細談 世界遺產和中國的世界遺產

【世界遺產的定義】    世界遺產是指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和世界遺產委員會確認的人類罕見的、目前無法替代的財富,是全人類公認的具有突出意義和普遍價值的文物古迹及自然景觀。狹義的世界遺產包括「世界文化遺產」、「世界自然遺產」、「世界文化與自然遺產」和「文化景觀」四類。廣義概念,根據形態和性質,世界遺產分為文化遺產、自然遺產、文化和自然雙重遺產、記憶遺產、人類口述和非物質遺產(簡稱非物質文化遺產)、文化景觀遺產。聯合國教育、科學及文化組織大會於1972年10月17日至11月21日在巴黎舉行了第十七屆會議,會上通過了《保護世界文化和自然遺產公約》。   中國於1985年12月12日加入《保護世界文化和自然遺產公約》。1999 年10月29日,中國當選為世界遺產委員會成員。中國於1986年開始向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申報世界遺產項目。自1987年至2009年7月,中國先後被批准列入《世界遺產名錄》的世界遺產已達38處,其中文化遺產25處、自然遺產7處、自然與文化遺產4處、文化景觀2處,數量居世界第三位。此外還有列入「人類口述和非物質遺產代表作」的非物質文化遺產4處,列入《世界記憶遺產名錄》的世界記憶遺產4處。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注意到世界各國文化遺產和自然遺產越來越有遭受到破壞的威脅,一方面因年久腐變所致,另一方面社會和經濟條件使情況惡化,造成更加難以對付的損害或破壞現象,而任何文化或自然遺產的破壞或毀滅都會使全世界遺產枯竭。   一些國家保護這類遺產的工作不是很完善,原因在於這項工作需要大量投入,而有些國家卻不具備充足的經濟、科學和技術力量。故聯合國教育、科學及文化組織考慮到為此有必要通過採用公約形式的新規定,以便為集體保護具有突出的普遍價值的文化和自然遺產建立一個根據現代科學方法制定的永久性的有效制度,使這些全人類的世界遺產得以留存,於是聯合國教育、科學及文化組織在1972年11月16日通過了《保護世界文化和自然遺產公約》。 【世界遺產的評定】    世界遺產的評定標準主要依據《保護世界文化和自然遺產公約》第一、第二條規定。遺產項目要列入《世界遺產名錄》,必須經過嚴格的考核和審批程序。   每年舉行一次的世界遺產委員會會議將對申請列入名單的遺產項目進行審批,其主要依據是該委員會此前委託有關專家對各國提名的遺產遺址進行實地考察而提出的評價報告。   對各國提名的遺產遺址考察,主要由該委員會會同國際古迹遺址理事會(ICOMOS)和世界保護聯盟(IUCN)組織專家進行。前者總部設在巴黎,成立於1965年,是國際上唯一從事文化遺產保護理論、方法、科學技術的運用與推廣的非政府國際機構,有80多個國家會員和4500多名個人會員;後者總部設在瑞士日內瓦,成立於1948年,原名國際自然及自然資源保護聯盟,宗旨是促進和鼓勵人類對自然資源的保護與永久利用,成員包括分布在120個國家的富方機構、民間團體、科研和保護機構。兩者受世界遺產委員會委託,分別對提名列入《名錄》的文化和自然遺產地進行考察並提交評價報告。 【世界遺產的申報程序】  根據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文件,世界遺產的申報需要完成9個步驟:1、一個國家首先要簽署《保護世界文化和自然遺產公約》並保證保護該國的文化和自然遺產,成為締約國。2、任何締約國要把本土上具有突出普遍價值的文化和自然遺產列出一個預備名單。3、從預備名單中篩選要列入《世界遺產名錄》的遺產。4、把填寫好的提名表格寄給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遺產中心。5、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遺產中心檢查提名是否完全,並送交世界自然保護聯盟和國際古迹遺址理事會評審。6、專家到現場評估遺產的保護和管理情況。按照文化與自然遺產的標準,世界自然保護聯盟和國際古迹遺址理事會對上交的提名進行評審。7、世界自然保護聯盟和國際古迹遺址理事會提交評估報告。8、世界遺產委員會主席團的7名成員審查提名評估報告,並向委員會提交推薦名單。9、由21名成員組成的世界遺產委員會最終決定入選、推遲入選或淘汰的名單。 【世界遺產的分類及標準】  兩個前提:①真實性(最基本的前提)②保護管理(由相關管理機構,制定法律規章還有經費)  世界遺產分為自然遺產、文化遺產、自然遺產與文化遺產混合體和文化景觀。世界遺產具有明確的定義和供會員國提名及遺產委員會審批遵循的標準。   一.文化遺產    文物:從歷史、藝術或科學角度看,具有突出、普遍價值的建築物、雕刻和繪畫,具有考古意義的成分或結構.銘文、洞穴、住區及各類文物的綜合體。  建築群:從歷史、藝術或科學角度看,因其建築的形式、同一性及其在景觀中的地位,具有突出、普遍價值的單獨或相互聯繫的建築群。  遺址:從歷史、美學、人種學或人類學角度看,具有突出、普遍價值的人造工程或人與自然的共同傑作以及考古遺址地帶。  其標準有:  (1)代表一種獨特的藝術成就,一種創造性的天才傑作。  (2)能在一定時期內或世界某一文化區域內,對建築藝術、紀念物藝術、規劃或景觀設計方面的發展產生過重大影問。  (3)能為一種已消逝的文明或文化傳統提供一種獨特的或至少是特殊的見證。  (4)可作為一種建築或建築群或景觀的傑出範例,展示人類歷史上一個(或幾個)重要階段。  (5)可作為傳統的人類居住地或使用地的傑出範例,代表一種(或幾種)文化,尤其在不可逆轉之變化的影響下變得易於損壞。  (6)與具有特殊普遍意義的事件或現行傳統或思想或信仰或文學藝術作品有直接和實質的聯繫(委員會認為,只有在某些特殊情況下或該項標準與其他標準一起作用時,此款才能成為列入《名錄》的理由)。   二.自然遺產   從美學或科學角度看,具有突出、普遍價值的由地質和生物結構或這類結構群組成的自然面貌。  從科學或保護角度看,具有突出、普遍價值的地質和自然地理結構以及明確規定的瀕危動植物物種生境區。  從科學、保護或自然美角度看,具有突出、普遍價值的天然名勝或明確劃定的自然地帶。  其標準有:  (1)構成代表地球現代化史中重要階段的突出例證。  (2)構成代表進行中的重要地質過程、生物演化過程以及人類與自然環境相互關係的突出例證。  (3)獨特、稀少或絕妙的自然現象、地貌或具有罕見自然美的地帶。  (4)尚存的珍稀或瀕危動植物種的棲息地。   三.文化景觀  文化景觀這一慨念是1992年12月在美國聖菲召開的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遺產委員會第16屆會議時提出並納入《世界遺產名錄》中的。   這樣一來,世界遺產即分為:自然遺產、文化遺產、自然遺產與文化遺產混合體(即雙重遺產)和文化景觀。 文化景觀代表《保護世界文化和自然遺產公約》第一條所表述的「自然與人類的共同作品」。一般來說,文化景觀有以下類型:  (1)由人類有意設計和建築的景觀。包括出於美學原因建造的園林和公園景觀,它們經常(但並不總是)與宗教或其他概念性建築物或建築群有聯繫。  (2)有機進化的景觀。它產生於最初始的一種社會、經濟、行政以及宗教需要、並通過與周圍自然環境的相聯繫或相適應而發展到目前的形式。它又包括兩種次類別:一是殘遺物(化石)景觀,代表一種過去某段時間已經完結的進化過程,不管是突發的或是漸進的。它們之所以具有突出、普遍價值,就在於顯著特點依然體現在實物上。二是持續性景觀,它在當地與傳統生活方式相聯繫的社會中,保持一種積極的社會作用,而且其自身演變過程仍在進行之中,同時又展示了歷史上其演變發展的物證。  (3)關聯性文化景觀。這類景觀列入《世界遺產名錄》,以與自然因素、強烈的宗教、藝術或文化相聯繫為特徵,而不是以文化物證為特徵。 此外,列入《世界遺產名錄》的古迹遺址、自然景觀一旦受到某種嚴重威脅,經過世界遺產委員會調查和審議,可列入《處於危險之中的世界遺產名錄》,以待採取緊急搶救措施。   四.其他形式的世界遺產    1.線性遺產  線性遺產:是指在擁有特殊文化資源集合的線形或帶狀區域內的物質和非物質的文化遺產族群,運河、道路以及鐵路線等都是重要表現形式。  (1).中國的線性遺產:  ①.京杭大運河  ②.絲綢之路  ③.徽商興起路線  ④.長征  (2).國外的線性遺產:  ①.塞默林鐵路(奧地利)  ②.大吉嶺喜馬拉雅鐵路(印度)  2.人類口述和非物質遺產   人類口述和非物質遺產(簡稱非物質文化遺產)又稱無形遺產,是相對於有形遺產,即可傳承的物質遺產而言的概念。是指各民族人民世代相承的、與群眾生活密切相關的各種傳統文化表現形式(如民俗活動、表演藝術、傳統知識和技能,以及與之相關的器具、實物、手工製品等)和文化空間。  2003年10月通過的 《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國際公約》指出,非物質文化遺產應涵蓋五個方面的項目:1.口頭傳說和表述,包括作為非物質文化遺產媒介的語言;2.表演藝術;3.社會風俗、禮儀、節慶;4.有關自然界和宇宙的知識和實踐;5.傳統的手工藝技能。《公約》並指出,非物質文化遺產概念中的非物質性的涵義,是與滿足人們物質生活基本需求的物質生產相對而言的,是指以滿足人們的精神生活需求為目的的精神生產這層涵義上的非物質性。所謂非物質性,並不是與物質絕緣,而是指其偏重於以非物質形態存在的精神領域的創造活動及其結晶。  目前,我國有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申報聯合國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需先入國家級名錄。  3.世界記憶遺產   世界記憶遺產(Memory of the World)又稱世界記憶工程或世界檔案遺產,是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於1992年啟動的一個文獻保護項目,其目的是對世界範圍內正在逐漸老化、損毀、消失的文獻記錄,通過國際合作與使用最佳技術手段進行搶救,從而使人類的記憶更加完整。世界記憶遺產是世界文化遺產項目的延伸,世界文化遺產關注的是具有歷史、美術、考古、科學或人類學研究價值的建築物或遺址,而世界記憶遺產關注的則是文獻遺產。  目前,我國入選《世界記憶遺產名錄》的有納西東巴古籍文獻等4項。  