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這是第幾次了?美國對待朝鮮為何翻臉比翻書還快?

當今年3月8日,美國總統特朗普宣布將與朝鮮最高領導人金正恩舉行朝美首腦會晤時,很多人都鬆了口氣,感覺難解的朝核問題終於有了轉機。

然而,正當此次會面越來越有模有樣,甚至連時間地點都確定下來了,形勢卻急轉直下。

幾天之內,朝美雙方各種隔空喊話,會面前景驟然慘淡,終於,在北京時間24日晚,特朗普正式宣布取消美朝領導人會晤。

原因何在?也許是朝鮮聽了美國國安顧問博爾頓對朝「利比亞式棄核」的要求,想起了利比亞曾經的遭遇?也許是朝鮮看到了美國「翻臉不認人」,單方面退出伊核協議給了伊朗「一巴掌」?而回顧起多年來自己與美國談判對話的歷史,朝鮮也不難發現自己被美國「耍」得有多慘。

美國每一次對朝鮮的「示好」,都不過是給朝鮮一個光鮮的「泡泡」,而且,轉頭就親自將它戳破。

文 | 庫叔

本文為瞭望智庫(zhczyj)原創文章

1

美朝「對話」從哪裡開始?


其實,美國與朝鮮直接「對話」的歷史並不長。

朝鮮戰爭以後,美國保持在朝鮮半島的軍事存在,並於上世紀50年代後期在韓國部署戰術核武器,對朝鮮實行核威懾;同時,對朝鮮實行了近半個世紀的經濟封鎖。

與韓國處於美國「核保護傘」下相對應的是,朝鮮在蘇聯的支持下進行了有限的核研究,並於20世紀80年代建成一座5兆瓦電功率的天然鈾石墨氣冷堆,由此具備了生產核武器原料的能力。

冷戰時期美國在韓國部署的核武器

美朝關係完全處於美蘇對抗關係的大框架之內,在此期間,兩國幾乎沒有任何正式的外交接觸。

直到蘇聯解體,朝鮮核問題才成為焦點。

想拿朝核問題說話,首先不能授人以把柄,於是,美國開始從朝鮮半島撤出核力量。

到1992年,美國宣布已經從韓國撤走了全部核武器,「半島無核化」開始被擺到檯面上。

1993年,美韓恢復了之前暫停的「協作精神」聯合軍事演習,同期,國際原子能機構提出對朝鮮進行「特別核查」。

1957年10月成立的國際原子能機構,是專門致力於和平利用原子能的國際機構

對此,朝鮮選擇激烈反制。

1993年3月,朝鮮拒絕國際原子能機構的特別核查,並宣布退出其在1985年簽署加入的《核不擴散條約》,半島局勢再度惡化。

這就是第一次朝核危機,美國由此開啟了與朝鮮的直接對話。

2

對朝鮮,美國「翻臉比翻書還快」


美國面對朝鮮的激烈反應,首先揮舞「大棒」——當時剛剛上台的柯林頓總統聲稱:如果朝鮮不願意放棄核計劃,將對其進行外科手術式打擊。

【註:據韓國前總統金泳三2003年透露,柯林頓確實曾經想要武力進攻朝鮮:美國將轟炸朝鮮的寧邊核電站,並派遣1艘航空母艦、7艘巡洋艦和驅逐艦駛往朝鮮東海岸。】

1994年6月,美國仍在商討和評估對朝軍事方案。

然而,事情忽然出現了轉機。

美國前總統卡特赴朝鮮首都平壤,面見朝鮮最高領導人金日成,傳回了朝鮮方面願意就核問題與美國談判的信息。

美國前總統卡特赴平壤與當時朝鮮最高領導人金日成會面

當年6月22日,朝鮮同意凍結其核計劃。

柯林頓政府由此改變態度,由準備武力解決朝核問題轉身走向了談判桌。

經過緊張的談判,1994年10月,朝鮮和美國在瑞士日內瓦達成了《朝美核框架協議》(以下簡稱《框架協議》),要點如下:

*華盛頓和平壤同意:建立由美國領導的國際組織,為朝鮮建設兩座輕水反應堆,以取代朝鮮的石墨核反應堆,為朝鮮提供能源;

*在輕水反應堆建設期間,為了緩解朝方的能源危機,美國同意每年向朝鮮提供50萬噸重油;

*朝鮮同意凍結並最終拆除其石墨反應堆以及其他相關的核設施;

*美國和朝鮮同意在各自的首都為對方設立聯絡辦公室,並最終把雙邊關係升級為大使級外交關係;

