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科學、教育」雜談(二)

關於[「人文、科學、教育」雜談(二)]的字幕:

  • 我們回顧一下近代西方文明對中國的影響。實際上明代末年的時候,那個時候是有一個很好的,就是說西方文化已經開始對中國有一些衝擊了,徐光啟,可能這是大家比較熟悉的,徐光啟他很早就發現,西學善言「所以然之故」
  • 那麼中學,就是我們中國的文化就是說,「言理不言故,似理非理也」這個說得還是很有道理。就是我們有很多尤其是那個玄學,看了呢,聽了呢,覺得很有道理,但是「言理不言故」。我們實證科學方面這是我們非常欠缺的。
  • 那麼有一種觀點就是認為「中學為體,西學為用」,這是我們一批就是非常熱愛我們自己傳統文化的人他們的一個很(支持)的觀點,但是徐光啟講,西學也並不是說是沒有「體」的,它其實也有「體」,它並不是無「體」之用,
  • 也是以「體」為基的「用」。所以,徐光啟認為就是說,我們想超過別人的話,一定要「會通」,對就是《幾何原本》,令人感慨的是,徐光啟翻譯的《幾何原本》刊印之後,他當時感慨,「這部光輝的數學著作
  • 在以(此)後的一百年里,必將成為天下學子必讀之書,但到那時候恐(只)怕已經太晚了。」他預測《幾何原本》,就百年之後一定會在中國成為必讀之書,但是如果是百年之後
  • 才成為必讀之書的話,那顯然晚了,我們就落後了,就是這個意思。但更遺憾的是,豈止是一百年,真的等了三百年,在他之後三百年,這個才真正地成為必讀之書,也就是說到一九一幾年,所以這真的是非常(感慨)有時候很感慨,
  • 我們看到這些(歷史)。這個我就不去多說了,到後來的「洋務運動」,還有「康梁變法「那個時候,實際上,到後來,他們認為也只有實行政治體制觀念形態的改革,中國才能富強。就是當時是有一些有識之士已經看出這個問題所在,所以說它「西方的富強之本,
  • 不盡在船堅炮利」它不是完全就是只是因為它的有好武器什麼,不完全是這個,它是有它本質的一些東西的,就是這個意思。嚴復,這也是中國近代史上一個非常重要的人物。《天演論》這是他翻譯的最有名的,他認為應該標本兼治,而不能夠「中體西用」。
  • 到「五四」前後,有一個全面的檢討中國傳統文化的時期,比如說,就是1915年開始的新文化運動,有一個東西方的文化論戰,那個時候,就是由陳獨秀和兩派代表,一個《新青年》,一個是《東方雜誌》,《新青年》就是比較(激進),
  • 這不用說了,《東方雜誌》是比較傳統的一派,胡適為代表是西方文化派,梁漱溟代表的是東方文化派。胡適認為,西方文化高於中國文化。這個是我們以前批判很多的,
  • 胡適的「全盤西化」什麼的。那梁漱溟就針鋒相對,他認為未來文化就是「中國文化的復興」。梁漱溟曾一度可以算是毛澤東的朋友了。那後來也挨過整。梁啟超這段話,大家看「拿西洋文明來擴充我的文明,又拿我的文明去補西洋的文明,叫他化合起來成為一種
  • 新的文明。」梁啟超就沒有簡單地去講到底是東方文化(優越),還是其實他後來,他晚年的時候,他觀點有一些改變,他號召青年以「孔墨老三位大聖」和「東方文明」去拯救西洋文明。總而言之,他是在兩者之間,那後來又是馬克思主義文化派的崛起。1935年的時候,有一個很著名的是叫
  • 「中國本位的文化建設宣言」,是由王新命、何炳松、薩孟武等十位教授聯名的,就是反對全盤西化。何炳松是當過暨南大學的校長,王新命是,好像他也在維斯康辛留過學,還在德國也留過學。 )
  • 薩孟武這也是一個學者,據說他的祖先是色目人,相當於是中亞的,他的祖先早期是為成吉思汗還是什麼的,他們一起(打仗),所以說是元朝的貴族。他們後來,又有一部分就是認為是蒙古人,
  • 融入到蒙古這個民族裡頭,他這個薩氏家族在福建,後來有一支遷到福建,薩孟武就是福建(人),他實際上等於是福建的那一支。他們這個,大家看一看,他這個宣言裡頭,有一些話說得是很好的,比如說「要使中國的政治、社會和思想都具有中國的特性,必須從事中國本位的文化建設。」
  • 要「存其所當存,去其所要去。」這個話應該是說得好像無可挑剔了。何炳松跟胡適也是好朋友,那後來實際上胡適也批評這個何炳松,認為他說的,他其實,胡適的意思也不是完全說
  • 反對所謂中國的本位的文化。他說實際上,你何必去提中國本位的文化建設,他說你自然地他就應該是本位的,反正就這個意思。這些話說得是很好的,「用批評的態度、科學的方法,檢閱過去的中國,把握現在的中國,建設將來的中國。」這些話拿到今天來講好像都聽起來是很好的。
  • 當然到今天,人們還在探索。這個我也(贊同),因為我沒有辦法系統地去看這些東西,我也是隻言片語什麼在報刊上面我看一點東西,什麼現代新儒家也在有些新的內容。那麼,現在的就我們現在思考的就是儒家倫理在今天的社會生活尤其是家庭生活中對於西方市場交易