《世界記憶遺產名錄》收錄具有世界意義的文獻遺產,是世界遺產項目的延伸。  4.世界農業遺產   從2002年起,聯合國糧農組織聯合國開發計劃署和全球環境基金開始啟動設立全球重要農業文化遺產項目。  按照糧農組織的解釋,世界農業遺產屬於世界文化遺產的一部分,在概念上等同於世界文化遺產,世界農業遺產保護項目將對全球重要的受到威脅的傳統農業文化與技術遺產進行保護。世界農業文化遺產不僅是傑出的景觀,對於保存具有全球重要意義的農業生物多樣性、維持可恢復生態系統和傳承高價值傳統知識和文化活動也具有重要作用。 【中國的世界遺產名錄】     一,中國的世界遺產  截止2009年6月,中國已有38處世界遺產。  其中世界文化遺產25處,世界自然遺產7處,文化和自然混合遺產4處,文化景觀2處。  【文化遺產】(25處)  1.周口店北京猿人遺址(北京,1987.12)  2.長城 (北京,1987.12)  3.敦煌莫高窟(甘肅,1987.12)  4.明清皇宮(北京故宮(北京),1987.12 ;瀋陽故宮(遼寧),2004.7)  5.秦始皇陵及兵馬俑坑(陝西,1987.12)  6.承德避暑山莊及周圍寺廟(河北,1994.12)  7.曲阜孔府、孔廟、孔林(山東,1994.12)  8.武當山古建築群(湖北,1994.12)  9.布達拉宮(大昭寺、羅布林卡)(西藏,1994.12)  10.麗江古城(雲南,1997.12)  11.平遙古城(山西,1997.12)  12.蘇州古典園林(江蘇,1997.12)  13.頤和園(北京,1998.11)  14.天壇(北京,1998.11)  15.大足石刻(重慶,1999.12 文化遺產)  16.明清皇家陵寢(明顯陵(湖北)、清東陵(河北)、清西陵(河北),2000.11;明孝陵(江蘇)、十三陵(北京),2003.7;盛京三陵(遼寧),2004.7)  17..皖南古村落(西遞、宏村)(安徽,2000.11)  18.龍門石窟(河南,2000.11)  19.都江堰—青城山(四川,2000.11)   20.雲岡石窟(山西,2001.12)   21.中國高句麗王城、王陵及貴族墓葬(吉林,2004.7.1)  22.澳門歷史城區(澳門,2005)  23.安陽殷墟(河南,2006.7.13)  24.開平碉樓與古村落(廣東,2007.6.28)  25.福建土樓(福建,2008.7.7)  【自然遺產】(7處)  1.九寨溝(四川,1992.12)  2.黃龍(四川,1992.12)  3.武陵源(湖南,1992.12)   4.三江併流(雲南,2003.7)   5.大熊貓棲息地(四川,2006.7)  6.中國南方喀斯特(石林(雲南)、荔波(貴州)、武隆(重慶),2007.6.27 )   7.三清山(江西,2008.6.26)  【文化和自然雙重遺產】(4處)  1.泰山(山東,1987.12)   2.黃山(安徽,1990.12)  3.峨眉山—樂山(四川,1996.12)   4.武夷山(福建,1999.12)   【文化景觀】(2處)  1.廬山(江西,1996.12 )  2.五台山(山西,2009.6.26 )   二,中國其他形式的世界遺產  【人類口述和非物質遺產/無形遺產】(4處)  崑曲  中國古琴藝術  新疆維吾爾木卡姆藝術  蒙古族長調民歌  【記憶遺產】(4處)  傳統音樂錄音檔案(中國藝術研究院圖書館)  清朝內閣秘本檔(中國第一歷史檔案館)  清代大金榜(中國第一歷史檔案館)  納西東巴古籍文獻(雲南省社會科學院東巴文化研究所)   三,中國世界遺產預備名單    【中國世界遺產預備名單(部分)】  雲居寺塔及石經(北京房山) 北京古觀象台(北京建國門)   北海公園(北京西城區) 安濟橋(河北趙縣)   獨樂寺(天津薊縣) 婺源理坑、汪口古村落(江西婺源縣)  丁村民宅(山西襄汾縣) 永樂宮(山西芮城縣)   牛河梁遺址(遼寧朝陽市) 元上都遺址(內蒙古錫林郭勒盟正藍旗閃電河)   西安碑林西安古城牆 漢長安古城遺址(西安)   杭州西湖良渚遺址(浙江餘杭)銅錄山古銅礦遺址(湖北省黃石市大冶縣)   江南水鄉城鎮(蘇州周庄、同里) 神農架自然保護區,絲綢之路(中國)   程陽永濟橋(廣西三江,即風雨橋) 佛宮寺釋迦塔(山西應縣,即「木塔」)   盧溝橋(北京丰台) 開元寺塔(河北定州)   佛光寺(山西五台縣)  唐大明宮遺址(西安) 桂林灕江(廣西)   中國丹霞組合(江西、貴州、福建、廣東、浙江、湖南)  五嶽組合(湖南、陝西、河南、山西、山東)萬年農業文化(江西萬年縣)  文房四寶、傳統醫藥、藏醫藥等(擬申報)  【中國世界文化遺產預備名單(2009.6數據)】  1. 大運河(北京市、天津市、河北省、山東省、江蘇省、安徽省、浙江省、河南省)  2.北京雲居寺塔、藏經洞及石經 (北京市房山區)  3.中國白酒釀造古遺址:劉伶醉燒鍋遺址(河北省徐水縣)、李渡燒酒作坊遺址(江西省進賢縣)、水井街酒坊遺址(四川省成都市)、瀘州大麴老窖池群(四川省瀘州市)、劍南春天益老號酒坊遺址(四川省綿竹市)  4. 晉商大院:喬家大院、渠家大院(山西省祁縣),王家大院(山西省靈石縣),曹家大院(山西省太谷縣)  5. 山陝古民居:丁村古建築群(山西省襄汾縣)、黨家村古建築群(陝西省韓城市)  6. 五台山佛教建築群(山西省五台縣)  7. 