*美國向朝鮮做出正式保證,不對其使用核武器;

*朝鮮承諾將採取措施,實現朝鮮半島的無核化;

*朝鮮表示它將不退出《核不擴散條約》。

總的說來,這份協議提供了一份朝鮮半島無核化路線圖:主要是朝鮮以放棄核計劃、中止核反應堆建設為代價,換取美國援建(非核)輕水反應堆、並在建設周期內對朝提供重油能源作為補償。

看起來,一切都在向好的方向發展。

然而,短短一個月後,美國人就翻臉了。

1994年11月,共和黨在中期選舉中戰勝了柯林頓所在的民主黨,重新控制了美國國會。

【註:美國總統選舉每四年舉行一次,美國國會選舉每兩年舉行一次。在總統選舉時同期舉行國會選舉;而由於國會選舉周期為兩年,因此在兩屆總統選舉之間還會舉行一次國會選舉,這就是「中期選舉」。】

共和黨把持的國會宣稱:柯林頓政府與朝鮮簽訂的《框架協議》存在重要疏漏、出賣國家利益,因此拒絕執行。

美國前總統柯林頓

管錢的國會不鬆口,負責支援朝鮮輕水反應堆發電站建設的朝鮮半島能源開發組織(總部設在美國)由於沒有經費,根本無法兌現《框架協議》中的承諾(到2003年底,輕水反應堆建設也僅完成約30%)。美國允諾的每年50萬噸重油援助也被延期供應。

在此情況下,被「瞬間打臉」的朝鮮索性重啟了核武器研究,《框架協議》成為了廢紙。

沒想到,柯林頓執政後期,朝美關係又出現了曙光。

1999年,美朝再次啟動談判,朝鮮准許美國對在朝「疑似核設施」進行檢查,未檢到任何證據。藉此,柯林頓同意放寬對朝經濟制裁,並於次年6月生效。

2000年10月23日,時任美國國務卿奧爾布賴特對朝鮮進行了為期兩天的歷史性訪問,並與金正日會面。

時任美國國務卿奧爾布賴特同當時朝鮮最高領導人金正日會面

她此行向朝鮮領導人轉達了柯林頓總統對改善美朝關係的設想,與朝方就朝鮮核導問題以及將朝從「支持恐怖主義國家名單」中移除問題(朝鮮於1988年被美國列入「支恐名單」)進行了討論,還探討了安排柯林頓訪朝的可能性。

奧爾布賴特回國後,美方甚至把安排柯林頓訪朝、促成金正日訪美提上了日程。

然而這個時間點又巧得很——11月,美國就要舉行大選,柯林頓政府任期進入了倒計時,根本就沒有時間和精力兌現承諾。

與1994年那次如出一轍,這次「示好」又成了一張「空頭支票」。

共和黨候選人小布希擊敗民主黨候選人當選美國總統,美朝關係再次急轉直下。

早在競選期間,小布希就不斷批評《框架協議》,並將矛頭直接指向朝鮮政府。911事件之後,在2002年1月的國情咨文中,小布希政府宣布伊拉克、伊朗和朝鮮為世界三大「邪惡軸心」,是恐怖勢力背後的支持者。他甚至還對朝鮮喊出「先發制人核打擊」的威脅。

美國黨爭民主的政治格局,國會或者換屆後的新政府都可以順理成章地「翻臉不認人」,這使美國對朝政策沒有任何延續性和可靠性可言。因此,美國對朝鮮「翻臉比翻書還快」,沒有一丁點「違約」負擔。

美國:前總統的事,能算賴賬么?

3變來變去,還在原地


2002年,美朝雙方均認為對方背棄了《框架協議》。

11月,美國主導的朝鮮半島能源開發組織停止向朝鮮運送重油,輕水反應堆建設也宣告暫停;

12月,朝方宣布重啟《框架協議》中凍結的核計劃;

2003年1月,朝鮮正式退出《核不擴散條約》。

第二次朝核危機爆發。

4月,中國成功把美朝拉回到談判桌上;

8月,中方又開始組織「六方會談」(中、美、朝、韓、日、俄共同參與)。

2003年參加六方會談的各方代表

終於,第四輪六方會談取得了階段性進展,2005年9月19日,各方達成了《第四輪六方會談共同聲明》(9·19共同聲明):

*朝鮮首次承諾放棄一切核武器及現有核計劃,韓國也明確表態不發展核武器;

*美國同意在適當時候討論向朝提供輕水反應堆;

*美、日首次正式承諾將採取步驟實現與朝鮮關係正常化;