  • 和企業經營的活動仍然具有輔助的補充性的這些積極作用。但問題是,就中國的經濟社會發展即現代化的過程中間,我們新儒家倫理和西方的市場倫理,這個之間有什麼問題?有沒有衝突的地方?
  • 新儒家的想法是很好的,「從舊禮教的破瓦頹垣里,去尋找出不可毀滅的永恆的基石。在這基石上,重新建立起新人生、新社會的行為規範和準則。」那麼他們希望,以現代的理念、創新意識和當代精神,取其精華,棄其糟粕,從而形成一個新的儒家思想。那麼這樣的話,
  • 使我們中華民族,我們更有民族認同感,增強我們的民族凝聚力,並且使海外的中國人在血脈文化和情感上面也都能夠跟(祖國)保持更緊的聯繫,這些想法肯定是很好的。儒家思想主要是一種道德論,更多的談道德,
  • 就訴諸於個人的內心修養及自覺的行為。我前面也提到,他余秋雨,我前面講的余秋雨實際上也談到,就是我們那些東西,實際上我們這一套體系,僅僅靠這個,我們很難去建立一些制度性的東西,社會維繫,社會的和諧,道德修養提高,
  • 我們老百姓的道德水準,這當然是重要的一方面,但是,不能不承認,制度也是很重要的一面,西方的市場倫理它肯定契約的方式更合乎人在這樣的基礎上它非常強調契約的方式,我認為這一點還是有道理的。但我想,咱們不去爭論誰高誰低對吧,
  • 那兩者都有,我們兩者結合,這是很淺顯的道理。所以,儒家的倫理,我們就這種倫理對於今日社會生活尤其是日益向生活各個方面滲透的市場結構到底有多大的適用性和普遍性,這是我們要思考的。前面,我們說到一些,就是說總體上我們有很多,
  • 包括前面舉了很多例子,總體上還是肯定我們中華的傳統文化的。但是,一直到今天,也還有別的聲音,我這裡舉一個例子,就是黎鳴這個人,號稱「思想狂徒」「哲學烏鴉」。這是他的話,我原文摘在這裡,就是「一個人敗壞了一整個民族。
  • 這個人就是孔聖人,這個被敗壞了民族正就是我們的中華民族。」這裡還有一段話,就是他說,「看不到中國人缺乏思維的能力,這就是最大的光眼瞎子。而為什麼(中國人)缺乏思維能力?」他認為根源就是在孔子及儒家那裡,「首先是孔子的傳統的錯誤的思維方法的頑固的『遺傳』,頑固的錯誤觀念的遺傳,
  • 頑固的錯誤的思維方法的遺傳,頑固的愚蠢的思維『基因』的遺傳。」這是黎鳴的話。我當然是覺得他這個話說得太極端了,這是我個人的觀點。咱們的確有一些文化,我認為咱們的文化中間的確是有許多不足的地方,但不至於這樣的去(評論)
  • 這好像有點糟蹋咱們的(文化)。他認為「『四書五經』到了今天的21世紀,即是這種根本不值得去讀的書(『著作』)。」我不認為是這樣。我們看一看,中國傳統文化中間的人本思想,就是其實我們還是有很多閃光的東西的。
  • 比如說這是管仲的話,「夫霸王之所治也,以人為本。」這是很早就講的,「本治則國固,本亂則國危。」這個分別是《論語》和《孟子》裡頭的。《論語》裡頭講,就是「不患貧而患不均」等等,這當然還是人本的思想。最典型的,
  • 我前面也提到就是說孟子他實際上是有深刻的民本思想。像上面這個話,「民為貴,社稷次之,君為輕」,這就是孟子「民貴君輕」的思想,這是在當時來講,這是在整個中國歷史上我認為這是非常寶貴的,非常閃光的一面。大家想一想明朝的時候,實際上朱元璋他們
  • 看到孟子的那個是很不高興的。但是,畢竟孟子,孔孟,因為在中國流傳了幾千年了,所以,他也不能夠說完全禁止去讀《孟子》,但是,在明朝時候,那個時候的《孟子》版本,就是節選本,就是至少是把「君輕」的
  • 類似的這些都刪掉了。所以那個時候的《孟子》的版本是不全面的。這也是《孟子》裡頭的,「得天下有打道:得其民,斯得天下矣」這些話是講得非常好的。「樂民之樂者,民亦樂其樂;憂民之憂者,民亦憂其憂。」還有,人本思想還反映在人與自然的關係里。
  • 大家知道,中華文化中間,「天人合一」的思想,這一點,我估計這應該是比西方文化應該是更早的,我們這個思想也是很可貴的。甚至,我們的傳統文化中間,原始的市場思想都有,這是《論語》、《孟子》,
  • 《孟子》裡頭它是有一段話,前面講什麼東西呢?就是陳相這個人講,「從許子(許行)之道」,就是許行,按照許行的辦法,「則市賈不貳,國中無偽」,就是市場上,賣東西的不會有(兩個價錢),同一個東西不會有兩個價錢的,「雖使五尺之童適市,莫之人(或)欺。」
  • 就是說你小孩子到市場上去買東西,也沒有人能夠騙他,就這個意思。但是孟子講,他這裡頭,他是批評這個的。
  • 推薦閱讀:

    清代火槍雜談
    流水賬:MY
    【拳門雜談】三位絕頂高手探究武術的真諦
    命理雜談:難道命中注定就算結婚也會離婚嗎?

    TAG:教育 | 科學 | 人文 | 雜談 |