明清城牆:興城城牆(遼寧省興城市)、南京城牆(江蘇省南 京市)、荊州城牆(湖北省荊州市)、西安城牆(陝西省西安市)  8. 牛河梁遺址(遼寧省凌源市、建平縣)  9. 元上都、中都遺址 (內蒙古自治區正藍旗、河北省張北縣)  10. 瘦西湖及揚州歷史城區(江蘇省揚州市)  11. 江南水鄉古鎮 :周庄(江蘇省崑山市)、甪直(江蘇省吳縣)、 烏鎮(浙江省桐鄉市)、西塘(浙江省嘉善縣)  12. 杭州西湖·龍井茶園(浙江省杭州市)  13. 良渚遺址(浙江省杭州市餘杭區、德清縣)  14. 中國古瓷窯址:上林湖越窯遺址(浙江省慈溪市)  15. 福建土樓(福建省永定縣、南靖縣、華安縣)  16. 古銅礦遺址: 銅嶺銅礦遺址(江西省瑞昌市)  17. 臨淄齊國故都與齊王陵 (山東省淄博市 )  18. 絲綢之路中國段(陸路部分:河南省、陝西省、甘肅省、寧夏回族自治區、新疆維吾爾自治區;海路部分:浙江省寧波 市、福建省泉州市)  19. 嵩山古建築群(河南省登封市)  20. 鳳凰古城(湖南省鳳凰縣)  21. 廣東開平碉樓及村落(廣東省開平市)  22. 南越國遺迹(廣東省廣州市 )  23. 靈渠(廣西壯族自治區興安縣)  24. 花山岩畫(廣西壯族自治區寧明縣)  25. 白鶴梁古水文題刻(重慶市涪陵區)  26. 古蜀文化遺址:金沙遺址、古蜀船棺合葬墓(四川省成都市),三星堆遺址(四川省廣漢市)  27. 藏、羌碉樓與村寨 (四川省丹巴縣、理縣、茂縣)  28. 黔東南苗族村寨:苗嶺山區雷公山麓苗族村寨(貴州省雷山縣、台江縣、劍河縣、從江縣)  29. 黔東南侗族村寨:六洞、九洞侗族村寨(貴州省黎平縣、從 江縣、榕江縣)  30. 哈尼梯田(雲南省元陽縣)  31. 坎兒井(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吐魯番市)  32. 「蘇州古典園林」擴展項目:蘇州古典園林及歷史街區(江蘇省蘇州市)  33. 「皖南古村落」擴展項目:棠樾(安徽省歙縣),李坑、汪口(江西省婺源縣)  34. 「曲阜孔廟、孔府、孔林」擴展項目:尼山孔廟(山東省曲阜市),孟廟、孟府、孟林(山東省鄒城市),顏廟(山東省曲阜市),曾廟(山東省嘉祥縣)  35. 「明清皇家陵寢」擴展項目:潞簡王墓(河南省新鄉市 )中國38處世界遺產名錄  至2009年6月,中國已有38處文化遺址和自然景觀列入《世界遺產名錄》,其中文化遺產25項,自然遺產8項,文化和自然雙重遺產4項,文化景觀1項。  1、周口店北京人遺址 1987.12 文化遺產  周口店北京人遺址位於北京市房山區周口店龍骨山。因本世紀二十年代出土了較為完整的北京猿人化石而聞名於世,尤其是1929年發現了第一具北京人頭蓋骨,從而為北京人的存在提供了堅實的基礎,成為古人類研究史上的里程碑。到目前為止,出土的人類化石包括6件頭蓋骨、15件下頜骨、157枚牙齒及大量骨骼碎塊,代表約40個北京猿人個體。為研究人類早期的生物學演化及早期文化的發展提供了實物依據。    根據對文化沉積物的研究,北京人生活在距今70萬年至20萬年之間。北京人的平均腦量達1088毫升(現代人腦量為1400),據推算北京人身高為156厘米(男),150厘米(女)。北京人屬石器時代,加工石器的方法主要為錘擊法,其次為砸擊法,偶見砧擊法。北京人還是最早使用火的古人類,並能捕獵大型動物。北京人的壽命較短,據統計,68.2%死於14歲前,超過50歲的不足4.5%。   在龍骨山頂部於1930年發掘出生活於2萬年前後的古人類化石,並命名為「山頂洞人」。1973年又發現介於二者年代之間的「新洞人」,表明北京人的延續和發展。   2、甘肅敦煌莫高窟 1987.12 文化遺產   俗稱千佛洞。位於甘肅敦煌市東南25公里的鳴沙山東麓崖壁上,上下五層,南北長約1600米。始鑿於366年,後經十六國至元十幾個朝代的開鑿,形成一座內容豐富、規模宏大的石窟群。現存洞窟492個,壁畫45000平方米,彩塑2400餘身,飛天4000餘身,唐宋木結構建築5座,蓮花柱石和鋪地花磚數千塊,是一處由建築、繪畫、雕塑組成的博大精深的綜合藝術殿堂,是世界上現存規模最宏大、保存最完好的佛教藝術寶庫,被譽為「東方藝術明珠」。本世紀初又發現了藏經洞(莫高窟第17洞),洞內藏有從4—10世紀的寫經、文書和文物五、六萬件。引起國內外學者極大的注意, 形成了著名的敦煌學。   3、山東泰山 1987.12 文化與自然雙重遺產   泰山,古名岱山,又稱岱宗。自然景觀雄偉絕奇,有數千年精神文化的滲透渲染和人文景觀的烘托,被譽為中華民族精神文化的縮影。1987年,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公布為世界自然與文化遺產。   世界遺產專家在泰山考察時發現,泰山既有突出普遍的自然科學價值,又有突出普遍的美學和歷史文化價值,是一座融自然科學與歷史文化價值於一體的神奇大山。   4、長城 1987.12 文化遺產   中國的長城是人類文明史上最偉大的建築工程,它始建於2000多年前的春秋戰國時期,秦朝統一中國之後聯成萬里長城。漢、明兩代又曾大規模修築。其工程之浩繁,氣勢之雄偉,堪稱世界奇蹟。歲月流逝,物是人非,如今當您登上昔日長城的遺址,不僅能目睹逶迤於群山峻岭之中的長城雄姿,還能領略到中華民族創造歷史的大智大勇。  