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昌平:明十三陵中幾個短命皇帝的陵寢
最早一次到十三陵是1983年夏,屈指已33年。那時候陵前的神道還可以隨便溜達不要錢,人也不算太多。之後又去過三四次,也就是隨大流看看規模最大的長陵和已經發掘的定陵。每個朝代的埋葬規制都是一樣的,看過一個,其他帝陵也就差不多知道了。
今年四月,與友人又至十三陵,專門看了幾個遊人不至的短命皇帝的冷陵。
一,獻陵,位於天壽山西峰之下,是明朝第四位皇帝仁宗朱高熾和皇后張氏的陵寢。朱高熾是成祖朱棣的長子,其人活了47歲,在當時並不算短命,但只做了十個月的皇帝。其人體型肥大,行動不便,其後世子孫里的福王也是體型肥大,被李自成做成了「福祿羹」,大約有基因因素。朱高熾雖然當皇帝不長,但重文輕武,與其兒子宣宗在明代皇帝里算是較能體恤民情、處事寬和、政策開明的好皇帝,口碑比較好。與他父親的長陵相比,獻陵規模明顯縮小,建築也比較簡樸。向來有「獻陵最朴,景陵最小」的說法。
二,景陵。是明朝第五位皇帝宣宗朱瞻基與皇后孫氏的合葬陵寢。其人在位十年,說宣宗一般人不知道,其實就是著名的宣德皇帝。
三,裕陵。朱瞻基長子、明英宗朱祁鎮之陵。其人九歲登基,命運多舛。「土木堡之變」曾被蒙古人俘虜,皇位被弟弟奪占,後被放回,又從弟弟那兒奪回皇位復辟。
四,康陵。是明朝第十位皇帝武宗朱厚燳和皇后夏氏的合葬陵墓。這個朱厚燳就是歷史上很有爭議的那位設豹房的正德皇帝,也是年紀不大,30歲就暴死在豹房。此陵目前已開放,有不少遊人。
五,慶陵。慶陵在獻陵西北約一華里處,是明朝第十四位皇帝——明光宗朱常洛和皇后郭氏、王氏、劉氏的合葬陵寢。慶陵原為明代宗景泰帝朱祁鈺為自己修建的陵墓,景泰皇帝朱祁鈺是明宣宗的兒子,明英宗的弟弟。土木之變後,明英宗被俘,弟弟朱祁鈺監國,後被立為皇帝,年號景泰。尊英宗為太上皇,一年之後,英宗被放回,閑居南宮。景泰八年,景泰皇帝得了一場大病。武清侯石亨等人趁機發動奪門之變,將景泰帝軟禁在西內,重新立英宗為帝。不久,景泰帝憂憤而死。英宗廢朱祁鈺為王,同時將景泰帝在天壽山已經開始施工的陵寢廢棄,把景泰帝按親王的規格葬在了北京西山,未入十三陵。誰知一百多年過去了,在這塊陵寢的遺址上,又建立起了明光宗朱常洛的慶陵。當時由於明光宗朱常洛死的突然(只當了29天的皇帝),加之國力空虛,明光宗的父親明神宗尚未下葬,更無暇來為自己建陵。於是,建陵的時候也來不及選吉壤、卜壽陵,只得採用了景泰帝的壽陵陵址,把已經被廢棄了160多年的的明代宗朱祁鈺的陵被重新改建,這就是今天的慶陵。
推薦閱讀:
※北京有哪家駕駛陪練公司服務靠譜?
※北京房山周口店北京人遺址旅遊景點介紹(附圖)
※北京3日游攻略?
※北京拆違為什麼要拆,又為什麼敢拆?
※關於北京八維的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