腰腿痛,不一定是腰椎間盤突出,臨床上常常誤診,你有嗎?

很多時候,我們遇到腰腿痛的患者,甚至具備了腰椎間盤的很多臨床表現,和影像分析,當按照腰椎間盤突出去治療時效果往往不好,那究竟是為什麼呢?原來有個病很容易被我們忽視,它簡直就像腰椎間盤突出的孿生兄弟,它們有如此多共同點。它又叫骶髂關節紊亂症。

骶髂關節

骶髂關節紊亂症又叫骶髂關節損傷與錯位(或半脫位),是臨床常見的導致腰腿痛的原因之一,多發生於青壯年婦女。過去所謂「骶髂關節滑膜嵌頓」,實際是關節錯開移位滑膜嵌入的結果。

骶髂關節

中醫對本病有論述,稱之為「骶髂骨移位」,近年來有人對本病作了一些報道,但看法頗不一致。由於本病的臨床癥狀和「腰椎間盤突出症」相類似,不少病例尚伴有盆腔臟器功能紊亂癥狀,在診斷上易於混淆,應引起重視。

小燕飛

骶髂關節紊亂症的臨床表現

1坐骨神經痛

腰疼

急性病例表現為驟然起病、患側臀部及下肢脹痛麻木,以及沿坐骨神經走向的放射痛或「觸電感」。 患者呈「歪臀跛行」的特殊姿勢,不能挺胸直腰。翻身起坐和改變體位時疼痛加劇。患肢呈半屈曲狀,主動或被動伸屈均明顯受限並劇烈疼痛。 咳嗽或打噴嚏時患肢常有放射性疼痛。 病情急重者,往往由旁人攙扶或持拐來診。慢性患者上述癥狀略緩和, 患者自覺下腰部隱痛乏力、患肢「短了一截」和酸軟、麻脹、怕冷等。如勉強行走,則呈不同程度的「歪臀跛行」。 患者站立時多以健肢負重,坐位時以健側臀部觸椅;仰卧伸直下肢時患肢常有牽扯痛或麻脹感,故患者喜屈曲患肢仰卧或向健側側卧。臨床上常將此誤診為「腰椎間盤突出症」。

腰疼

2盆腔臟器功能紊亂癥狀

患側下腹部脹悶不適和深壓痛,肛門急脹感,排便習慣改變,便秘或排便次數增加,尿頻、尿急,甚至排尿困難,會陰部不適,陽痿,痛經等。

3骶髂關節炎症癥狀

患側骶髂關節壓痛和酸脹不適,患肢外側牽涉痛、麻木。腰骶部酸軟乏力,需經常更換坐姿或站立的重心。 部分患者表現為骶尾部頑固性疼痛和觸痛。妊娠期和產後婦女,則可引起恥骨聯合處疼痛。

4體征

腰疼

急性患者呈「歪臀跛行」的特殊姿勢。腰脊柱側彎畸形(健側凸),患側骶棘肌痙攣。骶髂關節壓痛並可往同側下肢放射。直腿抬高明顯受限。 慢性患者,只有關節局部的壓痛和患側腰臀肌及下肢肌肉萎縮。

為了明確診斷下面四點需注意

1病史

有急慢性腰腿痛病史或外傷史,並具有程度不同的坐骨神經痛、盆腔臟器功能紊亂、骶髂關節炎症的一種或多種臨床表現和典型體征者。

2骶髂關節位置錯動的檢查

腰疼

患側骶後上棘(或下棘)下緣位置較健側偏下者,為骶髂關節後錯位,反之為前錯位。 對於肥胖患者,髂後上棘下緣觸診不清時,可觸摸髂後下棘下緣或髂後上棘最高點,兩側對比。 區分骶髂關節前錯位或後錯位是手法複位治療的主要依據,必須詳細檢查。 據我們觀察統計,右側骶髂關節以前錯位居多,左側骶髂關節以後錯位多見。

3骨盆扭轉的各種試驗檢查

如骶髂關節旋轉試驗、單髖後伸試驗、4字征,以及骨盆分離和擠壓試驗、直腿抬高試驗等。急性病例以上各種試驗檢查可呈陽性。

4X線平片檢查

在腰骶椎正位片上,可見患側骶髂關節密度增高或降低,兩側關節間隙寬窄不等。 兩側髂後上棘不在同一水平上,前錯位者髂後上棘偏上,後錯位者髂後上棘偏下。在斜位片上,病側骶髂關節間突增寬,關節面凹凸之間排列紊亂。


推薦閱讀:

全套適合修復腰椎間盤突出的瑜伽體式
【引用】 腰椎間盤突出症的自我按摩與康復鍛煉
怎樣才能恢復腰椎間盤突出症引起的生理曲度變直?為什麼一定要這麼做?骨盆又扮演什麼角色?
腰椎間盤突出的體療
腰椎間盤突出症及其治療

TAG:腰椎間盤突出 | 誤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