2002年11月中國唯一的水上長城遼寧九門口長城通過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的驗收,作為長城的一部分正式掛牌成為世界文化遺產。   5、陝西秦始皇陵及兵馬俑 1987.12 文化遺產   位於陝西臨潼縣城東5公里,距西安36公里,是秦始皇嬴政的皇陵。 陵區分陵園區和從葬區兩部分。陵園佔地近8平方公里,建外、內城兩重,封土呈四方錐形,頂部略平,高55米,不僅是中國歷史上第一座皇帝陵,也是最大的皇帝陵。   1974年以來,在陵園東1.5公里處發現從葬兵馬俑坑三處,出土陶俑8000件、戰車百乘以及數萬件實物兵器等文物;1980年又在陵園西側出土青銅鑄大型車馬2乘。引起全世界的震驚和關注,被譽為「世界第八奇蹟」。現已在一、二、三號坑成立了秦始皇陵兵馬俑博物館,對外開放。   6、明清皇宮:北京故宮(北京)1987.12 、瀋陽故宮(遼寧) 2004.7 文化遺產   又稱紫禁城,位於北京市區中心,為明、清兩代的皇宮,有24位皇帝相繼在此登基執政。始建於1406年,至今已近600年。故宮是世界上現存規模最大、 最完整的古代木構建築群,佔地72萬平方米,建築面積約15萬平方米,擁有殿宇9000多間,其中太和殿(又稱金鑾殿),是皇帝舉行即位、誕辰節日慶典和出兵征伐等大典的地方。故宮黃瓦紅牆,金扉朱楹,白玉雕欄,宮闕重疊, 巍峨壯觀,是中國古建築的精華。宮內現收藏珍貴歷代文物和藝術品約100萬件。  2004年7月,瀋陽故宮作為明清皇宮文化遺產擴展項目列入《世界遺產名錄》。   7、安徽黃山 1990.12 文化與自然雙重遺產   黃山雄踞風景秀麗的安徽南部,是我國最著名的山嶽風景區之一。山體偉特,玲瓏巧石,萬姿千態。主峰蓮花峰海拔1860米。黃山美在奇松、怪石、雲海、溫泉「四絕」。自古以來,歷游名山者多以為黃山之美不亞於五嶽。「五嶽歸來不看山,黃山歸來不看岳」,「任他五嶽歸來客,一見天都也叫奇」。歷代遊客盛讚「天下名景集黃山」,謂泰岱的雄偉,華山的峻峭,衡岳的煙雲,匡廬的飛瀑,雁盪的怪石,峨嵋的清涼,黃山兼而有之。黃山勝景,以峰為體。這裡峰林如海,闢地摩天,危崖突兀,幽壑縱橫,美不勝收。   8、四川黃龍國家級名勝區 1992.12 自然遺產   黃龍風景名勝區位於四川省阿壩藏族羌族自治州松潘縣境內。面積700平方公里。主要景觀集中於長約3.6公里的黃龍溝,溝內遍布碳酸鈣華沉積,並呈梯田狀排列,彷彿是一條金色巨龍,並伴有雪山、瀑布、原始森林、峽谷等景觀。黃龍風景名勝區既以獨特的岩溶景觀著稱於世,也以豐富的動植物資源享譽人間。從黃龍溝底部(海拔2000米)到山頂(海拔3800米)依次出現亞熱帶常綠與落葉闊葉混交林、針葉闊葉混交林、亞高山針葉林、高山灌叢草甸等。包括大熊貓、金絲猴在內的10餘種珍貴動物徜徉其間,使黃龍景區的特殊岩溶地貌與珍稀動植物資源相互交織,渾然天成。以其雄、峻、奇、野風景特色,享有「世界奇觀」、「人間瑤池」的美譽。   9、湖南武陵源國家級名勝區 1992.12 自然遺產   武凌源風景名勝區位於湖南省張家界市。總面積369平方公里,由張家界國家森林公園、索溪峪和天子山、楊家界等四大景區組成。主要景觀為石英砂岩峰林地貌,境內共有3103座奇峰,姿態萬千,蔚為壯觀。加之溝壑縱橫,溪澗密布,森林茂密,人跡罕至,森林覆蓋率85%,植被覆蓋率99%,中、高等植物3000餘種,喬木樹種700餘種,可供觀賞園林花卉多達450種。陸生脊椎動物50科116種。區內地下溶洞串珠貫玉,黃龍洞已探明的洞底總面積10萬平方米,全長7.5公里,垂直高度140米,是世界地質公園、首批國家5A級旅遊區張家界武陵源的組成部分。武凌源以奇峰、怪石、幽谷、秀水、溶洞「五絕」而聞名於世。   10、四川九寨溝國家級名勝區 1992.12 自然遺產   以「童話世界」、「人間仙境」而著稱的九寨溝位於東經103 ° 46 ′ -104° 4′,北緯 32 ° 51 ′ -33° 19′,在四川省西北部阿壩州九寨溝縣境內,地處青藏高原東南邊緣的尕爾納山峰北麓,海拔在 2000 米 至 3000 米 之間,距四川省省會成都市 435 公里 。   11、湖北武當山古建築群 1994.12 文化遺產   武當山,雄峰峻岭,標奇孕秀,聳立於中國西部山區城市--十堰市境內,東經1100,北緯320附近。景區「綿亘八百里」。在古代,武當山以「亘古無雙勝境,天下第一仙山」的顯赫地位成為千百年來人們頂禮膜拜的「神峰寶地」;在當代,國務院稱譽武當山古建築群與自然環境巧妙結合,達到了「仙山瓊閣」的意境,成為我國著名的遊覽勝地和宗教活動場所。   12、山東曲阜的孔廟、孔府及孔林 1994.12 文化遺產   曲阜孔廟、孔府、孔林位於山東省曲阜市,是中國歷代紀念孔子,推崇儒學的表徵,以豐厚的文化積澱、悠久歷史、宏大規模、豐富文物珍藏,以及科學藝術價值而著稱。   13、河北承德避暑山莊及周圍寺廟 1994.12 文化遺產   避暑山莊又名承德離宮或熱河行宮,位於河北省承德市中心北部,是清代皇帝夏天避暑和處理政務的場所。避暑山莊位於承德市中心區以北,武烈河西岸一帶狹長的谷地上,距離北京230公里。它始建於1703年,歷經清朝三代皇帝:康熙、雍正、乾隆,耗時約90年建成。 與北京紫禁城相比,避暑山莊以樸素淡雅的山村野趣為格調,取自然山水之本色,吸收江南塞北之風光,成為中國現存佔地最大的古代帝王宮苑。   