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有孝心的人,人生一定不會太差

一、心愿的奉養

孔子的高足曾參是個大孝的人。曾參奉養他的父親曾晰, 每餐必定有酒有肉。父親吃完了,將要撤席的時候,必定請示父親要把剩餘的酒肉給誰。因為古代的時候肉食不多,剩下的也不能浪費。如果曾晳詢問:「還有不有多餘的酒肉?」曾參一定回答說「有。」然後聽從父親的吩咐給誰給誰。

曾晳去世,曾參的兒子曾元奉養曾參,就不一樣了,每餐也有酒和肉,曾參吃完了,將要撤席的時候,就不請示把剩餘的酒給誰了。如果曾參詢問:「還有不有多餘的酒肉?」雖然有,曾元也說沒有了,準備下一頓熱一熱再把它們給曾參吃。

孟子說:「像曾元侍奉父母的方式,只能說是身體之養,而曾參侍奉父母的方式,可稱為奉養父母的心愿了。事奉父母像曾參那樣,就好了。」

奉養父母親,不僅僅是口腹之養,更要有心愿之養。能夠滿足父母親照顧別人的心愿,讓父母覺得我年紀這麼大了,還能給孫輩一點壓歲錢、獎學金,還能給困難的親朋好友、鄉鄰一點幫助,這是多麼快樂的事情。

曾參以孝聞名,在世的時候,就受到了諸侯的禮遇,據《韓詩外傳》記載,「齊聘以相,楚迎以令尹,晉迎以上卿」,齊國、楚國、晉國都迎請他擔任宰相、公卿的高位,但他「皆不應命」。他安心於文化的傳承,上承孔子之道,下啟思孟學派,在繼承孔子思想的基礎上,又有建樹和發展。

唐朝之後,曾參在儒家傳承中的地位越來越被重視,唐玄宗時追封為「伯」;北宋徽宗時加封為「武城侯」,南宋度宗時加封為「國公」,元至順元年加封為「宗聖公」,到明世宗時改稱為「宗聖」,與顏子(顏回)、子思、孟子並稱「四聖」,共同配亨於孔廟。

二、母在一子寒 母去三子單

孔子另一名弟子閔子騫以孝聞名。

閔子騫自幼喪母,他的父親再娶,又生了兩個孩子。有一年冬天,閔子騫為他父親駕車,因寒冷連轡頭都拿不住,掉落了下來,父親很生氣,以為他偷懶,一鞭子就打了下去,把閔子騫的衣服打破了,露出了裡面的蘆花,父親摸他的手,冷冰冰的。

回到家後,父親叫後母及孩子出來,摸摸孩子的衣服,很厚很保暖,摸摸孩子的手,帶著暖暖的溫度。原來,閔子騫的後母給自己親生的孩子做的是棉衣,卻給閔子騫用蘆花做冬衣,蓬蓬鬆鬆一點也不保暖。

閔子騫的父親在盛怒之下,立刻就要休了她。

閔子騫立刻上前跪在父親的面前,勸告父親:「母在一子寒,母去三子單。」母親在只有一個孩子單薄,如果母親離去了三個孩子都要受凍啊。他父親聽了不做聲,而他後母也感到很後悔。以後,後母待他就像親生兒子一樣,一家人過上了和和睦睦、幸福美滿的日了。

三、大孝毛澤東

開國領袖毛澤東是一名大孝子。

毛澤東對母親文七妹感情很深。文七妹篤信佛教,15歲那年,文七妹病倒在床,毛澤東每日早起必定向神靈菩薩跪拜祈福。他還徒步去南嶽衡山拜佛,為母親祈福。而且還不是一般的禮拜,他是幾步一拜,一直步行幾百里到南嶽。

支撐毛澤東這麼做的,不是別的,是對母親的至孝至誠的赤子之心。

1918年夏,他從長沙趕赴北京前夕,十分挂念在外婆家養病的母親,特地請人開了一個藥方寄給舅父。

第二年春天,毛澤東得知母親病情危重,4月6日從上海回到長沙,在母親身旁「親侍湯藥,未嘗廢離」。因長期未見好轉,只好由毛澤東的弟弟毛澤民護送母親回鄉調養。

10月5日,文七妹因病不幸逝世,終年五十三歲。

聽聞噩耗,毛澤東星夜兼程趕回韶山守靈,在幽幽的油燈下,毛澤東含淚寫下《祭母文》,追述母親勤儉持家、愛撫子女、和睦鄰里的優良品德。在輓聯中,毛澤東深情的寫下了:「疾革尚呼兒,無限關懷,萬端遺恨皆須補;長生新學佛,不能住世,一掬慈容何處尋」;「春風南岸留暉遠,秋雨韶山灑淚多。」表達了對母親依依不捨的沉痛心情。

毛澤東戎馬生涯半生,領導中國人民取得了革命的勝利,建國後,又嘔心嚦血的為中國的富強而殫精竭慮。1959年6月25日,毛澤東回到了闊別三十二年的家鄉韶山。

在故居,他深情地佇立在父母的遺像前,自言自語道:「如果是現在,他們就不會死了。」

第二天早上5點鐘毛澤東就醒了,一反平時的作息規律,早早起了床,獨自朝外走去。隨行人員不知道他要去哪裡,原來,他是前往父母的墓地祭拜。他親手給父母獻上一束松枝,深情地說:「前人辛苦,後人幸福,下次再來看你們。」

當天晚上,他和同行的羅瑞卿談話時說:「我們共產黨人不信什麼迷信,但生我者父母,教我者師長,不能忘。」

四、有孝心的人,人生不會太差

有孝心的人,他的末來一定不會太差,小則家庭和睦,幸福美滿,中則事業有成,大則為國家為民族,建立偉大的功業,名留青史,垂範千古。為什麼有孝心的人,會有這樣的成就呢?一部《孝經》說的很清楚了。

《孝經》中,孔子告訴曾參:「孝,是一切德行的根本。人的毛髮體膚,都是父母賦與,不敢毀傷,這是孝的開始。人在世上遵循仁義道德,有所建樹,顯揚名聲於後世,從而使父母顯赫榮耀,這是孝的終極目標。所謂孝,最初是從侍奉父母開始,然後效力於國君,最終建功立業,功成名就。」

中國人認為人的生命來自於父母,而不是來自於上帝之類的神。對父母之孝,是一切德行的根本,如果對生命的源頭都不敬重,其他的愛國、敬業、誠信、友善等等德行就是一句空話。

有了孝的觀念,就不會無緣無故毀損自己的身體,不會浪費自己的才智,就會努力工作,通過辛勤勞動換取收入贍養父母;這樣還不夠,還應努力做一番事業,造福社會,讓鄉親們說,這是誰誰的兒子,真能幹真孝順啊,讓父母親覺得榮耀;這樣還不是最高的境界,在需要的時候,還應該移孝做忠,為國家、民族做出自己的貢獻。

孝,意味著愛,意味著真誠,由愛和真誠迸發出的力量才是能夠持續和長久的。有一顆孝心,人生的動力就不會衰竭,這樣的人生,做什麼不容易成功呢?


推薦閱讀:

如何才能避免選擇湊合的婚姻?
最能激起你鬥志的一句話是什麼?
這一天,我與死亡擦肩而過
人生三得
【修行人生】《修行的感悟》之二

TAG:人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