*首次談到朝鮮半島和平機制問題和東北亞安全問題。

然而,談得好好的時候,美國又出了「幺蛾子」。

9月9日,美國提出凍結朝鮮在澳門匯業銀行的2500萬美元資金;

9月23日,美國財政部「根據情報機構提供的信息」,公開指責澳門匯業銀行替朝

鮮在該行開設的多個賬戶「洗錢」、「流通偽鈔」,所獲資金用於「支持恐怖主義」;

10月21日,美又宣布將8家朝鮮企業列入黑名單,凍結其在美資產。

澳門匯業銀行

這樁突如其來的「匯業案」,看起來似乎跟朝核談判沒有什麼關係。實際上,美國實實在在地抽了朝鮮「一巴掌」,使六方會談好不容易取得的進展前功盡棄。

到了12月,美國開始對朝實施金融制裁,在朝鮮的公開反對聲中,於2006年4月加大了對朝制裁力度。當年10月,朝鮮以地下核試驗強硬回應,局面急轉直下。

所幸的是,六方會談還在繼續。

2006-2007年初,第五輪六方會談達成共識,朝鮮同意申報所有核計劃並「去功能化」,美國則同意把朝鮮從「支恐名單」中移除。

此後,2007年7月,朝鮮宣布關閉了寧邊核設施,並允許國際原子能機構人員進行監督;

2008年6月,朝鮮炸毀寧邊核設施的冷卻塔,並邀請國際人員督查;

年底,朝鮮完成了大部分棄核措施。

作為回應,2008年10月,小布希政府正式宣布將朝鮮從「支恐名單」中移除。

一向主張對朝強硬的小布希難道改主意了嗎?

請注意,這又是一個總統換屆之年的10月。隨後,民主黨候選人奧巴馬在11月的大選勝出,他認為,朝鮮是在「欺騙和訛詐」美國,而小布希政府是在「與朝鮮做交易」。

所以,這種「友好」同樣沒能持續太久。

2009年,美國又聯合韓國舉行大規模的軍事演習,美軍出動2.6萬人和「里根」號航母,與20萬人韓軍一起參加了這次自1994年朝美關係極其緊張時期以來最大規模的演習。

此後,每年的美韓聯合軍演規模都在二十萬人以上,美軍航母參演也成為常態。

奧巴馬政府時期,美朝關係淪入「制裁-試驗-再制裁-再試驗」的惡性循環。

4美國到底有多少誠意?


回頭看看:美國總是在特定時間節點給朝鮮一些「甜蜜的諾言」,然後迅速翻臉。

因此,折騰了二十多年,問題依然停留在原地。這不禁讓人懷疑美國解決問題的誠意。

今年3月8日,華盛頓宣布,美國總統特朗普將與朝鮮最高領導人金正恩會面;本月10日,雙方連會面地點都定好了,但突然間形勢驟變,北京時間24日晚特朗普更是正式宣布取消「金特會」。

當朝鮮回顧往事,恐怕不難發現自己屢屢被耍的現實;而單單瞄向現任的特朗普政府,對朝鮮的態度也是變化無常。

無論是在社交媒體還是正式外交場合,特朗普一會稱朝鮮最高領導人金正恩為「壞傢伙」、「火箭人」,一會又說「我和金正恩的關係可能非常好」;

一會揚言「徹底摧毀朝鮮」,一會又表示要跟朝鮮「坐下來好好談」;

一會宣稱要「獨自應對朝鮮問題」,一會又讚賞中國在朝鮮問題上的正確主張……

2月23日,特朗普宣布將對朝鮮實施「史上最重」制裁。十幾天後,又迅速「轉換畫風」,同意與朝鮮最高領導人金正恩會面。

美國的各路官員則是時而煽火、時而降溫,態度之多變,令人瞠目結舌。

其實大多數美國人也很無奈:我們不知道總統先生的腦子裡到底有沒有關於朝鮮問題的明確政策。

2017年9月19日,特朗普在第72屆聯合國大會一般性辯論中揚言「徹底摧毀朝鮮」

這種情況下,朝美雙方的互信想建立起來,難矣!


推薦閱讀:

吃在朝鮮(二)
「金特會」到底能否如期舉行?朝鮮放狠話 美稱看朝鮮態度
??????? Kim Jong-un將軍讚歌
?? ?? ???? ??? 青年們跟著黨前進吧
一位日本網友把自家的塑料玩具槍改裝成了朝鮮人民軍現役手槍的外觀

TAG:美國 | 朝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