14、西藏布達拉宮(大昭寺、羅布林卡) 1994.12 文化遺產   在拉薩西北的瑪布日山上,是著名的宮堡式建築群,藏族古建築藝術的精華。   始建於公元7世紀,是藏王松贊干布為遠嫁西藏的唐朝文成公主而建。現佔地41 公頃,宮體主樓13層,高115米,全部為石木結構,5座宮頂覆蓋鎦金銅瓦,金光燦爛,氣勢雄偉。布達拉宮分為兩大部分:紅宮和白宮。居中央是紅宮,主要用於宗教事務;兩翼刷白粉的是白宮,是達賴喇嘛生活起居和政治活動的場所。根據世界文化遺產遴選標準C(I)(IV)(VI),布達拉宮於1994年12月入選《世界遺產名錄》。2000年11月又加入了拉薩的大昭寺。2001年12月,拉薩的羅布林卡也被補充加入此項世界文化遺產。   15、四川峨眉山—樂山風景名勝區 1996.12 文化與自然雙重遺產   峨眉山,位於中國四川省峨眉山市境內,景區面積154平方公里,最高峰萬佛頂海拔3099米,是著名的旅遊勝地和佛教名山;是一個集自然風光與佛教文化為一體的中國國家級山嶽型風景名勝區。   16、江西廬山風景名勝區 1996.12 文化景觀   廬山位於中國第一大河長江中游南岸、中國第一大淡水湖鄱陽湖濱,是座地壘式斷塊山。大山、大江、大湖渾然一體,險峻與柔麗相濟,素以「雄、奇、險、秀」聞名於世。富有獨特的廬山文化,具有重要的科學價值與美學價值。廬山風景名勝區面積302平方千米,外圍保護地帶500平方千米。廬山有獨特的第四紀冰川遺迹,有河流、湖泊、坡地、山峰等多種地貌類型,有地質公園之稱。   17、蘇州古典園林 1997.12 文化遺產   蘇州是著名的歷史文化名城和國家重點風景旅遊城市,物華天寶,人傑地靈,自古以來被人們譽為「園林之城」,其盛名享譽海內外。蘇州古典園林歷史綿延2000餘年,在世界造園史上有其獨特的歷史地位和價值,她以寫意山水的高超藝術手法,蘊含濃厚的傳統思想文化內涵,展示東方文明的造園藝術典範。實為中華民族的藝術瑰寶。  2000年11月蘇州藝圃、藕園、滄浪亭、獅子林和退思園5座園林作為蘇州古典園林的擴展項目被批准列入《世界遺產名錄》。   18、山西平遙古城 1997.12 文化遺產   平遙古城位於山西省中部,是一座具有2700多年歷史的文化名城。古城始建於公元前827年~前782年間的周宣王時期,為西周大將尹吉甫駐軍於此而建。自公元前221年,秦朝實行「郡縣制」以來,平遙城一直是縣治所在地,延續至今。平遙古城歷盡滄桑、幾經變遷,成為國內現存最完整的一座明清時期中國古代縣城的原型。迄今為止,古城的城牆、街道、民居、店鋪、廟宇等建築仍然基本完好,原來的形式和格局大體未動,它們同屬平遙古城現存歷史文物的有機組成部分。   19、雲南麗江古城 1997.12 文化遺產   麗江古城是雲南省麗江納西族自治縣的中心城鎮,位於雲南省西北部,地理坐標為東經100°14′,北緯26°52′。古城位於縣境的中部,海拔2400餘米。是一座風景秀麗,歷史悠久和文化燦爛的名城,也是中國罕見的保存相當完好的少數民族古城。   20、北京天壇 1998.11 文化遺產   天壇位於北京的南端,是明清兩代皇帝每年祭天和祈禱五穀豐收的地方。它的嚴謹的建築布局,奇特的建築結構,瑰麗的建築裝飾,被認為是我國現存的一組最精緻,最美麗的古建築群,在世界上享有極大的聲譽。   天壇建於明永樂十八年(1420年),與故宮同時修建,面積約270萬平方米,分為內壇和外壇兩部分,主要建築物都在內壇。南有圓丘壇,皇穹宇,北有祈年殿,皇乾殿,由一座高2米半,寬28米,長360米的甬道,把這兩組建築連接起來。天壇的總體設計,從它的建築布局到每一個細部處理,都強調了「天」。它那300多米長的高出地面的甬道,人們登臨其上,環顧四周,首先看到的是那廣闊的天空和那象徵天的祈年殿,一種與天接近的感覺就油然而生。這條甬道又叫海漫大道,這是因為古人認為到天壇去拜天等於上天 ,而由人間到天上去的路途非常遙遠、漫長。   21、北京頤和園 1998.11 文化遺產   北京西郊的西山腳下海淀一帶,泉澤遍野,群峰疊翠,山光水色,風景如畫。從公元11世紀起,這裡就開始營建皇家園林,到800年後清朝結束時,園林總面積達到了1000多公頃,如此大面積的皇家園林世所罕見。   22、福建省武夷山 1999.12 文化與自然雙重遺產   武夷山市位於福建省北部,屬中亞熱帶地區。境內東、西、北部群山環抱,峰巒疊嶂,中南部較平坦,為山地丘陵區。市區海拔210米。地貌層次分明,呈梯狀分布。地勢由西北向東南傾斜,最高處黃崗山海拔2158米,在我國大陸稱為「華東屋脊」,最低處興田鎮,海拔165米(河床標高海拔160米)。最高與最低點高差1993米,地勢高低相差之大,為全省之最。聞名中外的武夷山風景名勝區及武夷山自然保護區主要部分位於境內,使武夷山市自然條件具備諸多特異性。   23、重慶大足石刻 1999.12 文化遺產   大足石刻是大足縣境內主要表現為摩崖造像的石窟藝術的總稱。大足縣是重慶市所轄郊縣,始建於唐乾元元年(758年),以「大豐大足」而得名,是馳名中外的「石刻之鄉」、「五金之鄉」,全國首批甲級開放縣,國家確定的長江三峽旅遊縣的起點,全國生態農業先進縣,重慶市對外開放的重要窗口。大足縣歷史悠久,人文景觀、旅遊資源非常豐富。縣境內石刻造像星羅棋布,公布為文物保護單位的摩崖造像多達75處,雕像5萬餘身,銘文10萬餘字。   