入內閣。英宗正統三年(1438)進少保,武英殿大學士。去世後贈太師,謚號文定。
回答者:季我努學社青年會會員胡一舟
以上是我的回答,請老師及朋友們批評指正!
參考文獻:張廷玉:《明史》
《明實錄》
白壽彝:《中國通史》
推薦閱讀:
※中國古代職官:丞相、三公、三省、樞密院、內閣、九卿、六部、六寺
※載灃搞出「皇族內閣」,連梁啟超都看不下去了!
※美國總統約翰·昆西·亞當斯內閣(1825年-1829年)
※[原創]從岳飛之死看中國古代皇帝任命的內閣負責制 【貓眼看人】
※名義的中樞——清朝內閣和六部官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