大足石刻其規模宏大,刻藝精湛,內容豐富,具有鮮明的民族特色,具有很高的歷史、科學和藝術價值,在我國古代石窟藝術史上佔有舉足輕重的地位,被國內外譽為神奇的東方藝術明珠,是天才的藝術,是一座獨具特色的世界文化遺產的寶庫   24、皖南古村落:西遞、宏村 2000.11 文化遺產   西遞:西遞是黃山市最具代表性的古民居旅遊景點,坐落於黃山南麓。 據史料記載,西遞始祖為唐昭宗李曄之子,因遭變亂,逃匿民間,改為胡姓,繁衍生息,形成聚居村落。故自古文風昌盛,到明清年間,一部分讀書人棄儒從賈,他們經商成功,大興土木,建房、修祠、鋪路、架橋,將故里建設得非常舒適、氣派、堂皇。歷經數百年社會的動蕩,風雨的侵襲,雖半數以上的古民居、祠堂、書院、牌坊已毀,但仍保留下數百幢古民居,從整體上保留下明清村落的基本面貌和特徵。   宏村:宏村位於黟縣城西北角。村內鱗次櫛比的層樓疊院與旖旎的湖光山色交相輝映,動靜相宜,空靈蘊藉,處處是景,步步入畫。從村外自然環境到村內的水系、街道、建築,甚至室內布置都完整地保存著古村落的原始狀態,沒有絲毫現代文明的跡象。造型獨特並擁有絕妙田園風光的宏村被譽為「中國畫里鄉村」。   25、明清皇家陵寢:明顯陵(湖北鍾祥市)、清東陵(河北遵化市)、清西陵(河北易縣) 2000.11 文化遺產  、明孝陵(江蘇)、十三陵(北京) 2003.7、盛京三陵(遼寧)2004.7  明顯陵:明顯陵位於湖北省鍾祥市城東7.5公里純德山的明顯陵,是明世宗嘉靖皇帝的父親恭睿皇帝和母親章聖皇太后的合葬墓,始建於明正德十四年(1519),圓陵墓面積1.83平方公里,是我國中南地區唯一的一座明代帝王陵墓,是我國明代帝陵中最大的單體陵墓。其「一陵兩冢」的陵寢結構,為歷代帝王陵墓中絕無僅有。   清東陵:清東陵位於河北省遵化市西北三十公里處的馬蘭峪,界於京津、唐山、承德之中。西距北京一百五十公里,南距唐山一百公里,北距承德一百公里。陵園大小建築580座。清東陵是葬有順治、康熙、乾隆、咸豐和同治五個清朝皇帝,再加上孝庄、慈禧和香妃等 161人的大陵園。清東陵堪稱是清朝遺留的中國文化瑰寶。   清西陵:清西陵位於河北省易縣城西十五公里的永寧山下,在北京西南方120公里,是清代帝王陵寢之一,與河北省遵化縣東陵東西相對而稱西陵。這裡埋葬著雍正、嘉慶、道光、光緒四位皇帝及他們的后妃、王爺、公主、阿哥等七十六人。共有陵寢十四座,還在配屬建築行宮、永福寺,這裡風景秀麗,環境幽雅,規模宏大,體系完整,是一處典型的清代古建築群。  2003年7月北京市的十三陵和江蘇省南京市的明孝陵作為明清皇家陵寢的一部分收入《世界遺產名錄》。  2004年7月,盛京三陵作為明清皇家陵寢擴展項目列入《世界遺產名錄》。  26、河南洛陽龍門石窟 2000.11 文化遺產   河南洛陽龍門石窟位於洛陽市東南,分布於伊水兩岸的崖壁上,南北長達1公里。龍門石窟始鑿於北魏年間,先後營造400多年。現存窟龕2300多個,雕像10萬餘尊,是我國古代雕刻藝術的典範之作。   27、四川青城山和都江堰 2000.11 文化遺產   青城山,位於四川成都的都江堰風景區,是中國著名的道教名山。山內古木參天,群峰環抱,四季如春,故名青城山。青城山分青城前山和青城後山。前山景色優美,文物古迹眾多;後山自然景物原始而華美,如世桃園,綺麗而又神秘。   都江堰位於四川成都平原西部的岷江上,建於公元三世紀,是中國戰國時期秦國蜀郡太守李冰及其子率眾修建的一座大型水利工程,是全世界至今為止,年代最久、唯一留存、以無壩引水為特徵的宏大水利工程。2200多年來,至今仍發揮巨大效益,李冰治水,功在當代,利在千秋,不愧為文明世界的偉大傑作,造福人民的偉大水利工程   28、雲岡石窟 2001.12 文化遺產   位於山西省大同市的雲岡石窟,有窟龕252個,造像51000餘尊,代表了公元5世紀至6世紀時中國傑出的佛教石窟藝術。其中的曇曜五窟,布局設計嚴謹統一,是中國佛教藝術第一個巔峰時期的經典傑作。   29、雲南「三江併流」自然景觀 2003.7 自然遺產   「三江併流」自然景觀位於中國西南部雲南省青藏高原南部橫斷山脈的縱谷地區,由怒江、瀾滄江、金沙江及其流域內的山脈組成,整個區域面積達4.1萬平方公里。它地處東亞、南亞和青藏高原三大地理區域的交匯處,是世界上罕見的高山地貌及反映其演化的代表地區,也是世界上生物物種最為豐富的地區之一。該地區跨越麗江地區、迪慶藏族自治州、怒江僳僳族自治州三個地州,區內彙集了高山峽谷、雪峰冰川、高原濕地、森林草甸、淡水湖泊、稀有動物、珍貴植物等奇異景觀。   同時,該地區還是16個民族的聚居地,是世界上罕見的多民族、多語言、多種宗教信仰和風俗習慣並存的地區。長期以來,「三江併流」自然景觀一直是科學家、探險家和旅遊者的嚮往之地,具有重要的科學價值、美學意義和豐富多彩的少數民族文化。   30、吉林高句麗王城、王陵及貴族墓葬 2004.7.1 文化遺產   2004年7月1日,在中國蘇州召開的第28屆世界遺產委員會會議傳來消息,主體坐落于吉林省集安市的「中國高句麗王城、王陵及貴族墓葬」申報世界文化遺產成功,我國的世界遺產名錄增加到30個。該處入選理由是:建築技藝精湛,堪稱同時代工藝的典範;藝術成就突出,特別是墓葬中的壁畫,體現了高超的藝術水準;文明內涵富有特色,眾多珍貴文物都反映了高句麗時期獨具特色的文明。高句麗是我國歷史上一個少數民族地方政權,存續於漢唐期間,前後歷經約705年,創造了燦爛的古代文明,在吉林、遼寧等地留下了豐富的歷史遺迹和文物。  31、澳門歷史城區 2005 文化遺產  「澳門歷史城區」是連結相鄰的眾多廣場空間及二十多處歷史建築,以舊城區為核心的歷史街區。覆蓋範圍包括媽閣廟前地、亞婆井前地、崗頂前地、議事亭前地、大堂前地、板樟堂前地、耶穌會紀念廣場、白鴿巢前地等多個廣場空間,以及媽閣廟、港務局大樓、鄭家大屋、聖老楞佐教堂、聖若瑟修院及聖堂、崗頂劇院、何東圖書館、聖奧斯定教堂、民政總署大樓、三街會館(關帝廟)、仁慈堂大樓、大堂(主教座堂)、盧家大屋、玫瑰堂、大三巴牌坊、哪吒廟、舊城牆遺址、大炮台、聖安多尼教堂、東方基金會會址、基督教墳場、東望洋炮台(含東望洋燈塔及聖母雪地殿聖堂)等二十多處歷史建築。  32、四川大熊貓棲息地 2006.7.12 自然遺產  四川大熊貓棲息地世界自然遺產包括卧龍、四姑娘山、夾金山脈,面積9245平方公里,涵蓋成都、阿壩、雅安、甘孜4個市州12個縣。這裡生活著全世界30%以上的野生大熊貓,是全球最大最完整的大熊貓棲息地,也是全球除熱帶雨林以外植物種類最豐富的區域之一。它曾被自然保護國際選定為全球25個生物多樣性熱點之一,被全球環境保護組織確定為全球200個生態區之一。   33、中國安陽殷墟 2006.7.13 文化遺產  中國安陽商代遺址又名殷墟,佔地約24平方公里,位於河南省安陽市區西北小屯村一帶,距今已有3300多年歷史。殷墟是聞名中外的中國商代晚期都城遺址,是中國歷史上有文獻可考、並為甲骨文和考古發掘所證實的最早的古代都城遺址。   34、中國南方喀斯特 2007.6.27 自然遺產  由雲南石林的劍狀、柱狀和塔狀喀斯特、貴州荔波的森林喀斯特、重慶武隆的以天生橋、地縫、天洞為代表的立體喀斯特共同組成,形成於50萬年至3億年間,總面積達1460平方公里,其中提名地(核心區)面積480平方公里,緩衝區面積980平方公里。  35、開平碉樓與古村落 2007.6.28 文化遺產  開平碉樓位於廣東省開平市,是中國鄉土建築的一個特殊類型,是一種集防衛、居住和中西建築藝術於一體的多層塔樓式建築。根據現存實證,開平碉樓最遲在明代後期(16世紀)已經產生,到19世紀末20世紀初發展成為表現中國華僑歷史、社會形態與文化傳統的一種獨具特色的群體建築形象。  36.福建土樓 2008.7.7 文化遺產  福建土樓位於福建閩南、閩西的漳州、龍岩地區,由永定、南靖、華安的「六群四樓」共四十六座土樓組成,包括永定縣的初溪土樓群、洪坑土樓群、高北土樓群、衍香樓、振福樓,南靖縣的田螺坑土樓群、河坑土樓群、和貴樓、懷遠樓,華安縣的大地土樓群。  福建土樓是世界上獨一無二的山區大型夯土民居建築,創造性的生土建築藝術傑作。其產生於宋元時期,經過明代早、中期的發展,明末、清代、民國時期逐漸成熟,並一直延續至今。福建土樓依山就勢,布局合理,吸收了中國傳統建築規劃的「風水」理念,適應聚族而居的生活和防禦的要求,巧妙地利用了山間狹小的平地和當地的生土、木材、鵝卵石等建築材料,是一種自成體系,具有節約、堅固、防禦性強特點,又極富美感的生土高層建築類型。土樓文化根植於東方血緣倫理關係,是聚族而居傳統文化的歷史見證,體現了世界上獨一無二的大型生土夯築的建築藝術成就,具有「普遍而傑出的價值」。  37.江西三清山 2008.7.8 自然遺產  三清山位於江西上饒東北部,古有「天下無雙福地」、「江南第一仙峰」之稱,因玉京、玉虛、玉華三 座山峰高聳入雲,宛如道教玉清、上清、太清三個道教最高尊神而得名。三清山東險西奇、北秀南絕,四季景色綺麗秀美,三清山有著其獨特花崗岩石柱與山峰,豐富的花崗岩造型石與多種植被、遠近變化的景觀及震撼人心的氣候奇觀相結合,創造了世界上獨一無二的景觀美學效果,呈現了引人入勝的自然美。景區邊界合理,有效地保護了景觀的自然性和維護景觀品質所必需區域。  38.山西五台山2009.6.26 文化景觀  五台山是世界五大佛教聖地之一,位居中國四大佛教名山之首,是國務院首批公布的國家級重點風景名勝區、國家森林公園、國家對外推出的35張旅遊王牌產品之一,也是中華十大名山之一、國家首批4A級旅遊區。  五台山地處山西省五台縣東北部,由東、南、西、北、中五座山峰環繞而成,五峰聳峙,高出雲表,頂無林木,平坦寬闊,猶如壘土之台,故名五台山。盛夏時節,綠草紅花與台頂千年不化的堅冰為伴,景色秀美,氣候涼爽,又名清涼山。  北台也稱葉斗峰,海拔3058米,素有華北屋脊之稱。西台也稱掛月峰,中台也稱翠岩峰,東台也稱望海峰,南台也稱錦繡峰。五座台山各有特色,各具風韻。每到盛夏,五座台山山花爛漫,香氣四溢,遊人至此,猶如置身花海,令人陶醉。  五台山自東漢永平11年(公元68年)開始建廟,至今歷時近2000年,形成了國內唯一的一處由青廟(漢傳佛教)、黃廟(藏傳佛教)並居一山共同講經說法的道場,被譽為中國佛教的縮影、世界著名的佛教聖地。  五台山迄今仍保存著北魏、唐、宋、元、明、清等7個朝代的寺廟建築47處,薈萃了7個朝代的彩塑、5個朝代的壁畫,以及堪稱典範的古建藝術。南禪寺是世界上現存最古老的木結構建築,被譽為中華瑰寶。佛光寺被世人譽為東方古建明珠、亞洲佛光。五台山的標誌建築塔院寺大白塔,為我國現存元代覆缽式塔最高建築。
推薦閱讀:

前世界體操冠軍淪街頭賣藝
別忘了,你的世界我曾經來過
世界十大摩托車排行榜

TAG:中國 | 世界 | 遺產 | 世界遺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